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八角茴香挥发性成分的油相组分和水溶性组分的比较
被引量:3
- 1
-
-
作者
李萍
申晓霞
舒婷
石春韬
-
机构
天津农学院基础科学学院
-
出处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2-48,共7页
-
文摘
目的:比较八角茴香挥发性成分的油相组分和水溶性组分的化学组成和抗菌活性。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八角茴香挥发性成分的油相组分,用石油醚作溶剂从蒸馏残液中萃取挥发性成分的水溶性组分。利用气-质联用技术分析化学组成,采用琼脂-孔洞扩散法测定抗菌活性。结果:油相组分和水溶性组分的提取率分别为8.50%和4.19%,挥发性成分的总提取率为12.69%。油相组分和水溶性组分各鉴定出12种和45种化合物,分别占各自总量的100.000%和98.076%,两者最主要成分都是反式茴香脑,含量分别为94.897%(油相组分)和70.520%(水溶性组分)。虽然油相组分对7种供试菌种的抑制效果都比水溶性组分强,但高浓度的水溶性组分对供试菌种也表现出一定的抑制效果。油相组分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水溶性组分对啤酒酵母展现出很强的抗菌活性。在实验浓度范围内,油相组分和水溶性组分对供试青霉和黑曲霉抑制效果较弱。结论:在提取八角茴香挥发性成分的油相组分同时,还应该收集并利用水溶性组分,达到八角茴香挥发性成分的综合利用。
-
关键词
八角茴香
挥发性成分
油相组分
水溶性组分
化学组成
抗菌活性
-
Keywords
star anise
volatile constituent
oil-phase component
water-soluble component
chemical composition
antimicrobial activity
-
分类号
TS264.3
[轻工技术与工程—发酵工程]
-
-
题名油相组分对乳化炸药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2
- 2
-
-
作者
王士芝
燕宪雨
陈龙
-
机构
徐州雷鸣民爆器材有限公司
中煤科工集团淮北爆破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出处
《煤矿爆破》
2015年第4期11-13,共3页
-
文摘
从配方氧平衡角度,实验研究了氧平衡对爆炸性能的影响;实验考察了油相含量和的乳化剂变化对乳化炸药的储存期长短及爆炸性能的影响。
-
关键词
油相组分
乳化炸药
氧平衡
-
Keywords
the components of the oil phase
emulsion explosive
-
分类号
TQ560.1
[化学工程—炸药化工]
-
-
题名CO2萃取作用对最小混相压力的影响实验研究
被引量:6
- 3
-
-
作者
齐桂雪
-
机构
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
出处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19年第6期51-55,60,共6页
-
基金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研究课题“东濮高压低渗油藏改善气驱效果关键技术”(P17003-4),“气藏型储气库方案优化设计研究”(P18096-2)
-
文摘
为了厘清CO2驱过程中萃取作用对最小混相压力的影响,明确气体前缘及气体波及后最小混相压力的变化情况,通过高温萃取实验、色谱分析手段,分别研究了不同萃取压力条件下CO2萃取率,以及萃取过程中萃取油与残余油组分分布特征,同时采用界面张力消失法定量分析萃取油、残余油最小混相压力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度95℃、实验压力10~45 MPa条件下,超临界CO2可以萃取原油各个碳数的组分,萃取油中C5-20摩尔质量达到80%以上;超临界CO2对原油的萃取率、萃取油最小混相压力及残余油最小混相压力,均与萃取压力正相关;受萃取作用及压力影响,在CO2驱替运移过程中最小混相压力是个动态变化值,最小混相压力满足关系:MMP残余油>MMP原油>MMP萃取油;萃取油、残余油最小混相压力与组分分布有关,地层油中影响混相的关键组分为C5-10组分和C26+组分。研究结果对进行CO2混相驱设计及混相带预测提供较好借鉴。
-
关键词
CO2萃取率
油相组分分布特征
最小混相压力
地层油关键组分
CO2驱
-
Keywords
CO2 extraction rat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oil components
minimum miscible pressure
formation oil critical component
CO2 flooding
-
分类号
TE35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