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双面油画《戴乃迭教授》的保护修复
1
作者 赵樱乔 陈静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1-183,共13页
《戴乃迭教授》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征集收藏的双面油画。由于保存环境影响和材料老化,作品出现了支撑体变形和背面颜料层开裂、起翘、脱落等病害。本研究调查了油画的基本状况,分析了作品的制作材料,对油画进行了病害评估;根据保护修复基... 《戴乃迭教授》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征集收藏的双面油画。由于保存环境影响和材料老化,作品出现了支撑体变形和背面颜料层开裂、起翘、脱落等病害。本研究调查了油画的基本状况,分析了作品的制作材料,对油画进行了病害评估;根据保护修复基本原则制定了修复目标及方案并实行修复,解决了修复技术难点中的加固溶剂选择问题。本次工作通过有效的修复技术路线恢复了作品的稳定状态,为本土双面绘画类型的油画文物修复研究提供了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画修复 中国国家博物馆 双面油画 颜料层加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艺术技法与材料分析的油画保护修复——以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油画《减租减息》为例
2
作者 颜宇 赵丹丹 +2 位作者 陈静 赵樱乔 杨琴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8-61,共14页
为了对中国早期油画进行科学的保护修复,以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油画《减租减息》为研究对象。通过社会历史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剖析了《减租减息》的艺术技法,发现作品杂糅了延安革命现实主义、西欧学院派古典写实主义以及苏联美术情节性手... 为了对中国早期油画进行科学的保护修复,以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油画《减租减息》为研究对象。通过社会历史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剖析了《减租减息》的艺术技法,发现作品杂糅了延安革命现实主义、西欧学院派古典写实主义以及苏联美术情节性手法,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初国内画家对油画材料处于初步摸索、尚未成熟的阶段。采用多种科学检测手段对油画各层次材料的形貌、成分、性能进行分析,明确了画家用材制作不当导致作品出现严重病害,其中双面油性锌白底是病害产生的关键因素。针对作品特殊的“双面底”工艺,制定了保护性修复策略,运用背面加固新技术,在恢复作品物理强度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了作品原有工艺特征,延续了作品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技法 材料分析 油画保护修复策略 油性锌白底 双面底油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手工纸在油画保护性贴面中的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博 《中国造纸》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0-118,共9页
本研究梳理了贴面保护操作对纸张的性能需求,利用仪器分析中国传统手工纸的理化性能,筛选出福建连史竹纸B3、“六吉单宣”宣纸X1和纯青檀皮纸X5,这3种纸样的总体性能更贴近需求,并借助模拟场景实验,验证这3种纸样的有效性和易用性。结... 本研究梳理了贴面保护操作对纸张的性能需求,利用仪器分析中国传统手工纸的理化性能,筛选出福建连史竹纸B3、“六吉单宣”宣纸X1和纯青檀皮纸X5,这3种纸样的总体性能更贴近需求,并借助模拟场景实验,验证这3种纸样的有效性和易用性。结果表明,部分传统手工纸可应用于油画修复中的保护性贴面操作,且在后期揭除和清理残留纤维方面比当下常用材料(和纸、茶包纸)更具优势。长纤维的皮纸在揭除贴面时更易操作,短纤维的竹纸在去除残留纤维方面更易达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工纸 油画修复 贴面 模拟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博物院所藏7幅潘玉良油画矿物色料的组成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浩淼 孙红燕 +1 位作者 秦颍 袁明月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2-117,共6页
油画具有色料种类繁多、同一色系的颜料多样及对环境比较敏感等特性,加上颜料自身的风化作用,仅凭肉眼难以分辨。在修复性保护工作之前,对需要补色、补底处原色料的鉴定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以便为修复时色料的选择提供依据。为此,本研... 油画具有色料种类繁多、同一色系的颜料多样及对环境比较敏感等特性,加上颜料自身的风化作用,仅凭肉眼难以分辨。在修复性保护工作之前,对需要补色、补底处原色料的鉴定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以便为修复时色料的选择提供依据。为此,本研究运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荧光(XRF)等方法对7幅安徽博物院收藏的待修复的潘玉良油画矿物色料进行了物相及成分分析,讨论了补色修复时色料选择应注意的问题,以避免因色料粉之间不兼容(起化学反应)而对画作造成的二次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画修复 色料 XRD 潘玉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