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琼东南盆地油气成藏组合、运聚规律与勘探方向分析 被引量:48
1
作者 何家雄 夏斌 +2 位作者 孙东山 张树林 刘宝明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3-58,共6页
琼东南盆地是南海北部被动大陆边缘的新生代含油气盆地,具典型断坳双层结构,其油气运聚分布规律及成藏条件与中国东部陆相断陷盆地类似,油气成因类型多,油气源复杂,且不同区带油气运聚规律及成藏组合与成藏控制因素均差异明显。根据本... 琼东南盆地是南海北部被动大陆边缘的新生代含油气盆地,具典型断坳双层结构,其油气运聚分布规律及成藏条件与中国东部陆相断陷盆地类似,油气成因类型多,油气源复杂,且不同区带油气运聚规律及成藏组合与成藏控制因素均差异明显。根据本区油气成因类型及2类主要油气成藏组合(自生自储,下生上储)的运聚成藏模式特征,剖析与探讨油气运聚成藏规律,指出近期油气勘探方向,为提高油气勘探成功率、降低勘探风险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因类型 油气成藏组合 油气运聚规律 控制因素 有利区带剖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古生界不同成因斜坡带特征与油气成藏组合 被引量:24
2
作者 樊太亮 高志前 +1 位作者 刘聪 曾清波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7-136,共10页
塔里木盆地古隆起和古斜坡控制油气富集已为勘探实践所证实。古生界广泛分布的斜坡带按其成因特点可分为3类:即地层形成期的沉积建造斜坡、构造变革改造期的侵蚀地貌斜坡和构造抬升翘倾作用形成的构造斜坡。不同类型的斜坡带发育了不同... 塔里木盆地古隆起和古斜坡控制油气富集已为勘探实践所证实。古生界广泛分布的斜坡带按其成因特点可分为3类:即地层形成期的沉积建造斜坡、构造变革改造期的侵蚀地貌斜坡和构造抬升翘倾作用形成的构造斜坡。不同类型的斜坡带发育了不同的油气成藏组合:沉积建造斜坡带发育了以礁滩体为主要储层、致密碳酸盐岩或上奥陶统泥岩为主要盖层的成藏组合;岩溶斜坡带发育了不同层系岩溶储层(中、下奥陶统岩溶储层、上奥陶统岩溶储层和寒武系白云岩储层)与不同层系泥岩盖层(上奥陶统泥岩盖层、志留系泥岩盖层和石炭系下泥岩段盖层)构成的成藏组合;地层超覆斜坡带在志留系和上泥盆统—石炭系形成了以地层超覆圈闭为主、构造-地层(或岩性)圈闭为辅、泥岩段为盖层的成藏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坡带 油气成藏组合 构造作用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三个油气成藏组合研究 被引量:80
3
作者 李学义 邵雨 李天明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2-34,共3页
按照勘探目的层位和构造特征,将准噶尔盆地南缘的中、新生界划分为上、中、下油气成藏组合,在研究每个成藏组合的地质特点、控油因素、成因机理的基础上,认为中、下部成藏组合能接受盆地南缘侏罗系主力烃源岩(资源量最大)的油气,油源通... 按照勘探目的层位和构造特征,将准噶尔盆地南缘的中、新生界划分为上、中、下油气成藏组合,在研究每个成藏组合的地质特点、控油因素、成因机理的基础上,认为中、下部成藏组合能接受盆地南缘侏罗系主力烃源岩(资源量最大)的油气,油源通道发育,构造形成时期与油气大规模形成时期相配套,油气成藏条件优于上部成藏组合,具备形成大油气田的条件。分析卡因迪克背斜和呼图壁背斜钻探成功的经验,建议准噶尔盆地南缘下步勘探方向应为:主攻中部成藏组合,侦察下部成藏组合,兼探上部成藏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南缘 油气成藏组合 油气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老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组合的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9
4
作者 汪泽成 李宗银 +4 位作者 李玲 姜华 王铜山 江青春 包洪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15,共9页
中国古老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复杂,在其有利区带的评价优选过程中,目前尚存在只重视勘探目标(圈闭或储集体),而忽视其他成藏要素(如烃源岩)的问题,导致一些勘探实践的失败。为此,在系统梳理塔里木、四川等盆地深层海相碳酸盐... 中国古老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复杂,在其有利区带的评价优选过程中,目前尚存在只重视勘探目标(圈闭或储集体),而忽视其他成藏要素(如烃源岩)的问题,导致一些勘探实践的失败。为此,在系统梳理塔里木、四川等盆地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将成藏组合作为中国古老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中的重要评价单元,重点开展烃源条件、储集条件及源—储配置关系研究的观点。根据源—储配置关系,将古老海相碳酸盐岩成藏组合分为同构造期成藏组合及跨构造期成藏组合两大类型;储集体类型是海相碳酸盐岩成藏组合评价中最为重要的评价参数,也是进一步划分成藏组合类型的重要依据。对于以地层—岩性圈闭为主体的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组合,建议采用"储层层位+储集体类型"对其命名,实用性更强。最后,以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为实例,阐述了古老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组合的特征,并指出该区奥陶系马家沟组可分为4个成藏组合,其中马五5—马五10亚段的成藏组合条件最为优越,天然气勘探潜力大,是值得加强勘探的重点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成藏组合类型 评价方法与参数 古老海相碳酸盐岩 烃源岩 储集体 地层-岩性圈闭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夏断裂带油气成藏组合特征 被引量:12
5
作者 辛也 王伟锋 吴孔友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2-38,共7页
依据油气成藏组合理论,结合前人油源对比资料并通过储层、区域盖层及油气藏特征分析,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夏断裂带油气成藏组合特征及油气富集区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乌-夏断裂带可划分为源内自生自储油气成藏组合和源上下生上储油... 依据油气成藏组合理论,结合前人油源对比资料并通过储层、区域盖层及油气藏特征分析,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夏断裂带油气成藏组合特征及油气富集区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乌-夏断裂带可划分为源内自生自储油气成藏组合和源上下生上储油气成藏组合;存在源内早期成藏垂相运聚、近源早期成藏侧向运聚和远源晚期成藏混向运聚3类油气成藏模式;构造圈闭发育和油源断裂是成藏组合油气成藏的关键因素,在剩余压力作用下油气沿断裂向上运移并沿不整合面和骨架砂体横向运移,为油气成藏提供充足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成藏组合 油源断裂 构造圈闭 乌-夏断裂带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夏断裂带二叠系油气成藏组合 被引量:8
6
作者 辛也 王伟锋 +1 位作者 李宝刚 王斌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18,共6页
根据乌夏断裂带的构造与沉积演化、烃源岩和原油地球化学特征,以油源分析、油气藏类型分布和生、储、盖组合特征与匹配关系,将乌夏断裂带二叠系油气成藏组合分为源内成藏组合(下部成藏组合、中部成藏组合)和源外成藏组合(上部成藏组合)... 根据乌夏断裂带的构造与沉积演化、烃源岩和原油地球化学特征,以油源分析、油气藏类型分布和生、储、盖组合特征与匹配关系,将乌夏断裂带二叠系油气成藏组合分为源内成藏组合(下部成藏组合、中部成藏组合)和源外成藏组合(上部成藏组合),并根据层位、储盖组合和圈闭特征分为10类次级油气成藏组合,各油气成藏组合具有不同的油气成藏特征.构造演化和沉积中心不断发生迁移造成的生、储、盖层发育差异,控制着乌夏断裂带油气成藏组合的发育及分布,指出源内油气成藏组合主要分布在夏子街背斜区及乌尔禾断褶带下盘斜坡区,源外油气成藏组合则在夏子街双断展背斜带前部和乌尔禾断褶带沿一级断裂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夏断裂带 二叠系 油气成藏组合 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油气成藏组合特征及分布规律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涛 隋风贵 张奎华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5-58,共4页
根据生、储、盖的基本特征,准噶尔盆地南缘主要划分为下部、中部和上部3类油气成藏组合,以及由该3类油气成藏组合派生的下部—中部和中部—上部油气成藏组合,各个油气成藏组合具有不同的油气成藏特征。由于构造运动的影响,准噶尔盆地南... 根据生、储、盖的基本特征,准噶尔盆地南缘主要划分为下部、中部和上部3类油气成藏组合,以及由该3类油气成藏组合派生的下部—中部和中部—上部油气成藏组合,各个油气成藏组合具有不同的油气成藏特征。由于构造运动的影响,准噶尔盆地南缘的沉积中心自东向西发生迁移,南、北出现构造分带,由东向西,由南向北地层、沉积产生差异,生、储、盖的发育也出现差异,从而导致下部油气成藏组合主要分布在南缘东段和中段及西段南部靠近山前的地带,即靠近山前的第一排构造带,而中部和上部油气成藏组合则主要分布在南缘中段和西段北部的第二排、第三排构造带。其中,南缘中段主要分布中部和中部—上部油气成藏组合,而西段则主要分布上部和中部—下部油气成藏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成藏组合 基本特征 分布规律 准噶尔盆地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沾化凹陷孤北洼陷沙四上亚段油气成藏组合特征 被引量:3
8
作者 辛也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4年第3期72-77,共6页
通过油源对比及储层特征、盖层特征、油气藏特征研究,将孤北地区沙四上亚段划分为自源自生自储油气成藏组合和混源旁生侧储油气成藏组合,解释了孤北地区沙四上亚段存在的3类油气成藏模式:自源侧向运聚模式、自源垂向运聚模式、混源混向... 通过油源对比及储层特征、盖层特征、油气藏特征研究,将孤北地区沙四上亚段划分为自源自生自储油气成藏组合和混源旁生侧储油气成藏组合,解释了孤北地区沙四上亚段存在的3类油气成藏模式:自源侧向运聚模式、自源垂向运聚模式、混源混向运聚模式。构造圈闭、不整合面和断层发育是成藏组合油气成藏的关键因素。在异常高压的作用下,油气沿断层、不整合面和骨架砂体共同组成油气二次运移的立体网络,使陡坡、低隆起、缓坡各构造岩相带都能够成为油气运移的有利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成藏组合 模式 孤北洼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北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油气成藏组合特征及有利勘探区带 被引量:2
9
作者 伍顺利 何登发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42-268,共27页
随着油气勘探的逐渐深入,近年在川东北地区相继发现了铁山坡、渡口河、普光、龙岗以及元坝等大中型气田后,长兴组—飞仙关组礁滩储层逐渐被重视,成为目前川东北地区主要的勘探层系。因此,本文以长兴组—飞仙关组储层为核心开展川东... 随着油气勘探的逐渐深入,近年在川东北地区相继发现了铁山坡、渡口河、普光、龙岗以及元坝等大中型气田后,长兴组—飞仙关组礁滩储层逐渐被重视,成为目前川东北地区主要的勘探层系。因此,本文以长兴组—飞仙关组储层为核心开展川东北地区油气成藏组合特征的研究,并最终预测有利勘探区带。针对以上研究目的,本文从川东北地区长兴期—飞仙关期沉积相人手,结合川东北地区含油气系统以及成藏事件,并通过对典型油气藏特征的剖析,研究川东北地区成藏组合特征。受开江-梁平海槽演化的控制,研究区长兴期—飞仙关期主要发育开阔台地-蒸发台地以及陆棚。长兴组—飞仙关组主要发育有生物礁相孔缝型灰岩储层、台缘(内)滩相孔缝型白云岩储层以及台内滩相孔隙型白云岩储层。以下志留统、中.上二叠统烃源岩为研究核心,研究区主要发育S1-P3ch含油气系统以及P2.P3-P3ch.T1f含油气系统。通过对川东北地区典型气藏剖析,将长兴组—飞仙关组油气藏划分为S1.P2.P3生-P,ch储短距离垂向运聚模式(元坝模式)以及S1.P2.P3生-P3ch.T1f垂向运聚模式(龙岗-普光模式)。以长兴组—飞仙关组礁滩储层为核心建立3类油气成藏组合,分别为生物礁相灰岩成藏组合、台内滩相白云岩成藏组合以及浅滩相白云岩成藏组合。综合对川东北地区油气成藏条件及其在时空上配置关系的研究,认为南大巴山前冲断带、川东冲断带的达州-开江-梁平-带以及阆中-平昌斜坡带的龙岗地区为长兴组—飞仙关组礁滩储层有利勘探区带;通南巴背斜西南部、九龙山背斜中南部以及中部断褶带为较有利勘探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北地区 长兴组—飞仙关组 模式 油气成藏组合 有利勘探区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南部泉头组—嫩江组层序地层与油气藏成因成藏组合 被引量:25
10
作者 刘鸿友 沈安江 +1 位作者 王艳清 陆俊明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69-473,共5页
通过对松辽盆地南部白垩系泉头组—嫩江组层序地层分析揭示,青二段顶至青三段底及嫩一、二段为湖域范围最广的两个时期,分别与两个二级旋回的凝缩段(CS1、CS2)相当,也是松辽盆地南部两套区域性烃源岩和区域性盖层发育的时期。这两套区... 通过对松辽盆地南部白垩系泉头组—嫩江组层序地层分析揭示,青二段顶至青三段底及嫩一、二段为湖域范围最广的两个时期,分别与两个二级旋回的凝缩段(CS1、CS2)相当,也是松辽盆地南部两套区域性烃源岩和区域性盖层发育的时期。这两套区域性盖层将泉三、四段至嫩江组油层自然地划分为上、中、下3套有成因联系的油气成藏组合:泉三、四段至青一、二段为下部成藏组合,青三段至姚家组为中部成藏组合,嫩江组为上部成藏组合,同一成藏组合具共同的区域性盖层。同传统年代划分方案相比,新的划分方案以层序地层学为基础,以成藏控制因素———区域性盖层为划分依据,这对松辽盆地南部油气藏的进一步勘探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层序地层学 区域性盖层 油气成藏组合 泉头组-嫩江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东北部珠江口盆地成生演化与油气运聚成藏规律 被引量:55
11
作者 何家雄 陈胜红 +1 位作者 马文宏 龚晓峰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6-118,共13页
珠江口盆地处在南海东北部准被动大陆边缘的特殊大地构造位置,其区域背景及油气地质条件复杂。该区不仅具有中国东部新生代陆相断陷盆地的基本特征,亦具本身的特殊性。由于盆地不同区带油气地质条件的差异,故具有明显的"北油南气&q... 珠江口盆地处在南海东北部准被动大陆边缘的特殊大地构造位置,其区域背景及油气地质条件复杂。该区不仅具有中国东部新生代陆相断陷盆地的基本特征,亦具本身的特殊性。由于盆地不同区带油气地质条件的差异,故具有明显的"北油南气"分布规律及纵向上多种资源叠置共生与复合的特点:北部裂陷带及东沙隆起浅水区,处于减薄的洋陆过渡型地壳靠近陆缘一侧,其古近系断陷规模及半地堑洼陷沉积充填规模均比相邻的南部裂陷带深水区小,且地温梯度低、大地热流小,烃源岩有机质热演化处在油窗范围,以产大量石油为主伴有少量油型气,构成了以文昌、恩平、西江、惠州及陆丰油田群和流花油田群为主的北部浅水油气富集区。该区具有上渐新统三角洲砂岩及中新统礁灰岩外源型油气运聚成藏机制及含油气系统;南部裂陷带及南部隆起周缘深水区,以邻近深水区的白云凹陷北坡—番禺低隆起中小气田群和白云凹陷东部深水区LW3-1、LH34-2及LH29-1等天然气藏为代表,构成了以天然气为主但亦具石油及水合物资源潜力的深水油气富集区。由于南部裂陷带深水区处在洋陆过渡型地壳靠近洋壳一侧,地壳薄而裂陷深、断陷规模大,其与北部浅水区相比多了一套上渐新统海相烃源岩。该区地温梯度及大地热流偏高,烃源岩多处在成熟-高熟凝析油及湿气阶段,以产大量天然气及少量轻质油和凝析油为主,具有上渐新统陆架边缘三角洲砂岩和中新统深水扇混源型天然气运聚成藏机制及含油气系统。油气纵向分布具有深水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及浅层气/生物气与深部常规油气共生叠置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浅水区/深水区 多种资源叠置 油气成藏组合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志留系下砂岩段成藏组合分析及有利勘探区带评价 被引量:7
12
作者 曾清波 樊太亮 +2 位作者 刘聪 李德权 曲英杰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47-254,共8页
多年勘探实践证明,塔里木盆地志留系发育良好的储盖组合,油气源充足,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以油气成藏组合理论为指导,结合塔里木盆地志留系勘探实践,将志留系下砂岩段划分为塔中、塔东、塔河地区3个油气成藏组合,并引入边缘概率对各成... 多年勘探实践证明,塔里木盆地志留系发育良好的储盖组合,油气源充足,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以油气成藏组合理论为指导,结合塔里木盆地志留系勘探实践,将志留系下砂岩段划分为塔中、塔东、塔河地区3个油气成藏组合,并引入边缘概率对各成藏组合内的次级成藏组合进行综合分析。塔中地区储盖条件、圈闭条件发育良好,各次级成藏组合边缘概率均很高,综合评价为Ⅰ—Ⅱ类有利勘探区;塔东地区、塔河地区圈闭条件发育良好,但储盖条件不理想,各次级成藏组合边缘概率较低,综合评价为Ⅱ—Ⅲ类有利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志留系下砂岩段 油气成藏组合 边缘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墨西哥湾盆地北部深水前第三系成藏组合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赵青芳 龚建明 +1 位作者 李双林 陈国威 《海洋地质前沿》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14,26,共5页
墨西哥湾盆地是一个中—新生代的裂谷盆地,在盆地北部深水区(美国一侧)可能存在着油气成藏下组合,具有古生新储的成藏特征。侏罗系发育了主力烃源岩,烃源岩厚度大,深水区中一半的烃源岩尚处在生油期;白垩系发育主力成藏组合,储层物性... 墨西哥湾盆地是一个中—新生代的裂谷盆地,在盆地北部深水区(美国一侧)可能存在着油气成藏下组合,具有古生新储的成藏特征。侏罗系发育了主力烃源岩,烃源岩厚度大,深水区中一半的烃源岩尚处在生油期;白垩系发育主力成藏组合,储层物性良好。整个盆地广泛发育的盐岩地层使盆地的地温梯度较低(约1.8~2.3℃/100 m),致使成藏期偏晚。据此推断,盆地北部深水区前第三系存在大量油气富集区,勘探潜力巨大,为油气勘探提供了有利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西哥湾盆地 油气成藏组合 模式 主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阿拉伯盆地Khuff—Sudair组油气藏地质特征及成藏模式 被引量:3
14
作者 贾小乐 何登发 +3 位作者 童晓光 王玉梅 贾爱婷 陶亲娥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69-374,共6页
Khuff—Sudair组油气成藏组合是中阿拉伯盆地重要的油气成藏组合。通过对该成藏组合古地理演化、烃源岩、储集层、盖层、成藏过程和模式的分析认为,下志留统Qusaiba段烃源岩于中侏罗世卡洛夫期开始生油,早白垩世土仑期开始生气;生成的... Khuff—Sudair组油气成藏组合是中阿拉伯盆地重要的油气成藏组合。通过对该成藏组合古地理演化、烃源岩、储集层、盖层、成藏过程和模式的分析认为,下志留统Qusaiba段烃源岩于中侏罗世卡洛夫期开始生油,早白垩世土仑期开始生气;生成的油气通过断层、裂缝垂直运移和上覆地层砂岩水平运移到上二叠统Khuff组储集层内;下三叠统Sudair组提供了有效的区域盖层;由于石油的生成和排烃早于圈闭的形成,所以很难聚集成藏,而天然气的生成和排烃时间与圈闭的形成时间一致,所以天然气在基底活动形成的构造圈闭中聚集成藏。目前世界最大的天然气田North-South Pars气田特有的Khuff—Sudair组油气成藏组合是中阿拉伯盆地今后油气勘探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阿拉伯盆地 Khuff—Sudair组油气成藏组合 Qusaiba组烃源岩 Khuff组储集层 断层 裂缝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堡凹陷岩性-地层油气藏区带划分与评价 被引量:41
15
作者 徐安娜 董月霞 +4 位作者 邹才能 汪泽成 郑红菊 王旭东 崔瑛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72-280,共9页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属断陷型富油气凹陷,以往的油气发现集中分布在构造圈闭中,近年新发现一批岩性-地层油气藏。以富油气断陷盆地"满凹含油论"和含油气系统理论为依据,以油气成藏组合为区带划分单元,利用油源断层构造图、沉...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属断陷型富油气凹陷,以往的油气发现集中分布在构造圈闭中,近年新发现一批岩性-地层油气藏。以富油气断陷盆地"满凹含油论"和含油气系统理论为依据,以油气成藏组合为区带划分单元,利用油源断层构造图、沉积相图、有效主力烃源岩分布图和油气勘探现状图"四图叠合"进行区带综合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南堡凹陷纵向上发育源上、源内、源下三大一级油气成藏组合体,平面上源上东营组一段油气成藏组合发育八大油气富集区带,评价出四大油气有利区带;源内东三段上亚段油气成藏组合发育六大油气富集区带,评价出四大油气有利区带;源下前第三系油气成藏组合划分为两大区和10个油气富集区带,评价出五大油气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堡凹陷 岩性-地层油气 油气成藏组合 区带划分 区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斜坡带类型、特征及其与油气聚集的关系 被引量:41
16
作者 金之钧 云金表 周波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7-135,共9页
根据斜坡带的形成和演化特点,将塔里木盆地古生界斜坡带划分为3类,即同沉积古斜坡、构造斜坡和叠合斜坡。按照沉积物的补偿特征,斜坡又可分为上斜坡和下斜坡。前者是台地的的延伸,后者是盆地区的延伸。塔里木盆地沉积斜坡在盆地的不同... 根据斜坡带的形成和演化特点,将塔里木盆地古生界斜坡带划分为3类,即同沉积古斜坡、构造斜坡和叠合斜坡。按照沉积物的补偿特征,斜坡又可分为上斜坡和下斜坡。前者是台地的的延伸,后者是盆地区的延伸。塔里木盆地沉积斜坡在盆地的不同沉降阶段都有发育,主要形成于古生代,特别是寒武纪和奥陶纪。沉积期台缘上斜坡带是碳酸盐岩高能相带发育区,台缘下斜坡是碎屑岩地层-岩性圈闭发育区。沉积古斜坡带发育了以礁滩体为主要储层、以致密碳酸盐岩或上奥陶统泥岩为主要盖层的成藏组合。构造斜坡是指受区域构造运动或局部构造隆升作用形成的,上部以剥蚀为主,下部沉积埋藏的斜坡区。斜坡环绕古隆起周缘分布,离古隆起区越近,剥蚀作用越强。对于碎屑岩沉积体系而言,构造斜坡上、下斜坡过渡区,是地层-岩性的变化带,也是各类地层-岩性圈闭发育的有利区带。对于碳酸盐岩地层来说,不整合面的发育对下伏地层改造作用强烈,有利于岩溶作用的发育和缝洞型储层的形成。构造斜坡发育的岩溶储层与不同层系泥岩盖层构成有利的成藏组合。综合塔里木油气田特征得出结论,多期叠合、同向叠合斜坡和枢纽带是油气分布最有利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坡带 油气成藏组合 油气分布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勘探突破对我国近海残留“黑色侏罗系”油气勘探的启示 被引量:6
17
作者 肖国林 蔡来星 +2 位作者 郭兴伟 董贺平 庞玉茂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5-130,共16页
最新的勘探和研究证实,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发育了中、上侏罗统2套有效烃源岩并以上侏罗统为主力烃源岩层,在其供烃范围内形成了上侏罗统—下白垩统"下生上储式"和中—上侏罗统"自生自储式"2类成藏组合,取得了我国... 最新的勘探和研究证实,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发育了中、上侏罗统2套有效烃源岩并以上侏罗统为主力烃源岩层,在其供烃范围内形成了上侏罗统—下白垩统"下生上储式"和中—上侏罗统"自生自储式"2类成藏组合,取得了我国东部海域以侏罗系为唯一源岩的含油气盆地勘探突破。为进一步探索我国近海盆地残留"黑色侏罗系"的资源潜力和勘探前景,本文采用地震-地质综合解释、烃源岩地球化学分析、盆地模拟等方法,综合分析了我国近海主要盆地残留"黑色侏罗系"的分布和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我国近海残留侏罗系暗色泥岩烃源岩非均质性较强,多属"中等"级别,局部发育"中等—好"、"中等—差"级别烃源岩,侏罗系烃源岩大多存在早(J_3—K_1)、晚(E_2末—N_1)2期生、排烃高峰,生烃总量达1.4×10^(11 )t,资源前景乐观,预测可形成侏罗系"自生自储式"和侏罗系—白垩系(或新生界)"下生上储式"2类源储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侏罗系” 烃源岩评价 油气成藏组合 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 中国近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雪峰山西侧秭归—五峰段海相层系油气地质条件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旭兵 王传尚 刘安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7-201,206,共6页
雪峰山西侧地区秭归—五峰段海相层系发育4套优质烃源岩,包括下震旦统陡山沱组、下寒武统水井沱组、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和下二叠统栖霞组—茅口组,烃源岩有机碳丰度介于0.21%~9.77%之间,其中水井沱组烃源岩有机碳丰度大... 雪峰山西侧地区秭归—五峰段海相层系发育4套优质烃源岩,包括下震旦统陡山沱组、下寒武统水井沱组、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和下二叠统栖霞组—茅口组,烃源岩有机碳丰度介于0.21%~9.77%之间,其中水井沱组烃源岩有机碳丰度大于等于1.99%,最大为9.77%,是研究区最好的烃源岩。震旦系灯影组蛤蟆井段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均相对较高,平均值分别为8.23%和3.66×10-3μm2,是研究区内最好的储集层。根据研究区震旦系—中三叠统海相层系生、储、盖层的发育情况,可将其划分为3个海相层系成藏组合类型(下组合2个,上组合1个)。震旦系—下寒武统石牌组油气组合在研究区内保存完整,并可形成下生上储型和上生下储型2个次级生储组合类型;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储集层具有一定的油气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层系 烃源岩 储集层 油气成藏组合 秭归—五峰段 雪峰山西侧 秦岭—大别造山带南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油气勘探的聚焦点
19
作者 邱海峻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3期331-331,共1页
根据国土部新一轮资源评价结果,埋深2000米以浅,我国煤层气地质资源量37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11万亿立方米,大于1万亿立方米的为大型含气盆地(群)共有9个,是煤层气资源分布的主体。我国油页岩资源主要分布在22个省(自治区)、4... 根据国土部新一轮资源评价结果,埋深2000米以浅,我国煤层气地质资源量37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11万亿立方米,大于1万亿立方米的为大型含气盆地(群)共有9个,是煤层气资源分布的主体。我国油页岩资源主要分布在22个省(自治区)、48个盆地、81个含矿区;油页岩折合成页岩油地质资源量476亿吨,可回收页岩油120亿吨。我国油砂地质资源量60亿吨,可采资源量23亿吨。今后,值得关注的重点资源带包括青藏地区、东部大型含油气盆地的深层及周边中小盆地、大型叠合盆地海相油气成藏组合、火山岩油气藏和海域新区。能源方向主要包括煤层气、油砂、油页岩和页岩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 聚焦点 可采资源量 油页岩资源 含气盆地 油气成藏组合 火山岩油气 资源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西兰坎特伯雷盆地构造-沉积演化及海域含油气远景 被引量:4
20
作者 袭著纲 骆宗强 刘铁树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9-65,共7页
基于地震地质解释,新西兰坎特伯雷盆地海域可划分为西部斜坡、中央坳陷和东部隆起三个构造单元。盆地经历了裂谷期(早白垩世—晚白垩世早期)、被动陆缘期(晚白垩世晚期—渐新世早期)和挤压沉降期(渐新世晚期至今)三个演化阶段,形成了不... 基于地震地质解释,新西兰坎特伯雷盆地海域可划分为西部斜坡、中央坳陷和东部隆起三个构造单元。盆地经历了裂谷期(早白垩世—晚白垩世早期)、被动陆缘期(晚白垩世晚期—渐新世早期)和挤压沉降期(渐新世晚期至今)三个演化阶段,形成了不同的沉积序列。盆地发育两套成藏组合,上白垩统的Clipper组沼泽相煤系和Pukeiwitahi组平原相煤系为主要烃源岩,Clipper组河流相砂岩、Herbert组(或Broken River组)滨浅海相砂岩为主要储集层。裂谷期的古构造形态及断裂控制了主要圈闭类型及油气运聚方向,中央坳陷和东部隆起的近坳一侧,披覆背斜和断块圈闭成藏条件优越,是有利的勘探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西兰 坎特伯雷盆地 构造演化 油气组合 油气远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