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泌阳凹陷王集地区油气差异分布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
4
1
作者
李磊
王克杰
+3 位作者
李连生
杨云飞
张永华
曲洁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74-577,共4页
泌阳凹陷王集地区是一个两翼相对宽缓的不对称鼻状构造,向深凹区倾没,与砂体耦合发育,是油气运移的有利指向区。新采集处理的开发地震资料精细解析发现:北东向主控断层平面分布的分段性和纵向发育的分期性及与不同规模砂体的配置,控制...
泌阳凹陷王集地区是一个两翼相对宽缓的不对称鼻状构造,向深凹区倾没,与砂体耦合发育,是油气运移的有利指向区。新采集处理的开发地震资料精细解析发现:北东向主控断层平面分布的分段性和纵向发育的分期性及与不同规模砂体的配置,控制了王集地区不同区块油气富集程度有差异、不同构造位置油气藏类型有差异及不同层段的油气富集也有差异。以此指导该区井位部署,发现了B166-1,C50等井区油气富集区块,并扩大了W20井区含油面积,新增地质储量476.56×104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段性
分期性
砂体
油气差异分布
泌阳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塔里木盆地塔中II区奥陶系油气差异性分布及其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
8
2
作者
沈卫兵
庞雄奇
+4 位作者
陈践发
王阳洋
张科
贾颖超
罗广平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13-926,共14页
为探求塔里木盆地塔中II区奥陶系油气水分布规律,对现有勘探成果及断裂、不整合面、构造背景进行分析,应用常规测井、地震及地化等多种方法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塔中II区奥陶系油气分布在平面上呈现出"马鞍状"三分特征,东部塔...
为探求塔里木盆地塔中II区奥陶系油气水分布规律,对现有勘探成果及断裂、不整合面、构造背景进行分析,应用常规测井、地震及地化等多种方法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塔中II区奥陶系油气分布在平面上呈现出"马鞍状"三分特征,东部塔中I号坡折带、西部塔中10号断裂带多分布气油比、干燥系数、硫化氢含量、含蜡量相对较高、密度相对较低的凝析气藏,两构造带之间的过渡带以挥发性油藏或油藏分布为主;油气在纵向上主要分布于层间不整合面以下300 m范围内。综合分析认为,不整合面纵向上控制了储层、油气藏的主体发育层位,平面上通过差异溶蚀作用造成的储层非均质性控制了油气的主要分布范围;断裂对储层物性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形成有效的输导通道,控制了油气的充注强度及油气藏类型;斜坡背景上的局部构造高点控制了油气的差异分布,越靠近高点,油气越易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油气差异分布
主控因素
塔中Ⅱ区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油气差异泵吸作用机理探讨——以泌阳凹陷为例
被引量:
13
3
作者
尹伟
吴胜和
+1 位作者
王子煜
夏东领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3年第4期619-628,共10页
通过对泌阳凹陷油气成藏过程的系统研究,发现在差异抬升过程中,深凹源岩区抬升幅度小,凹陷四周圈闭发育区抬升幅度大,差异抬升运动导致源岩和圈闭之间的势能差急剧增大,从而促使油气大规模沿砂体向圈闭充注,这一过程类似于水泵抽水的过...
通过对泌阳凹陷油气成藏过程的系统研究,发现在差异抬升过程中,深凹源岩区抬升幅度小,凹陷四周圈闭发育区抬升幅度大,差异抬升运动导致源岩和圈闭之间的势能差急剧增大,从而促使油气大规模沿砂体向圈闭充注,这一过程类似于水泵抽水的过程,据此,文中提出了油气泵吸作用和油气差异泵吸作用的概念及机理,并以泌阳凹陷为例讨论了油气差异泵吸作用的形成条件、主要影响因素及油气差异泵吸作用对油气差异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影响油气差异泵吸作用的因素主要有势能梯度、通道质量和泵源配置及油气运移距离;泌阳凹陷油气分布总体上受成藏运聚系统的控制,在各运聚系统内油气分布受油气差异泵吸作用的控制,其中势能梯度、泵源配置及油气运移距离是影响油气差异分布的主要因素,而在每一个大泵(复合泵)内部,通道质量差异是影响油气差异分布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
泵吸作用
油气
差异
泵吸作用
多泵体系
油气差异分布
泌阳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级差优势通道与双河油田油气分布的差异性
4
作者
尹伟
吴胜和
+3 位作者
古莉
陈文学
赵追
明海慧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146-150,共5页
双河油田是中国典型的"小而肥"油田,储量丰度很高.但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在储量丰度如此之高的油田,大部分圈闭却并未充满油气,而且不同圈闭充满度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为了探讨双河油田油气差异分布的原因,即影响双河油田圈...
双河油田是中国典型的"小而肥"油田,储量丰度很高.但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在储量丰度如此之高的油田,大部分圈闭却并未充满油气,而且不同圈闭充满度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为了探讨双河油田油气差异分布的原因,即影响双河油田圈闭充满度的因素,本文对圈闭充满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发现双河油田油气是以油组为充注基本单元,侧向进行充注和运移的,各油组内油气充注受级差优势通道的控制,其导致双河油田油气分布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级差优势通道
圈闭充满度
油气
分布
的
差异
性
双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泌阳凹陷王集地区油气差异分布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
4
1
作者
李磊
王克杰
李连生
杨云飞
张永华
曲洁
机构
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油气勘探管理部
出处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74-577,共4页
基金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项目"泌阳凹陷新领域成藏条件与富集规律研究"(P13013)
文摘
泌阳凹陷王集地区是一个两翼相对宽缓的不对称鼻状构造,向深凹区倾没,与砂体耦合发育,是油气运移的有利指向区。新采集处理的开发地震资料精细解析发现:北东向主控断层平面分布的分段性和纵向发育的分期性及与不同规模砂体的配置,控制了王集地区不同区块油气富集程度有差异、不同构造位置油气藏类型有差异及不同层段的油气富集也有差异。以此指导该区井位部署,发现了B166-1,C50等井区油气富集区块,并扩大了W20井区含油面积,新增地质储量476.56×104t。
关键词
分段性
分期性
砂体
油气差异分布
泌阳凹陷
Keywords
segmentation characteristic
sub-stage characteristic
sand body
differential hydrocarbon distribution
Biyang Sag
分类号
TE12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塔里木盆地塔中II区奥陶系油气差异性分布及其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
8
2
作者
沈卫兵
庞雄奇
陈践发
王阳洋
张科
贾颖超
罗广平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13-926,共14页
基金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编号:J171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41703017)、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973”项目(编号:2011CB201100)的成果.
文摘
为探求塔里木盆地塔中II区奥陶系油气水分布规律,对现有勘探成果及断裂、不整合面、构造背景进行分析,应用常规测井、地震及地化等多种方法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塔中II区奥陶系油气分布在平面上呈现出"马鞍状"三分特征,东部塔中I号坡折带、西部塔中10号断裂带多分布气油比、干燥系数、硫化氢含量、含蜡量相对较高、密度相对较低的凝析气藏,两构造带之间的过渡带以挥发性油藏或油藏分布为主;油气在纵向上主要分布于层间不整合面以下300 m范围内。综合分析认为,不整合面纵向上控制了储层、油气藏的主体发育层位,平面上通过差异溶蚀作用造成的储层非均质性控制了油气的主要分布范围;断裂对储层物性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形成有效的输导通道,控制了油气的充注强度及油气藏类型;斜坡背景上的局部构造高点控制了油气的差异分布,越靠近高点,油气越易富集。
关键词
碳酸盐岩
油气差异分布
主控因素
塔中Ⅱ区
塔里木盆地
Keywords
Carbonate rock
differential oil/gas distribution
key factor
Tazhong Ⅱ area
Tarim Basin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油气差异泵吸作用机理探讨——以泌阳凹陷为例
被引量:
13
3
作者
尹伟
吴胜和
王子煜
夏东领
机构
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
河南石油勘探局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3年第4期619-628,共10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G1999043306)
中石化集团重点科技攻关项目(P00016)
文摘
通过对泌阳凹陷油气成藏过程的系统研究,发现在差异抬升过程中,深凹源岩区抬升幅度小,凹陷四周圈闭发育区抬升幅度大,差异抬升运动导致源岩和圈闭之间的势能差急剧增大,从而促使油气大规模沿砂体向圈闭充注,这一过程类似于水泵抽水的过程,据此,文中提出了油气泵吸作用和油气差异泵吸作用的概念及机理,并以泌阳凹陷为例讨论了油气差异泵吸作用的形成条件、主要影响因素及油气差异泵吸作用对油气差异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影响油气差异泵吸作用的因素主要有势能梯度、通道质量和泵源配置及油气运移距离;泌阳凹陷油气分布总体上受成藏运聚系统的控制,在各运聚系统内油气分布受油气差异泵吸作用的控制,其中势能梯度、泵源配置及油气运移距离是影响油气差异分布的主要因素,而在每一个大泵(复合泵)内部,通道质量差异是影响油气差异分布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油气
泵吸作用
油气
差异
泵吸作用
多泵体系
油气差异分布
泌阳凹陷
Keywords
petroleum pumping function
petroleum differential pumping function
multi-pump system
petroleum different distribution
Biyang depression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级差优势通道与双河油田油气分布的差异性
4
作者
尹伟
吴胜和
古莉
陈文学
赵追
明海慧
出处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146-150,共5页
基金
本文由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泌阳凹陷成烃成藏基础理论研究"(编号:P00016)资助.
文摘
双河油田是中国典型的"小而肥"油田,储量丰度很高.但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在储量丰度如此之高的油田,大部分圈闭却并未充满油气,而且不同圈闭充满度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为了探讨双河油田油气差异分布的原因,即影响双河油田圈闭充满度的因素,本文对圈闭充满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发现双河油田油气是以油组为充注基本单元,侧向进行充注和运移的,各油组内油气充注受级差优势通道的控制,其导致双河油田油气分布的差异性.
关键词
级差优势通道
圈闭充满度
油气
分布
的
差异
性
双河油田
分类号
P61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泌阳凹陷王集地区油气差异分布及控制因素
李磊
王克杰
李连生
杨云飞
张永华
曲洁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6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塔里木盆地塔中II区奥陶系油气差异性分布及其主控因素分析
沈卫兵
庞雄奇
陈践发
王阳洋
张科
贾颖超
罗广平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油气差异泵吸作用机理探讨——以泌阳凹陷为例
尹伟
吴胜和
王子煜
夏东领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3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级差优势通道与双河油田油气分布的差异性
尹伟
吴胜和
古莉
陈文学
赵追
明海慧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