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气藏分布与构造体系的关系
被引量:33
- 1
-
-
作者
刘殊
任兴国
姚声贤
刘子平
甯濛
王信
黄小惠
-
机构
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
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工程公司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
出处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4,共14页
-
基金
中国石化科技攻关项目"四川盆地须家河组成藏主控因素与目标评价"(编号:P11088)
-
文摘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气藏具有"早期聚集、中期封闭、晚期活化"的特征。为了探讨该盆地须家河组油气富集规律,利用盆地内二维及三维地震连片资料编制区域构造图,采用低角度、垂直方向逆光照射三维可视化技术描述构造形迹,依据区域构造动力方向、构造相互关系划分构造体系并确认构造形成期次,进而结合钻井测试资料预测须家河组油气富集带。研究结果表明:(1)该盆地须家河组发育EW向弧形、NE向线形、NE向弧形、SN向转NW向帚状构造、NW向弧形等5组以上方向的构造体系:(2) EW向弧形构造为印支期龙门山冲断带北段隆升挤压形成、燕山期继承发展、喜马拉雅期定型,在盆地内广泛分布;(3)川西坳陷北部NE向线形构造为印支期龙门山冲断带北段安县运动形成;(4)大巴山前NW向弧形构造与华蓥山前NE向线形构造为燕山期定型、喜马拉雅期继承发展;(5)川西坳陷内SN向构造为喜马拉雅期龙门山南段挤压形成;(6)龙泉山断褶带以东的SN向构造与盆地内NW向线形构造组合为一组以江油古隆起为砥柱的帚状构造带,形成于喜马拉雅期龙门山冲断带南段的挤压;(7)高产井通常分布于印支期—燕山期弧形背斜构造且叠加喜马拉雅期断层,喜马拉雅期构造通常为干圈闭,其裂缝发育带多为产水层,印支期向斜即使在喜马拉雅期抬升为背斜,也属于无效圈闭。结论认为,确认构造体系期次可以为预测描述四川盆地须家河组油气富集带提供技术支撑。
-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川西坳陷
晚三叠世
须家河组
构造形迹
构造体系
形成期次
油气富集带预测
-
Keywords
Sichuan Basin
Western Sichuan Depression
Late Triassic
Xujiahe Fm
Structural features
Structural system
Formation stage
Prediction of hydrocarbon enrichment zone
-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