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西地区油松混交林抗蚀改土效益的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何富广 赵荣慧 胡承海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70-179,共10页
在辽西半干旱水土流失地区,为了防止土壤侵蚀和恢复地力,首先应当营造水土保持林。油松(Pinusiabulaeformis)阔叶混交林与油松纯林相比,在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抗蚀性有显著效果。与纯林相比,前者土壤含... 在辽西半干旱水土流失地区,为了防止土壤侵蚀和恢复地力,首先应当营造水土保持林。油松(Pinusiabulaeformis)阔叶混交林与油松纯林相比,在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抗蚀性有显著效果。与纯林相比,前者土壤含水量可提高13一30%、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7.1一76.4%、土壤微生物数量可增加13一39%、土壤容重减少6.8一10%、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可提高22.2一124.4%、土壤侵蚀率降低了6.6一26。3%。本地区适宜选择的混交树种有元宝槭(Acertrumcatum)、蒙古柞(Quercurmongolica)、小叶锦鸡儿(Caraganamicrophylla)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混交林 土壤抗蚀性 水土保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松纯林改造成混交林后林间小气候变化及林木生长情况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郎立刚 《防护林科技》 2019年第3期35-36,共2页
通过对油松纯林进行混交改造试验,比较了混交林在改善林间气候、调节林木生长的效果,结果表明:改造成混交林后可以加大林木生长、提高林间单株蓄积量,降低林间温度、提高林间相对湿度;以油松+紫穗槐混交林树高最大,达8.78 m;平均胸径以... 通过对油松纯林进行混交改造试验,比较了混交林在改善林间气候、调节林木生长的效果,结果表明:改造成混交林后可以加大林木生长、提高林间单株蓄积量,降低林间温度、提高林间相对湿度;以油松+紫穗槐混交林树高最大,达8.78 m;平均胸径以油松+小叶锦鸡儿混交林最大,达12.26 cm;单株平均蓄积量以油松+小叶锦鸡儿最大,为0.045 2 m^3;改造成混交林后,相对湿度有所提高,温度下降,以油松+小叶锦鸡儿的降温效果最明显,比纯林下降了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纯林 油松混交林 林木生长量 小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煤矿排土场混交林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累积效应
3
作者 张小平 李明超 +1 位作者 毕银丽 李信 《煤炭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24-338,共15页
采矿活动导致土壤养分及碳库损失,针对露天矿长期植被重建后土壤养分状况尤其是有机质恢复情况的研究迫在眉睫。研究在黑岱沟露天煤矿北排土场上选择复垦近20 a的油松纯林和油松混交林,对复垦区团聚体稳定性及相关碳库恢复情况等进行了... 采矿活动导致土壤养分及碳库损失,针对露天矿长期植被重建后土壤养分状况尤其是有机质恢复情况的研究迫在眉睫。研究在黑岱沟露天煤矿北排土场上选择复垦近20 a的油松纯林和油松混交林,对复垦区团聚体稳定性及相关碳库恢复情况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油松混交林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优于油松纯林,0~10 cm表层土壤中,油松山杏杨树混交林团聚体稳定性最佳,油松杨树混交林次之;0~20、20~30 cm亚表层土壤中,杨树油松混交林平均质量直径和几何平均直径较大,分形维数最小,整体看相对于其他3种植被组合表现出更好的土壤结构稳定性;油松混交林土壤有机碳含量高于油松纯林,3种混交林中油松山杏杨树混交林提高效果最佳,比油松纯林高104.96%。混交林提高了惰性有机碳的占比,增强了土壤碳库的稳定性。同一土层土壤团聚体各粒径有机碳及其组分含量基本上表现为油松混交林样地高于油松样地,并且含量均随土层加深而逐渐降低。各粒级团聚体易氧化有机碳和惰性有机碳变化规律与团聚体有机碳变化规律相似,呈倒V型分布。0.25~2 mm粒级团聚体土壤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粒级。对总有机碳影响较大的因子是土壤全氮含量和平均质量直径;对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影响较大的因子是全氮含量和pH,对颗粒有机碳含量影响较大的因子包括土壤全氮含量、速效钾含量和平均质量直径。土壤有机碳及活性炭含量与多样性指数、植被生物量、枯落物生物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总体而言,研究结果表明黑岱沟露天矿排土场油松混交种植的修复效果优于油松纯林种植,且从土壤有机碳恢复效果看“油松+山杏+杨树”混交种植的修复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露天排土场 油松混交林 土壤有机碳 团聚体 活性炭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松刺槐混交林对赤松毛虫自然控制初步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任卫红 李镇宇 赵恒刚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23,共3页
通过对比油松刺槐混交林与油松纯林内相关因素,研究其对赤松毛虫的自然控制。结果表明:油松刺槐混交林的土壤肥力高于油松纯林,促进了油松的生长,增强了对赤松毛虫的承载能力,有利于对赤松毛虫的自然控制。
关键词 赤松毛虫 油松刺槐混交林 土壤肥力 针叶量 自然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西山地区人工油松栓皮栎混交林生物量和营养元素循环的研究 被引量:21
5
作者 刘春江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1987年第1期1-10,共10页
研完了北京西山地区人工油松栓皮栎混交林的生物量、营养元素的积累和生物循环等。并与类似立地条件的同龄油松纯林和栓皮栎纯林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林生物量和生长量分别大于纯林;本文并从营养元素生物循环方面,分析了混... 研完了北京西山地区人工油松栓皮栎混交林的生物量、营养元素的积累和生物循环等。并与类似立地条件的同龄油松纯林和栓皮栎纯林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林生物量和生长量分别大于纯林;本文并从营养元素生物循环方面,分析了混交林生态系统油松和栓皮栎营养元素利用特点及营造油松栓皮栎混交林的适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西山地区 人工油松栓皮栎混交林 营养元素循环 生物量 人工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州区油松栓皮栎针阔混交林造林模式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黎顺利 唐小刚 《中国林副特产》 2015年第4期61-63,共3页
根据商州区生态环境以及油松栓皮栎对生物学特性的要求,通过油松栓皮栎混交造林模式的实践,油松栓皮栎混交林造林模式是适合商州区较好的针阔混交林造林模式。
关键词 商州区 油松栓皮栎针阔混交林 造林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西山地区油松人工混交林的研究”通过鉴定
7
作者 胡涌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1987年第1期94-94,共1页
由林业部下达给我校的“华北主要树种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研究”课题的一部分,“北京西山地区油松人工混交林的研究”项目,于1986年10月30日通过技术鉴定。鉴定会由林业部科技司主持,我国著名造林学专家候治溥研究员任鉴定委员会主任,共有... 由林业部下达给我校的“华北主要树种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研究”课题的一部分,“北京西山地区油松人工混交林的研究”项目,于1986年10月30日通过技术鉴定。鉴定会由林业部科技司主持,我国著名造林学专家候治溥研究员任鉴定委员会主任,共有九名专家、教授参加鉴定。林业部造林经营司的负责同志也出席了会议。该课题的研究由沈国舫教授主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西山地区 油松人工混交林 鉴定 北京林学院 研究项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林分类型对林下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王一陶 《防护林科技》 2018年第8期38-39,共2页
以辽宁北票地区的油松纯林和油松+山杏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两种林分类型对林下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混交林对土壤p H值和有机质含量提升显著,可提高土壤质量。混交林在碱解氮和有效磷方面有较好的提升效果。
关键词 北票 油松纯林 油松混交林 土壤化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上蔡家川
9
作者 杨玉龙 《山西林业》 1999年第Z1期61-61,共1页
关键词 上蔡 国际事业 中日两国 油松混交林 黄土高原旱地 人工油松 径流林业 生态效益 产沙总量 整治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丽的六洲沟
10
作者 邵永权 《国土绿化》 1997年第3期41-41,共1页
从辽宁省建平县罗福沟乡政府出发,南行里许,便可到达美丽的六洲沟风景区。 秋季,爬上漫山坡,穿过一片山杏和油松林,一片沙棘油松混交林便展现在我们面前。那一嘟噜一嘟噜鲜艳的沙棘果已经成熟,从山头俯视,橙黄色果实伴着鲜草秋花,赤、... 从辽宁省建平县罗福沟乡政府出发,南行里许,便可到达美丽的六洲沟风景区。 秋季,爬上漫山坡,穿过一片山杏和油松林,一片沙棘油松混交林便展现在我们面前。那一嘟噜一嘟噜鲜艳的沙棘果已经成熟,从山头俯视,橙黄色果实伴着鲜草秋花,赤、橙、黄、绿、青、蓝、紫,交织在一起,呈现出一派自然美景;进入沟谷仰视,山坡上无边无际的树木花果,犹如飘浮在蓝天下的一片彩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混交林 辽宁省建平县 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 油松 沙棘果 风景区 乡政府 针阔叶树 森林覆盖率 发展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