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骅坳陷张东地区油层精细评价与实践
1
作者 贾丽 刘国全 +3 位作者 王振升 刘伟兴 李宏军 许春燕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6年第2期19-23,共5页
黄骅坳陷张东地区的油藏受岩性、构造双重控制,不同断块、同一断块的不同砂组压力系统不同,加之当时落后的钻井工程工艺技术,造成多口井油层污染严重,进一步增加了该区油层评价的难度。通过细分沉积相带、明确油藏特征,划小研究单元、... 黄骅坳陷张东地区的油藏受岩性、构造双重控制,不同断块、同一断块的不同砂组压力系统不同,加之当时落后的钻井工程工艺技术,造成多口井油层污染严重,进一步增加了该区油层评价的难度。通过细分沉积相带、明确油藏特征,划小研究单元、细化模型建立进行油层评价,着重解决好矛盾井分析,对该区油层进行了精细评价,取得较好效果。该思路、方法对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精细油层评价具有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东地区 双重物源 复杂油藏 精细油层评价 矛盾井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骅坳陷歧口西斜坡带泥晶灰质白云岩油层评价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7
2
作者 贾丽 肖敦清 +1 位作者 刘国全 吴雪松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7年第5期55-61,共7页
对黄骅坳陷歧口凹陷西斜坡带主要目的层段沙一下沉积体系、储层特征、测井评价的难点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研究,对该区勘探方向和目标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以六间房地区地质特征为例,在分析沉积物源、沉积储层特征以及油藏特征的基础上,... 对黄骅坳陷歧口凹陷西斜坡带主要目的层段沙一下沉积体系、储层特征、测井评价的难点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研究,对该区勘探方向和目标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以六间房地区地质特征为例,在分析沉积物源、沉积储层特征以及油藏特征的基础上,针对泥晶灰质白云岩储层和砂屑灰岩储层油层评价的难点,提出了利用钻井取心资料和交会图法进行储层岩性的有效识别。利用录井+气测法、录井+气测+成像测井法、MDT测试技术法以及油藏综合评价技术进行油气层的有效识别,从而形成了一套针对该类储层油层评价的有效方法。利用该方法,对歧口凹陷西斜坡带沙一下泥晶灰质白云岩储层新、老井开展新一轮精细油层评价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进一步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骅坳陷 歧口西斜坡带 泥晶灰质白云岩 综合各种信息 精细油层评价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磁共振及岩石热解录井在延长组长6-长8段解释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齐亚林 张东阳 +3 位作者 孟令涛 张存望 黄子舰 方铁园 《录井工程》 2014年第3期60-64,102-103,共5页
探索油层精细评价手段和方法,对于提高油层判识能力和实施精细勘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延长组长6-长8段测井解释符合率偏低的现象,借助偏光显微镜和显微荧光镜观察等手段和方法,通过研究核磁共振录井、岩石热... 探索油层精细评价手段和方法,对于提高油层判识能力和实施精细勘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延长组长6-长8段测井解释符合率偏低的现象,借助偏光显微镜和显微荧光镜观察等手段和方法,通过研究核磁共振录井、岩石热解录井在"三低"岩性油气藏油层评价上的应用,总结不同类型油层核磁t2谱特征,建立了热解分析谱图判识标准及核磁共振与岩石热解解释评价图板。应用结果表明:部分常规地质录井显示偏高,测井解释为油层-油水层的高显示储集层中有机质以胶质沥青、沥青质沥青或黏土-有机质复合体形式存在,油气处于不可流动的束缚状态,同时导致有效孔隙度、渗透率的降低;核磁共振及岩石热解录井综合应用能有效识别储集层中流体的性质、赋存状态、流体含量及其可动性信息,能够实现油层的精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层精细评价 核磁共振录井 岩石热解录井 延长组 合水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