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焙焦油莎豆粕速溶咖啡的开发及其品质分析
1
作者 王萌 张雷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30-37,共8页
目的开发焙焦油莎豆粕速溶咖啡并对其品质进行研究。方法将制备的焙焦油莎豆粕速溶粉与咖啡速溶粉、白砂糖、脱脂奶粉进行复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以感官评分为指标,优化产品配方。再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咖啡品质和理化性质进... 目的开发焙焦油莎豆粕速溶咖啡并对其品质进行研究。方法将制备的焙焦油莎豆粕速溶粉与咖啡速溶粉、白砂糖、脱脂奶粉进行复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以感官评分为指标,优化产品配方。再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咖啡品质和理化性质进行分析。最后利用微流变分析冲释稳定性,确定食用条件。结果确定焙焦油莎豆粕速溶咖啡最佳配比为焙焦油莎豆粕速溶粉添加量35%,咖啡速溶粉添加量5%,白砂糖添加量35%,奶粉添加量30%。咖啡成品脂肪含量为0.99%,蛋白质含量为10.01%,溶解度为94.58%,酸度为22.52%,固形物含量为7.75%。咖啡中含有34种香气成分,冲释后2h内具有较好的流变学品质。结论油莎豆粕中含有丰富的功能活性因子,本产品的成功研发强化了咖啡的功能特性,拓宽了油莎豆副产物的应用范围,提高了油莎豆副产物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莎豆粕 咖啡 理化特性 品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解法制备油莎豆粕抗氧化肽工艺优化
2
作者 赵忠祥 王家林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7期154-158,共5页
对酶解法制备油莎豆粕抗氧化肽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可以为油莎豆粕的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以油莎豆粕蛋白为底物,以水解度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评价指标,筛选得到碱性蛋白酶为制备油莎豆粕抗氧化肽的最优蛋白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 对酶解法制备油莎豆粕抗氧化肽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可以为油莎豆粕的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以油莎豆粕蛋白为底物,以水解度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评价指标,筛选得到碱性蛋白酶为制备油莎豆粕抗氧化肽的最优蛋白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优条件组合为温度50℃、酶底比4%、时间120 min和pH值9.5。在此条件下的水解度为25.94%,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82.04%。通过测定油莎豆粕抗氧化肽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得出IC50值为1.8359 mg/mL,其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莎豆粕蛋白 抗氧化肽 酶解法 正交试验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油莎豆粕水溶性多糖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6
3
作者 胡炜东 蔡永敏 鲁富宽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88-91,共4页
选用油莎豆粕为原料提取水溶性多糖。以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对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进行研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设计原理对实验进行优化,通过响应面分析,确定提取的较佳工艺为浸提温度为82℃,浸提时间... 选用油莎豆粕为原料提取水溶性多糖。以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对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进行研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设计原理对实验进行优化,通过响应面分析,确定提取的较佳工艺为浸提温度为82℃,浸提时间为3.9 h,料液比为1∶20 g/mL。在此条件下,水溶性多糖提取率10.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莎豆粕 水溶性多糖 提取率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的焙焦油莎豆粕精酿啤酒主发酵期代谢物变化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张雷 张璐璐 +2 位作者 孙洪蕊 刘香英 康立宁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9-95,共7页
该研究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油莎豆粕精酿啤酒主发酵期差异代谢物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PCA)与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反映出试验结果可信度高;层次聚类分析(HCA)结果显示平行样本具有相似的代谢物合成模式,且能够... 该研究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油莎豆粕精酿啤酒主发酵期差异代谢物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PCA)与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反映出试验结果可信度高;层次聚类分析(HCA)结果显示平行样本具有相似的代谢物合成模式,且能够聚为同类;在啤酒主发酵期共鉴定到52种显著差异表达的代谢物,其中上调差异代谢物数目为30种,下调代谢物数目为22种。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通路分析(KEGG)结果表明,ABC转运蛋白、中心碳代谢与氨基酸合成代谢、脂代谢、三羧酸循环代谢、碳代谢、氨酰-转移核糖核酸(tRNA)合成代谢等相关代谢途径在主酵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与生物学功能。研究成果为揭示本产品主发酵期代谢物形成及变化提供了基础理论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莎豆粕 精酿啤酒 代谢物 主发酵期 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纤维素酶辅助碱法提取油莎豆粕蛋白工艺 被引量:5
5
作者 段帅 李睿思 +1 位作者 吴晓彤 张向前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10-114,共5页
选用油莎豆粕为原料,以蛋白质提取率为指标,采用纤维素酶辅助碱法提取油莎豆粕中的蛋白质。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运用Box-Benhnken响应面法优化纤维素酶辅助碱法提取油莎豆粕蛋白的最优工艺条件,并与碱提酸沉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最... 选用油莎豆粕为原料,以蛋白质提取率为指标,采用纤维素酶辅助碱法提取油莎豆粕中的蛋白质。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运用Box-Benhnken响应面法优化纤维素酶辅助碱法提取油莎豆粕蛋白的最优工艺条件,并与碱提酸沉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21.7(g/mL)、加酶量0.10%(以油莎豆粕干粉质量计)、酶解温度42.1℃、酶解pH 4.4、酶解时间1.0 h,在此条件下油莎豆粕蛋白提取率高达71.91%,远高于碱提酸沉法,此工艺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油莎豆粕蛋白提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莎豆粕 纤维素酶 蛋白质提取 响应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莎豆粕抗氧化肽的制备及其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段帅 吴晓彤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0-89,共10页
采用碱性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对油莎豆粕蛋白质进行复合酶解制备油莎豆粕抗氧化肽,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确定制备油莎豆粕抗氧化肽的最佳条件。此外,评价了油莎豆粕抗氧化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制备油莎豆粕抗氧化... 采用碱性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对油莎豆粕蛋白质进行复合酶解制备油莎豆粕抗氧化肽,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确定制备油莎豆粕抗氧化肽的最佳条件。此外,评价了油莎豆粕抗氧化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制备油莎豆粕抗氧化肽的最适条件为碱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1∶1,酶的质量分数5%、底物质量浓度46 mg/mL、酶解温度61.7℃、酶解pH 6.7、酶解时间2.5 h,在此条件下,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88.45%。油莎豆粕抗氧化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优良,当油莎豆粕抗氧化肽为5 mg/mL时,DPPH·清除率达88.69%、·OH清除率为42.57%、O_(2)^(-)清除率为39.17%、ABTS自由基清除率达87.98%,还原能力为0.2627。油莎豆粕抗氧化肽具有热稳定性及冻融稳定性,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稳定,但不耐受碱性条件,经胃肠消化后,活性下降比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莎豆粕 抗氧化肽 体外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莎豆粕为原料生产纳豆激酶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姚启悦 赵永亮 +4 位作者 李飞寰 任军华 赵春杰 安星亮 王欢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4-108,共5页
油莎豆是一种新型油料作物,为提高其利用效率和附加值,该研究以油莎豆粕为固体培养基,以纳豆枯草芽孢杆菌N500为发酵剂,探讨用油莎豆粕生产纳豆激酶的可行性。以油莎豆粕含水量、纳豆菌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为考察因素,以尿激酶... 油莎豆是一种新型油料作物,为提高其利用效率和附加值,该研究以油莎豆粕为固体培养基,以纳豆枯草芽孢杆菌N500为发酵剂,探讨用油莎豆粕生产纳豆激酶的可行性。以油莎豆粕含水量、纳豆菌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为考察因素,以尿激酶酶活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发现豆粕含水量为75%、接种量为5%、发酵温度为37℃、发酵周期为84 h时,纳豆激酶平均酶活力最高,达10382.90 U/g。与传统黄豆固态发酵相比,所产纳豆激酶单位酶活提高了56.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莎豆粕 激酶 固态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提取油莎豆粕水溶性多糖及其抗氧化性 被引量:10
8
作者 吴修利 徐雷 +1 位作者 谢英 司美双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81-87,共7页
以油莎豆粕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水溶性多糖,通过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并对多糖结构和抗氧化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油莎豆粕水溶性多糖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30(g/mL),超声时间6 min,超声功率450 W。在... 以油莎豆粕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水溶性多糖,通过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并对多糖结构和抗氧化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油莎豆粕水溶性多糖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30(g/mL),超声时间6 min,超声功率450 W。在此工艺条件下,油莎豆粕水溶性多糖提取率为30.49%。红外光谱表明,提取的油莎豆粕水溶性多糖呈现出典型的以α-吡喃糖为骨架的多糖特征吸收峰。抗氧化性结果显示,多糖浓度为6 mg/mL时,DPPH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98.7%、96.8%;多糖浓度为1.5 mg/mL时,羟自由基清除率为9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莎豆粕 水溶性多糖 超声波辅助法 正交试验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莎豆粕小分子肽的制备、鉴定及功能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卢忠魁 张璐璐 张雷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305-312,共8页
目的 研究油莎豆粕小分子肽的制备条件并对其组成与功能进行分析。方法 利用碱性蛋白酶与木瓜蛋白酶水解油莎豆粕蛋白质,同时通过液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多肽的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多肽功能。结果 油莎豆粕小分子肽制备的最佳工艺... 目的 研究油莎豆粕小分子肽的制备条件并对其组成与功能进行分析。方法 利用碱性蛋白酶与木瓜蛋白酶水解油莎豆粕蛋白质,同时通过液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多肽的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多肽功能。结果 油莎豆粕小分子肽制备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酶解时间2.4 h、底物质量浓度2 mg/mL、加酶量4%、碱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1:3,水解度为14.25%。对油莎豆粕小分子肽进行鉴定,共检测到30个肽段可信度高的油莎豆粕小分子肽分子,等电点范围是3.80~9.63,所有检测到的小分子肽分子均无毒性,具有调节血压、调节血糖、抗氧化的潜能。结论 经碱性蛋白酶与木瓜蛋白酶两种复合酶水解得到的油莎豆粕小分子肽具有潜在的调节血压、血糖、抗氧化功能,功能活性值均在0.6以上。本研究为油莎豆肽产品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莎豆粕 小分子肽 鉴定 功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法提取焙焦油莎豆粕速溶粉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春玲 张添鼎 +2 位作者 张璐璐 万静宜 张雷 《粮食加工》 2022年第1期56-60,共5页
以油莎豆粕为原料,采用均匀试验法进行焙焦工艺优化,同时采用超声波辅助水提法,并结合单因素试验设计及正交试验法优化速溶粉提取工艺参数。研究结果显示,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时间60 min、超声功率20%,超微粉碎时间40 min和料液比1:30,... 以油莎豆粕为原料,采用均匀试验法进行焙焦工艺优化,同时采用超声波辅助水提法,并结合单因素试验设计及正交试验法优化速溶粉提取工艺参数。研究结果显示,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时间60 min、超声功率20%,超微粉碎时间40 min和料液比1:30,此时油莎豆粕固形物提取率最高为35.47%。试验成果为进一步开发油莎豆速溶咖啡提供工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莎豆粕 焙焦 超声波法 冷冻干燥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莎豆粕精酿啤酒后发酵期代谢物生信分析
11
作者 张育宁 潘骏伟 +5 位作者 杨思琦 李鸿月 钱召影 罗雅萌 翟巧茹 张雷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1-97,共7页
本研究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油莎豆粕精酿啤酒后发酵期呈味物质进行生物信息学模型构建。分析结果显示,最小二乘法分析与主成分分析表明试验结果的可信度高;层次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平行样本具有相似的代谢物合成模式,且能够聚为同类... 本研究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油莎豆粕精酿啤酒后发酵期呈味物质进行生物信息学模型构建。分析结果显示,最小二乘法分析与主成分分析表明试验结果的可信度高;层次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平行样本具有相似的代谢物合成模式,且能够聚为同类;啤酒后发酵期差异代谢物分析共鉴定到417种显著差异表达的代谢物,其中有3种上调差异代谢物、30种下调代谢物。京都百科通路分析(KEGG)结果表明,差异代谢物定位到18条代谢通路中,半乳糖代谢、色氨酸代谢、味觉转导、淀粉和蔗糖代谢以及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等生物学功能的呈味物质代谢途径在后发酵期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可为揭示油莎豆粕精酿啤酒的风味与口感形成机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莎豆粕 精酿啤酒 后发酵期 代谢组 生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莎豆水溶性糖提取工艺及生物转化低聚果糖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晨飞 闫晓侠 +4 位作者 董舒月 刁梦雪 卢笑雨 于亚莉 张铁华 《中国粮油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7-132,共6页
以油莎豆粕为原料,分离碳水化合物后采用酶法制备低聚果糖。结果表明,超声时间、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对提取效果的影响均呈显著水平且影响程度依次递减。优化工艺条件经调整为超声时间16 min、提取温度75℃、提取时间3 h,在此优化条件下... 以油莎豆粕为原料,分离碳水化合物后采用酶法制备低聚果糖。结果表明,超声时间、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对提取效果的影响均呈显著水平且影响程度依次递减。优化工艺条件经调整为超声时间16 min、提取温度75℃、提取时间3 h,在此优化条件下具有较高的提取率(52.61±0.51)%。纯化工艺创新性的使用了等电点沉淀法与膜分离技术相结合对油莎豆粕水溶性糖进行脱蛋白,蛋白质清除率达到了51.35%,糖保留率为64.91%。利用果糖基转移酶转化生产低聚果糖,质量分数达到30.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莎豆粕 膜分离技术 低聚果糖 果糖基转移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