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叠合盆地的热演化史与油气生成——以吐鲁番-哈密盆地南部构造带为例 被引量:17
1
作者 冯乔 柳益群 +2 位作者 张小莉 周立发 郝建荣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68-273,293,共7页
叠合盆地演化的长期性和构造作用的多阶段性 ,造成盆地内多套烃源岩发育和多阶段的热演化作用 ,以及油气生成的复杂性。吐鲁番 -哈密盆地南部构造带的研究表明 ,自晚古生代以来 ,该地区遭受多期次的构造作用与改造。构造热体制和热演化... 叠合盆地演化的长期性和构造作用的多阶段性 ,造成盆地内多套烃源岩发育和多阶段的热演化作用 ,以及油气生成的复杂性。吐鲁番 -哈密盆地南部构造带的研究表明 ,自晚古生代以来 ,该地区遭受多期次的构造作用与改造。构造热体制和热演化经历了 5个不同的阶段 ,即石炭 -早二叠世为伸展裂谷、快速埋藏与超高温阶段 ,中二叠世为裂谷后凹陷、较快速埋藏与高温阶段 ;晚二叠世至三叠纪为克拉通内凹陷、稳定沉降与较高温阶段 ;侏罗纪至白垩纪为广覆式坳陷、稳定沉降与较低温阶段 ;新生代为挤压造山、较快速沉降与低温阶段。不同地区不同层位的烃源岩具有不同的有机质成熟演化史。台南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烃源岩和托克逊凹陷中上三叠统小泉沟组烃源岩均具有两次油气生成过程。由于埋藏史和油气生成史的不同 ,台南凹陷和托克逊凹陷油气藏类型和油气性质出现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合盆地 热演化 油气生成 二次生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惠民断陷湖盆演化过程与油气生成 被引量:15
2
作者 朱光有 金强 +2 位作者 张水昌 张林晔 李剑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7-31,共5页
古近系沙河街组是惠民凹陷最重要的生油层系,该凹陷主要由临南、滋镇、阳信、里则镇等次级洼陷组成。由于沉积过程的差异性,导致形成了各洼陷不同的生烃环境和生烃潜力。其中临南洼陷沉积厚度大,而且有利于烃源岩发育的沙四段和沙三段... 古近系沙河街组是惠民凹陷最重要的生油层系,该凹陷主要由临南、滋镇、阳信、里则镇等次级洼陷组成。由于沉积过程的差异性,导致形成了各洼陷不同的生烃环境和生烃潜力。其中临南洼陷沉积厚度大,而且有利于烃源岩发育的沙四段和沙三段沉积厚度也较大,属于持续沉降-深埋藏型洼陷,在其周围形成了大规模的油气聚集。而阳信、滋镇和里则镇虽然也发育了一定厚度的沙四段和沙三段泥质岩沉积,但由于后期沉降逐渐减慢,整个地层埋藏较浅,生烃作用缓慢,在这些洼陷周围仅零星发现有低成熟或未成熟油气,该类洼陷属于逐渐抬升-中、浅埋藏型。由于临南洼陷充填演化的阶段性和多旋回性,形成了多套富含有机质的烃源岩层。油源对比表明,目前发现的原油均来自沙三段烃源岩,而富含有机质的沙四上亚段烃源岩虽然埋藏较深、成熟度较高,但是目前尚未发现来自该源岩的油气藏。因此,沙四上烃源岩应成为今后油气勘探的一个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惠民凹陷 演化 油气生成 烃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期构造演化盆地的复杂地温场对油气生成的影响——以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为例 被引量:35
3
作者 邱楠生 金之钧 王飞宇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42-144,共3页
根据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AFTA)及干酪根自由基浓度分析了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单井的热历史,同时结合波动地质学分析的结果研究了其复杂的构造演化-沉积埋藏史,由此探讨了复杂构造运动对油气生成和油气藏形成的影响,表明多期构... 根据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AFTA)及干酪根自由基浓度分析了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单井的热历史,同时结合波动地质学分析的结果研究了其复杂的构造演化-沉积埋藏史,由此探讨了复杂构造运动对油气生成和油气藏形成的影响,表明多期构造运动一方面对油气藏会产生破坏作用,而另一方面却对延长生油层的生烃时间有利(即可以晚期生烃)。后期多次构造运动有利于烃源岩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温场 油气生成 油气 盆地 生油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盘江盆地主要烃源岩热演化史及油气生成史 被引量:13
4
作者 赵孟军 张水昌 +1 位作者 赵陵 刘培初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71-275,共5页
南盘江盆地过成熟烃源岩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因此恢复该地区油气生成过程将十分困难。应用化学动力学的2种方法开展了南盘江盆地主要烃源岩的热演化过程和油气生成、演变过程的研究。烃源岩热演化史研究表明,南盘江盆地中下泥盆统烃源... 南盘江盆地过成熟烃源岩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因此恢复该地区油气生成过程将十分困难。应用化学动力学的2种方法开展了南盘江盆地主要烃源岩的热演化过程和油气生成、演变过程的研究。烃源岩热演化史研究表明,南盘江盆地中下泥盆统烃源岩总体上在海西晚期—印支早期就已经进入了过成熟阶段,但是不同地区的热演化过程存在差异。同时油气生成史表明,南盘江盆地东部地区大致在晚二叠世末期或早三叠世初期,中泥盆统烃源岩生成的原油完全裂解成甲烷天然气;西部地区则在晚三叠世,中泥盆统烃源岩生成的原油才彻底裂解成甲烷天然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热演化 油气生成 泥盆系 南盘江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热史与油气生成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叶加仁 赵鹏大 陆明德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3-7,共5页
作为典型的壳内克拉通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具独特的古热流演化史和油气生成动力学特征。以下古生界奥陶系烃源岩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地球动力学—地球化学结合法反演恢复其热流演化史,在成熟史研究的基础上对下奥陶统马家沟组烃源岩的... 作为典型的壳内克拉通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具独特的古热流演化史和油气生成动力学特征。以下古生界奥陶系烃源岩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地球动力学—地球化学结合法反演恢复其热流演化史,在成熟史研究的基础上对下奥陶统马家沟组烃源岩的成烃史进行了定量模拟,并对所得结果进行了分析、对比、讨论。研究表明,该盆地奥陶系的古热流演化在整体较低热流值的背景下可划分出白垩纪前较高热流值和白垩纪后较低热流值两大阶段;奥陶系烃源岩有机质热演化整体都已进入高成熟—过成熟阶段,烃类相态以天然气为主;马家沟组烃源岩生烃特别是生气总量巨大,具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 古生界 热史 动力学 油气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土矿物对油气生成的催化作用:研究进展与方向 被引量:7
6
作者 马向贤 郑建京 +3 位作者 王晓锋 王作栋 吴应忠 钱宇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5-61,69,共8页
黏土矿物是烃源岩的主要组成部分,但其对油气形成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还存在很多争议。大多数研究认为:在开放含水体系中,黏土矿物没有催化作用甚至对生烃有抑制作用;在封闭体系中,黏土矿物对烃类物质的生成具有催化作用。关于黏土矿物... 黏土矿物是烃源岩的主要组成部分,但其对油气形成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还存在很多争议。大多数研究认为:在开放含水体系中,黏土矿物没有催化作用甚至对生烃有抑制作用;在封闭体系中,黏土矿物对烃类物质的生成具有催化作用。关于黏土矿物的催化作用,一种观点认为黏土矿物的催化大大提高了烃类物质的产率,且增加了生成物中烃的种类;另一种观点认为,黏土矿物的催化只改变产物的组成,而不改变烃类物质的产率。黏土矿物的催化机制主要有正碳离子机制和自由基机制,在地质过程中两者中哪一个起主导作用,尚无统一的认识。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正碳离子机制支持的催化裂化,缺乏对自由基机理的研究,特别是地质过程中自由基发挥的作用。通过对前人在该领域研究成果的分析,寻求造成研究结果迥异的原因,阐述黏土矿物催化研究的新认识,提出多种地质催化剂协同催化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矿物 油气生成 催化作用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相烃源岩中的火山—热液深源物质与油气生成耦合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7
作者 焦鑫 柳益群 +4 位作者 周鼎武 李红 孟子圆 赵敏茹 杨奕曜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89-809,共21页
陆内湖相烃源岩系是中国含油气盆地广泛发育的一类组分复杂且富含有机质的细粒沉积岩。随着非常规油气资源需求量日益增加,该岩系被作为致密油或页岩油层系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其极细的粒度增加了精细岩石学、矿物学研究难度,使它长期... 陆内湖相烃源岩系是中国含油气盆地广泛发育的一类组分复杂且富含有机质的细粒沉积岩。随着非常规油气资源需求量日益增加,该岩系被作为致密油或页岩油层系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其极细的粒度增加了精细岩石学、矿物学研究难度,使它长期被简单视为陆源沉积岩。研究发现,该岩系中发育丰富的火山喷发及热液喷流产生的深源物质,并与油气的生成和富集表现出了极强的耦合关系。因此,探索深源物质如何参与烃源岩形成并影响油气生成亟待深入研究。作者详细总结并探讨了国内外近年来关于湖相烃源岩成因以及火山—热液活动带来的深源物质与油气形成关系的现阶段新发现与认识。并结合笔者研究团队基于新疆三塘湖盆地二叠系芦草沟组烃源岩的新发现,采用精细的岩石学、矿物学方法,结合无机和有机地球化学等方法,初步开展了该耦合关系的机理研究。认为火山—热液深源物质参与了烃源岩的沉积与成岩作用,并与正常湖相沉积物共同影响着油气的形成。建议重新认识湖相烃源岩的物质组成,从而拓展陆相生油理论,同时为同类型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热液沉积 深源物质 湖相烃源岩 油气生成 非常规油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平湖油气田烃源岩特征与油气生成 被引量:13
8
作者 陈敬轶 王飞宇 刘晓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0-83,100,共5页
东海平湖油气田平湖组地层天然气饱和-超饱和油气藏广泛分布,油气藏垂向分布特征明显。基于PH1~PH5井470多个岩石热解数据的分析表明,平湖油气田源岩为典型的煤系源岩,源岩类型属于Ⅱ~Ⅲ型,有机质丰度w(TOC)大于6%的碳质泥岩(或煤层... 东海平湖油气田平湖组地层天然气饱和-超饱和油气藏广泛分布,油气藏垂向分布特征明显。基于PH1~PH5井470多个岩石热解数据的分析表明,平湖油气田源岩为典型的煤系源岩,源岩类型属于Ⅱ~Ⅲ型,有机质丰度w(TOC)大于6%的碳质泥岩(或煤层)对应的氢指数[I(H)]为200~350 mg/g。原油和源岩分子地球化学参数对比分析显示,原油为成熟原油,源岩在大约3 500 m以下开始大量生排烃,平湖组是平湖油气田油气的主要贡献层段。在烃源岩定量表征基础上,分别计算了PH1~PH5井有效源岩的排烃强度和气油比(GOR),分别为1.44×106~23.61×106t/km2和7 225~7 792 m3/t,说明源岩的类型[表现为I(H)]和厚度决定了平湖地区排油气强度的大小,煤系源岩以生气为主,由于这种类型源岩的存在,决定了平湖地区高GOR油气藏分布的局面,并进一步导致现今油气成藏的独特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成熟度 油气生成 GOR 排烃强度 平湖油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谷盆地的火山热液活动和油气生成 被引量:35
9
作者 金强 翟庆龙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42-349,共8页
我国东部裂谷盆地主力烃源岩中均不同程度地发育有玄武岩和辉长岩等基性火成岩 ,并且伴有规模不等的热液活动。火山热液活动会给烃源岩带来热量 ,促使有机质快速生烃和异常成熟。玄武岩活动期间的热液作用为烃源岩提供了大量矿物质和养... 我国东部裂谷盆地主力烃源岩中均不同程度地发育有玄武岩和辉长岩等基性火成岩 ,并且伴有规模不等的热液活动。火山热液活动会给烃源岩带来热量 ,促使有机质快速生烃和异常成熟。玄武岩活动期间的热液作用为烃源岩提供了大量矿物质和养料 ,使周围泥质岩富含碳酸盐和有机质 ,可以形成优质烃源岩 ;热液活动向烃源岩提供了大量过渡金属元素 ,作者的实验证明了过渡金属对有机质生烃具有强烈的催化作用 ,使烃源岩在较低温度下生成较多数量的油气 ;火成岩周围的烃源岩可以提前进入生烃门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谷盆地 火山热液活动 油气生成 烃源岩 火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热压模拟实验资料研究油气生成相态 被引量:15
10
作者 陈义才 李延均 张茂林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11-14,共4页
在国内Ⅰ、Ⅱ、Ⅲ型干酪根的三组模拟实验资料基础上,经过生烃产物油气配方的摩尔组成计算,应用PR状态方程计算了生烃产物的PVT 相图;根据生烃产物的气油比和PVT相图特征分析发现,Ⅰ、Ⅱ型干酪根的油气生成相态具有两种类... 在国内Ⅰ、Ⅱ、Ⅲ型干酪根的三组模拟实验资料基础上,经过生烃产物油气配方的摩尔组成计算,应用PR状态方程计算了生烃产物的PVT 相图;根据生烃产物的气油比和PVT相图特征分析发现,Ⅰ、Ⅱ型干酪根的油气生成相态具有两种类型,即“油相型”和“气相型”,两者的Ro 分界线分别在1 .5 % ~1.6% 和0 .9 % ~1.0 % 之间;而Ⅲ型干酪根的生烃产物均表现为“气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酪根 模拟 生烃产物 相态 热压模拟 油气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系烃源岩油气生成、排出与滞留特征 被引量:8
11
作者 杨恒 龚文平 郑伦举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98-506,共9页
针对煤系地层烃源岩的油气生成、排出与滞留能力的有效性问题,选取不同沉积环境、不同时代煤岩及其夹层中的碳质泥岩和泥岩,开展了在成岩作用下的高温高压半开放—半封闭体系模拟实验,建立了相应的演化模式。结果表明,不同沉积环境下,Ⅱ... 针对煤系地层烃源岩的油气生成、排出与滞留能力的有效性问题,选取不同沉积环境、不同时代煤岩及其夹层中的碳质泥岩和泥岩,开展了在成岩作用下的高温高压半开放—半封闭体系模拟实验,建立了相应的演化模式。结果表明,不同沉积环境下,Ⅱ_(2)型煤系烃源岩在生油窗内具有一定的排油能力,也具备较强的烃气生成能力,既可以作为油源岩,也是高效气源岩;而Ⅲ型煤系烃源岩在生油窗内主要以滞留油为主,基本不具备排油能力,主要以排出烃气为主,仅能作为气源岩。生烃转化率主要受控于有机质类型,排烃能力还受控于岩性与丰度,按单位质量岩石而论,煤岩远高于其夹层中的碳质泥岩与泥岩。煤岩在全演化阶段,无论是低阶煤还是高阶煤均具有较强的生成烃气能力和较高的滞留油气能力,都具有煤层气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生成 油气排出 油气滞留 模拟实验 烃源岩 煤系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临南洼陷高硫干酪根油气生成模式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郭显令 熊敏 +1 位作者 曾庆辉 肖贤明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65-269,共5页
渤海湾盆地临南洼陷沙河街组三段—四段暗色页岩和暗色泥岩干酪根中富含有机硫,对这类干酪根的油气生成模式一直未进行深入的研究。应用生烃动力学方法对取自渤海湾盆地临南洼陷沙河街组四段的一块典型富硫干酪根进行了生烃动力学参数... 渤海湾盆地临南洼陷沙河街组三段—四段暗色页岩和暗色泥岩干酪根中富含有机硫,对这类干酪根的油气生成模式一直未进行深入的研究。应用生烃动力学方法对取自渤海湾盆地临南洼陷沙河街组四段的一块典型富硫干酪根进行了生烃动力学参数及生烃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该干酪根油气生成模式为:生油门限出现在EasyRo为0.53%,主生油期出现在0.60%~0.75%,生油下限出现在0.85%,对应埋深分别为2 500,2 600~3 250,3 850 m;天然气生成门限出现在EasyRo为1.05%与1.23%,对应埋深分别为4 100 m和4 650 m。与传统生油模式相比,该干酪根具有石油窗范围窄,主生油峰出现较早等特点。该研究成果对该区油气评价与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烃动力学 富硫干酪根 油气生成模式 临南洼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常高压与油气生成关系 被引量:3
13
作者 高祥成 钟建华 +2 位作者 查明 张卫海 陈中红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41-444,共4页
目前全世界已发现超压盆地180多个,其中160多个为富含油气盆地。异常高压油气田约占全球油气田的30%左右。与正常压力环境相比,在相同条件下,异常高压烃源岩中有机质的成熟度和产气率明显偏低,而产油率明显较高。压力的增加延迟或抑制... 目前全世界已发现超压盆地180多个,其中160多个为富含油气盆地。异常高压油气田约占全球油气田的30%左右。与正常压力环境相比,在相同条件下,异常高压烃源岩中有机质的成熟度和产气率明显偏低,而产油率明显较高。压力的增加延迟或抑制油气生成和有机质成熟。分析了异常高压系统中压力与有机质成熟度的关系,结合实例阐述了异常高压对油气形成的作用与影响。详细介绍了异常高压的类型、成因以及对未来油气勘探所起的指引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压力 成因 油气生成 热成熟度 热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碳酸盐岩油气生成和保存的特征及其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范善发 周中毅 解启东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14-117,共4页
塔里木盆地具有地温梯度低和油气藏埋藏深度大的特点,深埋引起的高压利于油藏保存,7000m的地层温度<165℃,低于通常认为石油形成温度上限,油藏保存的深可以达到7000m。铁岭灰岩高温高压模拟实验表明,高压抑制油向气... 塔里木盆地具有地温梯度低和油气藏埋藏深度大的特点,深埋引起的高压利于油藏保存,7000m的地层温度<165℃,低于通常认为石油形成温度上限,油藏保存的深可以达到7000m。铁岭灰岩高温高压模拟实验表明,高压抑制油向气转化。塔里木盆地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晚期二次生烃使生油窗延伸至Ro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 油气生成 碳酸盐岩 模拟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侏罗系煤的油气生成定量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高岗 韩德馨 +1 位作者 王延斌 石军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05-109,共5页
在加水热模拟条件下通过对不同有机质类型煤的生油气特征及其演化的对比研究,校正模拟实验的Ro,建立了油气生成的定量数学模型。研究认为,煤的油气生成特征与其有机质类型和演化阶段有关:高碳煤的有机碳含量变化不明显,甚至有增加的趋势... 在加水热模拟条件下通过对不同有机质类型煤的生油气特征及其演化的对比研究,校正模拟实验的Ro,建立了油气生成的定量数学模型。研究认为,煤的油气生成特征与其有机质类型和演化阶段有关:高碳煤的有机碳含量变化不明显,甚至有增加的趋势,不必恢复其有机质丰度;低碳煤的有机碳含量随演化程度的增加而降低,但幅度不大,对其有机碳含量可适当恢复。煤的生油量大小与其有机质类型的好坏成正比,气油比则与有机质类型、成熟程度有密切的关系。在高过成熟阶段,有机质类型越好,气油比越高,气态烃生成量越大;而有机质类型越差,气油比越低,气态烃生成量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侏罗系 油气生成 有机质类型 定量数学模型 煤系地层 有机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孤南洼陷油气生成与聚集规律 被引量:4
16
作者 伍涛 田世澄 田波 《断块油气田》 CAS 1999年第6期1-4,共4页
孤南洼陷是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内的一个洼陷,该洼陷具有很好的油气成藏条件。洼陷内发育沙三段和沙一段两套良好的生油岩,同时它们又是区域盖层。储集居主要包括第三系碎屑岩和中生界火山碎屑岩。本区圈闭多与断层有关,圈闭的形成与... 孤南洼陷是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内的一个洼陷,该洼陷具有很好的油气成藏条件。洼陷内发育沙三段和沙一段两套良好的生油岩,同时它们又是区域盖层。储集居主要包括第三系碎屑岩和中生界火山碎屑岩。本区圈闭多与断层有关,圈闭的形成与油气的运移聚集有良好的配置关系。两套生油岩分别对应着两个成藏期。根据两套生油岩,两个成藏期可以识别出两个油气成藏系统,两个成藏系统的油气形成与分布规律不同,它们既相互独立,又通过断层和不整合联结。断层对本区油气藏的分布起控制作用,靠近洼陷中心的边界断层是油气富集的主要地区,同时也是勘探远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生成 油气聚集 油气藏形成 洼陷 聚集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上古生界油气生成的控制因素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延斌 韩德馨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61-565,共5页
通过对渤海湾盆地C -P煤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盆地构造及其热演化史等相关因素的综合分析 ,指出该区有利于油气 (凝析油 +湿气 )生成的条件为 :煤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以中等以上为主 ,其中富含富氢有机显微组分 ,有机质类... 通过对渤海湾盆地C -P煤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盆地构造及其热演化史等相关因素的综合分析 ,指出该区有利于油气 (凝析油 +湿气 )生成的条件为 :煤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以中等以上为主 ,其中富含富氢有机显微组分 ,有机质类型除Ⅲ型外 ,还应有一定的Ⅱ型存在 ;处于成熟阶段 (R0 =0 7%~ 1 0 % )并达到二次生烃的条件 ;盆地构造与热演化组合以沉降 -抬升 -沉降型最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烃源岩 有机质丰度 成熟度 渤海湾盆地 油气生成 盆地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评价中油气生成定量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6
18
作者 高岗 柳广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6-8,共3页
从油气生成热模拟方法、模拟样品的选取及模拟实验结果的校正等方面,对如何建立烃源岩油气生成定量模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认为加水热模拟是目前较为流行和较好的一种模拟油气生成的方法,但其模拟结果(包括其他模拟方法的模拟结果)都必... 从油气生成热模拟方法、模拟样品的选取及模拟实验结果的校正等方面,对如何建立烃源岩油气生成定量模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认为加水热模拟是目前较为流行和较好的一种模拟油气生成的方法,但其模拟结果(包括其他模拟方法的模拟结果)都必须经过校正之后,才可用来建立实际烃源岩不同母质类型的油气生成定量模型。因为实验条件下液态石油产率高峰对应的镜质体反射率不是经典油气生产模式中的1%,而是大于或小于1%。故从理论上提出了加水模拟实验中依据镜质体反射率与液态石油产率的关系校正镜质体反射率的方法。经过校正之后,建立的湖相泥岩和煤系泥岩油气生成定量数学模型能够反映含油气盆地不同沉积环境中、不同母质类型的油气生成特征,更加接近地质实际。由此给出了湖相泥岩Ⅰ、Ⅱ1、Ⅱ2、Ⅲ型母质和煤系泥岩Ⅱ2、Ⅲ型母质的液态石油产率数学模型,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评价 油气生成 数学模型 加水热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连盆地白音查干凹陷古地温与油气生成的关系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春晓 张晓花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3期12-20,共9页
白音查干凹陷的热史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对补测数据进行了古地温恢复、剥蚀厚度等方面的详细研究,得到以下结论:①现今凹陷地温梯度为3.06℃/100 m,低于二连盆地平均水平3.50℃/100 m,且地温梯度随构造部位的不同而各异。②洼陷镜质体... 白音查干凹陷的热史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对补测数据进行了古地温恢复、剥蚀厚度等方面的详细研究,得到以下结论:①现今凹陷地温梯度为3.06℃/100 m,低于二连盆地平均水平3.50℃/100 m,且地温梯度随构造部位的不同而各异。②洼陷镜质体反射率最大,热演化程度最高,具备了大规模生烃的条件,其中阿二段是凹陷生烃的主力层位。③古地温恢复的结果是凹陷的古地温梯度为5.21℃/100 m,明显高于现今地温梯度。④赛汉塔拉组沉积以后,凹陷遭受不同程度的剥蚀,剥蚀厚度从850 m到3 970 m不等,生油门限变浅。新生代以来地温梯度减小,生油过程中断。⑤凹陷地质背景决定了白音查干凹陷生油层大部分处于低成熟阶段,断裂带处于凹陷油气运移的指向处,大套地层遭受剥蚀,盖层及油气封堵条件遭受破坏,使低成熟—高成熟原油遭受降解氧化,形成次生降解稠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音查干凹陷 古地温 热史 油气 油气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生成温度计算及其在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20
作者 朱扬明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67-171,179,共6页
根据Mango提出的稳态催化轻烃成因模式,2,4-2,3-二甲基戊烷比值是一项纯温度参数。Bement和Mango等基于生油岩古地温、热演化史和轻烃分析资料,建立了该轻烃温度参数与埋深温度的函数关系式,用于油气生成温度计算。油气生成温度在... 根据Mango提出的稳态催化轻烃成因模式,2,4-2,3-二甲基戊烷比值是一项纯温度参数。Bement和Mango等基于生油岩古地温、热演化史和轻烃分析资料,建立了该轻烃温度参数与埋深温度的函数关系式,用于油气生成温度计算。油气生成温度在油气勘探和油藏地球化学研究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能用于油气演化程度、运移距离、成藏时间、自生自储性和排烃门限等方面的研究。文中以塔里木盆地为例,计算了海、陆相油气的生成温度,以此推算出其生成深度和成熟度,并用其它的地质、地球化学资料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生成温度 古地温 成熟度 排烃门限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