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南襄盆地泌阳凹陷隐蔽油气藏模式与富集规律
被引量:8
- 1
-
-
作者
蔡佳
罗家群
甘华军
陈少平
-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研究院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
出处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44-248,252,共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72077)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08CDA098)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
-
文摘
南襄盆地泌阳凹陷的形成和发展受控于南部2组深大断裂;优越的生油条件提供了丰富的油源,砂体发育,储集条件良好,有利的生储盖组合与多种圈闭模式配置关系良好,成藏条件十分优越。其隐蔽油气藏类型繁多,可划分为5类19种。平面上,受生油凹陷控制,呈环带状分布;纵向上,受温度、压力控制。其油气富集规律特点有:边界大断裂位移变换段是寻找大规模砂岩上倾尖灭油气藏的有利地区;继承性的沉积—构造斜坡是油气大规模运移的指向区,鼻状隆起是油气富集带;深凹区有利于寻找低位扇、白云岩油气藏和深盆油气藏;边界大断裂的两端受其几何样式影响,易形成滚动背斜油气藏。
-
关键词
隐蔽油气藏模式
分布特征
富集规律
泌阳凹陷
南襄盆地
-
Keywords
subtle hydrocarbon reservoir model
distribution characters
law of oil-and-gas enrichment
the Biyang Sag
the Nanxiang Basin
-
分类号
TE122.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
-
题名东营凹陷深层自源型油气成藏模式与勘探实践
被引量:11
- 2
-
-
作者
杨怀宇
张鹏飞
邱贻博
巩建强
韩同欣
-
机构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博士后流动工作站
-
出处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2-101,共10页
-
基金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技攻关项目“济阳坳陷沙四—孔店组成藏条件认识及勘探方向”(P20060-1)。
-
文摘
东营凹陷深层是以“红层”为典型特征的沙河街组四段下亚段(沙四下亚段)—孔店组,该套层系沉积厚度大、储量发现少,蕴含着极大的勘探潜力。综合深层烃源岩评价、高成熟油源对比及自源型油气成藏模式的系统分析,明确了深层沙四下亚段和孔店组二段(孔二段)两套烃源岩的基本特征,落实了深层的资源潜力,同时深入剖析关键成藏要素条件,建立了自源型差异油气成藏模式。研究表明,深层孔二段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为Ⅱ_(1)—Ⅲ型,评价为过成熟中等烃源岩;沙四下亚段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为Ⅰ—Ⅱ_(1)型,评价为成熟优质烃源岩。利用原型盆地的井—震追踪落实烃源岩展布,进而评价出深层资源量为11.35×10^(8)t。同时,建立了两种自源型油气藏的差异成藏模式,一种是陡坡带沙四下亚段烃源岩直接对接深层砂砾岩储层,匹配形成凝析油气—常规油的纵向有序油气藏;另一种是南部斜坡带孔店组源内的“源—断—储—圈”差异油气运聚模式。分析认为,基于东营凹陷深层烃源岩品质与规模的深化认识,以及两种自源型油藏模式的认识可将勘探目的层至少下探1500m,初步估算新增圈闭资源量近2×10^(8)t,东营凹陷深层自源型油藏预计在“十四五”期间迎来重大突破。
-
关键词
沙四下亚段—孔店组
深层
自源型油藏
油气藏模式
东营凹陷
勘探实践
-
Keywords
lower sub member of the fourth member of Shahejie Formation-Kongdian Formation
deep formation
self-source type oil reservoir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pattern
Dongying Sag
exploration practice
-
分类号
TE111.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
-
题名准噶尔盆地东部地温地压系统与油气运聚成藏的关系
被引量:31
- 3
-
-
作者
刘震
贺维英
韩军
朱伯生
-
机构
石油大学地球科学系
新疆石油管理局准东勘探经理部
-
出处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4期15-20,共6页
-
文摘
应用地温地压系统的原理 ,详细地分析了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地温、地压及温压系统在纵向和平面上的分布特征。在纵向上建立了北部低压型复式温压系统、中部单一型温压系统和南部高压型复式温压系统 3种模式 ;在平面上建立了 9种温压系统分区。同时 ,结合该地区油气藏的分布特征 ,探讨了温压系统在纵向和平面上对油气运聚及成藏的控制及影响因素 ,发现油气主要聚集在相对低能的温压系统平面分区内。根据温压系统与油气运聚成藏的关系建立起
-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地温
地压系统
油气运聚
油气藏模式
-
Keywords
Junggar basin
geotemperature-formation pressure systems
oil and gas migration
reservoir model
-
分类号
TE122.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P618.130.1
[天文地球—矿床学]
-
-
题名中国北方盆地中油气运移对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讨论
被引量:35
- 4
-
-
作者
权建平
樊太亮
徐高中
李卫红
陈宏斌
-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
核工业
-
出处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3期470-477,共8页
-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G2003CB214600)资助。
-
文摘
以油气成藏动力系统和砂岩型铀矿成矿动力系统为单元,分析了砂岩型铀矿床与油气藏同盆共存的沉积体系、矿床(藏)聚集带之间的联系。认为油气多次运移促使砂岩型铀矿成矿是一种普遍的地质作用,油气运移成藏过程对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表现为油气初次运移使铀矿化预富集、油气二次运移使间氧化带型铀矿化作用中止与矿体封存、油气藏微渗漏使红色砂层中铀富集成矿等。笔者依据油气对砂岩型铀矿还原作用的结果初步建立了吐哈式、东胜式、钱家店式3种油气藏与砂岩型铀矿共存的基本模式,丰富了砂岩铀矿找矿理论,为多能源矿产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
油气藏
砂岩型铀矿与油气藏共存模式
-
Keywords
sandstone-type uranium deposit
oil/gas accumulation
model of coexistence of sandstone-type uranium deposit and oil/gas accumulation
-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P619.14
[天文地球—矿床学]
-
-
题名七种盆地沉降机制与26种盆地类型
- 5
-
-
作者
崔可
-
出处
《海相油气地质》
1999年第3期11-11,共1页
-
文摘
盆地沉降机制非常复杂,这是因为作用力的时空范围很广,而且它们以错综复杂的方式与非均质的地球物质相互作用。除了很少的例子外,根据作用力、能量和沉积物性质的一艘认识还不能预测盆地沉降的确切路径。要弄清特定盆地的沉降机理,需要既包含理论研究又涉及各种地质观测为补充的实验手段。在地幔和地壳的广阔范围上研究盆地形成和演化的过程,对于了解岩石圈的热历史和盆地的经济潜力至关重要。
-
关键词
盆地
沉降机制
盆地类型
油气田
油气藏模式
-
分类号
P618.130.2
[天文地球—矿床学]
P542.3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