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海湾盆地沙南凹陷古近系中深层砂岩储层特征与岩性油气藏勘探 被引量:1
1
作者 胡贺伟 许鹏 +4 位作者 于海波 连豪杰 姬新元 丁熠然 邵龙义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45-1158,共14页
渤海湾盆地沙南凹陷陡坡带古近系沙河街组二段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相砂岩储集层,该储层受构造位置、埋藏速率、古地温变化、断裂作用的影响,在不同构造区特别是中深层,其物性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笔者等利用钻井、测井、地震及分析化验等资料... 渤海湾盆地沙南凹陷陡坡带古近系沙河街组二段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相砂岩储集层,该储层受构造位置、埋藏速率、古地温变化、断裂作用的影响,在不同构造区特别是中深层,其物性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笔者等利用钻井、测井、地震及分析化验等资料,对中深层砂岩储层沉积相、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特征进行研究,提出优质储层的主控因素及演化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中深层砂岩以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孔隙以粒间溶孔、粒内溶孔为主,储层存在中孔中渗型、中孔低渗型、低孔低渗型和低孔特低渗型4类,且以中孔低渗型为主。储层孔隙总体比较发育,储层整体表现为中等孔隙度、中等渗透率,储层物性较好。对区内优质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进行研究表明,富含石英、长石的物源区母岩是区内优质储层发育的物质基础,三角洲分流河道沉积相是优质储层发育的主要沉积相类型,成岩晚期方解石胶结物经过强溶蚀作用是优质储层发育的关键因素。对中深层优质储层时空演化规律分析表明,沙南凹陷南次洼曹妃甸14-e构造区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相砂体,且这些砂体都位于有效烃源岩内,油气运聚条件优越,所以岩性油气藏勘潜力较大。已钻井也证明了区内厚油层的存在,说明该区是沙南凹陷岩性油气藏勘探最有利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影响因素 岩性油气藏 中深层勘探 古近系 沙南凹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油气藏特征分析及对油气勘探的意义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潍莲 刘震 +1 位作者 徐樟有 吴欣松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8-24,34,共8页
对柴达木盆地19个油气田典型油气藏的详细解剖,油气藏具有6个特点:①油气层厚度薄,油气藏面积总体偏小;②油气藏油层物性相对较差;③古近系、新近系原油成熟度总体偏低;④油气藏类型丰富,构造、地层、岩性和复合型4大类油气藏均有发育;... 对柴达木盆地19个油气田典型油气藏的详细解剖,油气藏具有6个特点:①油气层厚度薄,油气藏面积总体偏小;②油气藏油层物性相对较差;③古近系、新近系原油成熟度总体偏低;④油气藏类型丰富,构造、地层、岩性和复合型4大类油气藏均有发育;⑤以断层类油气藏为主,油气藏受断层的控制作用明显;⑥油气藏晚期破坏比较严重。在对油气藏特点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①柴达木盆地油气田分散,大油田少;②近源古构造最富集油气;③在继续加强构造油气藏勘探的同时,应注意地层、岩性油气藏的勘探;④深入研究断层对油气藏形成和分布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油气藏 油气藏特征 勘探意义 柴达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深层油气藏特征及其勘探前景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宗礼 李君 +2 位作者 李正文 林世国 杨青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5-112,共8页
渤海湾盆地深层发育潜山、火成岩和碎屑岩三大类储集体,控制了深层可形成潜山、火成岩和碎屑岩三大类油气藏。据不同类型油气藏成藏主控因素,进一步归纳出渤海湾盆地深层具有源下潜山风化壳溶孔—裂缝、源下潜山内幕裂缝、源内火成岩裂... 渤海湾盆地深层发育潜山、火成岩和碎屑岩三大类储集体,控制了深层可形成潜山、火成岩和碎屑岩三大类油气藏。据不同类型油气藏成藏主控因素,进一步归纳出渤海湾盆地深层具有源下潜山风化壳溶孔—裂缝、源下潜山内幕裂缝、源内火成岩裂缝、源内超压砂岩孔隙—裂缝和源外砂砾岩裂缝5种亚类油气藏。潜山油气藏分布较广,火成岩油气藏分布较为局限,碎屑岩的源内超压砂岩孔隙—裂缝油气藏主要分布于盆地中、东部,源外砂砾岩裂缝油气藏发现较少。系统对比分析认为,潜山和欠压实碎屑岩油气藏是深层现实的勘探领域,火山岩油气藏是深层重要的勘探领域,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 主控因素 油气藏特征 勘探前景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哈盆地鄯善地区岩性油气藏特征与勘探目标 被引量:1
4
作者 黄福喜 陈洪德 +3 位作者 唐静 陈旋 高平 王茂显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9年第3期56-62,共7页
吐哈盆地鄯善地区岩性油气藏的油层砂体以中薄层为主,沉积体系控制砂体的展布,储层物性及含油气性与沉积相带密切相关。在详细研究油气运聚规律和分布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精细层位标定与解释、层序地层分析、储层预测和含油气性预测是本... 吐哈盆地鄯善地区岩性油气藏的油层砂体以中薄层为主,沉积体系控制砂体的展布,储层物性及含油气性与沉积相带密切相关。在详细研究油气运聚规律和分布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精细层位标定与解释、层序地层分析、储层预测和含油气性预测是本区有效的勘探方法。本文探讨了研究区的油气分布规律与储层预测问题,指出丘东生烃区是开辟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新的接替区,温吉桑构造带是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有利区,鄯善地区中北部是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潜在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鄯善地区 岩性油气藏 地质特征 勘探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霸县凹陷古近系深层砂岩储层特征与岩性油气藏勘探 被引量:14
5
作者 崔周旗 李莉 +3 位作者 王宏霞 王元杰 郭柳汐 侯凤梅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1-58,共8页
霸县凹陷是冀中坳陷的主要富油凹陷之一,古近系深层(大于3500 m)继承性发育了多期叠置的扇三角洲相和辫状河三角洲相砂岩储集层,储层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高,储集性能相对较好,为深层形成岩性油气藏提供了较好的条件。为了进一步... 霸县凹陷是冀中坳陷的主要富油凹陷之一,古近系深层(大于3500 m)继承性发育了多期叠置的扇三角洲相和辫状河三角洲相砂岩储集层,储层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高,储集性能相对较好,为深层形成岩性油气藏提供了较好的条件。为了进一步明确深层储层的展布特征及控制因素,在储层常规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录井、钻井及测井等资料,依据含油产状法和孔隙度-渗透率交会法探讨深层储层的有效性,并指出有效储层主要受母岩类型、沉积相带、成岩相带、欠压实作用及油气早期充注五大因素控制。霸县凹陷古近系深层具有富含长石的母岩、辫状河(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强溶蚀-弱胶结成岩相带、异常高压带及油气早期充注等有利因素,为深层有效储层的形成提供了保障,并以形成岩性油气藏为主,有效储层埋深下限可达5500 m,从而证实了古近系深层岩性油气藏勘探具有良好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影响因素 岩性油气藏 深层勘探 古近系 霸县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扬子-南黄海二叠纪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油气勘探启示 被引量:9
6
作者 高顺莉 谭思哲 +1 位作者 陈春峰 周平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3-60,共8页
以二叠系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露头、钻井资料和地震资料,以沉积相分析为核心,以组为单位编制了下扬子-南黄海二叠纪岩相古地理图,并在此基础上,预测有利烃源岩和储层分布,分析二叠系勘探潜力及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下扬子地区二叠纪... 以二叠系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露头、钻井资料和地震资料,以沉积相分析为核心,以组为单位编制了下扬子-南黄海二叠纪岩相古地理图,并在此基础上,预测有利烃源岩和储层分布,分析二叠系勘探潜力及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下扬子地区二叠纪为稳定的被动大陆边缘型构造背景,其古地理特征总体呈现的地势为沿NE-SW向展布的轴部低、西北及东南两侧较高的沉积面貌和格局,主要发育三角洲相、滨岸-沼泽相、局限台地相、开阔台地相和斜坡-盆地相等主要优势相;根据烃源岩与岩相古地理之间的对应关系,推测龙潭组煤系烃源岩主要发育于下扬子陆区的安徽东南部到江苏东南部、海区的南黄海盆地中部,综合评价其有机质丰度高、平面分布稳定、厚度大,是二叠系重要的烃源岩发育层段;指出崂山隆起的东南部和东部紧邻生烃中心,三角洲储层发育,油气运移条件优越,晚期保存条件好,是有利勘探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相古地理特征 沉积相 烃源岩 勘探启示 南黄海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长庆油田油气勘探历程与启示 被引量:72
7
作者 张才利 刘新社 +3 位作者 杨亚娟 喻建 韩天佑 张艳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53-263,共11页
在系统总结梳理鄂尔多斯盆地油气成藏地质理论和勘探成果的基础上,将鄂尔多斯盆地勘探历程划分为盆地及周边构造油气勘探阶段(1907—1969年),侏罗系古地貌石油勘探阶段(1970—1979年),三叠系三角洲和奥陶系岩溶古地貌油气勘探阶段(1980... 在系统总结梳理鄂尔多斯盆地油气成藏地质理论和勘探成果的基础上,将鄂尔多斯盆地勘探历程划分为盆地及周边构造油气勘探阶段(1907—1969年),侏罗系古地貌石油勘探阶段(1970—1979年),三叠系三角洲和奥陶系岩溶古地貌油气勘探阶段(1980—1999年),大型岩性油气藏油气勘探阶段(2000—2012年),致密油气和非常规油气勘探阶段(2013年至今)。在50余年的勘探实践中,形成了多项地质理论,如侏罗系古地貌油藏群成藏理论、内陆坳陷湖盆大型三角洲成藏理论、陆相淡水湖盆页岩油成藏理论、致密砂岩气成藏理论、岩溶古地貌天然气成藏理论和盆地东部多层系成藏理论,推动了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的持续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长庆油田 勘探历程 成藏理论 勘探启示 构造油气藏 岩性油气藏 致密油气 非常规油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歧口凹陷斜坡区岩性油气藏勘探实践与认识 被引量:23
8
作者 刘国全 刘子藏 +5 位作者 吴雪松 贾丽 汪津 王冠 王莉 姜学华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2年第3期12-18,7,共7页
历经40多年勘探的歧口凹陷,勘探难度越来越大,发展需求越来越紧迫。面临新的形势,大港油田立足丰富的资源基础,解放思想,转变勘探理念,推进"三个整体、四个精细"的勘探做法,即整体采集、整体研究、整体评价和精细目标处理、... 历经40多年勘探的歧口凹陷,勘探难度越来越大,发展需求越来越紧迫。面临新的形势,大港油田立足丰富的资源基础,解放思想,转变勘探理念,推进"三个整体、四个精细"的勘探做法,即整体采集、整体研究、整体评价和精细目标处理、精细目标研究、精细方案设计、精细组织实施,强化斜坡区岩性油气藏的深入研究与勘探,先后在歧北斜坡、埕海断坡、滨海断鼻及斜坡发现了3个亿吨级规模储量区。通过斜坡区岩性油气藏的勘探实践,取得了两点主要认识、四点重要启示,对深化大港探区富油气凹陷斜坡区岩性油气藏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口凹陷 岩性油气藏 勘探认识 勘探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种油气藏地质特征 被引量:10
9
作者 吴月先 张仕强 +2 位作者 龚宁 罗强 钟水清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8年第3期1-8,共8页
根据油气生烃的环境、成藏的特殊条件、储集岩岩性和物性、油气的物理性质、油气存在的相态、特殊开采方式等,将特种油气藏划分为6个不同的系列,并对各种油气藏的地质特征进行了概述,并得出了一些启示。特种油气藏体系的建立,使多种单... 根据油气生烃的环境、成藏的特殊条件、储集岩岩性和物性、油气的物理性质、油气存在的相态、特殊开采方式等,将特种油气藏划分为6个不同的系列,并对各种油气藏的地质特征进行了概述,并得出了一些启示。特种油气藏体系的建立,使多种单一的特种油气藏种类有了系列归属,改变了较分散的局面,将有利于抓住各系列特种油气藏的主要特征,全面认识和描述现今尚存的复合型特种油气藏。中国的特种油气藏种类较多,尚待开发的资源丰富,研究结果对深层次的资源调查具有借鉴作用。所得出的重要启示,将有助于石油企业做出科学的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种油气藏 分类 启示 地质特征 勘探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油气勘探领域地质特征、重大发现及非常规石油地质 被引量:274
10
作者 邹才能 张光亚 +14 位作者 陶士振 胡素云 李小地 李建忠 董大忠 朱如凯 袁选俊 侯连华 瞿辉 赵霞 贾进华 高晓辉 郭秋麟 王岚 李新景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9-145,共17页
全球常规类大型、特大型油气田主要分布在特提斯域、被动陆缘、前陆冲断带和克拉通等盆地中。非常规类油气田主要分布于前渊斜坡、盆地(坳陷)中心、克拉通向斜区和冻土带等。21世纪以来全球油气勘探重大发现主要集中在被动陆缘深水区、... 全球常规类大型、特大型油气田主要分布在特提斯域、被动陆缘、前陆冲断带和克拉通等盆地中。非常规类油气田主要分布于前渊斜坡、盆地(坳陷)中心、克拉通向斜区和冻土带等。21世纪以来全球油气勘探重大发现主要集中在被动陆缘深水区、碳酸盐岩、岩性-地层、前陆冲断带、成熟探区、新地区新盆地及非常规油气藏(场)等7大领域。这些重大发现涉及油气勘探中的常规与非常规2类油气资源。常规石油地质强调在单一明确圈闭中的油气运聚和成藏规律;非常规石油地质重点研究非常规资源、非常规储集层、非常规成藏与非常规技术等。非常规油气藏(场)在地质特征、分类方案、研究内容、评价方法和勘探阶段等方面与常规油气藏有明显不同,需要加强非常规石油地质研究,发展非常规石油地质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勘探发现领域 地质特征 非常规石油地质理论 “连续型”油气藏(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米桥潜山油气藏基本地质特征 被引量:36
11
作者 于学敏 苏俊青 王振升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7-9,共3页
位于黄骅坳陷北大港构造带的千米桥潜山在 1 998年勘探中获重大突破 ,于奥陶系钻获高产油气流。该潜山为一古残丘背斜山 ,奥陶系上覆上侏罗统—下白垩统 ,缺失石炭 二叠系、三叠系和中、下侏罗统 ,遭受风化淋滤时间长 ,碳酸盐岩目的层... 位于黄骅坳陷北大港构造带的千米桥潜山在 1 998年勘探中获重大突破 ,于奥陶系钻获高产油气流。该潜山为一古残丘背斜山 ,奥陶系上覆上侏罗统—下白垩统 ,缺失石炭 二叠系、三叠系和中、下侏罗统 ,遭受风化淋滤时间长 ,碳酸盐岩目的层中孔、缝、洞均较发育 ,油气分布在距奥陶系顶部 2 0 0m以内的风化壳储集层中 ,油源对比证实 ,油气主要来自板桥凹陷沙河街组。据目前综合分析 ,该潜山油气藏类型为受风化壳控制的带较大油环的高饱和凝析气藏。图 4参 3 (梁大新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藏 地质特征 油气勘探 千米桥潜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北凹陷神泉油田断块油气藏特征与控油因素 被引量:8
12
作者 罗权生 李道阳 +3 位作者 李国兵 冯利平 刘波 孔凡志 《断块油气田》 CAS 2003年第6期19-22,共4页
台北凹陷神泉油田侏罗系油藏储量占全油田的 70 % ,是神泉油田的主力油藏 ,油藏类型为复杂断块油藏。平面上受北东走向断层和东西走向两组断层夹持形成了“墙角式”的 1 6个含油断块 ,各断块之间无统一油水界面 ;纵向上发育 44个油藏 ,... 台北凹陷神泉油田侏罗系油藏储量占全油田的 70 % ,是神泉油田的主力油藏 ,油藏类型为复杂断块油藏。平面上受北东走向断层和东西走向两组断层夹持形成了“墙角式”的 1 6个含油断块 ,各断块之间无统一油水界面 ;纵向上发育 44个油藏 ,单个油藏规模小 ,以低丰度油藏为主。继承性发育的古构造背景控制了油藏的形成与演化 ,正向构造的周全程度影响了油气的富集程度 ,断层封闭的相对性和易变性导致油气分布贫富差异更趋明显、油水关系更加复杂化 ,对这一典型油藏进行分析 ,明确控油因素 ,将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该区滚动勘探的方向 ,开拓新的找油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北凹陷 神泉油田 断块油气藏 特征 控油因素 滚动勘探 油气富集 断层封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古潜山油气藏体系及勘探技术 被引量:28
13
作者 刘传虎 王军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5,14,共6页
古潜山油气藏分布规律严格受构造带控制 ,断陷盆地不同构造带及其演化特点 ,决定了不同构造部位具有不同的古潜山圈闭体系和油气藏形成条件。济阳坳陷“古潜山”圈闭体系按二级构造带可划分为高潜山油气藏体系、中潜山油气藏体系和低潜... 古潜山油气藏分布规律严格受构造带控制 ,断陷盆地不同构造带及其演化特点 ,决定了不同构造部位具有不同的古潜山圈闭体系和油气藏形成条件。济阳坳陷“古潜山”圈闭体系按二级构造带可划分为高潜山油气藏体系、中潜山油气藏体系和低潜山油气藏体系。其勘探程序依次为 :区域构造带研究 ,确定古潜山展布区 ;潜山构造特征研究 ,落实潜山顶面及内幕储层构造形态 ;油气源及油气运聚分析 ,落实潜山油气藏形成类型 ;有利储集层预测 ,利用地震储层预测技术寻找有利储集相带 ;综合分析 ,评价潜山油气藏勘探潜力和规模 ,设计探井。通过对济阳坳陷潜山油气藏进行体系的划分和勘探技术与方法的优化 ,近期在低潜山的车 3、中潜山的CBG4和CB30、高潜山带的广饶潜山的勘探中取得了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坳陷 古潜山油气藏体系 油气勘探 成藏条件 储层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火成岩油气藏成藏特征分析 被引量:18
14
作者 杨贵丽 蒋有录 吕希学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4-26,共3页
从生、储、盖、运、圈、保六个方面概述了岩浆活动对油气成藏的作用。对济阳坳陷火成岩油气藏的有利成藏条件、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认为火成岩储层的分布层位对火成岩能否成藏及运聚成藏方式具有较大的影响。根据火成岩储层与生油岩的... 从生、储、盖、运、圈、保六个方面概述了岩浆活动对油气成藏的作用。对济阳坳陷火成岩油气藏的有利成藏条件、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认为火成岩储层的分布层位对火成岩能否成藏及运聚成藏方式具有较大的影响。根据火成岩储层与生油岩的空间分布及油气运聚方式,建立了三种火成岩油气藏成藏模式,即"下生上储"型、同层运聚型和"上生下储"型。其中同层运聚型火成岩油气藏成藏条件优越,是最有利的勘探目标;油源通道发育、储层物性好的"下生上储"型火成岩油气藏也是有利的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成岩 油气藏 济阳坳陷 成藏特征 勘探目标 生油岩 岩浆活动 储层物性 油气运聚 油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北凹陷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勘探启示 被引量:5
15
作者 肖冬生 陈旋 +2 位作者 陈永慧 何燕清 张华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8-51,153,共4页
为加快台北凹陷岩性油气藏勘探,开展了主要含油层系三间房组沉积特征分析。综合研究古地形、古气候、沉积物供给、古水深及湖平面变化。结果表明,三间房组沉积期,凹陷西、南缘发育多个浅水辫状河三角洲。从鄯善弧形带勘探实践总结出浅... 为加快台北凹陷岩性油气藏勘探,开展了主要含油层系三间房组沉积特征分析。综合研究古地形、古气候、沉积物供给、古水深及湖平面变化。结果表明,三间房组沉积期,凹陷西、南缘发育多个浅水辫状河三角洲。从鄯善弧形带勘探实践总结出浅水三角洲勘探启示:前陆盆地前缘斜坡区浅水三角洲树枝状"窄河道、薄砂体"决定了构造-岩性油藏为主要油藏类型,"满盆砂"为前渊区岩性油气藏提供储层条件,精细储层描述是勘探的核心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勘探启示 浅水三角洲 前陆盆地 台北凹陷 三间房组 鄯善弧形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浅层次生油气藏成藏特征 被引量:5
16
作者 付秀丽 张顺 梁江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9-34,共6页
针对松辽盆地北部浅层次生油气藏成藏规律比较复杂、地质特征认识不够深入等问题,利用测井、地球化学等资料开展了次生油气藏成藏特征的研究,详细分析了该区浅层次生油气藏的烃源岩条件、储层特征、储盖组合特征以及成藏要素的时空配置... 针对松辽盆地北部浅层次生油气藏成藏规律比较复杂、地质特征认识不够深入等问题,利用测井、地球化学等资料开展了次生油气藏成藏特征的研究,详细分析了该区浅层次生油气藏的烃源岩条件、储层特征、储盖组合特征以及成藏要素的时空配置关系。结论认为:该区晚期成藏调整的关键是明水期—依安期末,指出了浅层次生油气藏有利勘探区域是大安—新站构造带、龙虎泡背斜构造带、葡西鼻状构造带;而大安新站构造上中部砂体、龙虎泡构造和葡西鼻状构造上底部砂体则是最有利的勘探层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次生油气藏 储盖组合储层特征 砂体 有利勘探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密坳陷四道沟油气藏特征及成藏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周路 陈世佳 陈伟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84-288,共5页
四道沟低产油气藏是目前在哈密坳陷内钻探众多构造圈闭后所发现的唯一油气藏。通过对油藏构造、储层特征和油气成藏分析表明 ,四道沟构造存在二期油气运移与聚集 ,第一期形成类似哈 2井三叠系和侏罗系砂岩储层中的沥青 ,它来自三堡凹陷... 四道沟低产油气藏是目前在哈密坳陷内钻探众多构造圈闭后所发现的唯一油气藏。通过对油藏构造、储层特征和油气成藏分析表明 ,四道沟构造存在二期油气运移与聚集 ,第一期形成类似哈 2井三叠系和侏罗系砂岩储层中的沥青 ,它来自三堡凹陷源岩生成的油气 ;第二期为四道沟构造上哈 2、哈 3井储层近源捕获的油气。三堡凹陷源岩在中侏罗统西山窑组沉积以后曾有较大规模的油气生成与运移 ,油气运移路线主要是向东或东北方向。储层物性差、裂缝不发育 ,早期油藏被破坏 ,后期油气源供给不足是四道沟构造上哈 2、哈 3井油气低产的主要原因。该地区下一步油气勘探应围绕三堡生油凹陷 ,以寻找未遭破坏的早期油气藏为勘探方向 ,以三叠系与侏罗系不整合附近的构造圈闭、地层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哈密坳陷 三叠系 油气藏 构造特征 储集岩 勘探 成藏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继续勘探中国近海盆地花岗岩储层油气藏 被引量:50
18
作者 龚再升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13-220,共8页
花岗岩储层油气藏在油气勘探中是难度很大、难于对付的领域,偶尔找到了,可以是优质大型油气田,也很有吸引力,但如果以它为唯一目标去勘探,可能是得不偿失,得不到理想的勘探成果。文中介绍了国内外主要的花岗岩储层油气田,阐述了花岗岩... 花岗岩储层油气藏在油气勘探中是难度很大、难于对付的领域,偶尔找到了,可以是优质大型油气田,也很有吸引力,但如果以它为唯一目标去勘探,可能是得不偿失,得不到理想的勘探成果。文中介绍了国内外主要的花岗岩储层油气田,阐述了花岗岩储层油气藏的特点以及花岗岩储层的岩性与分类,总结了花岗岩潜山地震响应特征,并提出了中国近海渤海海域、东海盆地、珠江口盆地花岗岩储层油气藏勘探方向以及这一领域的勘探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海盆地 花岗岩储层 油气藏特点 岩性与分类 地震响应特征 勘探方向 勘探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蔽油气藏的勘探 被引量:25
19
作者 费宝生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2年第6期29-32,共4页
分析了华北探区隐蔽油气藏类型及其分布特征。指出了隐蔽油气藏围绕生油中心分布 ,并提出其分布的有利区带 :箕状凹陷的陡坡带分布砂、砾岩体油气藏 ;洼槽带分布扇三角洲前缘砂体和浊积岩油气藏 ;斜坡带分布地层 -岩性油气藏 ;大断层下... 分析了华北探区隐蔽油气藏类型及其分布特征。指出了隐蔽油气藏围绕生油中心分布 ,并提出其分布的有利区带 :箕状凹陷的陡坡带分布砂、砾岩体油气藏 ;洼槽带分布扇三角洲前缘砂体和浊积岩油气藏 ;斜坡带分布地层 -岩性油气藏 ;大断层下降盘负地形分布河道砂岩性油气藏 ;隆起区古山梁是潜山油气藏分布的有利区带。列举了两个隐蔽油气藏的勘探实例。总结了隐蔽油气藏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蔽油气藏 油气勘探 油藏类型 分布特征 冀中幼陷 二连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盆地洪泽凹陷油气地质特征及下步勘探领域 被引量:2
20
作者 范文科 杜小弟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1-34,共4页
洪泽凹陷为一典型的箕状凹陷,根据其特点将该凹陷及其次凹分为陡断带、深凹带、中部断裂构造带(或枢纽带)和缓坡带4个构造单元。在系统总结洪泽凹陷生储盖发育及组合特点基础上,阐述了油藏发育类型、分布与4个构造单元的相互关系,指出... 洪泽凹陷为一典型的箕状凹陷,根据其特点将该凹陷及其次凹分为陡断带、深凹带、中部断裂构造带(或枢纽带)和缓坡带4个构造单元。在系统总结洪泽凹陷生储盖发育及组合特点基础上,阐述了油藏发育类型、分布与4个构造单元的相互关系,指出了洪泽凹陷下步的勘探领域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北盆地 洪泽凹陷 油气地质特征 油气藏类型 勘探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