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孔隙-喉道双通道模型的油水两相流动形态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张磊 康立新 +4 位作者 景文龙 郭曜豪 孙海 杨永飞 姚军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9-93,共5页
在孔隙网络模型和并联双通道模型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孔隙-喉道双通道模型,研究油水两相流体的驱替流动,采用格子Boltzmann方法的颜色梯度模型进行模拟,重点研究不同注入速度条件下和不同宽度比的模型中,非润湿相在喉道中的流动形态变化... 在孔隙网络模型和并联双通道模型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孔隙-喉道双通道模型,研究油水两相流体的驱替流动,采用格子Boltzmann方法的颜色梯度模型进行模拟,重点研究不同注入速度条件下和不同宽度比的模型中,非润湿相在喉道中的流动形态变化,并对一系列不同宽度比的模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存在段塞流驱替的流动形态;随着注入速度的减慢,非润湿相经过双通道时存在双喉道驱替流动、段塞驱替和单喉道驱替3种流动形态变化;随着宽度比的增大,单喉道驱替的分布区间增大,段塞流和双喉道驱替出现的区间减小;多孔介质的非均质性越强,流体越容易发生卡断,驱替效果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子BOLTZMANN方法 孔隙-喉道 双通道模型 油水两相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介质裂缝型油气藏油水两相流动与固体变形藕合数学模型 被引量:6
2
作者 黎水泉 徐秉业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3-45,共3页
双重介质裂缝型油气藏在我国油气资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该类气藏的共渗流机理和储层物理参数的确定都远远比一般单重介质孔隙型气藏更为复杂和困难。双重孔隙中多相流动与固体变形藕合的作用是双重介质油气层中一个特殊的和复杂的... 双重介质裂缝型油气藏在我国油气资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该类气藏的共渗流机理和储层物理参数的确定都远远比一般单重介质孔隙型气藏更为复杂和困难。双重孔隙中多相流动与固体变形藕合的作用是双重介质油气层中一个特殊的和复杂的物理现象。针对这一现象,建立了考虑这些比较复杂的物理因素的数学模型,包括基本概念(孔渗饱、介质总体积、质量密度、流体速度和流体压力等表达式)和基本方程(流动方程、质量守恒方程、固体守恒方程以及应力平衡方程)等,采用有限元法对这些方程做了数值解,并计算了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藏 裂缝性 数学模型 油水两相流动 固体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射流泵输送油水两相管流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许晶禹 吴应湘 李东晖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9-55,共7页
研究了应用射流泵输送油水两相管流时泵对下游管道中流型和压降的影响。实验管线为内径50mm的透明有机玻璃管,管线从入口到分离器长约35m,实验段由一个垂直倒U型管和一个长3m水平管组成。分别给出了不同入口条件下实验管段的流型图和压... 研究了应用射流泵输送油水两相管流时泵对下游管道中流型和压降的影响。实验管线为内径50mm的透明有机玻璃管,管线从入口到分离器长约35m,实验段由一个垂直倒U型管和一个长3m水平管组成。分别给出了不同入口条件下实验管段的流型图和压降图。结果表明:采用射流泵输送油水两相流动,对下游管道流型和油水乳化速度有着显著的影响,但对下游管道内的压降随混合流速和体积份额的变化趋势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流泵 油水两相流动 流型 压降 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水驱油机理物理模拟研究 被引量:33
4
作者 郑小敏 孙雷 +1 位作者 王雷 易敏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9-92,共4页
为了更好地认识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特殊渗流机理,根据某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的实际情况设计制作了全直径缝洞型岩芯模型,实验岩样来源于油田的实际岩芯,采用油田实际油样和相似地层水进行了模型水平、倾斜30°、倾斜60°三种... 为了更好地认识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特殊渗流机理,根据某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的实际情况设计制作了全直径缝洞型岩芯模型,实验岩样来源于油田的实际岩芯,采用油田实际油样和相似地层水进行了模型水平、倾斜30°、倾斜60°三种不同角度的水驱油机理物理模拟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认为缝洞型碳酸盐岩采收率、含水率、无水采收期等与缝洞倾斜情况和缝洞结构有密切关系。并将实验数据应用于Cruz-HernandezJ等人基于对流-扩散渗流理论建立的缝洞型油水两相流动系统数学模型的拟合中,讨论了数学模型中的空间系数、扩散系数和流动速度对模型拟合的影响情况,并提出了模型的改进应考虑重力作用、流体流速、孔洞配位数等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洞型碳酸盐岩 水驱油机理 模拟实验 油水两相流动 油藏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缝洞型油藏大尺度可视化水驱油物理模拟实验及机理 被引量:12
5
作者 郑小敏 孙雷 +3 位作者 王雷 易敏 杨大千 董国敏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7-81,共5页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由于其缝洞组合关系的复杂性,使得储层流体的渗流规律有别于常规油藏。根据某油田奥陶系缝洞型碳酸盐岩的实际情况设计制作了大尺度可视化物理模型,并按照现场实际设计了二注三采的实验井网及注采方案,以应用物理模...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由于其缝洞组合关系的复杂性,使得储层流体的渗流规律有别于常规油藏。根据某油田奥陶系缝洞型碳酸盐岩的实际情况设计制作了大尺度可视化物理模型,并按照现场实际设计了二注三采的实验井网及注采方案,以应用物理模拟实验来研究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开发特征及油井生产规律。结合实验结果,利用J.Cruz-Hernández建立的数学模型对生产数据进行拟合,以研究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中流体的渗流机理,J.Cruz-Hernández数学模型中的空间系数和流动速度对采收率影响较大,提出模型的改进应考虑重力分异作用、溶洞比例等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洞型碳酸盐岩 大尺度可视化物理模型 水驱油机理 模拟实验 油水两相流动系统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