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重介质裂缝型油气藏油水两相流动与固体变形藕合数学模型 被引量:6
1
作者 黎水泉 徐秉业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3-45,共3页
双重介质裂缝型油气藏在我国油气资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该类气藏的共渗流机理和储层物理参数的确定都远远比一般单重介质孔隙型气藏更为复杂和困难。双重孔隙中多相流动与固体变形藕合的作用是双重介质油气层中一个特殊的和复杂的... 双重介质裂缝型油气藏在我国油气资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该类气藏的共渗流机理和储层物理参数的确定都远远比一般单重介质孔隙型气藏更为复杂和困难。双重孔隙中多相流动与固体变形藕合的作用是双重介质油气层中一个特殊的和复杂的物理现象。针对这一现象,建立了考虑这些比较复杂的物理因素的数学模型,包括基本概念(孔渗饱、介质总体积、质量密度、流体速度和流体压力等表达式)和基本方程(流动方程、质量守恒方程、固体守恒方程以及应力平衡方程)等,采用有限元法对这些方程做了数值解,并计算了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藏 裂缝性 数学模型 油水流动 固体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孔隙-喉道双通道模型的油水两相流动形态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张磊 康立新 +4 位作者 景文龙 郭曜豪 孙海 杨永飞 姚军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9-93,共5页
在孔隙网络模型和并联双通道模型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孔隙-喉道双通道模型,研究油水两相流体的驱替流动,采用格子Boltzmann方法的颜色梯度模型进行模拟,重点研究不同注入速度条件下和不同宽度比的模型中,非润湿相在喉道中的流动形态变化... 在孔隙网络模型和并联双通道模型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孔隙-喉道双通道模型,研究油水两相流体的驱替流动,采用格子Boltzmann方法的颜色梯度模型进行模拟,重点研究不同注入速度条件下和不同宽度比的模型中,非润湿相在喉道中的流动形态变化,并对一系列不同宽度比的模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存在段塞流驱替的流动形态;随着注入速度的减慢,非润湿相经过双通道时存在双喉道驱替流动、段塞驱替和单喉道驱替3种流动形态变化;随着宽度比的增大,单喉道驱替的分布区间增大,段塞流和双喉道驱替出现的区间减小;多孔介质的非均质性越强,流体越容易发生卡断,驱替效果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子BOLTZMANN方法 孔隙-喉道 双通道模型 油水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管中气液两相流动空隙率数学模型 被引量:3
3
作者 韩洪升 王忠信 +2 位作者 杨树人 付俊林 田华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9-21,共3页
由于气液两相流动的复杂性 ,很难应用流体运动的基本方程确定空隙率的变化规律 .故采用实验研究途径 ,开发了美国NorthCarolina州大学研制的应用软件SAS ,并对多次气液两相流动实验的 6× 10 4 多组实验数据进行了多元非线性回归 ,... 由于气液两相流动的复杂性 ,很难应用流体运动的基本方程确定空隙率的变化规律 .故采用实验研究途径 ,开发了美国NorthCarolina州大学研制的应用软件SAS ,并对多次气液两相流动实验的 6× 10 4 多组实验数据进行了多元非线性回归 ,建立了圆管中不同流动型态下气液两相流动空隙率数学模型 .在多相混输管路实际应用中表明 ,本方法适用于不同管径、不同倾角下的上升或下降管路中各种流动型态两相流动的水力计算 ,并具有计算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管 气液流动 空隙率 数学模型 油气田开采 混输管路 多元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旋湍流气-固两相流动和煤粉燃烧数学模型及其在涡旋燃烧炉的应用(Ⅱ)——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健 S.Nieh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545-551,共7页
应用本文(Ⅰ)报建立和发展的二维强旋湍流气-固两相流动和煤粉燃烧的数学模型、对新型燃煤涡旋燃烧炉内的冷态流动、气体燃烧和煤粉燃烧进行了系统的数值模拟,得到了与冷、热态实验数据基本相符合的结果,揭示了炉内流动、传热和燃烧的... 应用本文(Ⅰ)报建立和发展的二维强旋湍流气-固两相流动和煤粉燃烧的数学模型、对新型燃煤涡旋燃烧炉内的冷态流动、气体燃烧和煤粉燃烧进行了系统的数值模拟,得到了与冷、热态实验数据基本相符合的结果,揭示了炉内流动、传热和燃烧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固流动 煤粉 燃烧 涡旋燃烧炉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气两相流阶段的热流固耦合渗流数学模型 被引量:11
5
作者 郭永存 王仲勋 胡坤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3-74,共2页
我国煤层气资源相当丰富,如何有效地开发是当今面临的一个难题。由于煤岩的特殊性,煤层气在煤层中赋存的状态和流动机理与常规砂岩储层中不同,其开采过程是一个流体渗流、多孔介质弹塑性变形与温度场耦合作用极强的过程。考虑煤层气渗... 我国煤层气资源相当丰富,如何有效地开发是当今面临的一个难题。由于煤岩的特殊性,煤层气在煤层中赋存的状态和流动机理与常规砂岩储层中不同,其开采过程是一个流体渗流、多孔介质弹塑性变形与温度场耦合作用极强的过程。考虑煤层气渗流场、温度场、变形场耦合关系,根据多相流体达西渗流定律、质量守恒定律、多孔介质弹塑性理论、有效应力原理、传热学理论建立了煤层气的气、水两相流阶段渗流方程、变形方程及温度场方程,给出了数值求解渗流方程的定解条件,从而得到煤层气在气、水两相流阶段热流固渗流数学模型,为改进和完善煤层气开采方法、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流体 固体 耦合 流动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气液比气井气液两相节流预测数学模型 被引量:16
6
作者 刘建仪 李颖川 杜志敏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85-87,共3页
Thornhill&Graver模型是计算干气通过气嘴节流的常用数学模型,但许多气井都不同程度地含有液体,正确预测气液两相气嘴节流问题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文章应用稳定流动能量方程,将凝析油气作为复合气体,然后考虑复合气体—水混合物的... Thornhill&Graver模型是计算干气通过气嘴节流的常用数学模型,但许多气井都不同程度地含有液体,正确预测气液两相气嘴节流问题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文章应用稳定流动能量方程,将凝析油气作为复合气体,然后考虑复合气体—水混合物的气液两相节流,提出了用于高气液比气井节流计算新模型。与干气气嘴节流模型相比较,新的气液两相节流模型包含了一含水校正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井 液体 流体流动 节流 油嘴(井) 数学模型 气液 气液比 预测 E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井两相流动生产测井解释滑动模型 被引量:5
7
作者 汪中浩 吴锡令 张淑芝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3年第2期276-278,共3页
在两相流动模拟实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油水两相和气液两相流动的滑脱速度的实验关系 ,进而确定垂直井两相流动生产测井解释的滑动模型。
关键词 垂直井 流动 生产测井解释 滑动模型 油水 气液 滑脱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LE方法的油水两相流固耦合模型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陈新民 梁胜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80-884,889,共6页
文章应用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方法(ALE)对油水两相流固耦合问题进行了研究;详细推导了ALE描述下的两相渗流与变形多孔介质的耦合数学模型方程,解决了孔隙骨架变形介质与渗流方程的统一描述问题;通过编制相应的ALE有限元程序,分析了注水驱... 文章应用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方法(ALE)对油水两相流固耦合问题进行了研究;详细推导了ALE描述下的两相渗流与变形多孔介质的耦合数学模型方程,解决了孔隙骨架变形介质与渗流方程的统一描述问题;通过编制相应的ALE有限元程序,分析了注水驱替过程,检验了所提出的模型及相关数值算法。对该模型方程讨论发现,若取ALE网格移动速度为岩层骨架变形速度将简化两相渗流方程,降低数值求解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孔隙介质 油水渗流 数学模型 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分离对两相生物系统酸化特性影响的模型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管运涛 蒋展鹏 《中国沼气》 2000年第2期3-7,共5页
本文通过物料衡算建立产酸相的酸化特性分段模型 ,并通过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膜分离对两相生物系统酸化特性的影响。文章还讨论了产酸相酸化率对整个系统运行状况的影响 ,得出高酸化率有利于提高系统的处理效率和沼气回收的结论。
关键词 数学模型 膜分离 生物系统 酸化率 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性波作用下油水两相渗流耦合模型研究
10
作者 刘静 郑黎明 +2 位作者 李悦静 夏军勇 蒲春生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93-98,115,共7页
针对波动条件下油水两相渗流耦合问题,基于饱和流体储层多孔介质弹性波传播Biot理论和等效流体理论,建立了弹性波作用下一维油水两相流固耦合渗流模型.采用COMSOL数值模拟软件构建一维模拟物理模型(引入PML完美匹配层削弱边界虚假反射)... 针对波动条件下油水两相渗流耦合问题,基于饱和流体储层多孔介质弹性波传播Biot理论和等效流体理论,建立了弹性波作用下一维油水两相流固耦合渗流模型.采用COMSOL数值模拟软件构建一维模拟物理模型(引入PML完美匹配层削弱边界虚假反射)及相应的系数型偏微分方程,得到了波动作用下流固耦合模型的数值解.结果表明:相对常规油水两相Darcy渗流模型,弹性波可促进油水渗流;并且愈靠近震源,振动对油水流速、压力等的影响越大,随着距离增大振动激励作用减弱.当振动频率为15Hz时,振幅为150~300μm低频波动强化采油效果最佳,从理论上进一步验证了低频波动强化采油技术的适应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波 油水 波动耦合渗流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直管内液泛及两相逆流数学模型研究
11
作者 沈明启 韩伟实 陶春波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0-24,共5页
针对竖直管内液泛形成时管子入口截面含液率与液膜厚度增加的特点 ,本文建立了分析管内液泛问题的数学模型 ,并对数学模型进行数值计算 ,计算结果与管内液泛的实验值能较好的吻合 ,为研究管内液泛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较好的分析计算方法 .
关键词 竖直管内 液泛 逆流 数学模型 反应堆 事故工况 回流流动极限 CCF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水两相流试井复合模型及压力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程时清 李相方 +2 位作者 刘大宝 宗飞 唐宝峰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79-81,共3页
文章基于多相流原理,建立了气水两相流试井积分模型。总结了气水两相流的试井曲线规律,分析了压力导数曲线变化的原因。理论分析表明气井即使未见水,气藏气水或油水多相流过渡区内流度的变化可能导致压力导数曲线上翘,然后变平的现象,同... 文章基于多相流原理,建立了气水两相流试井积分模型。总结了气水两相流的试井曲线规律,分析了压力导数曲线变化的原因。理论分析表明气井即使未见水,气藏气水或油水多相流过渡区内流度的变化可能导致压力导数曲线上翘,然后变平的现象,同时,气水接触前缘是随时间变化的。试井过程中,随着开井时间的增大,气体的降压膨胀,压力波扩散到气水边界以后,水体起到阻止气体移动的作用,导致压力导数曲线上翘。对于出水气井,由于气水总流度随含水饱和度的增大而下降,试井压力导数曲线将发生上翘,导数曲线的上翘斜率与总流度随饱和度下降速度有关。因此不能用单相定压外边界试井模型解释产水气井试井资料。最后分析了1口气井两次试井资料,该井不同阶段试井过程中用多相流动方法确定了气水推进前缘,发现水线逐渐向井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 试井 压力曲线 含水饱和度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内稠密气固两相流动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44
13
作者 刘向军 徐旭常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61-165,共5页
颗粒团聚是稠密气固两相流动中的一个重要现象,该文定义了颗粒团聚合力的概念来表征稠密气固两相流动中颗粒所受到的团聚效应,对单个颗粒进行了全受力分析,得到了聚合力的线形模型表达式。采用聚合力的线形模型,将两相流场分为稀相区和... 颗粒团聚是稠密气固两相流动中的一个重要现象,该文定义了颗粒团聚合力的概念来表征稠密气固两相流动中颗粒所受到的团聚效应,对单个颗粒进行了全受力分析,得到了聚合力的线形模型表达式。采用聚合力的线形模型,将两相流场分为稀相区和浓相颗粒团,将颗粒团视为整体 离散相,文中数值模拟了循环流化床内的稠密气固两相流动,得到了床内颗粒团分布、颗粒团大小、床内空隙率、气相速度、颗粒相速度的详细分布,揭示了循环流化床内稠密气固两相流场的规律,以及循环流化床内两相流场的核心-环形流动结构。计算结果与前人实验结果相符并表明,采用该模型及其算法模拟循环流化床内稠密气固两相流动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锅炉 气固流动 数值模拟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流化床气固两相流动的数值模拟及实验验证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迎慧 归柯庭 +1 位作者 刘利 施明恒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936-940,共5页
建立了床体为圆筒的磁流化床简化数学模型 .采用SIMPLEC算法对此类磁流化床床内的气固两相流动进行数值模拟 ,并对多种运行条件下床内气固两相流动的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分析 ,获得了磁流化床内气固两相在偏离或接近临界稳定区域的流化特... 建立了床体为圆筒的磁流化床简化数学模型 .采用SIMPLEC算法对此类磁流化床床内的气固两相流动进行数值模拟 ,并对多种运行条件下床内气固两相流动的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分析 ,获得了磁流化床内气固两相在偏离或接近临界稳定区域的流化特性 .通过用相对应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验证 .结果证明 :该简化的双相模型和SIMPLEC算法对磁流化床床内气固两相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具较好的适用性和准确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验证 磁流化床 气固流动 数值模拟 空隙率波动 数学模型 SIMPLEC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缝性底水油藏中水平井两相渗流模型 被引量:7
15
作者 郭大立 刘慈群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44-46,共3页
本文研究裂缝性底水油藏中水平井两相渗流问题。在流线不变的假定下,建立了底部注水时双重孔隙介质中水平井油、水两相垂直剖面二维渗流的数学模型,并用特征线方法进行了精确求解,给出了裂缝系统和岩块系统中的含水饱和度分布以及水... 本文研究裂缝性底水油藏中水平井两相渗流问题。在流线不变的假定下,建立了底部注水时双重孔隙介质中水平井油、水两相垂直剖面二维渗流的数学模型,并用特征线方法进行了精确求解,给出了裂缝系统和岩块系统中的含水饱和度分布以及水平井见水时间公式,从而为利用水平井开采裂缝性底水油藏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流动 数学模型 裂隙油气藏 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井筒两相流压力计算模型 被引量:15
16
作者 周生田 张琪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8年第4期43-44,48,共3页
对水平井筒变质量分层流动进行了微元段流动分析,根椐气相和液相的连续性方程及动量方程,忽略加速度的影响,得到了气、液两相的混合动量方程,并由此建立了水平井筒变质量气、液两相流动的压力梯度模型,该模型中考虑了流体从油藏到... 对水平井筒变质量分层流动进行了微元段流动分析,根椐气相和液相的连续性方程及动量方程,忽略加速度的影响,得到了气、液两相的混合动量方程,并由此建立了水平井筒变质量气、液两相流动的压力梯度模型,该模型中考虑了流体从油藏到井筒流动的影响。利用已有的处理水平管分层流动的方法,计算了考虑流体沿水平井筒有径向流入时水平井筒的压力分布。因为水平井筒上不同点的生产指数不同,所以,本模型更接近于实际。对沿井筒的压力降和流入剖面进行了实例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水平井半径的减小,压力降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流动 压力降 数学模型 油气藏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油水两相渗流研究 被引量:28
17
作者 姚约东 葛家理 李相方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2-56,共5页
用无因次分析法对低渗透岩心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出新的低渗透油藏非达西渗流方程,并建立了油水两相渗流的数学模型。通过实例计算,研究了低渗透油藏中储层参数、流体特性以及开采方式等因素对注水开发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非... 用无因次分析法对低渗透岩心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出新的低渗透油藏非达西渗流方程,并建立了油水两相渗流的数学模型。通过实例计算,研究了低渗透油藏中储层参数、流体特性以及开采方式等因素对注水开发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非达西渗流的影响,注水开发时容易发生指进现象,而地层倾角的增大可以削弱指进;地层原油粘度的增大会增强开采难度,而地层渗透性能的改善会使油井产能提高。因此,低渗透油藏应加密井网,强化注水以扩大生产压差,从而改善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油水渗流 注水开发效果 因次分析法 非达西渗流 实验数据 渗流方程 数学模型 实例计算 储层参数 开采方式 流体特性 地层倾角 原油粘度 油井产能 渗透性能 加密井网 生产压差 指进 增大 岩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水气井气液两相瞬变流动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毛伟 余碧君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0年第6期502-504,共3页
产水气井在开、关井过程中,井筒内气水两相的流动为瞬变流动,井筒压力、温度等参数是井深和时间的函数。根据气液瞬变流动过程中所遵循的质量、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建立了描述气液两相瞬变流动的数学模型。该模型是一组偏微分方程,... 产水气井在开、关井过程中,井筒内气水两相的流动为瞬变流动,井筒压力、温度等参数是井深和时间的函数。根据气液瞬变流动过程中所遵循的质量、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建立了描述气液两相瞬变流动的数学模型。该模型是一组偏微分方程,采用有限差分法对其进行求解,给出了计算井筒压力、温度和气液相速度的差分方程和详细的计算步骤。最后用具体实例模拟了产水气井开井过程中压力、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分析了压力、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证明了流动达到稳定后,瞬变模型的计算结果和稳定模型的计算结果是一致的,从而证明了模型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井 流动 流动压力 数学模型 瞬变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井环空固液两相流压降模型理论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褚元林 樊洪海 刘希圣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6年第6期17-20,共4页
针对直井钻进过程中环空内岩屑运移的特点,对环空中固液两相流动压降进行了理论分析。采用因次分析的方法综合考虑了影响压降的诸多因素,导出了固相摩阻系数与傅劳德数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总摩阻系数的理论计算公式,修正了过去计算环... 针对直井钻进过程中环空内岩屑运移的特点,对环空中固液两相流动压降进行了理论分析。采用因次分析的方法综合考虑了影响压降的诸多因素,导出了固相摩阻系数与傅劳德数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总摩阻系数的理论计算公式,修正了过去计算环空压降时忽略固相引起的压降,为准确进行水力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液 环形空间流动 流动 压力降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相及两相流破口的仿真模型
20
作者 李志丽 何祖威 +1 位作者 唐胜利 杨晨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5期121-126,共6页
根据Moody的单相及两相临界流的数学模型,遵照模块化建模思想和原则,开发了热液管道通用的单相及两相流破口仿真模型。该模型已用于一个电站仿真培训装置中。
关键词 热液管道 破口 泄漏 流动 数学模型 发电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