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温高压高含硫气井镍基合金油套管适用性评价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孙金声 王熙 +5 位作者 曾德智 杨建 李祚龙 罗建成 史胜垚 张林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0,共10页
深层高温高压高含硫气藏腐蚀环境复杂且苛刻,井筒管柱合理选材是保障井筒完整性和安全的关键,目前仅以环境开裂和腐蚀速率为核心评价指标进行选材存在一定局限。为此,采用高温高压反应釜模拟了四川盆地东北部(以下简称川东北)地区某高... 深层高温高压高含硫气藏腐蚀环境复杂且苛刻,井筒管柱合理选材是保障井筒完整性和安全的关键,目前仅以环境开裂和腐蚀速率为核心评价指标进行选材存在一定局限。为此,采用高温高压反应釜模拟了四川盆地东北部(以下简称川东北)地区某高含硫气藏气井服役的井筒环境,以腐蚀速率、应力腐蚀损伤程度、抗外挤强度、抗内压强度、抗拉强度和成本为指标构建了镍基合金油套管适用性层次结构评价模型,评价了BG2532、G3和SM2550镍基合金管材在苛刻环境中的耐蚀性能、应力腐蚀损伤和强度衰减规律,并定量评价了上述3种镍基合金管材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①模拟工况条件下BG2532、G3和SM2550的腐蚀速率都符合油田控制指标,且SM2550耐蚀性能最好,腐蚀速率为0.0083 mm/a;②应力腐蚀试验后,3种合金管材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断后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硬化指数和断裂韧性都衰减,其中SM2550衰减率最小,力学性能较稳定;③依据适用性定量评价结果,川东北地区高含硫气井完井管材油管推荐选用顺序为:SM2550>BG2532>G3,套管选用顺序为:G3>SM2550>BG2532。结论认为,构建的高温高压高含硫气井镍基合金油套管适用性评价新方法为苛刻服役环境的油套管选材提供了有力依据,将有助于保障高含硫、特高含硫天然气的安全绿色效益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超深层 高含硫气藏 镍基合金油套管 评价指标 腐蚀速率 强度衰减 应力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Cr油套管钢在含Cl^(-)的CO_(2)环境中的腐蚀特性研究
2
作者 赵国仙 刘冉冉 +6 位作者 李琼玮 杨立华 孙雨来 丁浪勇 王映超 张思琦 宋洋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5-66,共12页
目的掌握油气井生产中CO_(2)腐蚀对油套管的影响规律,研究兼顾耐蚀性和经济性的5Cr油套管材料在含Cl^(-)的CO_(2)环境中不同时间下的腐蚀演变规律。方法采用XRD、XPS、SEM和EDS等技术分析5Cr油套管钢在不同时间下腐蚀产物膜的演变情况,... 目的掌握油气井生产中CO_(2)腐蚀对油套管的影响规律,研究兼顾耐蚀性和经济性的5Cr油套管材料在含Cl^(-)的CO_(2)环境中不同时间下的腐蚀演变规律。方法采用XRD、XPS、SEM和EDS等技术分析5Cr油套管钢在不同时间下腐蚀产物膜的演变情况,利用丝束电极(WBE)和阻抗测试(EIS)技术对其腐蚀电化学行为进行研究。结果5Cr油套管钢腐蚀后期的平均腐蚀速率约为初期的1/2,在腐蚀14 d后,腐蚀产物膜中的Cr富集大于30%,Cr、Fe质量比达到较高水平,约为基体的15倍。随着腐蚀的进行,电荷传递电阻和产物膜覆盖引起的电阻增大,电化学反应阻力增大。在腐蚀前期具有局部不均匀性,随着腐蚀的进行,电极腐蚀电位有负移现象,最终分布区间为−0.59~−0.61 V,电极表面阳极电流区域大幅减少。结论在腐蚀时间延长的条件下,5Cr油套管钢腐蚀产物膜的致密性增加,电荷传递电阻呈变大趋势。在产物膜下的5Cr油套管钢区域,电流发生由阴极向阳极极性转变的现象,产物膜存在的孔隙使5Cr油套管钢基体金属被腐蚀,从而导致阳极电流的出现。表面局部腐蚀电位阳极区的形成和扩展使其有产生点蚀的倾向,但腐蚀产物逐渐沉积在点蚀坑内壁,形成了Cr富集的保护性表面层,原发生点蚀区域由原阳极活性点位转变为阴极区,对其发展起到了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Cr油套管 CO_(2)腐蚀 腐蚀产物膜 Cr元素富集 电化学阻抗谱 丝束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轧制方向对新型125KSI高钢级油套管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李泽宇 毕总岳 +3 位作者 张建勋 王桐 余晗 苑清英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84-88,共5页
利用室温拉伸试验、冲击试验、断裂韧性试验检验了超深井用新型125KSI高钢级油套管中沿扎向和垂直于扎向的强度、塑性、冲击韧性和断裂韧性。通过OM、SEM和EDS技术,对显微组织、晶粒长宽比和夹杂物分布进行了分析,讨论了显微组织对油套... 利用室温拉伸试验、冲击试验、断裂韧性试验检验了超深井用新型125KSI高钢级油套管中沿扎向和垂直于扎向的强度、塑性、冲击韧性和断裂韧性。通过OM、SEM和EDS技术,对显微组织、晶粒长宽比和夹杂物分布进行了分析,讨论了显微组织对油套管各种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油套管材的微观组织由板条状回火马氏体和均匀弥散分布的细小Al_(2)O_(3)-MnS类混合夹杂物组成,晶粒为8.5级。轧制后,沿管道轧制方向的晶粒长宽比增加,导致强度增加,塑性降低且平行于管道轧向的冲击韧性下降;沿管道轧制方向的夹杂物分布更加集中,导致临界距离变小,裂纹扩展方向垂直于轧制方向的断裂韧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轧制方向 油套管 夹杂物 力学性能 断裂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采井中油套管钢的腐蚀行为
4
作者 陈毅 张彬奇 +1 位作者 陈彬 袁梦瑶 《腐蚀与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3-41,共9页
采用高温高压反应釜模拟稠油热采CO_(2)和H_(2)S腐蚀环境,研究了热采井油套管钢110H、L80-3Cr、L80-9Cr和L80-13Cr在此环境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在单一CO_(2)腐蚀环境中,随着温度的升高,4种油套管钢的均匀腐蚀速率均增大,80℃时随着... 采用高温高压反应釜模拟稠油热采CO_(2)和H_(2)S腐蚀环境,研究了热采井油套管钢110H、L80-3Cr、L80-9Cr和L80-13Cr在此环境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在单一CO_(2)腐蚀环境中,随着温度的升高,4种油套管钢的均匀腐蚀速率均增大,80℃时随着油套管钢中铬含量的增加,均匀腐蚀速率降低。在CO_(2)和H_(2)S共存腐蚀环境中,油套管钢的均匀腐蚀速率随CO_(2)和H_(2)S分压比p(CO_(2))/p(H_(2)S)的变化呈现不同的规律:80℃时,随着p(CO_(2))/p(H_(2)S)增大,110H和L80-3Cr的均匀腐蚀速率逐渐增大,而L80-9Cr和L80-13Cr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150℃时,随着p(CO_(2))/p(H_(2)S)增大,4种油套管钢的均匀腐蚀速率先增大后减小。在300℃和350℃的CO_(2)和H_(2)S共存腐蚀环境中,L80-9Cr和L80-13Cr的耐蚀性远远优于L80-3Cr和110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采 油套管 CO_(2)/H_(2)S腐蚀 气体分压比 腐蚀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套管特殊螺纹球面对锥面密封性能理论分析 被引量:16
5
作者 许红林 李天雷 +2 位作者 杨斌 施太和 张智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79-184,共6页
针对油套管特殊螺纹球面对锥面密封结构,基于Hertz接触理论建立了考虑密封面作用扭矩的球面密封接触应力理论模型,研究了球面半径、管体球面弹性模量和密封面作用扭矩对密封面接触宽度和接触应力的影响规律并提出改善球面密封性能的措施... 针对油套管特殊螺纹球面对锥面密封结构,基于Hertz接触理论建立了考虑密封面作用扭矩的球面密封接触应力理论模型,研究了球面半径、管体球面弹性模量和密封面作用扭矩对密封面接触宽度和接触应力的影响规律并提出改善球面密封性能的措施,结果表明:随球面半径增加,密封面接触宽度呈抛物线增大,接触应力呈指数减小,且密封面应力分布趋于均匀;随球面弹性模量降低,密封面接触宽度增大,接触应力减小;随密封面作用扭矩增加,密封面接触宽度和接触应力均呈抛物线增大。为提高球面密封性能,建议适当增大球面半径、对球面熔覆合金以降低其弹性模量,同时合理控制密封面作用扭矩,从而增大密封面接触宽度并适当降低密封面接触应力水平。研究结果对优化密封结构、控制上扣扭矩以及提高螺纹密封完整性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套管 特殊螺纹 球面密封 接触宽度 接触应力 理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火工艺对超深井用V150油套管强韧性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李阳华 李红英 +4 位作者 王晓峰 刘蛟蛟 武岳 赵延阔 谢凯意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244-2251,共8页
采用力学性能测试、金相组织观察、透射电镜以及扫描电镜观察,研究不同回火工艺对超深井用V150油套管强韧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650℃为实验钢最优的回火温度;随着回火时间的延长,实验钢强度和硬度不断下降,塑性和韧性不断提高;当回... 采用力学性能测试、金相组织观察、透射电镜以及扫描电镜观察,研究不同回火工艺对超深井用V150油套管强韧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650℃为实验钢最优的回火温度;随着回火时间的延长,实验钢强度和硬度不断下降,塑性和韧性不断提高;当回火时间为15-75 min时,强度满足V150钢级要求;当回火时间大于45 min时,韧度满足V150钢级要求;考虑强韧性的最优匹配,兼顾节能降耗,45-60 min为较合适的回火时间;随着回火次数的增加,油套管强度下降,韧性提高,经过650℃,45 min的2次回火后,淬火应力充分释放,残余奥氏体完全转变为回火组织,回火组织更加细小,实验钢有较好的强韧性配合,0℃横向冲击功超过110 J,强度仍能满足V150钢级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套管 V150钢 回火 组织 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套管特殊螺纹接头上扣扭矩理论分析 被引量:30
7
作者 许红林 施太和 张智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60-168,共9页
油套管特殊螺纹接头上扣扭矩及其构成对于提高接头结构完整性和密封完整性至关重要。在分析典型上扣扭矩曲线基础上,采用弹性力学厚壁圆筒理论和旋转台肩扭矩公式,建立了特殊螺纹接头上扣扭矩理论计算方法,研究了不同过盈量和螺纹脂摩... 油套管特殊螺纹接头上扣扭矩及其构成对于提高接头结构完整性和密封完整性至关重要。在分析典型上扣扭矩曲线基础上,采用弹性力学厚壁圆筒理论和旋转台肩扭矩公式,建立了特殊螺纹接头上扣扭矩理论计算方法,研究了不同过盈量和螺纹脂摩擦系数对接头总上扣扭矩及其构成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过盈量和螺纹脂摩擦系数越大,总上扣扭矩越大;螺纹径向过盈量、密封面径向过盈量、螺纹脂摩擦系数越小,台肩面轴向过盈量越大,作用到台肩面扭矩与总扭矩比值越大。总体上,台肩扭矩比值主要受螺纹径向过盈量和台肩轴向过盈量控制,而螺纹脂摩擦系数主要影响总上扣扭矩。建议加强优化公差配合、提高接头加工精度、严格控制上扣圈数并注重优选螺纹脂。研究结果对于确定特殊螺纹接头合理上扣扭矩以及强度计算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套管 特殊螺纹 上扣扭矩 构成 影响因素 理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级13Cr油套管在含H_2S气井环境下的腐蚀试验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琼玮 奚运涛 +2 位作者 董晓焕 程碧海 李慧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6-109,136,共4页
近20年来,在国内外H2S/CO2共存环境、高含Cl-的深井或复杂水平井中,为保障井筒寿命并控制耐蚀合金管柱成本,超级13Cr不锈钢油套管的应用逐步增多,而ISO等标准中对于超级13Cr油套管的适用条件规定严格,特别是在超级13Cr的抗硫化物应力开... 近20年来,在国内外H2S/CO2共存环境、高含Cl-的深井或复杂水平井中,为保障井筒寿命并控制耐蚀合金管柱成本,超级13Cr不锈钢油套管的应用逐步增多,而ISO等标准中对于超级13Cr油套管的适用条件规定严格,特别是在超级13Cr的抗硫化物应力开裂影响因素方面,不同学者研究认识不统一。为此,模拟陕北某区块含H2S气井腐蚀环境,利用电化学系统和高压腐蚀测试系统,评价了超级13Cr油套管的电化学和抗硫化物应力开裂能力。结果表明,在模拟环境下的超级13Cr电化学腐蚀速率为0.01mm/a,而传统13Cr的腐蚀速率为0.26mm/a。同时在抗硫化物应力开裂试验中,加载80%AYS和90%AYS下的超级13Cr没有出现NACE标准溶液试验下的开裂问题。该结果为类似气井环境下的超级13Cr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13Cr 油套管 H2S CO2共存 耐蚀性 应力开裂 适用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套管表面防护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5
9
作者 林乃明 谢发勤 +1 位作者 吴向清 田伟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01-805,共5页
综述了油套管表面防护技术的研究现状,介绍了油(气)田开发过程中油套管的腐蚀特征、腐蚀类型以及力学和服役环境条件对油套管的基本要求,分析了表面涂镀层工艺、激光表面强化工艺及表面合金化工艺等表面技术的特点及其在油套管表面防护... 综述了油套管表面防护技术的研究现状,介绍了油(气)田开发过程中油套管的腐蚀特征、腐蚀类型以及力学和服役环境条件对油套管的基本要求,分析了表面涂镀层工艺、激光表面强化工艺及表面合金化工艺等表面技术的特点及其在油套管表面防护中的应用,提出采用热渗镀技术在油套管表面制备镍基合金层以应对严酷服役条件的新工艺。展望了油套管表面技术新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套管 腐蚀防护 表面技术 现状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套管力学-化学腐蚀规律分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闫伟 邓金根 +1 位作者 邓福成 朱海燕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7-91,共5页
从金属的力学-化学腐蚀原理出发,分析了应力对油套管腐蚀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腐蚀模拟试验中利用N2补压至地层压力在试样上产生的正压力对腐蚀的促进作用很小,可以不予考虑;油套管防腐设计中,管壁表面的液柱压力产生的径向应力对腐蚀... 从金属的力学-化学腐蚀原理出发,分析了应力对油套管腐蚀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腐蚀模拟试验中利用N2补压至地层压力在试样上产生的正压力对腐蚀的促进作用很小,可以不予考虑;油套管防腐设计中,管壁表面的液柱压力产生的径向应力对腐蚀的促进作用很小,而内压、外挤等载荷作用在管壁上的应力对腐蚀起到明显促进作用;三轴应力条件下力学因素会对油套管寿命预测结果产生较大影响,不考虑应力对腐蚀的促进作用所预测的油套管寿命延长46.7%。这些研究结果对于具有复杂地应力特征的腐蚀性油气田井下管柱类型(材质、钢级与壁厚)优化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化学腐蚀 油套管防腐设计 三轴应力 寿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油套管钢在两相流中的腐蚀磨损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林冠发 仝明信 +2 位作者 白真权 赵新伟 郑茂盛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8-91,共4页
在两相流硫酸腐蚀介质中,利用自制磨损试验装置分别研究了N 80和P 110油套管钢的腐蚀磨损性能,对比分析了2种钢的腐蚀磨损协同作用速率及其协同作用率,并分析了适宜2种材料的工况选择.结果表明:与N 80相比,P 110钢的腐蚀速率、磨损速率... 在两相流硫酸腐蚀介质中,利用自制磨损试验装置分别研究了N 80和P 110油套管钢的腐蚀磨损性能,对比分析了2种钢的腐蚀磨损协同作用速率及其协同作用率,并分析了适宜2种材料的工况选择.结果表明:与N 80相比,P 110钢的腐蚀速率、磨损速率以及腐蚀磨损协同作用略低;2种钢试样的腐蚀磨损协同作用速率随介质的转速和浓度增加而增大,而协同作用率则呈非单调性变化,在较高浓度某一较低转速处达到最大值;当浓度较高转速较低时,宜选用N 80钢;在浓度较低转速较高时,则宜选用P 110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套管 腐蚀磨损 两相流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氏体化工艺对V150油套管强韧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阳华 李红英 +2 位作者 鲁晓超 刘蛟蛟 王晓峰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625-3633,共9页
采用力学性能测试、金相组织观察、透射电镜以及扫描电镜观察,研究奥氏体化工艺对超深井用V150油套管强韧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较高的奥氏体化温度可提高合金元素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但过高的奥氏体化温度会使奥氏体晶粒粗大,导致塑... 采用力学性能测试、金相组织观察、透射电镜以及扫描电镜观察,研究奥氏体化工艺对超深井用V150油套管强韧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较高的奥氏体化温度可提高合金元素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但过高的奥氏体化温度会使奥氏体晶粒粗大,导致塑性、韧性下降,890℃为实验钢较优的常规奥氏体化温度;奥氏体化30 min后,实验钢成分和组织分布趋于均匀,油套管的强韧性指标匹配达到最好,保温时间超过45 min后,晶粒开始长大,导致冲击性能有所下降;亚温淬火形成铁素体和贝氏体、马氏体、残余奥氏体的混合组织,可得到超高强度钢希望获得的B/M复相组织,B/M组织中贝氏体能够分割马氏体基体,阻止裂纹扩展,残余奥氏体膜分割马氏体板条,使实验钢在保持足够强度的同时得到很高的韧性;实验钢在800℃亚温淬火后于640℃回火,强度和韧度均到达了V150油套管的目标要求,能够满足条件苛刻的超深井作业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套管 V150钢 奥氏体化 组织 强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套管腐蚀脉冲涡流检测中探头类型的影响 被引量:24
13
作者 付跃文 喻星星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08-217,共10页
应用脉冲涡流检测技术,进行了将探头置于油管中同时对油管和套管腐蚀进行检测的有限元数值仿真与实验研究。提出了评判探头检测能力优劣的准则,通过所获数据比较了不同探头结构类型对于不同类型缺陷的检测灵敏度差异,对差异原因进行了... 应用脉冲涡流检测技术,进行了将探头置于油管中同时对油管和套管腐蚀进行检测的有限元数值仿真与实验研究。提出了评判探头检测能力优劣的准则,通过所获数据比较了不同探头结构类型对于不同类型缺陷的检测灵敏度差异,对差异原因进行了分析。仿真与实验结果一致,表明总体上横向探头检测油管腐蚀优于纵向探头,而纵向探头检测套管腐蚀优于横向探头。但检测灵敏度同时还受被检缺陷尺寸、仪器对于弱电压信号的检测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因此纵横结构探头检测性能的区分不是绝对不变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涡流 油套管 腐蚀 探头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NSYS/LS-DYNA的V150油套管热矫直残余应力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阳华 李红英 +2 位作者 尹浩 邓云喆 谢凯意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373-1379,共7页
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LS-DYNA,建立V150油套管热矫直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矫直后环向和轴向残余应力的分布规律,并利用X线衍射法测量了矫直管内表面环向残余应力。结果表明:环向和轴向残余应力呈螺旋状分布,螺旋接触带与管体轴向... 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LS-DYNA,建立V150油套管热矫直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矫直后环向和轴向残余应力的分布规律,并利用X线衍射法测量了矫直管内表面环向残余应力。结果表明:环向和轴向残余应力呈螺旋状分布,螺旋接触带与管体轴向成58°的夹角,与矫直辊倾角互余,相邻的2个螺旋接触带之间的距离约为350 mm,基本等于矫直管的螺距(349 mm);环向残余应力具有外拉内压规律,轴向残余应力外表面以拉应力为主,内表面拉压应力并存,压应力极大值出现在壁厚中部;矫直管内表面环向残余应力的实测值为189~489MPa,模拟数值为130~480 MPa,两者吻合良好,表明建立的矫直模型是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150油套管 热矫直 残余应力 螺旋接触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套管特殊螺纹加工工艺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周新义 苑清英 +4 位作者 汪强 杨兵兵 唐家睿 杨晓龙 罗海雷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1-64,共4页
石油套管特殊螺纹具有良好的连接强度和密封性能,常用于复杂井况的油气开发,在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特殊螺纹的设计种类繁多,本文主要介绍了几种承载面角度不同的特殊螺纹和数控车床螺纹加工工艺及方法,提出了不同承载角... 石油套管特殊螺纹具有良好的连接强度和密封性能,常用于复杂井况的油气开发,在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特殊螺纹的设计种类繁多,本文主要介绍了几种承载面角度不同的特殊螺纹和数控车床螺纹加工工艺及方法,提出了不同承载角特殊螺纹的加工工艺方法及其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套管 特殊螺纹 承载面 加工工艺 工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殊螺纹油套管接头完整性评估计算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许志倩 王贝贝 +2 位作者 闫怡飞 闫相祯 盖永革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5-42,13,共9页
针对特殊螺纹油套管接头的主要结构加工参数进行了接头连接和密封性能的评估计算公式推导,并设计完成了一套特殊螺纹接头油套管完整性评估软件。首先,通过对油套管接头失效形式及机理分析,推导出各失效形式对应的临界载荷计算公式;然后... 针对特殊螺纹油套管接头的主要结构加工参数进行了接头连接和密封性能的评估计算公式推导,并设计完成了一套特殊螺纹接头油套管完整性评估软件。首先,通过对油套管接头失效形式及机理分析,推导出各失效形式对应的临界载荷计算公式;然后,通过对单个螺纹牙的弹性变形分析,建立整体油套管螺纹接头的力学分析模型,结合变形协调方程推导得到接头螺纹牙承载分布求解公式;最后,通过对比临界载荷与实际承载以及密封面总接触压力与管内气体压力完成接头完整性评估。评估结果表明:在相同载荷作用下,TM型接头套管最易发生剪切破坏失效;密封面总接触压力大于管内压力,密封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螺纹 油套管接头 完整性评估 连接性能 密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I J55油套管失效分析与预防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金灵 朱世东 +3 位作者 屈撑囤 刘立 杨志刚 尹志福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41-245,共5页
总结了油套管失效分析的程序步骤,结合延长油田CO2驱油工况条件以及J55油管失效现状,综述了J55油套管失效分析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导致J55油套管管体失效和螺纹失效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材质、不规范操作和工况条件(如腐蚀)是管体失效... 总结了油套管失效分析的程序步骤,结合延长油田CO2驱油工况条件以及J55油管失效现状,综述了J55油套管失效分析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导致J55油套管管体失效和螺纹失效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材质、不规范操作和工况条件(如腐蚀)是管体失效的最关键因素,而应力和温度的不均匀分布是螺纹失效的最关键因素。同时阐述了管体判废依据,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55油套管 失效分析 CO2驱 判废依据 预防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驱注采井常用油套管钢的腐蚀行为 被引量:11
18
作者 刘晓旭 许晶晶 +2 位作者 王磊 高翔 王亚辉 《腐蚀与防护》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29-532,共4页
采用高温高压反应釜研究了N80、P110、3Cr、5Cr等4种油套管钢材在现场采出液中的抗CO_2腐蚀性能,结合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和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观察分析了腐蚀产物膜形貌和成分。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上升,4种钢材腐蚀速率均... 采用高温高压反应釜研究了N80、P110、3Cr、5Cr等4种油套管钢材在现场采出液中的抗CO_2腐蚀性能,结合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和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观察分析了腐蚀产物膜形貌和成分。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上升,4种钢材腐蚀速率均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最大值出现在中温区,N80、P110、5Cr钢在90℃时腐蚀速率达到最大,3Cr钢在80℃时腐蚀速率最大;4种钢材腐蚀类型主要为均匀腐蚀,未发现局部腐蚀,腐蚀产物主要为FeCO_3,含Cr钢腐蚀产物出现多层结构,主要成分除了FeCO_3,还有非晶态的腐蚀产物Cr(OH)_3;N80、P110钢的腐蚀产物细小、致密、均匀覆盖在基体表面,腐蚀速率较低;3Cr、5Cr钢的腐蚀产物覆盖不均匀、与基体结合力弱、附着性不强,易脱落,造成整体腐蚀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套管 CO2腐蚀 腐蚀速率 腐蚀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套管联接拧紧扭矩的计算方法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守俊 李强 +1 位作者 张毅 安琦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37-742,共6页
油套管联接过程中,拧紧扭矩是影响油套管联接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弹性力学的基础上,结合厚壁圆筒理论,根据螺纹牙的几何尺寸,建立了数学模型,通过计算每圈螺纹牙表面的摩擦扭矩,得到油套管上扣时所需拧紧扭矩的计算公式。建立了能够... 油套管联接过程中,拧紧扭矩是影响油套管联接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弹性力学的基础上,结合厚壁圆筒理论,根据螺纹牙的几何尺寸,建立了数学模型,通过计算每圈螺纹牙表面的摩擦扭矩,得到油套管上扣时所需拧紧扭矩的计算公式。建立了能够模拟螺纹拧紧过程的摩擦力测试试验装置,试验测得了螺纹牙接触表面的摩擦因数。以P-110S油套管为计算实例,将理论计算得到的拧紧扭矩与实际操作中的上扣扭矩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理论模型及计算公式是合理的,此研究为计算油套管上扣扭矩提供一种精确的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套管联接 拧紧扭矩 理论模型 摩擦因数 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蚀油套管管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李娜 荣海波 赵国仙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71-477,共7页
世界油气田中大约1/2含有H2S和CO2气体,针对CO2/H2S腐蚀所采取最安全的防护措施是使用耐蚀油套管材料。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抗腐蚀油套管管材的研究现状,详细介绍了低碳钢、低合金钢、低碳3-5wt.%Cr钢、13Cr和超级13Cr不锈钢的冶金成分、... 世界油气田中大约1/2含有H2S和CO2气体,针对CO2/H2S腐蚀所采取最安全的防护措施是使用耐蚀油套管材料。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抗腐蚀油套管管材的研究现状,详细介绍了低碳钢、低合金钢、低碳3-5wt.%Cr钢、13Cr和超级13Cr不锈钢的冶金成分、组织结构及抗CO2/H2S腐蚀,特别是抗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SSC)的性能。指出了耐蚀油套管管材在CO2/H2S油气田应用的不足之处及在以后研发过程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蚀油套管 CO2/H2S腐蚀 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SS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