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地震监测技术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112
1
作者 张山 刘清林 +1 位作者 赵群 姜宇东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2年第2期226-231,共6页
微地震监测技术是近 2 0年才出现的地球物理新技术 ,其基本做法是通过在井中或地面布置检波器排列接收生产活动所产生或诱导的微小地震事件 ,并通过对这些事件的反演求取微地震震源位置等参数 ,然后 ,应用这些参数对生产活动进行监控或... 微地震监测技术是近 2 0年才出现的地球物理新技术 ,其基本做法是通过在井中或地面布置检波器排列接收生产活动所产生或诱导的微小地震事件 ,并通过对这些事件的反演求取微地震震源位置等参数 ,然后 ,应用这些参数对生产活动进行监控或指导。在油气开发领域 ,该方法主要用于油田低渗透储层压裂的裂缝动态成像和油田开发过程的动态监测 ,主要是流体驱动监测。介绍了微地震监测方法的基本原理、数据采集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及应用实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监测技术 油田开发 应用 定位 偏振 成像 压裂 流体驱动 人工裂缝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注水开采地震监测理论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云美厚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46-55,27,共11页
在高孔隙度低粘度(小于100mP·s)油田开发中,注水开采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为普遍的改善采收率的方法。本文根据Gassman方程和岩石密度平均方程着重研究了注水强化开采过程中,由于水置换砂岩储层中不同油气比原油所引起的纵横波... 在高孔隙度低粘度(小于100mP·s)油田开发中,注水开采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为普遍的改善采收率的方法。本文根据Gassman方程和岩石密度平均方程着重研究了注水强化开采过程中,由于水置换砂岩储层中不同油气比原油所引起的纵横波速度和密度的变化规律,并通过三种地质模型的试算对水置换石油所引起的界面反射系数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水置换石油所引起的砂岩纵横波速度和密度以及界面反射系数的变化是十分显著的。对含中、高油气比原油的砂岩储层来说,其反射系数相对变化率约在30%左右,有时甚至可高达40%或50%以上。而对含低油气比原油的砂岩储层,其反射系数的相对变化率也至少可达到17%以上。上述研究为地震注水监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开采 地震监测 水驱采油法 油田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伪时移地震在油田开发中后期剩余油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周学锋 夏同星 +1 位作者 张正龙 刘学通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9-458,共10页
时移地震在剩余油研究中具有显著优势,但需要前后两次或多次采集的地震数据在采集处理方面具有严格的一致性,因此限制了其推广应用。为了避开传统时移地震研究的不足,提出了伪时移地震概念。伪时移地震研究不再重点关注两次或多次地震... 时移地震在剩余油研究中具有显著优势,但需要前后两次或多次采集的地震数据在采集处理方面具有严格的一致性,因此限制了其推广应用。为了避开传统时移地震研究的不足,提出了伪时移地震概念。伪时移地震研究不再重点关注两次或多次地震资料的一致性,而是重点分析地震资料对地质油藏问题的响应特征。在分析过程中综合利用多种地震资料去伪存真,结合正演分析的结果,获得可靠准确的地质油藏认识,然后分析认识差异并了解油藏开发动态变化的规律,用于指导剩余油分析。渤海F油田目的层埋深较浅,为曲流河沉积,储层物性较好。该油田前、后采集的两套地震数据时间跨度为12年,在采集和处理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将伪时移地震用于该油田的剩余油分析,通过分析前、后两次地震资料的地质油藏认识,可以较好地判断油藏因注水开发所导致的油水关系变化,这种认识比油藏数值模拟结果更具指导意义,据此可以明确剩余油富集区域,为井位部署和实施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时移地震 油田开发中后期 油藏监测 剩余油分析 流体替代 地震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与压力对注水地震监测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云美厚 张国富 +1 位作者 张国才 易维启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66-470,共5页
注水不仅会引起储层流体饱和度的变化,而且会导致储层温度和压力 的变化。本文分析了注水 对储层地震特性的影响,并通过正演模拟着重研究了地层压力与温度的变化对地震响应的影 响。模拟结果表明:流体替换是产生注水地震异常的关键... 注水不仅会引起储层流体饱和度的变化,而且会导致储层温度和压力 的变化。本文分析了注水 对储层地震特性的影响,并通过正演模拟着重研究了地层压力与温度的变化对地震响应的影 响。模拟结果表明:流体替换是产生注水地震异常的关键。由于注水而引起的地层压力的增加将削弱流体替换的影响,而相应的温度降低却会增强流体替换的影响。当地层压力和温度 变化较大时,其对地震响应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开发注水地震监测 地震异常 流体替换 压力 温度 正演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地震波裂缝监测技术在油田裂缝研究中的应用——以克拉玛依八区下乌尔禾组油藏为例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民河 廖健德 +1 位作者 赵增义 李震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6-18,共3页
应用微地震波裂缝监测技术 ,研究了克拉玛依八区下乌尔禾组油藏裂缝分布特征及油藏油水宏观流动特征 ,总结了该油藏裂缝的分布规律 ,指出了裂缝发育的方位和平面展布形态 ,分析了裂缝研究成果在调整井设计、注采井网调整、压裂参数选取... 应用微地震波裂缝监测技术 ,研究了克拉玛依八区下乌尔禾组油藏裂缝分布特征及油藏油水宏观流动特征 ,总结了该油藏裂缝的分布规律 ,指出了裂缝发育的方位和平面展布形态 ,分析了裂缝研究成果在调整井设计、注采井网调整、压裂参数选取以及平面注水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 ,处理好注采井与裂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波裂缝监测技术 油田开发 地应力 储层 非均质性 注水开发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互层油藏注水地震监测理论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云美厚 易维启 +1 位作者 陈卫军 张国富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723-732,共10页
注水作为一种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有效手段已被世界上许多油田所采用,但注水驱油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对注水动态的监控程度。本文借助于Gassmann方程就薄互层油藏注水地震监测的可能性进行了正演模拟分析,结果表明:砂岩孔... 注水作为一种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有效手段已被世界上许多油田所采用,但注水驱油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对注水动态的监控程度。本文借助于Gassmann方程就薄互层油藏注水地震监测的可能性进行了正演模拟分析,结果表明:砂岩孔隙率是决定注水地震监测成败的关键,砂岩孔隙率越高,越有利于注水地震监测的实施。对于不同的砂泥岩互层模型,只要砂岩孔隙率足够大,且砂岩总厚度足够大,利用地震方法进行注水动态监测是可行的。从地震响应结果发现,当孔隙率固定时,注水会引起反射同根轴的抬升,抬升幅度只与互层内砂岩总厚度有关,与互层总厚度无关,且注水砂岩总厚度越大,反射同根轴抬升越高,同时出现振幅异常。因此,其正演结果既可确定注水波及范围,又可定性或定量判定注水前缘位置及推进方向、推进速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层 动态监测 油藏 油田注水 驱油 地震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缝监测技术在安塞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7
作者 吴志宇 李强 陈永平 《测井技术》 CAS CSCD 2004年第1期78-80,共3页
安塞油田属特低渗透油田 ,有效渗透率仅为 0 .49× 10 -3 μm2 ,储层物性极差 ,平面非均质性强 ,微裂缝极其发育 ,裂缝的存在对油田开发起到了双重作用 ,一方面增加了油层的吸水能力 ,弥补了渗透率的不足 ;一方面导致注入水单向突... 安塞油田属特低渗透油田 ,有效渗透率仅为 0 .49× 10 -3 μm2 ,储层物性极差 ,平面非均质性强 ,微裂缝极其发育 ,裂缝的存在对油田开发起到了双重作用 ,一方面增加了油层的吸水能力 ,弥补了渗透率的不足 ;一方面导致注入水单向突进 ,油井含水上升快 ,并很快水淹 ,而裂缝侧向油井见不到注水效果。针对出现的矛盾 ,通过开展裂缝监测工作 ,弄清了裂缝发育方向及裂缝侧向压力驱替规律 ,在此基础上 ,实施沿裂缝强化注水和加密调整等措施 ,缓解了开发矛盾 ,提高了安塞特低渗油田的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监测技术 安塞油田 地震 示踪剂 脉冲试井法 注水指数曲线 同位素注水剖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噪声与注水时移地震监测 被引量:2
8
作者 云美厚 易维启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B11期150-156,共7页
针对大庆油田储层的地质特性,通过正演模拟,本文着重分析了噪声对注水地震监测可行性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当注水地震异常一定时,注水地震监测能否实施主要取决于注水前,后地震剖面的信噪比,原则上信噪比越高对注水监测越有利。... 针对大庆油田储层的地质特性,通过正演模拟,本文着重分析了噪声对注水地震监测可行性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当注水地震异常一定时,注水地震监测能否实施主要取决于注水前,后地震剖面的信噪比,原则上信噪比越高对注水监测越有利。对于占原始地城剖面反射振幅约6.7%的注水地震异常而言,只有当注水前、后剖面的信噪比大于或等于15时,在差异地震剖面中才可能看到微弱的注水地震异常显示,要想获得理想的监测效果,注水前、后剖面的信噪比必须高于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移地震 大庆油田 注水监测 信噪比 正演模拟 注水地震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中原油田开发地震技术应用现状 被引量:2
9
作者 吕新华 邹伟 《断块油气田》 CAS 2002年第2期37-39,共3页
随着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 ,勘探对象逐渐向破碎、复杂、小断块的油藏、构造 -岩性 -物性多控制因素油藏过渡 ,为实现油气田开发的最大经济效益 ,对中原油田开发地震技术应用现状进行阐述。开展了深层地震勘探、井地联合勘探、井间地震等... 随着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 ,勘探对象逐渐向破碎、复杂、小断块的油藏、构造 -岩性 -物性多控制因素油藏过渡 ,为实现油气田开发的最大经济效益 ,对中原油田开发地震技术应用现状进行阐述。开展了深层地震勘探、井地联合勘探、井间地震等技术 ,提高了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分辨率和成象精度 ,确定了井间注采对应关系 ,完善了注采井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油田 开发地震技术 应用 现状 非均质 油藏描述 VSP井地联合技术 四维地震 地震监测 井间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源微地震法储层裂缝监测技术在双河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沈德梅 李润华 +3 位作者 钟玉龙 闫海霞 梅智勇 魏宏 《河南石油》 2005年第3期71-73,i005,共4页
利用无源微地震波储层裂缝监测技术,从裂缝分布、走向以及地应力的方向等角度出发,总结出了双河油田江河区Ⅶ油组下层系裂缝发育规律,继而分析了裂缝研究结果在Ⅶ油组下层系注采调整、动态调配以及提高注水效果等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 地震 储层 裂缝监测技术 地应力 双河油田 注水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动态监测技术提高孤岛油田注聚开发效果
11
作者 刘锦华 牛金中 +2 位作者 邵彦丽 张振芳 李素花 《油气田地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8-38,共1页
孤岛油田经历了30多年的勘探开发历程,油田进入了高含水高采出阶段,为了提高采收率,孤岛油田自1992年9月在中一区Ng3单元进行了注聚合物驱先导试验,目前已有8个开发单元投入注聚开发,注聚区地质储量9773×104t,占孤岛油田的25.3%.
关键词 动态监测 孤岛油田 注聚开发 注水 注聚井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拿大西部Lloydminster油田的泡沫稠油油藏的地震监测
12
作者 LarryMayo 傅文敏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1997年第4期61-62,共2页
关键词 泡沫稠油油藏 稠油油田开发 地震监测 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油田开发井间监测研讨会在大连召开
13
《油气井测试》 1998年第3期59-59,共1页
关键词 油田开发 井间监测 研讨会 剩余油分布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 总地质师 生产测井 大连 副总工程师 井间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水井水驱前缘监测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东丰 李小玲 +1 位作者 李幸来 李惠娟 《中外能源》 CAS 2008年第6期51-54,共4页
介绍了注水井水驱前缘监测技术原理。阐述了实施工艺步骤:前期收集相关资料、中期现场监测以及后期成果解释。介绍了该技术在单井水驱效果评价、小层水驱效果评价、区块水驱效果评价和注水井调区效果评价等方面的应用情况。从应用情况表... 介绍了注水井水驱前缘监测技术原理。阐述了实施工艺步骤:前期收集相关资料、中期现场监测以及后期成果解释。介绍了该技术在单井水驱效果评价、小层水驱效果评价、区块水驱效果评价和注水井调区效果评价等方面的应用情况。从应用情况表明,成果解释图可以非常直观地反映油藏水驱状况,并且可以得出优势注水方位、水驱波及长度为、水驱波及宽度、水驱波及面积等数据,为研究、挖潜及注采井网的调整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 水驱前缘 监测 油藏 油田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藏注水开发对储层岩石速度和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云美厚 管志宁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80-286,共7页
云美厚 ,管志宁 .油藏注水开发对储层岩石速度和密度的影响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 0 0 2 ,37(3) :2 80~ 2 86  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储层岩石速度和密度的变化是注水时间推移地震监测的基础。注水不仅会引起孔隙流体饱和度的变化 ,而... 云美厚 ,管志宁 .油藏注水开发对储层岩石速度和密度的影响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 0 0 2 ,37(3) :2 80~ 2 86  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储层岩石速度和密度的变化是注水时间推移地震监测的基础。注水不仅会引起孔隙流体饱和度的变化 ,而且还会引起储层温度、压力以及孔隙率、渗透率和孔隙流体性质等变化。储层岩石速度、密度的变化是所有这些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系统分析了各种因素对岩石速度、密度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油藏注水开采期间 ,除流体替换外 ,储层温度、压力、孔隙率和孔隙流体性质的变化对岩石速度和密度的影响同样是不可忽略的 ,有时甚至是非常关键的。这一研究对进一步开展油藏注水动态时间推移地震监测研究与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 注水开发 储层 岩石 速度 密度 时间推移地震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水后期油田动态监测模式探讨 被引量:4
16
作者 慕玉福 肖培琛 +2 位作者 高杰 林颖 杨立 《测井技术》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62-264,共3页
从大庆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其生产井动态监测的复杂性和多解性的实际状况出发 ,就如何发展测试技术 ,为油田开发提供齐全准确的资料 ,达到油田持续发展的目的 ,提出了从理念到方法的 4个转变。概括为找水测试向找油测试为理念的思路... 从大庆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其生产井动态监测的复杂性和多解性的实际状况出发 ,就如何发展测试技术 ,为油田开发提供齐全准确的资料 ,达到油田持续发展的目的 ,提出了从理念到方法的 4个转变。概括为找水测试向找油测试为理念的思路转变 ;在此理念的指导下 ,水淹层测井向剩余油饱和度测井转变 ;流体动态监测向关井静态测井转变 ;通过对井组或区块不同产层平面剩余油饱和度的分布规律研究 ,从而实现油田监测实质性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开发 产层 动态监测 分布规律 模式 大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井中微地震监测方法的压裂效果评价--以吉林探区Y22井为例 被引量:16
17
作者 赵超峰 贾振甲 +3 位作者 田建涛 高荣锦 张伟 赵建宇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1-168,共8页
储层水力压裂效果评价对指导油气田精细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为准确评价压裂效果,提出了一套井中微地震监测压裂效果评价方法,在准确定位微地震事件基础上,分析微地震事件时空分布特征,剔除无效事件,利用有效事件定量描述缝网长、宽、高、... 储层水力压裂效果评价对指导油气田精细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为准确评价压裂效果,提出了一套井中微地震监测压裂效果评价方法,在准确定位微地震事件基础上,分析微地震事件时空分布特征,剔除无效事件,利用有效事件定量描述缝网长、宽、高、走向、改造体积等,再结合储层性质、压裂施工参数等解释裂缝产生的原因,客观地评价压裂效果。该方法在吉林探区Y22井的应用结果表明:压裂裂缝走向与其周边小断层或天然裂隙走向一致;测井解释成果和微地震监测结果具有相关性,测井解释好的压裂段储层改造体积相对较大、微地震事件数量相对较多、裂缝复杂度更高;压裂过程中产生的离散微地震事件为压力传导造成低应力区应力释放产生的事件,不是由压裂窜层造成;Y22井周边的生产井因前期压裂改造和后期油气排采引起的地层能量亏空,造成了压裂裂缝的不对称性。该研究成果在解释微地震事件时空分布特征,提高对压裂和储层性质认识,客观、准确地评价压裂效果等方面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监测 压裂评价 储层特征 压裂参数 油田开发 不对称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油田时移地震技术适用条件及应用前景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李绪宣 胡光义 +4 位作者 范廷恩 范洪军 王宗俊 高云峰 张晶玉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8-52,共5页
时移地震技术能否成功预测海上油田剩余油分布情况,靶区的选取十分重要。以珠江口盆地西江24-3油田西江24-1区为例,详细阐述了时移地震技术在我国海上油田的应用情况及效果,并通过对比已有的几个应用案例,总结了时移地震技术应用的关键... 时移地震技术能否成功预测海上油田剩余油分布情况,靶区的选取十分重要。以珠江口盆地西江24-3油田西江24-1区为例,详细阐述了时移地震技术在我国海上油田的应用情况及效果,并通过对比已有的几个应用案例,总结了时移地震技术应用的关键因素,制定了靶区选取原则。我国海上油田时移地震技术成功应用的首要关键因素是原油黏度,其次是开发方式和埋深、构造及储层等;靶区油田应具备轻质油藏、天然能量或温和注水开发及相对简单的地质油藏条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海上油田时移地震技术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认为渤海新近系油田时移地震技术应用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珠江口盆地和莺琼盆地应用该技术的可行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油田 剩余油预测 时移地震 轻质油藏 天然能量开发 注水开发 应用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涪陵页岩气田地震监测台网试运行
19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9,共1页
涪陵页岩气田是中国首个实现商业开发的页岩气田,也是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和勘查开发示范基地,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加强涪陵页岩气开发区域的地震监测管理,提高地震监测能力,2019年中国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 涪陵页岩气田是中国首个实现商业开发的页岩气田,也是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和勘查开发示范基地,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加强涪陵页岩气开发区域的地震监测管理,提高地震监测能力,2019年中国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承担了涪陵页岩气田地震监测台网建设和相关项目的研究任务。2019年6月正式开展监测台网规划及野外站址勘选工作,经过多轮次实地勘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开发 国家能源安全 地震监测台网 江汉油田 勘查开发 示范基地 涪陵页岩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藏监测的4D海底地震数据采集方法
20
作者 R.H.Seymour 党俊芳 《石油物探译丛》 1997年第5期73-76,共4页
油藏监测是提高边际油田的经济效益或延长老油区的开采期限的基本管理工具。以前曾有效的常规监测方法(包括井下测量和生产测量)模拟油田模型生产动态预测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只能间接推断分支油流和未排出的油,且许多油井已经受到了... 油藏监测是提高边际油田的经济效益或延长老油区的开采期限的基本管理工具。以前曾有效的常规监测方法(包括井下测量和生产测量)模拟油田模型生产动态预测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只能间接推断分支油流和未排出的油,且许多油井已经受到了早期的水窜和气窜。这些局限是由于所采集的数据稀疏和不完整,以及模拟了地层的简化模型所致。对油藏的较详细的3D特证描述和对整个油田的流体运动和压力的观测将产生较可靠的及在相对各种油藏管理策略而言能提供较精确预测的模型。在特殊情况下,采用该模型来检测开发方位和加密井,从而可优化油井的产量和最终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监测 4D地震 油田开发 地震数据采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