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林樊家地区馆陶组稠油油源及成藏过程 |
高长海
覃善卿
张云银
查明
王兴谋
曲江秀
李豫源
张伟忠
|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2
|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白垩系铜钵庙组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来源 |
何星
金玮
张帆
霍秋立
李跃
鲍俊驰
刘璐
曾庆兵
|
《岩性油气藏》
CAS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3
|
东营凹陷页岩油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来源厘定--以牛庄洼陷牛斜55区块沙四段上亚段为例 |
王秀红
陈涛
张守春
李政
牛子铖
王鑫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4
|
鄂尔多斯盆地郝滩地区长7段烃源岩特征及油源对比 |
孙勃
袁伟
王淑敏
孙雨
李继宏
郭懿萱
薛辉
|
《断块油气田》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5
|
松辽盆地宋芳屯构造带登娄库组油气来源及成藏过程 |
陆加敏
孙立东
杨亮
姜振学
刘家军
李笑梅
施立冬
蔡壮
李卓
杨威
缪欢
陈瑞华
孙伟豪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6
|
平凉北地区长8段油藏油源及其成藏模式 |
罗丽荣
李剑锋
朱静
孔令印
白嫦娥
居迎军
侯云超
|
《新疆石油地质》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7
|
东濮凹陷文留地区咸化湖盆沙三段油源特征及成藏模式 |
李才俊
胡涛
庞雄奇
肖惠译
胡耀
陈雨萱
郑定业
徐田武
姜福杰
|
《中国海上油气》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8
|
准噶尔盆地乌夏断裂带风城1井区油源对比及其地质意义 |
刘冠伯
陈世加
何文军
张洋洋
|
《石油实验地质》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9
|
北羌塘坳陷夏里组油砂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探讨 |
黎东玉
唐友军
孙鹏
季长军
梅亚豪
汤思维
韩梦月
陈云
|
《地球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3
|
|
|
10
|
准噶尔盆地莫西庄地区侏罗系三工河组原油芳烃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对比 |
曲彦胜
潘志强
何大祥
钟宁宁
牛花朋
杨梅华
韩立国
|
《现代地质》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1
|
准噶尔盆地东南部石炭系来源原油的发现与勘探意义 |
龚德瑜
苗一豪
陈棡
王志勇
金颖
程斌
王瑞菊
吴卫安
韩琰
|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2
|
多元统计分析在油源对比中的应用——以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滨海地区中浅层系混源油为例 |
帕尔扎娜·帕尔哈提
宋宇
朱凯
石倩茹
黄传炎
蒋恕
|
《石油实验地质》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3
|
西北非毛塞几比盆地近海白垩系阿尔布阶-土伦阶油-源对比 |
詹鑫
|
《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14
|
准噶尔盆地吉南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分析 |
温旺彪
赵红静
王志勇
金颖
王杰
甘应星
刘锋
郭雅婷
|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5
|
基于化学计量法的渤海海域庙西地区原油类型划分及油源鉴别 |
唐友军
付天意
杨海风
王飞龙
汤国民
孙鹏
|
《石油实验地质》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6
|
松辽盆地巴彦查干地区油源断裂向葡萄花油层输导油气时空展布特征 |
徐海轩
李江海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7
|
油源断层对油气成藏潜力影响的评价方法及其应用——以黄骅坳陷孔南地区为例 |
徐国庆
卢刚臣
吴振东
李廷辉
王文庆
王仁康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8
|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始新统流沙港组三段油源对比与源下成藏机理——以涠洲11区为例 |
李兴
吴克强
李明
胡德胜
焦立波
|
《石油实验地质》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9
|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深层原油和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藏模式 |
周刚
胡德胜
徐新德
刘爱群
钟佳
|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20
|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南斜坡海陆相来源油识别与混源油贡献定量评价:以牙哈构造带为例 |
蒋俊
平宏伟
吴少军
赵凤全
王晓雪
袁瑞
鲁中灯
邓晓睿
宋煜
|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