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考虑物理过程信息的油气渗流深度学习新模型 被引量:4
1
作者 黄朝琴 年凯 +4 位作者 王斌 巩亮 胡慧芳 张世明 CHUNG Eric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7-56,共10页
目前机器学习仍属于纯数据驱动下的单一数据学习,其结果和学习过程的物理可解释性有待提高。在油气田开发中,井网密度较小,井点数据属于稀疏训练样本数据,即使采用深度学习,其预测效果仍欠佳。油气流动物理过程一般较为明确,即满足渗流... 目前机器学习仍属于纯数据驱动下的单一数据学习,其结果和学习过程的物理可解释性有待提高。在油气田开发中,井网密度较小,井点数据属于稀疏训练样本数据,即使采用深度学习,其预测效果仍欠佳。油气流动物理过程一般较为明确,即满足渗流方程,将渗流方程作为约束条件加入深度学习损失函数项,建立一种考虑物理过程信息的油气渗流深度学习新模型。通过单相和两相流算例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和高效性。结果表明:在数据样本充足情况下,无论是传统模型还是新建模型均能获得良好的学习和预测效果;随着数据样本的减少,传统模型的学习和预测结果误差也随之增大,但新建模型仍能保持较高精度,即使在强非均质和注采关系反转条件下也能保证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神经网络 物理过程信息 油气渗流 渗透率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应力敏感于地层渗透率的分形油气藏渗流问题的近似解析研究 被引量:28
2
作者 同登科 周德华 陈钦雷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53-57,共5页
对于碳酸盐岩油藏和低渗透油藏的渗流问题,传统的研究方法都是假设地层渗透率是常数或依赖于到井眼距离的幂律关系。然而地层渗透率是对压力敏感的,这样的假设将导致对压力的空间变化和瞬时变化的分析产生较大的误差。建立了求解对地... 对于碳酸盐岩油藏和低渗透油藏的渗流问题,传统的研究方法都是假设地层渗透率是常数或依赖于到井眼距离的幂律关系。然而地层渗透率是对压力敏感的,这样的假设将导致对压力的空间变化和瞬时变化的分析产生较大的误差。建立了求解对地层应力敏感的分形介质渗透率的数学模型,采用了一种简单的技巧获得其近似解,考虑无限大分形油藏线源井定流量生产,导出了圆柱对称系统流动问题的解以及井眼储集和表皮效应对压力动态的影响。且得到了有界系统的一阶逼近解,并进行了定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 渗透率 分形 油气渗流 近似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藏渗流的热模拟理论及实验研究
3
作者 杨金海 黄秉光 +1 位作者 马光明 李顺初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3期43-52,共10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油气模拟方法——热模拟,并介绍了热模拟方法的基本理论和径向渗流热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热模拟方法可以方便地模拟某些复杂油气藏的非稳定态渗流规律。
关键词 热模拟 油田动态 油气渗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介质的胖分形渗流模型及其分形维数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成仕 杨化通 沈宝明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13-115,共3页
分析了用瘦分形作为多孔介质模型的局限性 ,提出了一种胖分形渗流模型 ,并讨论了其标度律和分形维数的计算方法 .
关键词 多孔介质 分形 分维 渗流模型 油气渗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井酸压后三维渗流动态预测 被引量:6
5
作者 范学平 黄建民 吴宏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1995年第4期72-79,共8页
本文综合考虑了影响酸压裂缝导流能力的诸因素;生产压降变化、非达西效应、油藏污染、裂缝几何尺寸、和导流能力沿缝变化等;推导并建立了三维酸压油井生产动态预测模型。通过模拟计算表明,裂缝闭合应力和岩石嵌入强度是酸压适应性的... 本文综合考虑了影响酸压裂缝导流能力的诸因素;生产压降变化、非达西效应、油藏污染、裂缝几何尺寸、和导流能力沿缝变化等;推导并建立了三维酸压油井生产动态预测模型。通过模拟计算表明,裂缝闭合应力和岩石嵌入强度是酸压适应性的重要影响因素,非达西效应、油茂藏污染和裂缝闭合应力使油井产量降低,优化设计合理的裂缝几何尺寸和导流能力可提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化压裂 采油井 油气渗流力学 动态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双重介质异常渗流问题的精确解及压力动态特征 被引量:1
6
作者 同登科 陈钦雷 崔俭春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9年第5期38-41,共4页
引入异常扩散指数θ,运用该参数来刻画裂缝网络的连通状况,并能反映渗流发生在裂缝网络时的异常情况。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类双重介质渗流问题的数学模型。利用拉普拉斯变换求得了定产量生产时数学模型的精确解和长时渐进解及短时渐... 引入异常扩散指数θ,运用该参数来刻画裂缝网络的连通状况,并能反映渗流发生在裂缝网络时的异常情况。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类双重介质渗流问题的数学模型。利用拉普拉斯变换求得了定产量生产时数学模型的精确解和长时渐进解及短时渐进解,并通过拉普拉斯变换数值反演方法作出了典型压力曲线图版,讨论了压力动态特征,分析了异常扩散指数θ及流动参数ω和λ对压力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θ在整个流动过程中都对压力曲线有影响。随着时间的增加,压力曲线相互发散,而当θ= 0 时此模型即为一般的WarrenRoo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介质 渗流 试井分析 模型 油气渗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非热平衡对增强型地热系统的影响探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程林松 时俊杰 +2 位作者 曹仁义 杨晨旭 杜旭林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49-659,共11页
干热岩的有效开发需要依托增强型地热系统所形成的复杂裂缝网络,而致密基质与不同裂缝之间形成了不同尺度的传质传热环境,导致多孔介质传质传热过程存在复杂性.为分析局部非热平衡对复杂裂缝系统传质传热过程的影响,建立考虑局部非热平... 干热岩的有效开发需要依托增强型地热系统所形成的复杂裂缝网络,而致密基质与不同裂缝之间形成了不同尺度的传质传热环境,导致多孔介质传质传热过程存在复杂性.为分析局部非热平衡对复杂裂缝系统传质传热过程的影响,建立考虑局部非热平衡假设的微观孔隙尺度传质传热模型,揭示局部非热平衡假设对基质-裂缝传质传热过程影响的微观作用机理.同时,建立考虑局部非热平衡假设的嵌入式离散裂缝模型和求解方法,通过储层物性参数敏感性研究分析考虑局部非热平衡假设的必要性.结果表明,不考虑局部非热平衡假设会低估在近裂缝区域的岩石温度,而高估传热前缘区域的流体温度;局部非热平衡对增强型地热系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注入早期;注入强度越高,或基质裂缝渗透率越低,或基质裂缝孔隙度差异越大,或岩石热扩散系数越大,或对流换热系数越小,都越需要考虑局部非热平衡假设.研究结果可为增强型地热系统的精确数值模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学 油气渗流力学 致密储层 局部非热平衡 嵌入式离散裂缝模型 数值模拟 致密基质 复杂裂缝 增强型地热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聚合物驱相对渗透率的新方法 被引量:6
8
作者 雷光伦 刘宁 许震芳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4年第A00期100-103,共4页
根据聚合物溶液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变性,提出了计算聚合物溶液驱相对渗透率的新方法,通过实例说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同时证实了聚合物驱提高采收享的机理在于提高了非均质油藏的波及体积,而并非减小了最终残余油饱和度。
关键词 渗透率 高聚物驱油 计算 驱油 油气渗流力学
全文增补中
Pore-scale simulation of gas-water flow in low permeability gas reservoirs 被引量:2
9
作者 曹廷宽 段永刚 +2 位作者 郁伯铭 方全堂 王容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7期2793-2800,共8页
A novel method was developed to establish a realistic three dimensional(3D) network model representing pore space in low permeability sandstone.Digital core of rock sample was establish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micro-C... A novel method was developed to establish a realistic three dimensional(3D) network model representing pore space in low permeability sandstone.Digital core of rock sample was establish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micro-CT scanning and image processing,then 3D pore-throat network model was extracted from the digital core through analyzing pore space topology,calculating pore-throat parameters and simplifying the shapes of pores and throats.The good agreements between predicted and measured porosity and absolute permeability verified the validity of this new network model.Gas-water flow mechanism was studied by using pore-scale simulations,and the influence of pore structure parameters,including coordination number,aspect ratio and shape factor,on gas-water flow,was investigated.The present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with the increment of coordination number,gas flow ability in network improves and the effect of invading water on blocking gas flow weakens.The smaller the aspect ratio is,the stronger the anisotropy of the network is,resulting in the increase of seepage resistance.It is found that the shape factor mainly affects the end points in relative permeability curves,and for a highly irregular pore or throat with a small shape factor,the irreducible water saturation(Swi) and residual gas saturation(Sgr) are relatively hig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 permeability sandstone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pore-scale modeling pore structure gas-water flo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