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营凹陷西部潜山油气藏特征 被引量:26
1
作者 林松辉 王华 +3 位作者 张桂霞 武玉祥 陈海云 韦华彬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60-363,共4页
东营凹陷西部发育太古界、古生界及中生界潜山。受郯庐断裂活动的影响 ,潜山在平面上呈带状分布 ,自东南向北西形成了NW向潜山构造带 ;自西南向北东形成了NE向潜山构造带。新生界的沙河街组、孔店组及中生界和古生界的石炭二叠系的烃源... 东营凹陷西部发育太古界、古生界及中生界潜山。受郯庐断裂活动的影响 ,潜山在平面上呈带状分布 ,自东南向北西形成了NW向潜山构造带 ;自西南向北东形成了NE向潜山构造带。新生界的沙河街组、孔店组及中生界和古生界的石炭二叠系的烃源岩为潜山油气藏的主要油源。储集层由太古界变质岩和下古生界碳酸盐岩组成 ,平均孔隙度多在 1 4 ~ 5 0 之间。石炭 -二叠系、第三系及中生界下侏罗统构成潜山油气藏的 3套盖层。根据圈闭类型的差异 ,潜山油气藏分为潜山顶部及内幕两种类型。烃类潜山油气藏多分布于近源的断裂带附近 ,而非烃气往往沿深大断裂、火山通道向上运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藏特征 类型 分布 东营凹陷 成藏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1号和5号断裂带奥陶系油气藏特征 被引量:43
2
作者 曹自成 路清华 +3 位作者 顾忆 吴鲜 尤东华 朱秀香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75-984,共10页
综合运用油气地球化学分析技术对顺北油气田1号和5号主干断裂带奥陶系油气藏进行研究,并结合油气物理性质和烃类相态特征等数据资料来开展不同断裂带上油气藏特征精细对比,从而探讨不同断裂带油气藏特征差异成因。结果表明,两条不同断... 综合运用油气地球化学分析技术对顺北油气田1号和5号主干断裂带奥陶系油气藏进行研究,并结合油气物理性质和烃类相态特征等数据资料来开展不同断裂带上油气藏特征精细对比,从而探讨不同断裂带油气藏特征差异成因。结果表明,两条不同断裂带油气藏的油气源特征相似,均来自于还原性较强的腐泥型生烃母质,且均处于高成熟演化阶段,但顺北1号断裂带为未饱和挥发油藏,顺北5号断裂带为未饱和轻质油藏,1号断裂带油气成熟度明显高于5号断裂带。两条断裂带油气藏特征出现差异主要与顺北地区不同的油气充注过程和后期改造作用有关:顺北地区可能存在3期油气充注,5号断裂带油气藏为前两期油气的混合充注,最早一期油气遭到破坏,以第二期油气充注为主,而1号断裂带油气藏以最晚的第三期油气充注为主;两条断裂带油气藏均未经历明显的热裂解作用,但是1号断裂带原油经历轻微的硫酸盐热化学还原改造作用(TSR),而5号断裂带早期充注原油经历过生物降解作用(BSR)。不同的油气充注过程是导致顺北地区不同断裂带油气藏特征差异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特征 后生改造作用 1号断裂带 5号断裂带 油气藏特征 奥陶系 顺北油气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中Ⅰ号断裂带上奥陶统油气藏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11
3
作者 陈治军 刘洛夫 +5 位作者 王伟力 王萍 李燕 向才富 姜振学 庞雄奇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09-415,429,共8页
通过研究油气藏和流体参数的分布特征,系统地分析塔中地区Ⅰ号断裂带上奥陶统礁滩复合体油气藏的特征和主控因素。研究表明,塔中Ⅰ号断裂带上奥陶统油气藏在分布上呈现出"外带气、内带油"的特征;原油表现为低密度、低黏度、... 通过研究油气藏和流体参数的分布特征,系统地分析塔中地区Ⅰ号断裂带上奥陶统礁滩复合体油气藏的特征和主控因素。研究表明,塔中Ⅰ号断裂带上奥陶统油气藏在分布上呈现出"外带气、内带油"的特征;原油表现为低密度、低黏度、高含蜡、中低含硫,气油比变化很大;天然气为普遍高含硫化氢的干气。通过深入剖析油气藏的储集层、油气源断裂、构造等控制因素,认为塔中Ⅰ号断裂带上奥陶统礁滩复合体油气藏整体上是储集层控油,而局部范围为构造控油,油、气源断裂是关键,气侵通道影响油气藏分布。塔中Ⅰ号断裂带礁滩复合体的勘探应该重点寻找有利储集层,储集层条件好(裂缝-孔隙型储集层最好)、有沟通油气源断裂、局部构造有利的区域是勘探的有利地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藏特征 油气富集机理 上奥陶统 塔中Ⅰ号断裂带 塔中地区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油气藏特征分析及对油气勘探的意义 被引量:13
4
作者 李潍莲 刘震 +1 位作者 徐樟有 吴欣松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8-24,34,共8页
对柴达木盆地19个油气田典型油气藏的详细解剖,油气藏具有6个特点:①油气层厚度薄,油气藏面积总体偏小;②油气藏油层物性相对较差;③古近系、新近系原油成熟度总体偏低;④油气藏类型丰富,构造、地层、岩性和复合型4大类油气藏均有发育;... 对柴达木盆地19个油气田典型油气藏的详细解剖,油气藏具有6个特点:①油气层厚度薄,油气藏面积总体偏小;②油气藏油层物性相对较差;③古近系、新近系原油成熟度总体偏低;④油气藏类型丰富,构造、地层、岩性和复合型4大类油气藏均有发育;⑤以断层类油气藏为主,油气藏受断层的控制作用明显;⑥油气藏晚期破坏比较严重。在对油气藏特点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①柴达木盆地油气田分散,大油田少;②近源古构造最富集油气;③在继续加强构造油气藏勘探的同时,应注意地层、岩性油气藏的勘探;④深入研究断层对油气藏形成和分布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油气藏 油气藏特征 勘探意义 柴达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焉耆盆地油气藏特征与成藏模式 被引量:9
5
作者 陈文学 李永林 赵得力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2-15,共4页
焉耆盆地是我国西部众多中新生代小型含煤盆地之一。 1993年开始进行规模性勘探 ,先后探明了宝浪油气田和本布图油田。该盆地油气藏圈闭成因类型主要为与逆断层有关的背斜、断背斜油气藏 ;油气具有典型煤成烃特征 ,油气藏流体相态类型丰... 焉耆盆地是我国西部众多中新生代小型含煤盆地之一。 1993年开始进行规模性勘探 ,先后探明了宝浪油气田和本布图油田。该盆地油气藏圈闭成因类型主要为与逆断层有关的背斜、断背斜油气藏 ;油气具有典型煤成烃特征 ,油气藏流体相态类型丰富 ,气油比高 ,流体性质好 ;油气藏几何类型以层状边水为主 ;油气聚集层位主要为侏罗系三工河组 ,油气层分布集中 ,单井油气层厚度大 ,埋深适中 ;侏罗系储集层主要为低孔低渗的孔隙型碎屑岩 ;压力系数较高 ,产能中等 ;单储系数低 ,储量丰度中等。通过烃源岩生排烃史、圈闭发育史和成藏史分析 ,研究了油气藏的形成机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焉耆盆地 油气藏特征 成藏模式 成藏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地区油气藏特征及主控因素——以哈11井区为例 被引量:5
6
作者 刘星旺 张保涛 +3 位作者 祁才吉 马刚 王宏亮 刘策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4-27,112,共4页
哈拉哈塘地区是塔里木盆地北部重要的油气勘探区。随着勘探的不断深入,大量的油气资源被发现,但也出现油水分布关系复杂、油气藏特征及主控因素不明确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研究区的油气勘探开发。以哈拉哈塘油田哈11井区为例,对其油气藏特... 哈拉哈塘地区是塔里木盆地北部重要的油气勘探区。随着勘探的不断深入,大量的油气资源被发现,但也出现油水分布关系复杂、油气藏特征及主控因素不明确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研究区的油气勘探开发。以哈拉哈塘油田哈11井区为例,对其油气藏特征及主控因素进行研究。哈11井区分为哈11和哈12共2个缝洞带,哈11缝洞带整体上出油,钻井成功率高,高产井较多,而哈12缝洞带钻井成功率较低,低产井和水井所占比例较大。对研究区的断层、构造、地层、流体性质变化特征以及储层类型等分析表明,其油气成藏受断层、构造位置和储层类型控制。虽然哈11和哈12缝洞带具有相似的构造、地层和流体性质变化特征,油气相态均为未饱和油藏;但哈11缝洞带主要受控于北西向早—中加里东期大型走滑断层及其伴生小型断层,而哈12缝洞带主要受控于北东向早—中加里东期大型走滑断层及其伴生小型断层,且构造位置和储层类型也对油气具有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洞带 走滑断层 油气藏特征 主控因素 哈拉哈塘地区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堡凹陷高5区块油气藏特征 被引量:8
7
作者 杜志强 魏忠文 王旭东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54-356,共3页
高 5区块油气藏位于南堡凹陷高尚堡地区高北断层上升盘高 5断鼻中部 ,在钻探开发以前 ,被认为是受断块控制的构造油气藏。钻探开发以后 ,发现其构造形态为完整的断鼻构造 ;物源主要来自北东方向 ;油层最厚的位置不在构造高部位而在断鼻... 高 5区块油气藏位于南堡凹陷高尚堡地区高北断层上升盘高 5断鼻中部 ,在钻探开发以前 ,被认为是受断块控制的构造油气藏。钻探开发以后 ,发现其构造形态为完整的断鼻构造 ;物源主要来自北东方向 ;油层最厚的位置不在构造高部位而在断鼻的腰部 ;累积产油量曲线与油层等厚图形态基本一致。因此 ,该油气藏应是一个典型的构造背景下的岩性油气藏。油气藏主要受控于沉积作用、构造运动、成岩及后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藏特征 控制因素 南堡凹陷 地质构造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艾丁地区奥陶系油气藏特征与成藏期 被引量:8
8
作者 丁勇 彭守涛 夏东领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62-264,共3页
塔河油田艾丁地区发育加里东运动中期和海西运动早期岩溶。其中加里东运动中期3次幕式抬升形成了多套岩溶洞穴系统。储集层岩溶缝洞发育,储集类型以裂缝-溶蚀孔洞型为主,平面上具有"南北分带"的发育特征,油气藏具有连片整体... 塔河油田艾丁地区发育加里东运动中期和海西运动早期岩溶。其中加里东运动中期3次幕式抬升形成了多套岩溶洞穴系统。储集层岩溶缝洞发育,储集类型以裂缝-溶蚀孔洞型为主,平面上具有"南北分带"的发育特征,油气藏具有连片整体含油特征,为超稠、超重残余古油藏。宏观分析与微观特征研究表明,艾丁地区油气成藏较早,为加里东运动晚期—海西运动早期成藏,又以后期调整改造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塔河油田 艾丁地区 奥陶系 油气成藏期 油气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深6潜山带油气藏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徐刚 王军 +3 位作者 苏朝光 巴素玉 汪彩云 周琳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4年第5期479-481,共3页
渤深6井钻探发现了富集高产的下古生界潜山油藏,地震、钻井和成像测井资料研究表明,渤深6潜山带油气藏类型主要有潜山风化壳型和内幕型两类,储集空间以裂缝、溶洞为主。对渤深6潜山带的地层结构和构造特征以及成藏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 渤深6井钻探发现了富集高产的下古生界潜山油藏,地震、钻井和成像测井资料研究表明,渤深6潜山带油气藏类型主要有潜山风化壳型和内幕型两类,储集空间以裂缝、溶洞为主。对渤深6潜山带的地层结构和构造特征以及成藏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区下古生界油源充足,运移通道畅通,储层条件良好,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区块。对油气分布特点的分析表明,该区油气富集程度受距离油源的远近所控制,因此紧邻油源的潜山断块最具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山 下古生界 油源 风化壳 构造特征 成藏条件 地层结构 油气藏特征 油气藏类型 钻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西北部古潜山油气藏特征 被引量:3
10
作者 林红梅 王亚琳 +1 位作者 张家震 曹淑敏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7-30,共4页
近几年 ,车西北部古潜山带的勘探获重大突破 ,发现了太古宇、下古生界、上古生界等多层系的古潜山油气藏 ,油气藏类型有风化壳型、古潜山内幕型。该区古潜山地质结构、成藏条件分析表明 ,被下第三系覆盖的车西北部古潜山带是油气聚集的... 近几年 ,车西北部古潜山带的勘探获重大突破 ,发现了太古宇、下古生界、上古生界等多层系的古潜山油气藏 ,油气藏类型有风化壳型、古潜山内幕型。该区古潜山地质结构、成藏条件分析表明 ,被下第三系覆盖的车西北部古潜山带是油气聚集的主要单元之一 ,不同的构造单元具有不同的油气分布特征 ,而储集条件控制了油气富集高产。古潜山油气藏多与第三系油气藏上下叠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西北部 古潜山 油气藏特征 成藏条件 车西洼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塔河油田下奥陶统碳酸盐岩缝洞型油气藏特征 被引量:202
11
作者 张希明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7-22,共6页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气藏位于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阿克库勒凸起西南部斜坡 ,是一个储量近 2× 10 8t的超大型油气藏。自1997年发现以来 ,经 2年多的滚动勘探开发 ,已建成产能 2 0 0×10 4 t。油气藏的储集层属古风化壳碳酸盐岩叠加...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气藏位于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阿克库勒凸起西南部斜坡 ,是一个储量近 2× 10 8t的超大型油气藏。自1997年发现以来 ,经 2年多的滚动勘探开发 ,已建成产能 2 0 0×10 4 t。油气藏的储集层属古风化壳碳酸盐岩叠加改造缝洞型储集体 ,纵向上可划分为 3个叠加—改造岩溶作用带 (风化残积表生岩溶带、渗流加潜流岩溶带、潜流岩溶带 ) ,是基岩经历多次构造运动抬升并多次产生岩溶改造而成 ,因而纵向上多期岩溶作用 (表生、渗流、潜流 )叠置 ,并在平面不同位置叠加改造 ,形成了非常复杂、纵横向储集性能变化极大的缝洞型储集体 ,在距风化壳顶面之下 2 5 0m深度以内呈层状展布 ,非均质性极强。储集体为泥、微晶灰岩 ,基质岩块不具孔渗能力 ,储集空间以缝洞为主 ,发育受古构造、古岩溶地貌及水系发育等控制 ,平面上形成多个组合类型。受储集体控制 ,油气层也呈层状展布。古风化壳缝洞型油气藏类型有层状凝析气藏、层状凝析气顶层状油藏、低饱和重质油藏 ,均属正常温压系统 ,具多期成藏特点 ,无统一底水 ,以弹性驱和溶解气驱为主 ,多数单井经酸压产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塔河油田 下奥陶统 碳酸盐岩 缝洞型 油气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断陷盆地火山岩油气藏特征及有利成藏条件分析 被引量:28
12
作者 刘诗文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1年第3期6-9,共4页
在做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对辽河盆地火山岩的油气藏特征及其成藏条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结果认为 ,含油火山岩岩性不同 ,含油产状不同 :安山岩、玄武岩类含油厚度大、层数多 ,含油产状多为油斑 ;粗面岩、凝灰岩类的含油产状多为含油 ... 在做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对辽河盆地火山岩的油气藏特征及其成藏条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结果认为 ,含油火山岩岩性不同 ,含油产状不同 :安山岩、玄武岩类含油厚度大、层数多 ,含油产状多为油斑 ;粗面岩、凝灰岩类的含油产状多为含油 -富含油。火山岩储层中的孔隙有原生和次生 2种 ,其中次生裂隙是决定储层渗透性的关键。断裂附近是火山岩勘探的最有利地区之一。辽河盆地火山岩成藏条件优越 ,主要发育背斜、地层不整合、披覆背斜、古潜山、断鼻、断块和上倾尖灭等 7种类型油气藏。火山岩油气藏的勘探将成为辽河盆地油气储量、产量的新的增长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油气藏 油气藏特征 成藏条件 辽宁盆地 断陷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南地区中生界浅层油气藏特征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建民 侯晓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53-55,共3页
为发现和更好地开发利用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浅层油气资源,探索油气复合成藏规律,依据盆地南部几个浅层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实例,结合实验分析及试采成果等,对鄂南中生界延长组浅层油气藏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认为:延长组浅层... 为发现和更好地开发利用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浅层油气资源,探索油气复合成藏规律,依据盆地南部几个浅层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实例,结合实验分析及试采成果等,对鄂南中生界延长组浅层油气藏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认为:延长组浅层油气藏与构造及岩性圈闭密切相关;适度的埋深和一定的构造匹配以及良好的封盖条件是其成藏的关键,岩性—构造(低幅度)复合油气藏的发育具有更为普遍的意义;其砂岩储层均具特低—低渗透特征;平面油气水自内向外常呈环带状及半环带状分布;纵向油气分异较好,油水分异较差,含油饱和度低,开发效果差;中高电阻率、高声波时差及显著的电性差异是识别浅层油气藏的重要标志。进而得出结论:浅层油气藏是鄂南中生界油气成藏的一种重要形式;延长组浅层油气藏埋深浅,发育条件广泛,油气性质优良,地质储量可观,勘探开发潜力较大;其次,稳油控水、油气并举是提高浅层油气藏采收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中生代 浅层油气藏特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湾北区油气藏特征、主控因素与成藏模式 被引量:17
14
作者 刘廷海 王应斌 +2 位作者 陈国童 韦忠花 柏春玲 《中国海上油气》 CAS 2007年第6期372-376,共5页
辽东湾北区已发现3个油气田和十几个含油气构造,主要分布在辽西低凸起及其两侧,油气藏以构造油气藏为主,主要产油层系为古近系沙河街组和前第三系潜山,储层类型多样,油藏多为常压,油气藏以气为主且主要为凝析气,多为超压,油气... 辽东湾北区已发现3个油气田和十几个含油气构造,主要分布在辽西低凸起及其两侧,油气藏以构造油气藏为主,主要产油层系为古近系沙河街组和前第三系潜山,储层类型多样,油藏多为常压,油气藏以气为主且主要为凝析气,多为超压,油气成藏较晚(主要在12.2~2.6Ma);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是储层和超压,油气藏横向分布主要受储层控制,油气藏纵向分布主要受超压控制;辽东湾北区油气成藏具“凹中隆”型复式成藏特征,“潜山+披覆块状超压油气藏”和“潜山+披覆常压油气藏”是区内主要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湾北区 油气藏特征 成藏主控因素“凹中隆”复式成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濮凹陷徐集三春集地区的油气藏特征 被引量:1
15
作者 夏长淮 李力 周海彬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7-10,42,共5页
针对东濮凹陷徐集、马厂、三春集地区目前的勘探现状 ,采用类比的方法 ,论述了三个地区Es3段油气分布规律 ,以及在构造背景、构造特征、油气成藏等方面所具有的共同特点 ,提出了该区今后油气勘探的方向应为Es3段探油 ,Es4
关键词 东濮凹陷 徐集-三春集地区 油气藏特征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1井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藏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兴荣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1-62,共2页
中1井位于塔里木腹地塔中隆起塔中10构造带西段卡塔克1区块5号断背斜构造高点,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显示较好;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具备自生、自盖、自储的特点,其中储层为油气藏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溶解作用、破裂作用、白云石化作用等成... 中1井位于塔里木腹地塔中隆起塔中10构造带西段卡塔克1区块5号断背斜构造高点,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显示较好;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具备自生、自盖、自储的特点,其中储层为油气藏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溶解作用、破裂作用、白云石化作用等成岩作用是储层孔渗空间形成的主要原因,反映该油气藏具有成岩油气藏的特征;但油气藏的分布规律及油气藏边界尚未全面掌握,有待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油气藏 奥陶系 油气藏特征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萨克斯坦NB油田断下盘油气藏特征再认识
17
作者 王艳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5-7,48,共4页
通过对NB油田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重新落实了该构造下降盘的构造特征,并对该区块的沉积和储层特征进行了重点分析,利用地震反射特征分析和属性提取等技术手段对有利储层进行预测。油田断下盘侏罗系油气藏主要受构造控制,而白垩系油... 通过对NB油田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重新落实了该构造下降盘的构造特征,并对该区块的沉积和储层特征进行了重点分析,利用地震反射特征分析和属性提取等技术手段对有利储层进行预测。油田断下盘侏罗系油气藏主要受构造控制,而白垩系油气藏主要受岩性控制。通过对下降盘油气藏特征的重新认识和评价,为NB油田外围的滚动勘探提供了有利依据,在实际生产上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对盆地内其它油田的勘探开发也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B油田 岩性油气藏 油气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萨克斯坦NB油田断下盘油气藏特征再认识
18
作者 王艳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18年第4期1-4,共4页
通过对NB油田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重新落实了该构造下降盘的构造特征,并对该区块的沉积和储层特征进行了重点分析,利用地震反射特征分析和属性提取等技术手段对有利储层进行预测。油田断下盘侏罗系油气藏主要受构造控制,而白垩系油... 通过对NB油田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重新落实了该构造下降盘的构造特征,并对该区块的沉积和储层特征进行了重点分析,利用地震反射特征分析和属性提取等技术手段对有利储层进行预测。油田断下盘侏罗系油气藏主要受构造控制,而白垩系油气藏主要受岩性控制。通过对下降盘油气藏特征的重新认识和评价,为NB油田外围的滚动勘探提供了有利依据,在实际生产上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对盆地内其它油田的勘探开发也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B油田 岩性油气藏 油气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台气田中侏罗统油气藏特征及成藏模式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雷寿 黄建廷 +2 位作者 陈旋 梁芹 刘金华 《断块油气田》 CAS 2008年第3期10-13,共4页
在综合分析了吐哈盆地红台地区三间房组和七克台组油气藏流体特征、剖面和平面分布特征的基础上,认为吐哈盆地红台地区中侏罗统三间房组和七克台组油气藏为主要受构造和岩性因素控制的凝析气藏;沉积和构造特征决定了研究区目的层段油气... 在综合分析了吐哈盆地红台地区三间房组和七克台组油气藏流体特征、剖面和平面分布特征的基础上,认为吐哈盆地红台地区中侏罗统三间房组和七克台组油气藏为主要受构造和岩性因素控制的凝析气藏;沉积和构造特征决定了研究区目的层段油气藏的类型,即背斜油气藏、断鼻油气藏、岩性-构造复合油气藏、岩性上倾尖灭油气藏、岩性透镜体油气藏;结合本区油气藏的类型分析,建立了吐哈盆地红台地区三间房组和七克台组3种主要成藏模式,即断层-岩性复合油气藏成藏模式、断鼻构造圈闭油气藏成藏模式和岩性圈闭油气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红台气田 油气藏特征 油气藏类型 成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连盆地乌兰花凹陷油气藏特征及分布规律 被引量:3
20
作者 邢雅文 张以明 +4 位作者 降栓奇 董雄英 王元杰 王宏霞 许永忠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8-78,共11页
二连盆地历经30余年的油气勘探,新凹陷和油气储量的发现难度越来越大。为进一步扩大勘探,近年来将新区凹陷的搜索扩大到盆地南缘的温都尔庙隆起,发现乌兰花凹陷具备较好的石油地质条件。通过对该凹陷石油地质特征和油气成藏条件研究,明... 二连盆地历经30余年的油气勘探,新凹陷和油气储量的发现难度越来越大。为进一步扩大勘探,近年来将新区凹陷的搜索扩大到盆地南缘的温都尔庙隆起,发现乌兰花凹陷具备较好的石油地质条件。通过对该凹陷石油地质特征和油气成藏条件研究,明确凹陷具有双断结构样式、湖盆成湖期早、火山活动频繁、晚期构造强烈等特征,其独特的地质条件,形成了碎屑岩、安山岩、花岗岩潜山等多种类型储层的油藏。指出"环洼构造是油气聚集区,古生界和白垩系多层系含油,优质储层控制油气富集"的油气成藏和分布规律,建立了乌兰花凹陷"多层系、多领域"复式油气成藏模式,有效指导了该凹陷的油气勘探。通过近几年钻探,发现了一个5000万吨级以上的油气储量接替区,成为二连盆地新区勘探的又一成功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连盆地 乌兰花凹陷 成藏条件 油气藏特征 油气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