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8年国际石油十大科技进展(一)——深海油气沉积体系和盐下碳酸盐岩油气勘探技术取得新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天工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4-44,共1页
深海逐渐成为全球新增油气储量的主要领域之一,2010年之后发现的深海油气储量已占全球发现的油气储量的一半以上,贡献比例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缅甸深水沉积体系和巴西里贝拉盐下湖相碳酸盐岩领域的勘探成功,是2018年全球深水油气勘探的两... 深海逐渐成为全球新增油气储量的主要领域之一,2010年之后发现的深海油气储量已占全球发现的油气储量的一半以上,贡献比例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缅甸深水沉积体系和巴西里贝拉盐下湖相碳酸盐岩领域的勘探成功,是2018年全球深水油气勘探的两项重要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技术 湖相碳酸盐岩 深海油气 沉积体系 科技进展 盐下 石油 油气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技术 被引量:22
2
作者 崔永谦 武耀辉 +3 位作者 罗宁 杜维良 梁宏斌 张锐锋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4年第3期17-24,共8页
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面临圈闭识别难度大、油藏形成条件预测难度大等技术难题。二连盆地和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的岩性、地层油藏勘探中,为解决上述难题,探索、实验和应用了大量先进适用的技术方法,主要包括层序地层学、高分辨率地震处... 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面临圈闭识别难度大、油藏形成条件预测难度大等技术难题。二连盆地和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的岩性、地层油藏勘探中,为解决上述难题,探索、实验和应用了大量先进适用的技术方法,主要包括层序地层学、高分辨率地震处理、高精度层位标定、三维可视化解释、地震多属性分析、储层反演、油气层综合评价等。应用实践表明,这些技术方法在油气藏圈闭预探、圈闭评价和油藏描述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同时,还探索、总结了较适用于不同阶段的隐蔽油藏勘探技术方法系列、研究线路和运用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 地层 油气勘探技术 圈闭 油藏描述 砂体 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深水区油气成藏理论技术创新与勘探重大突破 被引量:47
3
作者 谢玉洪 张功成 +1 位作者 唐武 赵钊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11,共11页
南海北部深水区油气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历经20年的科技攻关与应用实践,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和技术。研究成果表明:①南海北部陆缘大型拆离作用控制了深水盆地的形成和演化,在陆缘深水区形成了始新世湖相、渐新世海... 南海北部深水区油气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历经20年的科技攻关与应用实践,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和技术。研究成果表明:①南海北部陆缘大型拆离作用控制了深水盆地的形成和演化,在陆缘深水区形成了始新世湖相、渐新世海陆过渡相和渐新世—中新世海相3套烃源岩;②陆缘岩石圈强烈薄化带控制了南海北部的古地貌与沉积环境,在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与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形成了陆架边缘三角洲—深水扇体系和大型中央峡谷沉积体系的优质储层,上述3套烃源岩与多类型储集体之间由不同的输导系统构成了3种油气成藏模式;③针对深水区中深层地震成像差、储层预测与流体识别难的问题,研发了“犁式”电缆宽频和立体震源采集技术、三维空间高精度重磁震联合反演技术、深水油气勘探海底检波器地震处理和纵横波联合反演技术、深水储层物性—含油气性定量评价技术;④针对深水钻完井与测试关键技术缺乏等难题,研发了一种深水探井井壁主动强化技术、深水表层集束批钻模式、深水大产能安全高效测试模块化技术。结论认为:①建立了南海北部深水油气成藏理论、深水区油气勘探地球物理技术体系和深水安全高效钻完井测试技术,形成了配套的深水油气勘探技术体系,有效地指导和发现了一批大中型商业油气田,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超过3000×10^8 m^3,实现了我国深水油气勘探历史性重大突破;②油气地质理论认识创新、地球物理和钻采关键瓶颈技术突破,是南海北部深水区持续获得重大油气发现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深水区 天然气成藏模式 地质理论 “犁式”采集 模块化作业 油气勘探技术系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拉2气田的发现及勘探技术 被引量:23
4
作者 贾承造 周新源 +2 位作者 王招明 皮学军 李启明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2年第1期79-88,共10页
克拉2气田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达2840.29×10~8m^3,是库车山前逆冲带富含油气的实践证明。它的发现是多年来石油地质研究和勘探技术攻关的结果,从而促进了对库车坳陷石油地质规律的认识,有效地指导了库车坳陷的油气勘探,形成了山前... 克拉2气田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达2840.29×10~8m^3,是库车山前逆冲带富含油气的实践证明。它的发现是多年来石油地质研究和勘探技术攻关的结果,从而促进了对库车坳陷石油地质规律的认识,有效地指导了库车坳陷的油气勘探,形成了山前超高压气藏的配套勘探技术,基本解决了山前油气勘探的主要难题,库车坳陷勘探程度低,圈闭多,资源量大,油气勘探大有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坳陷 克拉2气田 油气勘探技术 勘探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相油气田勘探实例之十二 塔里木盆地轮南奥陶系油气田的勘探与发现 被引量:38
5
作者 周新源 杨海军 +2 位作者 韩剑发 王福焕 韩杰 《海相油气地质》 2009年第4期67-77,共11页
轮南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油气田位于塔北隆起轮南低凸起中部,是中国第一个海相碳酸盐岩特大型油气田。油气田发现于1988年,至2008年底控制+探明油气地质储量为18.78×108t。塔里木盆地长期构造沉积演化形成了轮南奥陶系碳酸盐岩大型... 轮南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油气田位于塔北隆起轮南低凸起中部,是中国第一个海相碳酸盐岩特大型油气田。油气田发现于1988年,至2008年底控制+探明油气地质储量为18.78×108t。塔里木盆地长期构造沉积演化形成了轮南奥陶系碳酸盐岩大型古潜山及内幕背斜,潜山背斜具有古隆起控油,岩溶斜坡油气富集及准层状油气藏等特征。油气田区域性盖层为中—上奥陶统、下石炭统、上三叠统泥岩,主力烃源岩为寒武系—下奥陶统与中—上奥陶统碳酸盐岩及泥灰岩,主要目的层为奥陶系石灰岩顶面之下200m范围内的潜山岩溶缝洞型储集体与内幕层间岩溶缝洞型储集体。通过缝洞系统预测评价、酸压储层改造、稠油掺稀开采等技术攻关,勘探开发一体化管理,创新了复杂碳酸盐岩勘探开发理论与配套技术,实现了轮南奥陶系油气产量储量的快速增长。论述油气田勘探与发现的历程,剖析了取得勘探突破的实践与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轮南油气 奥陶系 海相地层 碳酸盐岩储集层 油气藏特征 油气勘探技术 勘探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油气系统分类及其在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天钢 宋秋银 +2 位作者 雷利安 李晓平 刘新刚 《钻采工艺》 CAS 2004年第5期101-102,106,共3页
简述了含油气系统的进展,并结合我国陆相含油气盆地的实例,提出了三种陆相油气系统的分类方案,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并在总结我国勘探实践的基础上,简述含油气系统在勘探中的应用。
关键词 油气系统 油气勘探技术 油气盆地 生油岩 陆相沉积盆地 油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盆地深层综合勘探技术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毛树礼 胡斌 +1 位作者 刘小明 曹冰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4年第3期201-207,共7页
首先确定苏北盆地深凹带的凹中隆、近凹内斜坡深层和部分低凸起为深层勘探的有利区带,应用宽方位角采集技术获取该区的地震资料,采取的主要资料处理方法有振幅补偿、异常值及噪音压制、叠后去噪等,采用的综合解释技术为生油岩及储层特... 首先确定苏北盆地深凹带的凹中隆、近凹内斜坡深层和部分低凸起为深层勘探的有利区带,应用宽方位角采集技术获取该区的地震资料,采取的主要资料处理方法有振幅补偿、异常值及噪音压制、叠后去噪等,采用的综合解释技术为生油岩及储层特征研究、全三维解释方法、断层解释方法、相似图法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应用上述方法技术,完成了苏北盆地FM和HZB两个三维区块的深层资料采集、处理及解释研究工作,资料品质得到大幅提高,钻探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北盆地 油气勘探技术 油气系统 宽方位角 地震资料 地震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火山岩油气藏勘探开发技术学术研讨会在丹东市召开
8
作者 王霞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4,共1页
关键词 全国火山岩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学术 分类 研究方法 中国 研讨会 丹东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海域油气勘探现状与我国海域油气勘探--访金庆焕院士 被引量:4
9
作者 金顺爱 金庆焕 《海相油气地质》 2008年第3期1-4,共4页
编:近二三十年来全球范围内的海域油气勘探活动十分活跃.丰富的海洋油气资源也促使了海洋油气勘探技术的不断提高。同时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其中。但对我国来说,海域油气勘探尚处于早中期阶段。我想与您聊一聊目前海域油气勘... 编:近二三十年来全球范围内的海域油气勘探活动十分活跃.丰富的海洋油气资源也促使了海洋油气勘探技术的不断提高。同时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其中。但对我国来说,海域油气勘探尚处于早中期阶段。我想与您聊一聊目前海域油气勘探中的几个问题,以便大家有更多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域油气勘探 勘探现状 海洋油气资源 院士 油气勘探技术 全球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港探区湖泊浅水滩、坝油气藏勘探浅析 被引量:14
10
作者 常德双 卢刚臣 +3 位作者 孔凡东 李廷辉 丁学垠 陈洪涛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4年第2期26-32,共7页
隐蔽油气藏勘探在大港油田油气勘探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中对该油田隐蔽油气藏中较为特殊的湖泊浅水滩、坝油气藏从储层的形成机理到最终的成藏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剖析。主要内容包括:湖泊浅水滩、坝沉积学特征和湖泊浅水滩、坝油气... 隐蔽油气藏勘探在大港油田油气勘探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中对该油田隐蔽油气藏中较为特殊的湖泊浅水滩、坝油气藏从储层的形成机理到最终的成藏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剖析。主要内容包括:湖泊浅水滩、坝沉积学特征和湖泊浅水滩、坝油气藏类型及勘探实例介绍、勘探方法研究、勘探前景分析等。通过分析明确了该类油气藏成藏关键条件及分布的构造部位,为该类油气藏的寻找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技术 隐蔽油气 沉积学 地层 碳酸盐滩 渗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V指纹技术在苏北盐城凹陷油气化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国建 邓平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2004年第5期298-301,305,共5页
K V指纹技术是近年来在国内逐步受到重视的一种油气化探技术。利用测试得到的C5~C16 的大量烃类信息 ,可以发现深部油气垂向微渗漏在近地表形成的异常 ,判别烃源岩及储层 ,并进行油 (气 )源对比。文中以苏北盆地盐城凹陷某探区为例 ,... K V指纹技术是近年来在国内逐步受到重视的一种油气化探技术。利用测试得到的C5~C16 的大量烃类信息 ,可以发现深部油气垂向微渗漏在近地表形成的异常 ,判别烃源岩及储层 ,并进行油 (气 )源对比。文中以苏北盆地盐城凹陷某探区为例 ,从井中化探与地表化探两方面对该技术在判别烃源岩和储层 ,以及依据化探异常圈定勘探靶区方面进行了应用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V指纹技术 盐城凹陷 储集体 油气化学勘探技术 苏北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油气勘探实力跃居全球第四
12
作者 陈敏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17-117,共1页
关键词 中国 油气勘探技术 地球物理勘探 市场份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在海拉尔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振宽 吴清岭 +3 位作者 吴明华 陈志德 毕民 余钦范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27-331,共5页
本文利用叠前精细预处理、三维剩余速度分析、蒙特卡洛法自动速度拾取和三维克希霍夫叠前深度偏移等技术对海拉尔地区的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叠前深度偏移处理。与常规叠后时间偏移结果相比 ,浅、中层断层成像清楚 ,断面波发育 ,基底成像... 本文利用叠前精细预处理、三维剩余速度分析、蒙特卡洛法自动速度拾取和三维克希霍夫叠前深度偏移等技术对海拉尔地区的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叠前深度偏移处理。与常规叠后时间偏移结果相比 ,浅、中层断层成像清楚 ,断面波发育 ,基底成像效果明显改进 ,深部反射结构清楚 ,地层接触关系清晰 ,为在该地区进一步进行油气勘探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技术 地震勘探技术 地震数据处理技术 三维地震资料 断层 油气勘探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连盆地吉尔嘎朗图凹陷岩性油藏勘探 被引量:13
14
作者 降栓奇 司继伟 +2 位作者 赵安军 吴健平 申军山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4年第3期46-53,共8页
近几年来二连盆地岩性油藏勘探在不同类型凹陷中连续获得重大突破,吉尔嘎朗图凹陷是老油区下洼开展岩性油藏勘探成功的典范。文中简要介绍了该凹陷岩性油藏勘探、研究思路和突破历程。在层序地层学、坡折带发育特征研究基础上,总结了形... 近几年来二连盆地岩性油藏勘探在不同类型凹陷中连续获得重大突破,吉尔嘎朗图凹陷是老油区下洼开展岩性油藏勘探成功的典范。文中简要介绍了该凹陷岩性油藏勘探、研究思路和突破历程。在层序地层学、坡折带发育特征研究基础上,总结了形成岩性油藏的圈闭类型和油气富集特征。采用JASON、ISIS等储层反演软件精细预测、落实各种类型的圈闭,通过勘探实践发现了一个优质储量区块,进一步明确了该凹陷今后的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连盆地 吉尔嘎朗图凹陷 岩性油藏 油气勘探技术 储层预测 圈闭 层序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VA技术在莺歌海盆地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朱红涛 陈开远 朱培民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19-321,共3页
DIVA技术是一项地震油气检测技术。鉴于莺歌海盆地的地震速度在总体上表现为随深度增加而逐渐增加 ,但在局部有强烈的速度减小现象的特征 ,本文将 DIVA技术用于莺歌海盆地的油气检测。首先依据各层的速度曲线 ,按由浅层至深层的原则 ,... DIVA技术是一项地震油气检测技术。鉴于莺歌海盆地的地震速度在总体上表现为随深度增加而逐渐增加 ,但在局部有强烈的速度减小现象的特征 ,本文将 DIVA技术用于莺歌海盆地的油气检测。首先依据各层的速度曲线 ,按由浅层至深层的原则 ,编制组合的 DIVA曲线 ;然后将此组合曲线仍按由浅至深的原则编制 DIVA剖面图 ;最后依据 DIVA剖面上显示的速度异常区的可靠程度 ,分级确定有利的含油气区带。该区检测结果表明 ,在浅层 DIVA异常以 类为主 ,在中深层以 类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VA技术 莺歌海盆地 速度分析方法 地温梯度 油气勘探技术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低位三角洲砂体隐蔽油气藏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隋淑玲 谭俊敏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5-28,共4页
低位三角洲砂体隐蔽油气藏是近年来在深化东营凹陷隐蔽油气藏勘探中发现的一类新型油气藏。文中着重剖析了该类砂体的形成环境、沉积特征,指出它以发育河口坝砂体为主,主要分布在凹陷内的同沉积断层的下降盘;在岩相组合、沉积构造、电... 低位三角洲砂体隐蔽油气藏是近年来在深化东营凹陷隐蔽油气藏勘探中发现的一类新型油气藏。文中着重剖析了该类砂体的形成环境、沉积特征,指出它以发育河口坝砂体为主,主要分布在凹陷内的同沉积断层的下降盘;在岩相组合、沉积构造、电相特征上表现为反旋回的不完整型三角洲沉积。该类砂体在油气成藏中具有储集条件好、近油源、临近断裂疏导体系和储盖配置好等多个有利条件,主要在凹陷内较大型的同沉积断裂带上形成砂岩上倾尖灭油气藏和构造-岩性油气藏,应用相控储层地震解释技术描述砂体是勘探该类油气藏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隐蔽油气 油气勘探技术 低位域 三角洲砂体 沉积断层 岩相 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2003年10项技术创新奖一等奖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大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2-72,共1页
关键词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2003年 技术创新奖 油气勘探技术 凝析气田 加氢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勘探队在越南河内钻探出石油天然气田
18
作者 蒋静萍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18-118,共1页
日前,中国石化集团滇黔桂石油勘探局在越南河内盆地钻探出日产3~4万立方米的石油天然气田。这是中国石油勘探行业在越南承揽项目的历史性突破。据了解,滇黔桂石油勘探局此次与越南合作的“越南河内盆地钻井项目”,主要是为越南油气... 日前,中国石化集团滇黔桂石油勘探局在越南河内盆地钻探出日产3~4万立方米的石油天然气田。这是中国石油勘探行业在越南承揽项目的历史性突破。据了解,滇黔桂石油勘探局此次与越南合作的“越南河内盆地钻井项目”,主要是为越南油气勘探提供技术及设备支持。去年9月,滇黔桂石油勘探局与越南国家石油公司旗下的越南石油投资发展公司正式签署了“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合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 河内 石油天然气田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 投资 油气勘探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头淘金“蓝色油气”
19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10年第4期308-308,共1页
在深水区域开展油气勘探活动,采用常规油气勘探技术很难满足其勘探难度大、后期改造大、油气聚集复杂的深水勘探需求。因此,淘金“蓝色油气”,需要高科技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支撑。
关键词 油气勘探技术 蓝色 淘金 地球物理勘探 后期改造 深水勘探 油气聚集 技术支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信洼陷石油微生物勘探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勇梅 袁志华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9年第5期44-47,共4页
运用油气微生物勘探技术中的石油微生物勘探技术,在阳信地区进行了采样和烃氧化菌的培养,通过该区的微生物异常分析,结合区内现有的区域地质资料,对研究工区的微生物异常区域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其进行了分级排队,完成了工区内微生物异... 运用油气微生物勘探技术中的石油微生物勘探技术,在阳信地区进行了采样和烃氧化菌的培养,通过该区的微生物异常分析,结合区内现有的区域地质资料,对研究工区的微生物异常区域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其进行了分级排队,完成了工区内微生物异常辅助识别石油。在此基础上,建议加强对工区内沉积微相研究,以断层遮挡圈闭和鼻状构造为导向,再考虑评价部署的问题,这将大幅度提高勘探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微生物勘探技术 烃氧化菌 微生物异常 油气富集区 阳信洼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