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南方海相地层油气保存条件综合评价技术体系探讨 被引量:130
1
作者 马永生 楼章华 +2 位作者 郭彤楼 付晓悦 金爱民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06-417,共12页
中国南方海相地层的油气藏分别在加里东、印支和燕山期经历了多期多阶段的演变过程,被构造活动改造的强度大。油气保存条件破坏严重,且缺乏有效的评价方法。本文试图通过研究地下流体的化学-动力学行为规律,从动态和演化的角度分析剥蚀... 中国南方海相地层的油气藏分别在加里东、印支和燕山期经历了多期多阶段的演变过程,被构造活动改造的强度大。油气保存条件破坏严重,且缺乏有效的评价方法。本文试图通过研究地下流体的化学-动力学行为规律,从动态和演化的角度分析剥蚀作用、断裂-破碎作用、大气水下渗作用等对油气藏破坏的程度、方式,综合评价油气的成藏、保存条件,探索针对南方海相地层油气保存条件评价的技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海相地层 油气保存条件 水文地球化学 水文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方海相地层油气保存条件评价 被引量:42
2
作者 楼章华 马永生 +1 位作者 郭彤楼 朱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8-11,共4页
采用含油气沉积盆地流体历史分析等新方法,从动态和演化的角度研究了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规律;从构造运动(主要包括剥蚀作用、断裂—破碎作用),大气水下渗作用等对油气藏破坏的时期、程度、方式和油气的再运移、聚集、散失的机理等入... 采用含油气沉积盆地流体历史分析等新方法,从动态和演化的角度研究了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规律;从构造运动(主要包括剥蚀作用、断裂—破碎作用),大气水下渗作用等对油气藏破坏的时期、程度、方式和油气的再运移、聚集、散失的机理等入手,分析了盆地演化过程中油气保存条件演变的地下流体化学—动力学的行为响应特征,总结了中国南方海相地层油气保存条件破坏因素的主要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海相地层 油气保存条件 控制因素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相地层水文地质地球化学与油气保存条件研究 被引量:44
3
作者 楼章华 李梅 +1 位作者 金爱民 朱蓉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87-396,共10页
我国海相地层的油气藏被构造运动改造的强度较大,油气保存条件较差。地下水动力场的分布特征在油气藏的形成与演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比研究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已知海相油田与南方海相地层的水文地质地... 我国海相地层的油气藏被构造运动改造的强度较大,油气保存条件较差。地下水动力场的分布特征在油气藏的形成与演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比研究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已知海相油田与南方海相地层的水文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揭示了水文地质地球化学性质与油气保存条件的密切关系。沉积埋藏阶段是油气生成运移、聚集的主要时期;抬升剥蚀时期水文地质的最大特点是地层压实排水作用停止,沉积埋藏水被大气水驱替、淡化。不整合面附近的封存大气水可能是油气藏被破坏和保存条件差的标志,也可能是有机质尚未进入二次生烃的重要指标。通常水文地质开启程度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弱。交替停滞带是不受地表水影响的水文地质带,有利于油气保存;自由交替带受地表水强烈影响,不利于油气保存。并且初步总结了一套比较系统的油气保存条件的水文地质地球化学综合判别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地层 油气保存条件 水文地质 水文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黄海盆地中—古生代海相地层油气保存条件 被引量:22
4
作者 梁杰 张鹏辉 +2 位作者 陈建文 龚建明 袁勇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19,共10页
南黄海盆地中—古生代海相地层发育齐全且厚度较大,油气多源多期成藏,具备形成大型油气藏的物质基础,但一直未获得实质性的油气勘探突破。研究认为,多期构造事件造就了该叠合盆地复杂的构造格局,其良好的静态油气保存条件受到不同程度... 南黄海盆地中—古生代海相地层发育齐全且厚度较大,油气多源多期成藏,具备形成大型油气藏的物质基础,但一直未获得实质性的油气勘探突破。研究认为,多期构造事件造就了该叠合盆地复杂的构造格局,其良好的静态油气保存条件受到不同程度的后期叠加改造或破坏,油气保存条件成为关乎该区海相油气勘探能否取得突破的关键要素。为此,从构造运动与烃源岩条件、盖层特征、岩浆活动、水文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等多个方面对该盆地海相地层的油气保存条件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多期构造事件造就了该盆地复杂的构造格局,2个主要阶段(中—古生代海相盆地稳定演化阶段和中—新生代构造变格与成盆阶段)控制了区域烃源岩的发育及演化,呈现出差异性油气保存的特点;(2)相对较弱的构造改造及品质较好的厚层烃源岩发育、纵向上良好的盖层封盖性能、较弱的岩浆活动、相对封闭性的水文地质条件是该区海相地层油气保存有利区需要同时具备的前提条件。结论认为:该盆地中部的崂山隆起构造稳定、断裂活动及岩浆活动较弱,油气保存条件较为优越,发育多个油气地质条件良好且生储盖组合完整的大型构造圈闭,是该区海相古生界油气勘探最为有利的远景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黄海盆地 中—古生代 油气保存条件 海相地层 构造运动 盖层特征 岩浆活动 水文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崂山隆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海相油气保存条件评价和勘探决策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58
5
作者 郭彤楼 楼章华 马永生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1期3-9,共7页
南方海相油气保存条件研究中应该高度重视以下几个方面:a)避免被古油气藏牵着鼻子走,把着眼点从盆地边缘的背斜带高大构造以及断凹间隆升断块中寻找大油气田的思路中解放出来;b)油气地质,尤其是保存条件,具有明显的分割性;c)利用水文地... 南方海相油气保存条件研究中应该高度重视以下几个方面:a)避免被古油气藏牵着鼻子走,把着眼点从盆地边缘的背斜带高大构造以及断凹间隆升断块中寻找大油气田的思路中解放出来;b)油气地质,尤其是保存条件,具有明显的分割性;c)利用水文地质特征准确评价油气保存条件;d)深入研究沉积—埋藏和有机质热演化历史以及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过程,分析油气分布规律。在重视大区域研究的基础上,已经有条件把研究和勘探的重点放在南北两个前陆盆地带上,以解决油气勘探中遇到的问题为核心,采用新思路、新方法、新理论,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工作,缩小包围圈,尽快找到有利于油气成藏、保存的地区,直接指导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南方海相 油气保存条件 评价 油气勘探 决策 海相地层 水文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鲁盆地奈曼凹陷奈1区块九佛堂组地层水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气保存条件 被引量:12
6
作者 赵兴齐 陈践发 +6 位作者 程锐 刘武生 李西得 易超 张字龙 朱鹏飞 郭望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7-56,共10页
基于实际测试资料,统计分析奈曼凹陷奈1区块九佛堂组21口井地层水的水型、矿化度及特征系数在平面及纵向上的变化特征,并探讨研究区地层水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气的保存及分布关系。结果表明:该区地层水是以阴阳离子分别为HCO3-和(Na++K+)... 基于实际测试资料,统计分析奈曼凹陷奈1区块九佛堂组21口井地层水的水型、矿化度及特征系数在平面及纵向上的变化特征,并探讨研究区地层水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气的保存及分布关系。结果表明:该区地层水是以阴阳离子分别为HCO3-和(Na++K+)为主的Na HCO3型水,地层水矿化度低;研究区地层水矿化度主要受控于断层的分布,靠近断层的油气井中地层水矿化度明显较远离断层的油气井中的高,主要是由于该区深部的高矿化度地层水经断层及其他运移通道运移至浅层,并与浅层地层水混合所致;地层水化学组分及离子特征系数随深度的变化表现为稳定型、正相关型和负相关型3种变化类型;纵向上,地层水的Cl-浓度、r(Cl-))/r(Mg2+)及r(Ca2+))/r(Mg2+)都随埋深的增加而增大,而HCO3-浓度及r(Na+))/r(Cl-)均随埋深的增加而减小,表明奈1区块九佛堂组地层水现今总体上处于封闭的流体动力环境,有利于油气的聚集与保存;平面上,靠近凹陷中心的奈1块油气井中地层水r(Na+))/r(Cl-)及r(SO42-)×100)/r(Cl-)明显较奈3块及其以西地区偏低,而r(Cl-))/r(Mg2+)及r(Ca2+))/r(Mg2+)明显偏高,表明奈1块地层封闭条件好,更有利于油气藏的形成与保存;研究区断层有效沟通了烃源层与储集层,为浅层次生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必要条件;靠近凹陷中心的奈1块是该区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且主干断裂和浅层分支断裂发育带是浅层次生油气藏勘探的重要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水 地球化学特征 油气保存条件 奈1区块 奈曼凹陷 开鲁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龙门山油气保存条件探讨 被引量:18
7
作者 罗啸泉 李书兵 +1 位作者 何秀彬 李志奎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14,共5页
在对国内外推覆带油气研究现状调研的基础上,从构造形变、盖层及油水与油气保存关系等方面,对龙门山逆冲推覆带油气保存进行深入研究,总结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在区带评价的基础上,指出江油—都江堰断裂以东保存条件好,有利于油气成藏。... 在对国内外推覆带油气研究现状调研的基础上,从构造形变、盖层及油水与油气保存关系等方面,对龙门山逆冲推覆带油气保存进行深入研究,总结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在区带评价的基础上,指出江油—都江堰断裂以东保存条件好,有利于油气成藏。建立了龙门山逆冲推覆带构造形变保存模式,以及适应本区特征的评价技术方法和指标。据此预测石板滩背斜、鸭子河背斜为龙门山前有利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保存条件 勘探评价 逆冲推覆带 龙门山 四川盆地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相地层水文地球化学与油气保存条件评价 被引量:27
8
作者 楼章华 金爱民 付孝悦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01-505,共5页
针对中国南方海相地层经历多期构造运动和油气藏破坏严重的问题,提出评价油气保存条件的水文地球化学方法.基于大气水下渗对油气藏保存具有破坏作用并淡化了地层水的原理,通过分析松潘-阿坝地区和十万大山盆地现今地下水动力特征,利用... 针对中国南方海相地层经历多期构造运动和油气藏破坏严重的问题,提出评价油气保存条件的水文地球化学方法.基于大气水下渗对油气藏保存具有破坏作用并淡化了地层水的原理,通过分析松潘-阿坝地区和十万大山盆地现今地下水动力特征,利用温泉和方解石脉稳定同位素资料,分别计算了现今和古大气水下渗深度.在分析中国典型海相盆地和南方海相地层水化学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对比地表水体的地球化学特征,总结了一套评价海相地层油气保存条件的水文地球化学综合指标体系.结果表明,中国南方海相地层油气保存条件总体较差,现今和古大气水下渗强烈.不同时代地层水被下渗大气水下渗淡化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海相地层 油气保存条件 水文地球化学 水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油气保存条件与勘探方向 被引量:12
9
作者 顾忆 邵志兵 +1 位作者 赵明 何光玉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0-55,共6页
巴楚隆起经历了加里东中期(晚奥陶世末)、海西早期(中泥盆世末)、海西晚期(晚二叠世)、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等多次构造运动,其中喜马拉雅中期运动是其最重要的隆起形成期。不同期次的构造演化对该区油气保存条件影响极大。中寒武统膏... 巴楚隆起经历了加里东中期(晚奥陶世末)、海西早期(中泥盆世末)、海西晚期(晚二叠世)、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等多次构造运动,其中喜马拉雅中期运动是其最重要的隆起形成期。不同期次的构造演化对该区油气保存条件影响极大。中寒武统膏盐岩、中、下石炭统泥岩、下二叠统库普库兹满组泥岩是区内较好的区域性盖层。综合分析盖层特征及油气保存条件影响因素,认为巴楚隆起平面上存在巴楚隆起南缘和巴楚隆起东部2个保存条件较好的部位,纵向上存在中、下寒武统盐下保存条件比较好的层位,巴楚隆起南缘、巴楚隆起东部及中下寒武统盐下是下步有利的勘探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保存条件 盖层 勘探方向 巴楚隆起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门山与四川盆地结合部的油气保存条件分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赵建成 刘树根 +3 位作者 孙玮 代寒松 张志敬 邓宾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1年第1期79-85,89,共8页
龙门山与四川盆地结合部位横跨川西坳陷和龙门山两大构造单元,包括龙门山前山带和龙门山前缘,二者以灌县—江油(关口)断裂为界。由于龙门山自北西向南东的多期逆冲推覆,使得盆山结合部位断裂发育,且地层隆升遭受剥蚀,因此,油气保存条件... 龙门山与四川盆地结合部位横跨川西坳陷和龙门山两大构造单元,包括龙门山前山带和龙门山前缘,二者以灌县—江油(关口)断裂为界。由于龙门山自北西向南东的多期逆冲推覆,使得盆山结合部位断裂发育,且地层隆升遭受剥蚀,因此,油气保存条件对该区油气探勘至关重要。文中主要利用盖层、压力和沥青分布特征,并结合龙门山天然地震分布,对盆山结合部位的油气保存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灌县—江油断裂上盘区域隆升剥蚀作用强烈,大面积出露下古生界地层,油气保存条件遭到破坏;其下盘深部海相层系则存在膏泥岩的保护,是将来深部勘探有利区;龙门山前缘地层发育完全,油气保存条件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保存条件 盆山结合部位 龙门山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上扬子区海相层系流体特征与油气保存条件 被引量:17
11
作者 刘光祥 沃玉进 +1 位作者 潘文蕾 张长江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21,27,共6页
通过对中上扬子区地层水化学特征、地层水氢氧硫同位素、天然气组成特征、天然气烷烃碳同位素、甲烷氢同位素、天然气轻烃组成特征等的研究,结合油气显示及产出情况将中上扬子区流体特征划分为5大区,即:川中—川西区(Ⅰ)、川北—川东—... 通过对中上扬子区地层水化学特征、地层水氢氧硫同位素、天然气组成特征、天然气烷烃碳同位素、甲烷氢同位素、天然气轻烃组成特征等的研究,结合油气显示及产出情况将中上扬子区流体特征划分为5大区,即:川中—川西区(Ⅰ)、川北—川东—川南区(Ⅱ)、江汉盆地南部(Ⅲ)、黔东南坳陷区(Ⅳ)和湘鄂西区、黔中及邻区、江汉盆地北部等区(Ⅴ),其对应的油气保存条件逐渐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硫同位素 碳氢同位素 地层水 天然气 油气保存条件 海相层系 中上扬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莱盆地改造作用与油气保存条件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金良 张岳桥 +2 位作者 柳宗泉 任凤楼 徐佑德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8-32,39,共6页
基于野外调查、沉积构造演化历史分析、有机质成熟度资料,运用改造盆地研究方法和油气评价思路,研究胶莱盆地的后期改造作用,并对每一种类型的改造强度及分布范围进行划分和评价,最后对盆地主要构造单元含油气系统勘探远景进行分析评价... 基于野外调查、沉积构造演化历史分析、有机质成熟度资料,运用改造盆地研究方法和油气评价思路,研究胶莱盆地的后期改造作用,并对每一种类型的改造强度及分布范围进行划分和评价,最后对盆地主要构造单元含油气系统勘探远景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胶莱盆地主要改造类型有热力改造、叠合深埋改造、构造变形改造和隆升剥蚀改造4种;胶莱原型盆地后期改造作用强烈,盆地油气主要保存于后期叠合深埋区,高密凹陷中的姜山次洼陷和莱阳凹陷具有一定的油气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莱盆地 盆地改造类型 改造强度 油气保存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黄海崂山隆起中、古生界油气保存条件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许振强 梁杰 +5 位作者 陈建文 张鹏辉 张银国 王建强 雷宝华 杨传胜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5-133,共9页
崂山隆起位于南黄海盆地中部,海相中-古生界分布广泛且厚度大,其构造演化经历了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和喜山等多期构造运动,早期油气聚集可能在后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油气保存条件是崂山隆起油气勘探能否取得突破的关键因素... 崂山隆起位于南黄海盆地中部,海相中-古生界分布广泛且厚度大,其构造演化经历了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和喜山等多期构造运动,早期油气聚集可能在后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油气保存条件是崂山隆起油气勘探能否取得突破的关键因素。通过综合分析构造运动中抬升剥蚀作用和断裂作用与油气保存的关系,以及盖层条件与油气保存的关系,探讨崂山隆起内部油气保存条件的差异性以指导该区油气勘探。结果表明:崂山隆起呈差异性油气保存特点,位于崂山隆起中南部的高石稳定带是一个早期断裂不发育的弱变形区,后期构造运动改造破坏程度较弱,特别是下古生界具备较为优越的生储盖组合,构造多以断背斜和低幅宽缓背斜为主,发育多个大型圈闭,岩浆活动相对较弱,油气保存条件较为优越;而崂山隆起北部的青峰变形带断裂系统发育,地层褶皱变形强烈,单个圈闭规模较小,油气保存条件相对较差;高石稳定带中南部是进一步油气勘探和调查参数井钻探的重点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运动 盖层条件 油气保存条件 海相中-古生界 崂山隆起 南黄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构造运动对藏北羌塘盆地油气保存条件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南征兵 李永铁 郭祖军 《海相油气地质》 2008年第1期45-50,共6页
羌塘盆地是一个中—新生代海相残留盆地,泥盆系至侏罗系以海相沉积为主,白垩系至第四系则以陆相沉积为主。分布最广的上三叠统和侏罗系是主要勘探目的层。喜马拉雅运动以来,羌塘盆地的中生代变形格架受到改造。晚白垩世以来至少有过四... 羌塘盆地是一个中—新生代海相残留盆地,泥盆系至侏罗系以海相沉积为主,白垩系至第四系则以陆相沉积为主。分布最广的上三叠统和侏罗系是主要勘探目的层。喜马拉雅运动以来,羌塘盆地的中生代变形格架受到改造。晚白垩世以来至少有过四次强烈活动,走滑、逆冲与伸展三种构造变形形式共存,以逆冲断层和扭压断层占主导,正断层或扭张断层较少分布。断层发育程度是东、西两头强,中间相对较弱,在E89°~E91°中间区块受新构造应力破坏较弱。青藏高原以整体升降为主,羌塘盆地更是相对稳定,其二级夷平面依然平整,位于海拔5200~5300m之间,说明高原在隆升时保持着整体的稳定性。认为羌塘盆地受新生代动力作用的影响不大,仍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 构造运动 油气保存条件 羌塘盆地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秧坝凹陷剥蚀厚度计算与油气保存条件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伯土 张光友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8-31,共4页
南盘江盆地秧坝凹陷自海西晚期以来曾遭受多次抬升剥蚀和改造 ,凹陷内上三叠统及以上地层缺失 ,上二叠统—下三叠统亦大部残缺。为此 ,依据秧 1井镜质体反射率和测温资料 ,应用Hood法与古地温换算公式对该井的剥蚀厚度进行计算。计算结... 南盘江盆地秧坝凹陷自海西晚期以来曾遭受多次抬升剥蚀和改造 ,凹陷内上三叠统及以上地层缺失 ,上二叠统—下三叠统亦大部残缺。为此 ,依据秧 1井镜质体反射率和测温资料 ,应用Hood法与古地温换算公式对该井的剥蚀厚度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 ,该井印支晚—燕山期 (T3 末—K1)剥蚀厚度为 374 5 .9m ,剥蚀层位主要为上三叠统 ,海西晚期 (P3 末 )剥蚀厚度为 36 4 .8m ,剥蚀层位主要为上二叠统长兴组和吴家坪组。同时 ,结合该井烃源岩成熟度资料 ,将上述二期抬升剥蚀对油气成藏的影响进行分析 ,认为海西晚期泥盆系烃源岩刚进入生油期 ,该期抬升剥蚀对油气成藏影响不大 ;印支晚—燕山期全部烃源岩进入高—过成熟阶段 ,由于该期抬升剥蚀厚度大、时间长、对油气藏的破坏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 油气保存条件 南盘江盆地 秧坝凹陷 剥蚀厚度 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江古油藏周缘露头层序地层与南方海相油气藏保存条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向才富 汤良杰 +3 位作者 金之钧 李儒峰 王鹏万 董立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46-352,共7页
中国南方发育了巨厚的碳酸盐岩,由于经历了多起构造活动、多期生排烃和多幕次的油气充注和破坏,油气的保存条件是决定现今南方是否存在具有经济价值的油气藏的关键。通过对麻江古油气藏周缘野外露头层序地层学分析,识别出3种不同背景条... 中国南方发育了巨厚的碳酸盐岩,由于经历了多起构造活动、多期生排烃和多幕次的油气充注和破坏,油气的保存条件是决定现今南方是否存在具有经济价值的油气藏的关键。通过对麻江古油气藏周缘野外露头层序地层学分析,识别出3种不同背景条件控制下发育的层序:即缓坡型(无明显坡折)、生长断层型和陆架坡折型。通过考察层序地层与油气显示的关系,发现主要的油气显示(沥青脉)多赋存于海泛体系域直接覆盖的低位体系域或下伏层序的高位体系域中,充分说明海泛体系域是南方海相油气藏最主要的盖层。暗示南方海相油气藏勘探应重视区域性和全球性的海泛面所形成的区域盖层对油气藏的保存作用,局部海泛所形成的局部盖层不足以使油气藏在多期构造反转和抬升剥蚀中免于破坏。同时应加强构造活动中不同层序发育模式中不同体系域保存条件的差异性分析,采用不同的油气勘探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碳酸盐岩 层序地层学 油气保存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中坳陷上古生界页岩气保存条件 被引量:39
17
作者 潘仁芳 唐小玲 +2 位作者 孟江辉 张喜满 龚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34-541,共8页
桂中坳陷上古生界中、下泥盆统以及下石炭统页岩具有良好的生烃及储集条件,但受多期构造运动改造,页岩气保存条件复杂。从宏观和微观分析入手,对该区上古生界页岩气保存条件进行综合评价,预测其勘探潜力及有利勘探区。在野外地质调查的... 桂中坳陷上古生界中、下泥盆统以及下石炭统页岩具有良好的生烃及储集条件,但受多期构造运动改造,页岩气保存条件复杂。从宏观和微观分析入手,对该区上古生界页岩气保存条件进行综合评价,预测其勘探潜力及有利勘探区。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钻井资料、镜质体反射率、粘土矿物X-射线衍射、泥页岩物性分析数据以及构造演化史和埋藏史-热史恢复,从盖层封闭性、断裂和抬升剥蚀作用影响等方面评价了桂中坳陷上古生界页岩气保存条件。结果表明:桂中坳陷中泥盆统泥页岩沉积厚度大(暗色泥页岩厚250-650 m)、分布连续且韧性和微观封闭性较好,可作为页岩气直接和区域盖层;下石炭统虽然分布局限,但韧性和封闭性好,可作为局部盖层;燕山期为研究区主要变形期,大量叠瓦状逆冲断裂和高角度逆冲断层在此时发育,对现今残存的页岩气藏分布格局起着决定性影响,坳陷中、西部遭受的构造改造相对较弱;强烈的剥蚀作用破坏了页岩气的保存,但坳陷中、西部地区剥蚀程度较小。总之,桂中坳陷中、西部的柳江低凸起内天山背斜及西部、马山断凸中部和红渡浅凹中部一带页岩盖层分布稳定且韧性和封闭性较好、遭受的构造破坏较弱、剥蚀厚度较小,为页岩气有利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保存条件 盖层封闭性 构造作用 页岩气 桂中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盆地地下水与油气成藏-保存关系 被引量:23
18
作者 楼章华 朱蓉 +1 位作者 金爱民 李梅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188-1194,共7页
含油气沉积盆地地下水动力场可以划分为:①泥岩压实水离心流;②大气水下渗向心流;③(层间)越流、越流-蒸发泄水和④滞流4种局部水动力单元类型。通常盆地边缘大气水不对称下渗,发育向心流,中央凹陷区以泥岩为主的砂泥岩地层压实,发育离... 含油气沉积盆地地下水动力场可以划分为:①泥岩压实水离心流;②大气水下渗向心流;③(层间)越流、越流-蒸发泄水和④滞流4种局部水动力单元类型。通常盆地边缘大气水不对称下渗,发育向心流,中央凹陷区以泥岩为主的砂泥岩地层压实,发育离心流,大气水下渗向心流与地层压实离心流汇合,发育越流泄水。沉积盆地地下水动力场演化和地下水成因控制了地下水化学场的分布规律。在离心流和向心流流动过程中,地下水浓缩、盐化,在越流泄水区形成高浓缩、高盐化地下水。泥岩压实离心流是沉积盆地油气运移的主要动力之一,在地层压实排水离心流过程中,由于岩性、地层、断层等圈闭使得部分油气在运移过程中聚集;在地下水越流泄水过程中有利于油气大量聚集—富集;在向心流推进过程中,早期聚集的油气可能部分被破坏,此外也可能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下形成水动力和部分岩性、地层、断层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地下水化学 油田地下水动力 油气成藏动力学 油气保存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北地区不同构造带地层水化学特征与油气保存的关系 被引量:30
19
作者 徐振平 梅廉夫 《海相油气地质》 2006年第4期29-33,共5页
判断油气藏保存条件的优劣,除了盖层和断层封闭性之外,还有油气水的化学特征,如地层水的交替或油气散失。通过对川东北地区地层水的水型、矿化度、水性系数等参数的综合分析认为,川东北宣汉—达县地区与通江—南江—巴中地区的地层水具... 判断油气藏保存条件的优劣,除了盖层和断层封闭性之外,还有油气水的化学特征,如地层水的交替或油气散失。通过对川东北地区地层水的水型、矿化度、水性系数等参数的综合分析认为,川东北宣汉—达县地区与通江—南江—巴中地区的地层水具有矿化度高和氯镁系数越大,变质系数、脱硫系数和碳酸盐平衡系数就越小的特点。矿化度、水性系数及水型的变化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表明该区存在有利于油气保存的水文地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东北 二叠纪 三叠纪 侏罗纪 地层水 水化学特征 油气保存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西部三叠系—侏罗系地层水化学特征与油气保存关系 被引量:15
20
作者 邓大平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2-70,共9页
对四川盆地西部40余口钻井的三叠系—侏罗系地层水化学特征的分析表明:地层水的变质程度在纵向上随着地层埋深而增大;区域上从盆地边缘龙门山区向盆地坳陷中心,矿化度逐渐变高,水型由开启环境的Na HCO3型过渡到封闭环境的Ca Cl2型。海... 对四川盆地西部40余口钻井的三叠系—侏罗系地层水化学特征的分析表明:地层水的变质程度在纵向上随着地层埋深而增大;区域上从盆地边缘龙门山区向盆地坳陷中心,矿化度逐渐变高,水型由开启环境的Na HCO3型过渡到封闭环境的Ca Cl2型。海相中三叠统雷口坡组的水动力环境以多样性为特征,但整体保存条件良好;陆相侏罗系上部,地层水的水动力交替较强,保存条件偏差,中下部整体进入区域性的"保存区";陆相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总体保存条件良好,大多数位于"保存区"。地层水化学性质与油气保存的关系分析表明,油气保存的"有利区"主要位于川西坳陷带,"较有利区"位于龙门山前锋推覆带,"不利区"位于龙门山前山推覆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西部 地层水 水化学特征 水动力条件 油气保存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