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达木盆地东坪地区油气源对比分析 被引量:35
1
作者 曹正林 魏志福 +3 位作者 张小军 阎存凤 田光荣 马峰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3年第3期17-20,42,共5页
利用正构烷烃生物标志化合物分析参数,以及全油碳和单体烃碳同位素分布特征,结合天然气组成和碳同位素特征,对柴达木盆地东坪地区油气的来源及成因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坪1井凝析油正构烷烃的碳优势指数(CPI)为1.021,奇偶优势指... 利用正构烷烃生物标志化合物分析参数,以及全油碳和单体烃碳同位素分布特征,结合天然气组成和碳同位素特征,对柴达木盆地东坪地区油气的来源及成因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坪1井凝析油正构烷烃的碳优势指数(CPI)为1.021,奇偶优势指数(OEP)为1.004,表现出奇碳和偶碳数优势相当的高成熟原油特征;姥鲛烷(Pr)/植烷(Ph)为3.06,表现为姥鲛烷优势;凝析油碳同位素含量为-31.25‰,与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侏罗系湖沼相原油碳同位素相近,其单体烃碳同位素的分布表征烃源岩为陆源高等植物有机质生物源。综合分析认为:东坪地区油气来自以陆源物质为主要母质输入类型的侏罗系源岩,天然气属于典型的煤型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志化合物 碳同位素 油气源对比 东坪地区 柴达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油气源对比 被引量:8
2
作者 万茂霞 谢邦华 +3 位作者 陈盛吉 邹春艳 张琦 冉乙钧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2-24,123,共3页
对储集层油气来源的对比追踪,是储集层烃源条件研究及资源潜力评价的重要内容。为此,基于前人对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气源研究的成果,对比分析了该区天然气的组成特征、天然气碳同位素值分布特征、原油及储层沥青组成特征和生物标... 对储集层油气来源的对比追踪,是储集层烃源条件研究及资源潜力评价的重要内容。为此,基于前人对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气源研究的成果,对比分析了该区天然气的组成特征、天然气碳同位素值分布特征、原油及储层沥青组成特征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特征。结果发现:①须家河组所产天然气与上覆侏罗系及下伏嘉陵江组、二叠系地层所产天然气的组成特征、碳同位素值、浓缩烃等方面差异明显,例如在同一构造上,上三叠统天然气的δ13 C1比上覆侏罗系的偏重而比下伏层的偏轻,δ13 C2则较上、下邻层均偏重;②须家河组原油的物理性质、原油轻烃和饱和烃色谱特征与侏罗系原油也存在明显的差异;③上三叠统储层沥青的族组与烃源岩接近,而与上、下邻层有明显的差异,储层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与烃源岩接近,而与侏罗系烃源岩差异明显。综合分析的结果认为:须家河组的油气主要来自本层烃源岩,局部地区须家河组气藏有下伏气源层对其成藏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晚三叠世 烃类组分 油气源对比 碳同位素值 储层沥青 浓缩烃 原油 储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濮凹陷西斜坡油藏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气源对比 被引量:7
3
作者 苏惠 张金川 +3 位作者 曲丽萍 王立志 王萍霞 何锋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11-715,共5页
东濮凹陷西斜坡原油分为Ⅰ类轻质稀油、Ⅱ类中质稀油和Ⅲ类中质稠油三种类型。Ⅰ类轻质稀油具有较高的成熟度,主要来自近洼柳屯、海通集洼陷沙三3,4亚段高成熟烃源岩;胡庆主体油田的Ⅱ类中质稀油一方面来自柳屯、海通集洼陷,另一方面是... 东濮凹陷西斜坡原油分为Ⅰ类轻质稀油、Ⅱ类中质稀油和Ⅲ类中质稠油三种类型。Ⅰ类轻质稀油具有较高的成熟度,主要来自近洼柳屯、海通集洼陷沙三3,4亚段高成熟烃源岩;胡庆主体油田的Ⅱ类中质稀油一方面来自柳屯、海通集洼陷,另一方面是本身源岩自生自储所致;胡19块、马寨油田Ⅲ类中质稠油来自马寨洼陷低熟烃源岩,柳屯洼陷高熟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对胡19块贡献不大。西斜坡油气以近距离、短距离运移为主,因此明确了下步勘探和挖潜的主要方向在生油气洼陷的周边、主断裂带两侧和构造的二台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地球化学 油气源对比 东濮凹陷 西斜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在油气源对比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米敬奎 张水昌 何坤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8-192,共5页
群体包裹体地球化学性质虽然不及单个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能更准确地反映油气源及成藏方面的信息,但群体包裹体地球化学分析仍是目前技术条件下比较可靠的利用包裹体地球化学信息研究油气源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我国塔里木盆地志留系及鄂... 群体包裹体地球化学性质虽然不及单个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能更准确地反映油气源及成藏方面的信息,但群体包裹体地球化学分析仍是目前技术条件下比较可靠的利用包裹体地球化学信息研究油气源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我国塔里木盆地志留系及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盐下储层群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认为:塔里木盆地志留系砂岩包裹体中原油的生物标志物特征与目前保留下来原油的生物标志物特征一致,目前保留下来的原油来源于中、上奥陶统源岩;鄂尔多斯盆地龙探1井下古生界盐下包裹体中气体的地球化学特征与中部气田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有较大差别,乙烷同位素差别更大,它不能反映天然气的来源。包裹体中与气藏中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对比说明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天然气的来源主要是煤成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包裹体 油气地球化学 油气源对比 鄂尔多斯盆地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源对比的原则暨再论长庆气田的气源——兼答《论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混合气的实质》 被引量:12
5
作者 夏新宇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01-105,共5页
油气源对比应遵循的原则 ,首先是能够解释地质实际 ,其次应符合烃源岩评价结果 ,再次是合理解释地球化学对比指标。确定混源气的主要来源时应考虑不同种类样品所代表的储量的大小 ,并应合理确定端元气中次要组分对比指标的浓度和特征值... 油气源对比应遵循的原则 ,首先是能够解释地质实际 ,其次应符合烃源岩评价结果 ,再次是合理解释地球化学对比指标。确定混源气的主要来源时应考虑不同种类样品所代表的储量的大小 ,并应合理确定端元气中次要组分对比指标的浓度和特征值。长庆气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气藏天然气“主要来自石炭系”的观点证据更充分 ,可以合理解释气藏的分布 ,符合石炭系各类烃源岩的评价结果 ,并且能够解释奥陶系气藏气地球化学指标与石炭 二叠系的差异 ;相反 ,“奥陶系自生自储”的观点不能合理解释奥陶系气藏的分布 ,不符合奥陶系碳酸盐岩生烃评价结果 ,并且不能提供排他性的地球化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源对比 原则 长庆气田 油气生成 碳同位素 碳酸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地区侏罗系油气源对比及烃源条件研究 被引量:30
6
作者 陈盛吉 万茂霞 +2 位作者 杜敏 张鉴 谢邦华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05年第2期11-14,42,i002,共6页
通过油气源研究指出,川中地区侏罗系气藏产出的油气主要来自侏罗系本身的烃源岩,但在局部地区侏罗系产出的天然气特征与下伏产层极为相似,这些气藏可能有深部气源层对其成藏的贡献。烃源岩的地化特征,展示中、下侏罗统有机碳丰度高,源... 通过油气源研究指出,川中地区侏罗系气藏产出的油气主要来自侏罗系本身的烃源岩,但在局部地区侏罗系产出的天然气特征与下伏产层极为相似,这些气藏可能有深部气源层对其成藏的贡献。烃源岩的地化特征,展示中、下侏罗统有机碳丰度高,源岩以Ⅱ型为主,Ro多为1%左右,正处于成油高峰期。烃源岩定量评价结果表明,中、下侏罗统油气源较为丰富。在川中的中部和东北部烃源条件较好,有寻找油气的广阔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件 川中地区 侏罗系 油气源对比 下侏罗统 地化特征 评价结果 天然气 有机碳 高峰期 东北部 产出 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扬子区海相地层油气源对比方法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黄江庆 王韶华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07年第3期7-10,共4页
中扬子区海相地层地表油苗显示丰富,对不同演化程度下的油、碳沥青、天然气采用不同的油气源对比方法进行研究,其中油源对比以生物标志化合物中芳烃质谱较好;固体沥青与源岩对比主要采用有机碳同位素分析、微量元素对比分析;而气源对比... 中扬子区海相地层地表油苗显示丰富,对不同演化程度下的油、碳沥青、天然气采用不同的油气源对比方法进行研究,其中油源对比以生物标志化合物中芳烃质谱较好;固体沥青与源岩对比主要采用有机碳同位素分析、微量元素对比分析;而气源对比则以气体组份特征、气体组份烃同位素系列、nC_6^+浓缩轻烃组成分析效果较好。对比结果表明它们均来自于不同的海相烃源岩,其中既有自生自储的,又有上生下储、上下生中间储的,而天然气则多以多源混合气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扬子区 海相地层 油气源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常规油气源对比的几点认识 被引量:2
8
作者 宋宁 《小型油气藏》 2007年第2期6-8,共3页
油气源对比通常有地质分析法和地球化学分析法2种研究手段以及类比法、归纳一演绎法和分析一综合法3种逻辑思维方式。分析化验时,样品的可靠性、有效性和质量以及样品代表的对象性,是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同时要注意样品污染、油气运... 油气源对比通常有地质分析法和地球化学分析法2种研究手段以及类比法、归纳一演绎法和分析一综合法3种逻辑思维方式。分析化验时,样品的可靠性、有效性和质量以及样品代表的对象性,是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同时要注意样品污染、油气运移、多次成藏、混源等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最终对比结论应考虑与地质条件相结合,并得到合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源对比 方法 地球化学 样品污染 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港滩海沿岸带中浅层油气源对比 被引量:2
9
作者 张绍辉 岳奎 +3 位作者 张延章 王秀萍 张枫 李静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6-28,共3页
研究了大港滩海沿岸带中浅层原油及中深层烃源岩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并进行了系统的油气源对比 ;明确了沿岸带东侧明化镇组、馆陶组、东营组原油来自沙一段下亚段、沙二段、沙三段烃源岩混源 。
关键词 大港滩海沿岸带 中浅层 油气 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北凹陷三叠系油气源对比 被引量:2
10
作者 于洪洲 《石化技术》 CAS 2019年第3期85-86,共2页
在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及天然气组分碳同位素特征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石北凹陷及周缘油气源进行了初步讨论。研究表明,石北凹陷三叠系油气地化特征与下石炭统滴水泉组腐泥型烃源岩地化特征较为相似,明确了下石炭统滴水泉组烃源岩是该凹... 在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及天然气组分碳同位素特征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石北凹陷及周缘油气源进行了初步讨论。研究表明,石北凹陷三叠系油气地化特征与下石炭统滴水泉组腐泥型烃源岩地化特征较为相似,明确了下石炭统滴水泉组烃源岩是该凹陷主力烃源岩,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炭系 油气源对比 石北凹陷 乌伦古坳陷 准噶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坳陷北部迪北段致密油气来源与勘探方向 被引量:25
11
作者 李谨 王超 +5 位作者 李剑 马卫 张海祖 卢玉红 李德江 刘满仓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85-497,共13页
致密油气为库车坳陷北部构造带迪北段重要勘探领域,但整体勘探程度较低。为了研究迪北段致密油气来源,落实勘探潜力,在不同层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基础上,通过油气源对比指出下侏罗统阿合组致密储层内油气均以上三叠统烃源岩贡献为... 致密油气为库车坳陷北部构造带迪北段重要勘探领域,但整体勘探程度较低。为了研究迪北段致密油气来源,落实勘探潜力,在不同层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基础上,通过油气源对比指出下侏罗统阿合组致密储层内油气均以上三叠统烃源岩贡献为主。利用阿合组烃类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测试结果和单井热史、埋藏史的分析,确定阿合组油气具有3期充注特征,结合迪北段油气成藏过程动态演化分析,认为迪北段油气具有早油晚气的特点,进而建立早期和晚期油气成藏模式,明确烃源岩有效排气强度和致密储层裂缝发育程度共同控制致密气藏的分布,并预测阿合组致密气藏勘探有利区位于迪北边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坳陷 油气源对比 成藏期次 成藏模式 有利勘探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哈盆地胜北凹陷浅层油气源与成藏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李延钧 陈义才 +2 位作者 张艳云 郭秀英 杨军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05-410,共6页
通过原油碳同位素、轻烃和油岩生标物综合对比证实,吐哈盆地胜北凹陷浅层上侏罗统喀拉扎组—下白垩统火焰山群油气主要为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煤系烃源岩所生,同时一些地区混有中侏罗统七克台组湖相泥岩所形成的烃类。研究表明穿越中侏罗... 通过原油碳同位素、轻烃和油岩生标物综合对比证实,吐哈盆地胜北凹陷浅层上侏罗统喀拉扎组—下白垩统火焰山群油气主要为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煤系烃源岩所生,同时一些地区混有中侏罗统七克台组湖相泥岩所形成的烃类。研究表明穿越中侏罗统七克台组—上侏罗统齐古组区域盖层的断裂是浅层油气运聚成藏的关键。不同地区浅层油气运聚时期和来源方式不同,具有"分段捕获"的成藏特征。其中红南—连木沁构造带浅层油气运聚较晚,主要来源于中侏罗统已聚集油气的再分配,为次生油气藏;而胜北构造带浅层上侏罗统喀拉扎组油气运聚较早,主要捕获了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煤系早期低熟生烃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源对比 油气分段捕获 煤系地层 浅层油气 吐哈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伏龙泉地区油气源及成藏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徐文 李浩 陈延哲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34-340,376,共8页
利用天然气组成、轻烃、碳同位素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地质条件,确定了松辽盆地长岭断陷伏龙泉地区油气成因及来源,建立了研究区不同构造带的油气成藏模式。研究表明,伏龙泉地区泉头组—登娄库组天然气以煤型气和凝析油... 利用天然气组成、轻烃、碳同位素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地质条件,确定了松辽盆地长岭断陷伏龙泉地区油气成因及来源,建立了研究区不同构造带的油气成藏模式。研究表明,伏龙泉地区泉头组—登娄库组天然气以煤型气和凝析油伴生气为主,油气源主要为下部断陷层下白垩统沙河子组烃源岩,营城组和火石岭组烃源岩有部分贡献;不同构造带油气成藏存在差异,陡坡带主要为深大断裂控制下的次生油气藏成藏模式,具有"近源、深大断裂输导、后期强烈反转调整"的成藏特征,缓坡带主要为侧向运移的原生油气成藏模式。研究区下白垩统发育多套烃源岩、"Y"型断裂以及多个区域不整合面构成的三维网络输导体系,油气源条件与输导条件良好,同时嫩江组沉积末期强烈的构造反转运动形成的反转构造,提供了较有利的圈闭条件,具有一定的油气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成因 油气源对比 成藏模式 勘探潜力 长岭断陷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松南—宝岛凹陷特殊成因天然气及油气源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丁文静 侯读杰 +6 位作者 陈立 甘军 梁刚 马潇潇 吴飘 王慧 冯信荦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5,共15页
分析天然气碳同位素、组分、轻烃,伴生凝析油轻烃、全油及单体烃碳同位素、生物标志物,以及渐新统—中新统烃源岩生物标志物及显微组分,研究琼东南盆地松南—宝岛凹陷天然气和凝析油的生烃母质和成熟度。结果表明:琼东南盆地松南—宝岛... 分析天然气碳同位素、组分、轻烃,伴生凝析油轻烃、全油及单体烃碳同位素、生物标志物,以及渐新统—中新统烃源岩生物标志物及显微组分,研究琼东南盆地松南—宝岛凹陷天然气和凝析油的生烃母质和成熟度。结果表明:琼东南盆地松南—宝岛凹陷天然气可划分为4种成因类型,即生物气与特殊低熟气的混合气(Type A)、特殊低熟气(Type B)、成熟煤型气(Type C)和特殊低熟气与成熟煤型气的混合气(Type D)。Type B特殊低熟气干燥因数小(0.65~0.91),富含有机成因CO_2,为较低温度12C—12C键优先断裂而形成的轻质烃类;低成熟的(Ro<0.6%)陵水组一段上部泥岩地层中有机质腐泥组体积分数逐渐增大,藻类及低等水生生物的贡献大于陆源高等植物输入的。Type B天然气伴生凝析油碳同位素较轻,奥利烷、杜松烷和扁枝烷等高等植物来源的生物标志物丰度低,三环萜烷丰度及低甾烷/藿烷比较高,显示菌藻类生源优势,轻烃显示偏腐泥型母源及低成熟特点。特殊低熟气是琼东南盆地海陆过渡相—海相天然气的一种新的成因类型,是典型煤型气的极大补充,表明琼东南盆地陵水组一段上部地层有较好的低熟气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低熟气 成因分析 油气源对比 松南—宝岛凹陷 琼东南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下组合煤系烃源岩生烃模拟及高探1井油气源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于淼 高岗 +5 位作者 靳军 马万云 何丹 向宝力 樊柯廷 刘苗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87-697,共11页
随着准噶尔盆地勘探的不断深入,准南下组合日益成为油气勘探的重点,但目前针对下组合烃源岩生烃演化特征尚未进行系统性研究,不同岩性煤系烃源岩生烃能力和生油气量如何等尚未进行系统性实验分析。最近获得高产的高泉背斜高探1井油气与... 随着准噶尔盆地勘探的不断深入,准南下组合日益成为油气勘探的重点,但目前针对下组合烃源岩生烃演化特征尚未进行系统性研究,不同岩性煤系烃源岩生烃能力和生油气量如何等尚未进行系统性实验分析。最近获得高产的高泉背斜高探1井油气与哪种岩性煤系源岩关系最为密切等都值得进一步讨论。通过对侏罗系煤岩、碳质泥岩和泥岩进行密闭容器高压釜加水热模拟实验,对3种岩性煤系烃源岩生烃特征及油气源对比进行了研究。碳质泥岩和泥岩具有较高的生油潜力,碳质泥岩是侏罗系煤成油的主要贡献者,且角质体可能是碳质泥岩主要生油母质。煤岩在更高演化阶段较碳质泥岩和泥岩具有更高的生气潜力,且主要为干酪根降解气。模拟气体随演化程度升高均不同程度出现碳同位素分馏效应,即随成熟度增加气体稳定碳同位素先变轻后变重,且δ^(13)C_(1)分馏效应较δ^(13)C_(2)明显。结合模拟实验进一步对高探1井油气源进行了分析,认为高探1井下白垩统清水河组原油主要为侏罗系碳质泥岩生成的较高成熟度原油,而3种岩性煤系烃源岩对天然气均有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模拟实验 油气源对比 显微组分 煤系烃 气体碳同位素 侏罗系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宣汉盘龙洞生物礁古油气藏油气源分析 被引量:20
16
作者 牟传龙 马永生 +3 位作者 余谦 郭彤楼 谭钦银 王立全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70-574,582,共6页
盘龙洞生物礁古油气藏位于四川省宣汉县鸡唱乡盘龙洞,是一个海绵礁古油气藏;大地构造位置上位于四川盆地东北边缘,属米仓山—大巴山前缘地带。地层层位为上二叠统长兴组,厚度约80 m。岩性主要为浅灰色块状海绵障积岩和海绵骨架岩;造礁... 盘龙洞生物礁古油气藏位于四川省宣汉县鸡唱乡盘龙洞,是一个海绵礁古油气藏;大地构造位置上位于四川盆地东北边缘,属米仓山—大巴山前缘地带。地层层位为上二叠统长兴组,厚度约80 m。岩性主要为浅灰色块状海绵障积岩和海绵骨架岩;造礁生物主要为房室海绵、水螅、苔藓虫等。生物礁及其上下地层中均含有大量的沥青,主要分布于礁核的骨架岩、障积岩和礁盖的白云岩中。通过对盘龙洞生物礁古油气藏的实地考察,结合测试结果和室内综合分析,推断该古油气藏先期为原油充填,后来一部分裂解为天然气,一部分氧化形成沥青;油气源来自于长兴组本身烃源岩的可能性较大,不排除混源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礁 油气 油气 长兴组 上二叠统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西盆地老君庙构造带油气来源的探讨 被引量:14
17
作者 李伟 刘宝珺 +2 位作者 吕涛 白淑艳 付建奎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0-32,共3页
酒西盆地自从发现鸭儿峡、老君庙、石油沟及柳沟庄等油气田以来 ,大多数学者认为油气来自青南凹陷。经过对原油物性、含氮化合物、山前推覆体构造、已发现油气储量占油气资源的比例及近几年油气勘探进展的分析 ,认为老君庙与石油沟的油... 酒西盆地自从发现鸭儿峡、老君庙、石油沟及柳沟庄等油气田以来 ,大多数学者认为油气来自青南凹陷。经过对原油物性、含氮化合物、山前推覆体构造、已发现油气储量占油气资源的比例及近几年油气勘探进展的分析 ,认为老君庙与石油沟的油气中的较大部分应是山前推覆体之下掩埋的下白垩统烃源岩所生成。图 3表 1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西盆地 老君庙 构造带 油气 油气运移 老君庙推覆体 含氮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相在油气源岩与油气评价中的作用——以下扬子区二叠系为例 被引量:14
18
作者 李华东 王荣福 +2 位作者 吴心一 陆嘉炎 周雷风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201-212,共12页
本文根据沉积相、沉积物源、生物组合、地球化学相、有机质丰度和类型、生烃潜力等特征对下扬子区二叠系的主要油气源岩有机相进行综合研究,同时阐明有机相的概念,提出有机相的划分依据和指标界限,将有机相分为强油相(A)、油相(B_1)、... 本文根据沉积相、沉积物源、生物组合、地球化学相、有机质丰度和类型、生烃潜力等特征对下扬子区二叠系的主要油气源岩有机相进行综合研究,同时阐明有机相的概念,提出有机相的划分依据和指标界限,将有机相分为强油相(A)、油相(B_1)、油裂解气相(B_2)、油气混合相(B-C)、无油气相(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相 油气 评价 二叠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西北尖顶山地区油源及油气成藏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路俊刚 陈世加 +2 位作者 张道伟 范小军 王明筏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5-38,共4页
尖顶山和南翼山是柴达木盆地西部北区的两个相邻构造,尖顶山浅层获得工业油气流,但深层一直没有大的突破,而南翼山构造深浅层都发现较大油气储量,因此解剖该地区的油源及成藏特征对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应用原油轻重组分的地球化学... 尖顶山和南翼山是柴达木盆地西部北区的两个相邻构造,尖顶山浅层获得工业油气流,但深层一直没有大的突破,而南翼山构造深浅层都发现较大油气储量,因此解剖该地区的油源及成藏特征对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应用原油轻重组分的地球化学特征综合判识油源,指出尖顶山油田N22储层原油主要来自N1成熟源岩。在成藏过程中,有沿途或浅层低-未成熟油的混入,深层储层抽提物来自E23源岩。分析认为储层原油属于成熟阶段的产物且是就近捕获,不是从南部源岩长距离运移而来。结合源岩生烃史与构造演化史,建立了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 成藏模式 勘探方向 尖顶山 柴达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源研究 被引量:62
20
作者 张文正 李剑峰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1年第4期28-36,共9页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资源丰富,油气源岩表现出"下气上油"的特点。中生界原油均属典型的"油型油",源岩为三叠系延长组湖相腐殖—腐泥型成熟生油岩。上古生界天然气属煤成气,气源为上古生界煤系。下古生界气源具"油...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资源丰富,油气源岩表现出"下气上油"的特点。中生界原油均属典型的"油型油",源岩为三叠系延长组湖相腐殖—腐泥型成熟生油岩。上古生界天然气属煤成气,气源为上古生界煤系。下古生界气源具"油型"和"煤型"的混源成因特点。主要源岩是石炭系气源岩,而混合型生烃母质的石炭系灰岩可能是气藏中油型气的主要提供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油气 “油型油” 煤成气 油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