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侏罗系延安组油气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
1
作者 邱祥亮 孙虎 +4 位作者 张冕 郑晓梅 张宏忠 郭京哲 谭成仟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8,共12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油气资源量丰富,近年来在侏罗系延安组发现了一系列含油面积小、储量丰度高的岩性-构造油藏,油藏规模小,成藏主控因素不明确。为了揭示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延安组油藏的成藏机理及主控因素,利用三维地震、镜下观测、...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油气资源量丰富,近年来在侏罗系延安组发现了一系列含油面积小、储量丰度高的岩性-构造油藏,油藏规模小,成藏主控因素不明确。为了揭示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延安组油藏的成藏机理及主控因素,利用三维地震、镜下观测、光谱测试、测井等资料,对研究区侏罗系延安组油藏的油源条件、古地貌、构造及储层等特征进行综合分析,总结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侏罗系延安组油藏古地貌控制下的成藏模式;同时从油源充注条件、不整合面与连通砂体、古地貌、构造和储层几个方面分析总结侏罗系延安组油藏的成藏主控因素。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烃源岩生烃并排出油气,在剩余压差作用下,油气沿断层、裂缝和高渗透砂体侧向顺层、纵向穿层不断向上覆侏罗系延安组储层运移,并在构造高部位、上覆及侧向泥岩遮挡条件下聚集成藏。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侏罗系延安组油藏是以晚期成熟—高成熟的油源充注为主,由古地貌主导的,断层及裂缝、沉积储层控制的岩性-构造油藏,其成藏规律为“古河控制、砂体输导、高点富集”,油藏在平面上呈“串珠状”分布。提出了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延安组油藏基于不整合面、裂缝和河道高渗透砂体构建的三维输导网络体系,为其油藏的规模勘探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侏罗系延安组 古地貌 油源条件 成藏主制因素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尔逊凹陷乌南次凹南屯组一段油气成藏地质条件
2
作者 王金奎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13年第9期60-62,64,共4页
研究乌尔逊凹陷乌南次凹南屯组一段油气成藏地质条件,认为在该区油气主要在南屯组一段聚集成藏,此外在大磨拐河组二段存在次生油气藏,前者为自生自储型油气藏,后者为晚期构造运动导致的次生型油气藏。南屯组一段的油气藏具有油源条件好... 研究乌尔逊凹陷乌南次凹南屯组一段油气成藏地质条件,认为在该区油气主要在南屯组一段聚集成藏,此外在大磨拐河组二段存在次生油气藏,前者为自生自储型油气藏,后者为晚期构造运动导致的次生型油气藏。南屯组一段的油气藏具有油源条件好、晚期构造运动未被破坏、成藏条件好、单井产量高等特点,早期的断裂活动形成了油气的运移通道,遇有利的岩性砂体聚集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屯组一段 自生自储 油源条件 断裂活动 岩性砂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罗油田三叠系延长组长8段油气成藏条件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闫帅 王桂成 +2 位作者 常伟丽 房利利 蔡劲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5年第1期16-21,3-4,共6页
根据岩心照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常规物性分析等资料,结合测井解释成果,从油源特征、沉积充填及砂体展布、储层物性及成岩作用、封盖保存条件等方面开展鄂尔多斯盆地直罗油田长8段油层组油气成藏条件研究。结果表明:直罗油田长7段... 根据岩心照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常规物性分析等资料,结合测井解释成果,从油源特征、沉积充填及砂体展布、储层物性及成岩作用、封盖保存条件等方面开展鄂尔多斯盆地直罗油田长8段油层组油气成藏条件研究。结果表明:直罗油田长7段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且都达到成熟的热演化阶段,为研究区长8段油藏提供了充足的油源保障。研究区在宽缓西倾单斜背景下发育复合小型鼻状构造。长8段以三角洲前缘亚相为主,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形成有利的沉积微相。长7段广泛发育的泥岩、致密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构成该区良好的盖层。储层的有利相带、低幅度构造、储层特征共同控制研究区长8段的油气富集,且含油富集区主要受控于低幅度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源条件 储层特征 气成藏 直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义和庄地区地层油气藏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9
4
作者 张家震 徐备 杨静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共4页
义和庄凸起是一个在对基底构造层长期改造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型正向构造单元,基底地层长期遭受风化剥蚀,沉积盖层超覆其上。受区域构造运动影响,义和庄凸起及其北部斜坡带发育多期区域不整合,地层超覆、剥蚀现象十分普遍。义和庄地区地... 义和庄凸起是一个在对基底构造层长期改造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型正向构造单元,基底地层长期遭受风化剥蚀,沉积盖层超覆其上。受区域构造运动影响,义和庄凸起及其北部斜坡带发育多期区域不整合,地层超覆、剥蚀现象十分普遍。义和庄地区地层接触关系复杂,有利于各类地层圈闭的形成,是济阳坳陷地层油气藏最发育的油气聚集带之一。超覆油气藏、不整合油气藏、潜山油气藏具有不同的形成条件与控制因素,分别发育于不同的层系与区带,其分布规律主要受区域构造运动、油源条件、疏导体系等因素控制。区域构造运动形成的不整合面上、下分别发育超覆圈闭和不整合圈闭,基底反向正断层控制潜山圈闭的分布。车西、大王北、郭局子、四扣等生油洼陷为义和庄地区提供了丰富的油气来源,断层、不整合面与渗透性地层构成的立体网络式输导体系有利于油气在各类地层圈闭中聚集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气藏 区域构造运动 油源条件 输导体系 义和庄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桩海地区油气成藏系统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代莉 张杰 +3 位作者 王朝安 张伟涛 吴永红 宋海涛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0-22,共3页
桩海地区第三系可划分为四个层序,含油层系主要分布在层序Ⅲ、Ⅳ界面及层序Ⅰ界面上下。受区内生油凹陷及断层控制,油藏类型分布具有分割性:西部油藏主要受岩性及地层控制,东部则以构造及地层油藏为主。自西向东,含油层系逐渐增多,含油... 桩海地区第三系可划分为四个层序,含油层系主要分布在层序Ⅲ、Ⅳ界面及层序Ⅰ界面上下。受区内生油凹陷及断层控制,油藏类型分布具有分割性:西部油藏主要受岩性及地层控制,东部则以构造及地层油藏为主。自西向东,含油层系逐渐增多,含油层位由浅变深,原油性质也呈规律性变化。气藏的分布受油源条件和饱和压力控制,明化镇组、馆陶组不会形成大规模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海地区 气藏 成藏模式 系统分析 二次运移 油源条件 饱和压力 地层层序 气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北凹陷小草湖次凹油气成藏特点及有利区带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斌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5期394-396,共3页
In Turpan-Hami basin,multi-source rocks are developed in Xiaocaohu secondary sag,and show good source conditions,abundant petroleum resources and bright prospects for exploration.Three reservoir-cap assemblages develo... In Turpan-Hami basin,multi-source rocks are developed in Xiaocaohu secondary sag,and show good source conditions,abundant petroleum resources and bright prospects for exploration.Three reservoir-cap assemblages developed in Middle Jurassic formed reservoir types in the sag which are structural-lithology oil-gas pools in Sanjian fang formation and Qiketai formation along with deep basinal gas pools in Xishanyao formation of Jurassic.The late Yanshan movement is a major stage for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n Xiaocaohu secondary sag.The primary controlled factors for its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s due to its palaeo-structures,tectonic setting and traps with structural-litholo gy feature.The exploratory efforts has good effectiveness based on these main controlled factors for evalu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its favorable zo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北凹陷 复合型圈 气藏 油源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人工智能实现含油构造定量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献民 《河北省科学院学报》 CAS 1994年第3期22-25,共4页
本文分析了地质学家对油源条件、储集条件、盖层条件等地质参数及经济学家对诸如开采、施工等经济参数的评价过程。通过模拟地质学家及经济学家的思维方法,建立了评价含油构造的模糊数学模型,实现了综合评价的定量化。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油源条件 储集条件 构造 模糊数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束鹿凹陷“牙刷状”油藏成藏特征与模式 被引量:6
8
作者 吕传炳 庞雄奇 +6 位作者 马奎友 庞宏 火勋港 付亮亮 张心罡 梁星如 吴松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66-581,共16页
冀中坳陷束鹿凹陷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然而实际勘探中许多直井无法获得工业产能。以束鹿凹陷车城油田沙河街组“牙刷状”油藏为研究对象,从储层特征、隔夹层特征、盖层特征、油气来源及运移路径,综合分析了“牙刷状”油藏成藏条件... 冀中坳陷束鹿凹陷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然而实际勘探中许多直井无法获得工业产能。以束鹿凹陷车城油田沙河街组“牙刷状”油藏为研究对象,从储层特征、隔夹层特征、盖层特征、油气来源及运移路径,综合分析了“牙刷状”油藏成藏条件及成藏过程,并总结了其成藏模式。研究表明:“牙刷状”油藏富集于优势砂地比储层中,油藏间被盖层分隔成不同的压力系统,油藏内被相对致密的砂岩隔夹层分隔成一系列压力系统相同的储集单元;断层是“牙刷状”油藏成藏的平面运移及垂向运移主要通道。该地区存在两期油气充注,第一期原油充注是“牙刷状”油藏的主要油气来源,且该期充注的油气沿同期发育的断层运移至地表浅层并散失,使得油气层厚度随深度变浅逐渐减小;油气运移方向与优质储层展布方向大致垂直,导致油藏集中发育在油气运移方向上的断层圈闭中,形成了一系列“牙刷状”油藏。文章系统论述了“牙刷状”油藏的成因机制,为研究区后续勘探开发工作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源条件 储层特征 储-盖组合 运移路径 成藏模式 “牙刷状” 束鹿凹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秋地区油气分布规律再认识及实例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贾艳霞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09X期188-192,共5页
白秋地区位于南阳凹陷牛三门生油次凹东北斜坡带、张店油田北部。该区是在一宽缓鼻状构造的背景下被一组北东向和一组近东西向的断层相互切割形成小型断块圈闭,与金华-张店复合三角洲砂体配合形成断块圈闭。该区储层主要属于张店三角洲... 白秋地区位于南阳凹陷牛三门生油次凹东北斜坡带、张店油田北部。该区是在一宽缓鼻状构造的背景下被一组北东向和一组近东西向的断层相互切割形成小型断块圈闭,与金华-张店复合三角洲砂体配合形成断块圈闭。该区储层主要属于张店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目的层储集砂体埋藏浅,压实作用和沉积作用程度低,岩石疏松,孔、渗高,物性好。通过实例分析认为,该区具备形成油气藏的油源条件,落实圈闭是该区勘探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状构造 断块圈闭 气藏 油源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潜山原生油气藏勘探获突破
10
作者 本刊 《石油工程建设》 2018年第4期88-88,共1页
渤海湾盆地潜山原生油气藏勘探获重要突破。7月29日记者从大港油田获悉,歧北潜山歧古8井"重磅"出世,天然气日产突破16万m3且不含硫化氢,日产凝析油46.3 m3。歧北潜山位于歧口凹陷西南缘腹地,是隐伏在古近系斜坡之下的断鼻潜山构造。... 渤海湾盆地潜山原生油气藏勘探获重要突破。7月29日记者从大港油田获悉,歧北潜山歧古8井"重磅"出世,天然气日产突破16万m3且不含硫化氢,日产凝析油46.3 m3。歧北潜山位于歧口凹陷西南缘腹地,是隐伏在古近系斜坡之下的断鼻潜山构造。以往认为,该潜山埋藏在古近系斜坡下,新生古储油源条件差,古生界煤系地层广泛分布且埋深约3 500 m,低于二次生烃门限(4 00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山构造 气藏勘探 渤海湾盆地 大港 含硫化氢 歧口凹陷 油源条件 新生古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滩、浅海石油勘探开发装备
11
作者 李培昌 张相木 《中国海洋平台》 1991年第1期8-12,4,共6页
我国渤海海岸线总长2000余公里,沿岸有胜利、大港、辽河三大油田,与之毗连的海滩、浅海地区属于统一的整个渤海湾沉积构成,有利勘探面积近万平方公里,该地区含油气构造陆海连片,油源条件充沛,有多种类型的圈闭和多套油气储集层,有良好... 我国渤海海岸线总长2000余公里,沿岸有胜利、大港、辽河三大油田,与之毗连的海滩、浅海地区属于统一的整个渤海湾沉积构成,有利勘探面积近万平方公里,该地区含油气构造陆海连片,油源条件充沛,有多种类型的圈闭和多套油气储集层,有良好的储盖组合,是我国油气资源富集的地区之一,勘探和开发的前景十分广阔。目前,胜利油田已在埕岛地区取得可喜的勘探成果,正逐步进入开发阶段;大港油田经过多年的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构造 油源条件 气储集层 储盖组合 勘探成果 勘探面积 开发阶段 埕岛 气资勘探 勘探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面河地区潜山勘探潜力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方朝亮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15-317,共3页
通过对八面河地区潜山的油源条件分析和储集层及盖层评价,得出中古生界储集层的发育程度和盖层条件的优劣是潜山油气成藏的重要因素。从潜山成藏控制因素、潜山成藏模式和有利区带评价3个方面进行了潜山的综合评价,得出潜山是八面河油... 通过对八面河地区潜山的油源条件分析和储集层及盖层评价,得出中古生界储集层的发育程度和盖层条件的优劣是潜山油气成藏的重要因素。从潜山成藏控制因素、潜山成藏模式和有利区带评价3个方面进行了潜山的综合评价,得出潜山是八面河油田下步油气勘探的主要接替层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山 构造演化史 油源条件 储盖层评价 八面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ructure and Hydrocarbons in Junggar Basin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庆春 田在艺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2002年第1期38-42,共5页
Having undergone four basin forming tectonic cycles--Hercynian, Indosinian, Yanshanian, and Himalayan, the Junggar basin becomes a multi cyclic superposed basin of old and hard mediun block pattern. Its multi cyclic t... Having undergone four basin forming tectonic cycles--Hercynian, Indosinian, Yanshanian, and Himalayan, the Junggar basin becomes a multi cyclic superposed basin of old and hard mediun block pattern. Its multi cyclic tectonic and sedimentary evolution results in five series of hydrocarbon source rock formations--Carboniferous, Permian, Upper Triassic, Middle lower Jurassic, and Lower Tertiary, correspondingly forming five petroleum generation systems, of which the Permian and Middle lower Jurassic petroleum generation system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with the highest exploration degree. Hydrocarbons are controlled by basin structure as follows: 1)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s are controlled by the structural styles of paleo uplifts, paleo overthrust belts and contorted anticline belts formed in multi cyclic tectonic movements; 2) Important pathways for long distance lateral and vertical migration are provided respectively by unconformities and faults; 3) The pool form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ermian petroleum system are controlled by paleo structure; 4) The pool forming characteristics of Jurassic and Tertiary petroleum system are controlled by recent stru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SIN evolution STRUCTURE petroleum generation system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