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地震正演精细外推地层油气藏边界——以溱潼凹陷帅垛—陈家舍区带戴南组一段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周舟 杨飞 +2 位作者 刘金帅 周倩 龚伟成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20-426,共7页
溱潼凹陷地层油气藏由于圈闭复杂,含油条带较窄,根据地震波反射特征追踪的地层尖灭线与实际地层尖灭线往往存在较大误差,导致钻探成功率不高。通过对地层不整合尖灭的地质模型正演得到地震模型,对比各种地震属性在识别地层油气藏边界中... 溱潼凹陷地层油气藏由于圈闭复杂,含油条带较窄,根据地震波反射特征追踪的地层尖灭线与实际地层尖灭线往往存在较大误差,导致钻探成功率不高。通过对地层不整合尖灭的地质模型正演得到地震模型,对比各种地震属性在识别地层油气藏边界中的优势与不足,优选出识别效果较好的平均波谷振幅属性和平均瞬时相位属性。对不同频率下一系列模型分析,得到不同频率、不同夹角(不整合面与地层夹角)的地层尖灭点与地震剖面上尖灭点间的误差,通过拟合建立不整合面和地层的夹角与地层尖灭点误差的函数关系,实现了夹角外推定量计算。综合利用地震属性半定量刻画与地震正演模型夹角外推定量计算,精细刻画地层圈闭的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正演 地质模型 地震模型 地震属性 定量研究 地层油气藏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直流电阻率法确定油气藏边界的初步实验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天伦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584-593,646,共11页
本文根据井中—地面工作方式(供电电极 A 置于井中、B 置于无穷远处,测量电极 M、N 沿地面观测视电阻率)的初步实验结果,探讨了采用直流电阻率法确定油气藏边界,预测油气藏垂向和横向位置、顶点、形状以及其它地质参数的可能性。实验结... 本文根据井中—地面工作方式(供电电极 A 置于井中、B 置于无穷远处,测量电极 M、N 沿地面观测视电阻率)的初步实验结果,探讨了采用直流电阻率法确定油气藏边界,预测油气藏垂向和横向位置、顶点、形状以及其它地质参数的可能性。实验结果表明,在油气藏电阻率远远大于围岩电阻率、其形状简单、围岩电阻率均匀、地表平坦、井中套管干扰能排除等理想情况下,直流电阻率法可解决:①当钻井穿过油气藏时,可较准确地圈定出油气藏的边界,了解油气藏在平面上的展布形态;②当钻井未打穿油气藏或在油气藏旁边穿过时,能进行垂向和横向预测,圈定出油气藏的边界;③确定油气藏的高点位置;④了解油气藏的形状及产状;⑤对油气藏进行开发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法勘探 模型实验 直流电阻率法 油气藏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对称复合四极剖面法实验与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天伦 张白林 聂荔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730-740,共11页
本文在非无穷远三极剖面法的基础上 ,提出了 A对称复合四极剖面法。文中通过大量水槽模拟实验 ,着重论述了 A对称复合四极剖面法异常曲线极值点相对油气藏边界的偏移规律及其机理 ,并提出了准确确定油层边界位置的相应办法。相对非无穷... 本文在非无穷远三极剖面法的基础上 ,提出了 A对称复合四极剖面法。文中通过大量水槽模拟实验 ,着重论述了 A对称复合四极剖面法异常曲线极值点相对油气藏边界的偏移规律及其机理 ,并提出了准确确定油层边界位置的相应办法。相对非无穷远三极剖面法 ,该方法可提高效率 ,降低成本 ;进一步改善资料质量 ,有利于提高解释精度 ;还可能使野外观测数据的处理计算大大简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对称复合四极剖面法 电阻率 油气藏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