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中新统梅山组超压成因与天然气成藏特征
1
作者 刘海钰 胡林 +4 位作者 刘兵 庹雷 李虎 江汝锋 吴仕玖 《岩性油气藏》 2025年第5期70-82,共13页
综合利用超压测井响应特征、盆地数值模拟、流体包裹体分析、已钻井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等研究手段,结合天然气成藏地质条件剖析,对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乐东—陵水凹陷中新统梅山组气藏超压特征、成因机制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储层强超压的... 综合利用超压测井响应特征、盆地数值模拟、流体包裹体分析、已钻井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等研究手段,结合天然气成藏地质条件剖析,对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乐东—陵水凹陷中新统梅山组气藏超压特征、成因机制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储层强超压的形成与天然气成藏过程的耦合关系,明确了其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①乐东—陵水凹陷梅山组压力为49.74~95.76 MPa,压力系数为1.37~2.09,为超压—强超压,单井压力结构表现为典型的双层超压结构;超压成因早期主要受欠压实作用控制,晚期则受烃类流体增压传导与欠压实作用共同控制。②研究区天然气由渐新统与中新统烃源岩混合供烃,存在3期油气充注,第1期(6.0 Ma)为液态烃充注,第2期(2.7 Ma)开始烃类气充注,成藏高峰期为1.9~1.0 Ma,第3期(1.8~1.2 Ma)为CO_(2)充注。③研究区梅山组储层强超压的形成与天然气运移成藏过程密切相关,超压为油气运移提供了关键驱动力,有利于形成断裂和微裂隙等泄压通道;多期含烃类酸性流体的充注导致了有机酸的溶蚀改造,有效促进了次生溶孔的发育;晚期超压对储层孔隙的保存具有积极意义。梅山组天然气成藏具有“多源供烃—超压驱动—垂向裂隙输导—多期充注—大型砂体汇聚—近源超压溶蚀型储层优先富集”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演化 异常高 油气充注超压 多源供烃 梅山组 中新统 乐东—陵水凹陷 琼东南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民丰洼陷陡坡带深层-超深层碎屑岩优质储层控制因素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佳庚 王艳忠 +3 位作者 操应长 王淑萍 李雪哲 王铸坤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03-1217,共15页
含油气盆地深层-超深层是全球油气勘探的新领域之一,而对深层-超深层优质储层发育主控因素认识不清制约了其油气勘探。以渤海湾盆地民丰洼陷陡坡带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下亚段(沙四下亚段)近岸水下扇砂砾岩储层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铸体薄... 含油气盆地深层-超深层是全球油气勘探的新领域之一,而对深层-超深层优质储层发育主控因素认识不清制约了其油气勘探。以渤海湾盆地民丰洼陷陡坡带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下亚段(沙四下亚段)近岸水下扇砂砾岩储层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铸体薄片观察、扫描电镜观察、阴极发光薄片鉴定、流体包裹体测温及古压力恢复等方法,结合埋藏史-热史分析,对储层基本特征、油气充注史、压力演化史和优质储层控制因素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民丰洼陷陡坡带沙四下亚段砂砾岩储层岩石类型多样,以岩屑质长石砂岩和长石质岩屑砂岩为主;压实作用中等-强,胶结作用以铁白云石胶结为主,其次为石英自生加大;溶解作用整体较弱,主要为长石溶蚀;储集空间以原生孔隙为主,发育少量的长石溶孔。储层中发生过2期石油充注和1期天然气充注:早期石油充注为成熟油充注,发生时间为37.2~25.8 Ma;晚期石油充注为高熟油充注,发生时间为12.0 Ma至今;天然气充注时间为3.6 Ma至今。储层中发育2个增压旋回,第一个增压旋回为45.0~24.6 Ma,第二个增压旋回为24.6 Ma至今,分别对应于2期油气充注期。有利的岩相是民丰洼陷陡坡带沙四下亚段原生孔隙主导型优质储层发育的基础,超压油气充注抑制压实和胶结作用是优质储层发育的关键,深层封闭体系中长石和碳酸盐矿物溶解作用弱、增孔量少;3 750 m以深的储层孔隙度随埋深加大而减少的速率明显下降,深层原生孔隙主导型优质储层的发育大大拓展了勘探的深度下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作用 成岩作用 油气 储层特征 沙四下亚段 民丰洼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