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含油储集岩连续抽提组分油源指标和油源研究
1
作者
蔡航新
靳军
+4 位作者
李二庭
张仲达
谷元龙
于双
潘长春
《地球化学》
2025年第5期747-758,I0015-I0019,共17页
对玛湖凹陷44个含油储集岩样品进行连续抽提,获取自由态、束缚态和包裹体组分,并对各连续抽提组分进行GC、GC-MS和GC-IRMS分析。选取16个油源(岩相)指标,包括2个同位素指标(反转指数RI和δ^(13)C(n-C_(25)))、2个类异戊二烯烷烃指标(Pr/...
对玛湖凹陷44个含油储集岩样品进行连续抽提,获取自由态、束缚态和包裹体组分,并对各连续抽提组分进行GC、GC-MS和GC-IRMS分析。选取16个油源(岩相)指标,包括2个同位素指标(反转指数RI和δ^(13)C(n-C_(25)))、2个类异戊二烯烷烃指标(Pr/n-C_(17)和Ph/n-C_(18))、6个萜烷指标(Ts/C_(23)三环萜烷、Ts/(C_(28)+C_(29))三环萜烷、C_(29)Ts/C_(23)三环萜烷、C_(29)Ts/(C_(28)+C_(29))三环萜烷、C_(30)重排藿烷/C_(23)三环萜烷和C_(30)重排藿烷/(C_(28)+C_(29))三环萜烷)和6个芳烃指标(三甲基萘(TMNs)/(TMNs+(Ch))、四甲基萘(TeMNs)/(TeMNs+Ch)、TMNs/(TMNs+菲(P))、TeMNs/(TeMNs+P)、TMNs/(TMNs+甲基菲(MPs))和TeMNs/(TeMNs+MPs)),应用谱系聚类分析(HCA)将122个连续抽提组分分为3类。Ⅰ类油组分来源于下二叠统风城组(P1f)烃源岩,Ⅱ类油组分来源于中二叠统下乌尔禾组(P2w)烃源岩,Ⅲ类油组分为前两类油组分的混合。含Ⅰ类油组分的含油储集岩样品在全玛湖凹陷均有分布,含Ⅱ类和Ⅲ类油组分的含油储集岩样品仅分布于玛湖凹陷西南部,表明下二叠统风城组(P1f)有效烃源岩或烃源灶遍布全玛湖凹陷,而中二叠统下乌尔禾组(P2w)有效烃源岩或烃源灶在玛湖凹陷仅分布于西南部。在这16个油源(岩相)指标相互间的交会图中,3类油组分具有不同程度的重叠,因此依据单个油源指标交会图对连续抽提组分进行油源分类具有主观性和片面性。依据一系列不同类型的油源(岩相)指标,应用HCA方法对连续抽提组分进行油源分类更可靠和更容易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湖凹陷
含
油
储集岩
连续抽提
油
源
(
岩相
)
指标
谱系聚类分析(H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含油储集岩连续抽提组分油源指标和油源研究
1
作者
蔡航新
靳军
李二庭
张仲达
谷元龙
于双
潘长春
机构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出处
《地球化学》
2025年第5期747-758,I0015-I0019,共17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先导项目(XDA14010104)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专题(2017ZX05008-002-030)联合资助。
文摘
对玛湖凹陷44个含油储集岩样品进行连续抽提,获取自由态、束缚态和包裹体组分,并对各连续抽提组分进行GC、GC-MS和GC-IRMS分析。选取16个油源(岩相)指标,包括2个同位素指标(反转指数RI和δ^(13)C(n-C_(25)))、2个类异戊二烯烷烃指标(Pr/n-C_(17)和Ph/n-C_(18))、6个萜烷指标(Ts/C_(23)三环萜烷、Ts/(C_(28)+C_(29))三环萜烷、C_(29)Ts/C_(23)三环萜烷、C_(29)Ts/(C_(28)+C_(29))三环萜烷、C_(30)重排藿烷/C_(23)三环萜烷和C_(30)重排藿烷/(C_(28)+C_(29))三环萜烷)和6个芳烃指标(三甲基萘(TMNs)/(TMNs+(Ch))、四甲基萘(TeMNs)/(TeMNs+Ch)、TMNs/(TMNs+菲(P))、TeMNs/(TeMNs+P)、TMNs/(TMNs+甲基菲(MPs))和TeMNs/(TeMNs+MPs)),应用谱系聚类分析(HCA)将122个连续抽提组分分为3类。Ⅰ类油组分来源于下二叠统风城组(P1f)烃源岩,Ⅱ类油组分来源于中二叠统下乌尔禾组(P2w)烃源岩,Ⅲ类油组分为前两类油组分的混合。含Ⅰ类油组分的含油储集岩样品在全玛湖凹陷均有分布,含Ⅱ类和Ⅲ类油组分的含油储集岩样品仅分布于玛湖凹陷西南部,表明下二叠统风城组(P1f)有效烃源岩或烃源灶遍布全玛湖凹陷,而中二叠统下乌尔禾组(P2w)有效烃源岩或烃源灶在玛湖凹陷仅分布于西南部。在这16个油源(岩相)指标相互间的交会图中,3类油组分具有不同程度的重叠,因此依据单个油源指标交会图对连续抽提组分进行油源分类具有主观性和片面性。依据一系列不同类型的油源(岩相)指标,应用HCA方法对连续抽提组分进行油源分类更可靠和更容易操作。
关键词
玛湖凹陷
含
油
储集岩
连续抽提
油
源
(
岩相
)
指标
谱系聚类分析(HCA)
Keywords
Mahu Sag
oil-containing reservoir rocks
sequential extraction
source(facies)parameters
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HCA)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含油储集岩连续抽提组分油源指标和油源研究
蔡航新
靳军
李二庭
张仲达
谷元龙
于双
潘长春
《地球化学》
20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