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泥焦流化床燃烧NO_x释放特性及控制 被引量:3
1
作者 温宏炎 张光义 +4 位作者 纪德馨 万利锋 张亮 张玉明 高士秋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401-1408,I0008,共9页
为无害化处理油泥焦,采用小型流化床反应器,研究了不同温度、不同颗粒粒径下油泥焦的燃烧氮氧化物释放特性,并借助空气分级燃烧技术降低NOx排放。SEM电镜和物理吸附结果表明,油泥焦颗粒表面结构致密、孔道稀疏,不利于其内部有机质充分... 为无害化处理油泥焦,采用小型流化床反应器,研究了不同温度、不同颗粒粒径下油泥焦的燃烧氮氧化物释放特性,并借助空气分级燃烧技术降低NOx排放。SEM电镜和物理吸附结果表明,油泥焦颗粒表面结构致密、孔道稀疏,不利于其内部有机质充分燃烧。燃烧实验结果表明,油泥焦燃烧产生的NOx主要来源于焦炭氮,来自挥发性氮的较少。适当降低燃烧温度、减小颗粒粒径既能保证油泥焦充分燃烧,又能抑制氮氧化物排放。实施空气分级燃烧时,通过优化过量空气系数、二次风比例和二次风入口位置,能够获得显著的NOx减排效果,同时可以有效抑制飞灰产生,有助于烟气终极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泥焦 流化床 燃烧 NOX排放 空气分级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泥焦与褐煤共燃特性及动力学 被引量:7
2
作者 温宏炎 张玉明 +1 位作者 纪德馨 张光义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55-765,共11页
采用热重分析法研究了不同升温速率下油泥焦、褐煤及其混合物燃烧特性,并利用Kissinger-AkahiraSunose(KAS)、Flynn-Wall-Ozawa(FWO)和Friedma(FR)等方法计算其燃烧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油泥焦燃烧主要是固定碳燃烧过程,而褐煤燃烧是... 采用热重分析法研究了不同升温速率下油泥焦、褐煤及其混合物燃烧特性,并利用Kissinger-AkahiraSunose(KAS)、Flynn-Wall-Ozawa(FWO)和Friedma(FR)等方法计算其燃烧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油泥焦燃烧主要是固定碳燃烧过程,而褐煤燃烧是挥发分和少量固定碳连续燃烧的过程。褐煤比油泥焦具有更好的燃烧特性,平均活化能更低。油泥焦和褐煤共燃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协同促进作用,当混合燃料中褐煤占比为75%时协同促进效应达到最强。通过比较KAS、FWO和FR的结果发现,FR法能够更好地体现反应变化的趋势,而KAS法和FWO法的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通过比较油泥焦和褐煤共燃动力学参数的理论计算值与实验计算值发现,利用热重分析预测混合燃料的燃烧性质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对油泥焦与褐煤共燃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泥焦 褐煤 混燃特性 协同效应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泥热解焦燃烧过程中N/S元素转化特性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振波 王振通 +1 位作者 巩志强 李星华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76-183,共8页
利用TG-MS和XPS分析手段研究油泥热解焦燃烧过程含氮、含硫气体的析出特性及N/S元素赋存形态转化特性。结果表明:油泥热解焦中氮元素主要以N-Q和N-5两种形态存在,而硫元素主要以S^(2-)、S^(4+)和S^(6+)三种形态存在;N-Q质量分数为75.79%... 利用TG-MS和XPS分析手段研究油泥热解焦燃烧过程含氮、含硫气体的析出特性及N/S元素赋存形态转化特性。结果表明:油泥热解焦中氮元素主要以N-Q和N-5两种形态存在,而硫元素主要以S^(2-)、S^(4+)和S^(6+)三种形态存在;N-Q质量分数为75.79%,明显高于N-5,然而S^(2-)质量分数远超过S^(4+)和S^(6+)之和,这说明热解焦中的硫元素主要以黄铁矿或者硫化物的形式存在;随着热解温度的提高,加快了热解焦中多孔结构的形成,进而提高了氧吸附能力;燃烧温度从900℃增至1000℃,S^(4+)质量分数增加而S^(6+)质量分数降低,说明这一温度范围有利于SO_(2)气体的释放;温度升至1100℃时,更多S^(4+)转变为S^(6+)和S^(2-),因为过高的燃烧温度能够促进SO_(2)转变为SO 3和其他含硫气体,然后与热解焦中的无机矿物质反应造成了S^(6+)和S^(2-)的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泥热解 燃烧 N/S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油泥热解焦掺混微藻渣燃烧实验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王振通 巩志强 +3 位作者 王振波 房佩文 孟凡志 韩东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18-824,共7页
热解能够实现油泥资源化利用,热解后的热解焦可以通过焚烧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利用热分析仪研究不同掺混比(φ)及不同升温速率(β)下的油泥热解焦与微藻渣混合燃烧实验,TG和DTG曲线表明,混合燃烧过程分为结晶水挥发、挥发分析出和燃烧... 热解能够实现油泥资源化利用,热解后的热解焦可以通过焚烧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利用热分析仪研究不同掺混比(φ)及不同升温速率(β)下的油泥热解焦与微藻渣混合燃烧实验,TG和DTG曲线表明,混合燃烧过程分为结晶水挥发、挥发分析出和燃烧、固定碳燃烧和矿物质燃烧分解。采用KAS和OFW等转化率法进行动力学参数求解。结果表明,添加微藻渣提高了混合燃料燃烧特性;β的增加促使传质阻力增大,质量损失段向高温区移动;活化能(Ea)值增大,燃烧稳定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泥热解 微藻渣 混合燃烧特性 动力学特性 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