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林窗改造对马尾松人工林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党香宁 肖玖金 +3 位作者 韦晴雯 涂程伟 陈良华 马月伟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6-75,共10页
为了解油樟斑块改造后马尾松人工林土壤动物群落特征,设置7个不同面积大小的林窗并补植油樟,形成油樟斑块:G1(10 m×10 m)、G2(15 m×15 m)、G3(20 m×20 m)、G4(25 m×25 m)、G5(30 m×30 m)、G6(35 m×35 m)... 为了解油樟斑块改造后马尾松人工林土壤动物群落特征,设置7个不同面积大小的林窗并补植油樟,形成油樟斑块:G1(10 m×10 m)、G2(15 m×15 m)、G3(20 m×20 m)、G4(25 m×25 m)、G5(30 m×30 m)、G6(35 m×35 m)和G7(40 m×40 m)。采用干漏分离法对土壤动物进行分离,研究油樟斑块大小对土壤动物群落组成、个体密度与类群数、多样性和相似性等的影响。结果显示,试验共采集到4936只土壤动物,分属2门9纲22目。各斑块土壤动物的个体密度差异显著(F=2.694,P=0.012),类群数差异极显著(F=3.220,P=0.003),其个体平均密度排序为:G2>G4>G5>G1>CK>G3>G7>G6,类群数大小排序为:G4>G2>G1>G7>G3>G6>G5=CK。G4斑块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最高。除G5外其余油樟斑块土壤动物群落与CK样地相似性系数均在中等相似水平。综上认为,油樟斑块改造措施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产生了一定影响。在进行马尾松人工林近自然经营过程中,中等偏小(225~625 m 2)的油樟斑块有利于土壤动物群落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人工林 油樟斑块 土壤动物 群落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