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黄海北部前陆盆地的构造演化与油气突破 被引量:42
1
作者 冯志强 陈春峰 +3 位作者 姚永坚 张拭颖 郝天珧 万荣胜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19-231,共13页
南黄海北部盆地是我国近海海域中唯一由中生代陆-陆碰撞造山作用形成的前陆盆地。其构造演化经历了4个阶段:(1)前造山期大陆边缘盆地阶段(Z—T2);(2)苏鲁造山带晚期前陆盆地阶段(J3—K);(3)造山期后陆内断陷盆地阶段(K2t—E);(4)区域沉... 南黄海北部盆地是我国近海海域中唯一由中生代陆-陆碰撞造山作用形成的前陆盆地。其构造演化经历了4个阶段:(1)前造山期大陆边缘盆地阶段(Z—T2);(2)苏鲁造山带晚期前陆盆地阶段(J3—K);(3)造山期后陆内断陷盆地阶段(K2t—E);(4)区域沉降覆盖阶段(N—Q)。对其中陆内断陷盆地的详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盆地内晚白垩世泰州组烃源岩发育,具有4套储盖组合,圈闭构造多,成藏配套条件好,计算其石油资源量约20×108t,是当前在南黄海获取油气重要突破的首选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黄海北部 前陆盆地 油气突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顺托果勒隆起奥陶系碳酸盐岩超深层油气突破及其意义 被引量:178
2
作者 漆立新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8-51,共14页
塔里木盆地顺托果勒隆起形成于加里东中期,早寒武世早期发育玉尔吐斯组斜坡—陆棚相烃源岩,早寒武世—中奥陶世发育了厚达3000m的碳酸盐岩沉积建造,多期海平面变化有利于形成暴露溶蚀型储层,同时加里东—海西期多期断裂发育,有利于裂缝... 塔里木盆地顺托果勒隆起形成于加里东中期,早寒武世早期发育玉尔吐斯组斜坡—陆棚相烃源岩,早寒武世—中奥陶世发育了厚达3000m的碳酸盐岩沉积建造,多期海平面变化有利于形成暴露溶蚀型储层,同时加里东—海西期多期断裂发育,有利于裂缝发育和流体改造形成多类型储层,晚奥陶世沉积的巨厚泥岩可以作为区域盖层。该隆起下古生界发育完整的生储盖组合,是油气成藏有利地区。前期油气勘探主要集中在沙雅隆起与卡塔克隆起区,对深埋的顺托果勒隆起认识不足。通过深化基础研究,认识到顺托果勒隆起长期处于低地温背景,下寒武统烃源岩在喜马拉雅期仍处于凝析油—天然气生成阶段,具备形成晚期成藏的大型油气田的有利条件,寒武系—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是最主要的目的层系。在沙漠地区超深层地震技术攻关基础上优选目标实施钻探,取得了重大突破,勾勒出顺托果勒隆起大油气田的轮廓,有望实现塔中—塔北连片含油气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顺托果勒隆起 奥陶系 碳酸盐岩 超深层 油气突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盆地X凹陷油气成藏模式与勘探突破 被引量:19
3
作者 张迎朝 陈忠云 +3 位作者 刁慧 常吟善 李宁 邹玮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2,共12页
基于东海盆地X凹陷新生代构造演化分析,剖析了构造演化对成藏组合时空展布的控制作用,开展了储盖组合、圈闭类型及油气差异富集研究,构建了X凹陷主要成藏模式。研究表明:①东海盆地X凹陷新生界划分为上部(柳浪组、玉泉组、龙井组)、中部... 基于东海盆地X凹陷新生代构造演化分析,剖析了构造演化对成藏组合时空展布的控制作用,开展了储盖组合、圈闭类型及油气差异富集研究,构建了X凹陷主要成藏模式。研究表明:①东海盆地X凹陷新生界划分为上部(柳浪组、玉泉组、龙井组)、中部(花港组)、下部(平湖组)成藏组合;②X凹陷具有4种主要成藏模式,即凹中背斜带南部有晚中新世断裂破坏的“局部”富集成藏模式、凹中背斜带北部无晚中新世断裂破坏的“整装”背斜成藏模式、凹中背斜带西部中—小背斜翼部岩性圈闭“断-砂”耦合成藏模式、西部斜坡带平湖组构造-岩性圈闭成藏模式;③凹中背斜带南部强挤压区上部和中部成藏组合“局部”富集背斜、凹中背斜带北部中强挤压区中部成藏组合“整装”背斜、凹中背斜带西部弱挤压区中部和下部成藏组合“断-砂”耦合背斜-岩性圈闭、西部斜坡带下部成藏组合构造-岩性圈闭是油气有利勘探方向。近年来,在以上认识指导下新发现了凹中背斜带南部N271气田、凹中背斜带西部H11S、X31气田等,西部斜坡带X137、X251E、X196S/E、TX63等油气田,勘探成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组合 成藏模式 勘探方向 油气勘探突破 东海盆地 X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西部银额盆地石炭系—二叠系油气地质条件与勘探发现 被引量:31
4
作者 卢进才 张洪安 +3 位作者 牛亚卓 刘护创 陈清棠 魏建设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32,共20页
通过开展石炭纪—二叠纪盆地形成演化、沉积充填、烃源岩分布与地球化学特征、烃源岩热演化史,以及石炭系—二叠系沉积之后的构造沉积演化与油气保存条件的综合研究,提出了银额盆地为石炭纪—二叠纪与中生代叠合盆地的新认识,查明石炭... 通过开展石炭纪—二叠纪盆地形成演化、沉积充填、烃源岩分布与地球化学特征、烃源岩热演化史,以及石炭系—二叠系沉积之后的构造沉积演化与油气保存条件的综合研究,提出了银额盆地为石炭纪—二叠纪与中生代叠合盆地的新认识,查明石炭系—二叠系为陆内裂谷盆地沉积产物,发育多套厚度大、有机质丰度中等—高、干酪根类型以Ⅱ型为主、演化程度中等—高的良好烃源岩,明确了其油气地质条件。优选的油气远景区经国土资源部竞争性出让,企业加大勘探投入,于务桃亥勘查区拐子湖凹陷首钻(拐参1井)获初期日产原油51.67 m3、天然气7290 m3的工业油气流,温图高勒苏木勘查区哈日凹陷首钻(延哈参1井)获日产天然气9.15万m3(无阻流量)的工业气流及少量凝析油,实现了1955年勘探以来油气的重大突破。通过对2口油气突破井产层时代的厘定,以及油气源的对比,明确了油气产层时代为二叠纪,指明了石炭系—二叠系良好的油气资源前景,应为区内油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西部 阿拉善盟 银额盆地 石炭纪-二叠纪 叠合盆地 油气突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南羌塘鄂斯玛地区中侏罗统布曲组沉积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6
5
作者 陈明 孙伟 +1 位作者 陈浩 宋春彦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20年第3期96-101,共6页
通过沉积特征、沉积相及古地理分析,认为南羌塘鄂斯玛露头地区发育潮坪相、潟湖相、陆棚相沉积,江鱼玛洛覆盖区推测有障壁滩(或障壁岛)相沉积。根据沉积相的空间分布,研究区从北到南展布有隆起剥蚀区、潮坪相区、潟湖相区、障壁滩相区... 通过沉积特征、沉积相及古地理分析,认为南羌塘鄂斯玛露头地区发育潮坪相、潟湖相、陆棚相沉积,江鱼玛洛覆盖区推测有障壁滩(或障壁岛)相沉积。根据沉积相的空间分布,研究区从北到南展布有隆起剥蚀区、潮坪相区、潟湖相区、障壁滩相区及陆棚-斜坡相区。根据以矿找矿思路,认为覆盖区的江鱼玛洛—额酥木玛障壁滩(或障壁岛)相区可能发育颗粒灰岩、白云岩储层。建议在江鱼玛洛—额酥木玛地区部署一口油气地质调查井,其有可能钻遇到含油白云岩或颗粒灰岩,并有可能实现油气资源的战略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古地理 江鱼玛洛—额酥木玛 调查井油气突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性圈闭盖层封闭动力学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梁全胜 郝琦 +5 位作者 张丽霞 任来义 刘震 李春霞 樊春梅 何小胡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77-788,共12页
岩性圈闭的泥页岩盖层阻止油气突破的过程是一个阻力克服动力的过程,本文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岩性圈闭盖层封闭动力学模型及相应的数学模型。该模型认为岩性油气藏中的油气突破泥岩盖层的过程也是一个力学平衡现象,动力包括储集层地层压力... 岩性圈闭的泥页岩盖层阻止油气突破的过程是一个阻力克服动力的过程,本文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岩性圈闭盖层封闭动力学模型及相应的数学模型。该模型认为岩性油气藏中的油气突破泥岩盖层的过程也是一个力学平衡现象,动力包括储集层地层压力、浮力,阻力主要包括盖层地层压力、毛管压力。通过对单井古孔隙度及古埋深的恢复,可以对比成藏期目的层油气突破泥岩盖层的动力与阻力之间的大小关系,定量研究泥岩盖层封闭性演化过程。应用该模型发现,白家海凸起彩43井侏罗系三工河组及西山窑组在侏罗纪末期缺乏有效泥岩盖层,白垩纪末期三工河组中下部存在有效盖层,而西山窑组盖层的封闭能力一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圈闭 盖层封闭动力学模型 力学平衡 油气充注突破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