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杏六区中部葡Ⅰ1—3油层聚合物驱布井方式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胡伟 李璐 苏聪 《断块油气田》 CAS 2013年第1期67-70,共4页
杏六区中部在40多年的开发历程中,先后经历了基础井网、一次加密和二次加密调整。到2009年12月底,区块平均综合含水率为92.6%,处于特高含水期开采阶段。通过分析葡Ⅰ1—3油层动用状况和剩余油分布特征,提出了以该油层整体作为一套层系... 杏六区中部在40多年的开发历程中,先后经历了基础井网、一次加密和二次加密调整。到2009年12月底,区块平均综合含水率为92.6%,处于特高含水期开采阶段。通过分析葡Ⅰ1—3油层动用状况和剩余油分布特征,提出了以该油层整体作为一套层系、利用分注工艺降低层间影响的聚合物驱开发方式:聚合物驱注采井距保持在150 m或小于150 m的范围,在原一次加密调整井排和二次加密调整油井排间布一排注聚合物井,形成采出井和注入井排,排距为100 m,井排上井距为200 m,注采井距141 m的五点法面积井网。在此基础上,预测了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该布井方式对类似油藏聚驱井网部署及调整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Ⅰ1-3油层 聚合物驱 油层动用 剩余油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洛伦兹曲线模型评价精细分层注水效果 被引量:17
2
作者 高大鹏 叶继根 +5 位作者 胡云鹏 董毅夫 朱振坤 袁贺 黄磊 王书义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87-793,共7页
为了定量评价不同时间精细分层注水油藏的吸水效果,基于改进的四参数Sarabia洛仑兹曲线模型,结合多年次单井吸水剖面测试数据,建立了描述单井累计射开砂岩厚度与累计吸水量之间关系的洛仑兹曲线模型。提出了无因次注水强度、油层动用程... 为了定量评价不同时间精细分层注水油藏的吸水效果,基于改进的四参数Sarabia洛仑兹曲线模型,结合多年次单井吸水剖面测试数据,建立了描述单井累计射开砂岩厚度与累计吸水量之间关系的洛仑兹曲线模型。提出了无因次注水强度、油层动用程度和吸水非均衡程度3个评价指标及其计算方法,分别用于定量评价各油层的注水强度、有效动用的油层厚度所占比例以及整体吸水均衡状况,采用粒子群智能优化算法对模型及各评价指标进行求解。结合大庆杏树岗油田杏六中区38口精细分层注水井开展吸水效果评价,最终综合考虑分段结构、配水方案和地层物性确定了影响单井注水效果的因素,提出了全区"双特高"开发阶段的细分层段政策界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分层注水 洛伦兹曲线 无因次注水强度 吸水非均衡程度 油层动用程度 细分层段政策界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砾岩油藏沉积韵律特征研究及对开发的影响——以百口泉油田百21井区百口泉组油藏为例 被引量:10
3
作者 徐怀民 吴磊 +4 位作者 陈民锋 尚建林 王勇 李建国 鲁国永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0-22,26,共4页
百口泉油田百21井区百口泉组砾岩油藏具有明显的沉积旋回和韵律性,加剧了注水开发中的层间、层内矛盾,使注入水单层突进严重,含水率上升快,开发效果不佳。根据砾岩储层沉积韵律特征,结合测井和生产动态资料,研究总结出砾岩油藏的基本沉... 百口泉油田百21井区百口泉组砾岩油藏具有明显的沉积旋回和韵律性,加剧了注水开发中的层间、层内矛盾,使注入水单层突进严重,含水率上升快,开发效果不佳。根据砾岩储层沉积韵律特征,结合测井和生产动态资料,研究总结出砾岩油藏的基本沉积韵律类型和特征,建立了3类不同韵律模式的典型水驱曲线,对比分析不同沉积韵律类型砾岩层的注水开发效果,结果表明正韵律层的底部、反韵律层的顶部以及复合韵律层的中部油层动用程度好、采出程度高;复合韵律层段的注水开发效果明显优于正韵律和反韵律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韵律 油层动用程度 注水开发效果 砾岩油藏 百口泉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萨尔图油田北三东注采系统调整的实践与认识 被引量:14
4
作者 万新德 方庆 +1 位作者 林立 曾雪梅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7-69,共3页
萨北开发区已进入特高含水期采油阶段,选取含水最高且水驱开发矛盾较为突出的北三区东部进行注采系统调整,探索特高含水期改善开发效果的新途径,这也是萨北开发区进入特高含水期后首次开展的大规模水驱调整。通过配套优化注采系统调整... 萨北开发区已进入特高含水期采油阶段,选取含水最高且水驱开发矛盾较为突出的北三区东部进行注采系统调整,探索特高含水期改善开发效果的新途径,这也是萨北开发区进入特高含水期后首次开展的大规模水驱调整。通过配套优化注采系统调整方法和跟踪调整技术,特别是将一、二次加密调整层系的注采系统调整与改善三次加密调整层系的开发效果相结合,进一步提高薄、差油层及表外层的动用程度,同时将注采系统调整与油水井补孔、局部区域钻打补充井及井网综合利用相结合,进一步完善单砂体注采关系,解决多层系多井网条件下的开发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采系统调整 优化方法 特高含水期 薄、差油层动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