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基于折衍混合结构的无油墨印刷技术研究
1
作者 谢一 罗万里 +2 位作者 张研 丁唐艺 申溯 《印刷与数字媒体技术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6-92,共7页
传统印刷技术的视觉效果单一,且普遍使用重污染的重金属和高分子材料的油墨,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探索了一种基于折衍混合结构的无油墨印刷技术。通过微纳结构对光学折射和衍射现象实现了彩色化,并利用莫尔成像... 传统印刷技术的视觉效果单一,且普遍使用重污染的重金属和高分子材料的油墨,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探索了一种基于折衍混合结构的无油墨印刷技术。通过微纳结构对光学折射和衍射现象实现了彩色化,并利用莫尔成像原理突破了传统印刷中难以实现三维和动态视觉效果的瓶颈,提供了丰富的视觉效果。采用激光直写和干涉光刻制版,结合压印技术制备的基于微透镜阵列和光栅结构的印刷品,具有高分辨率、低成本和环境友好的优点。本研究所提出的无油墨印刷技术满足了人们对印刷品质的不断追求,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墨印刷 微透镜阵列 莫尔成像 全息光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网络在胶印油墨印刷适性检测中的应用
2
作者 姚静 钱军浩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6-47,72,共3页
应用基于误差反传原理的前向多层神经网络,建立了油墨印刷适性综合评价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经训练的评价模型评价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从而为正确、合理地选用油墨,提高印刷质量,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关键词 神经网络 油墨印刷适性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刷油墨中三环及以上芳烃矿物油的检测方法研究
3
作者 李婷 李冰宁 +4 位作者 刘玲玲 安浩月 王胜楠 赵崇妍 武彦文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994-2000,共7页
针对油墨中三环及以上芳烃矿物油(3P-MOAH)检测方法缺失及基质干扰严重的问题,该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多步净化与液相色谱-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联用的定量分析方法。通过溶剂提取、硅胶柱和氨基柱净化技术,有效去除油墨中烷烃矿物油... 针对油墨中三环及以上芳烃矿物油(3P-MOAH)检测方法缺失及基质干扰严重的问题,该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多步净化与液相色谱-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联用的定量分析方法。通过溶剂提取、硅胶柱和氨基柱净化技术,有效去除油墨中烷烃矿物油、1~2环芳烃矿物油及烯烃干扰组分。优化后的氨基柱梯度洗脱程序(正己烷/二氯甲烷体系)实现了3P-MOAH的在线分离。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定量下限达1.0 mg/kg,回收率为82.3%~109%,相对标准偏差(RSD)为7.6%~9.7%。该研究为油墨中三环及以上芳烃矿物油的定量检测提供了实用化解决方案,可为油墨及食品接触材料安全评估提供可靠的分析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刷油墨 液相色谱-气相色谱 三环及以上芳烃矿物油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食品接触材料表面印刷油墨中的光引发剂 被引量:17
4
作者 韩伟 于艳军 +1 位作者 李宁涛 王利兵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17-421,共5页
建立了食品接触材料表面印刷油墨中光引发剂(PIs)二苯甲酮(BP)、4-甲基二苯甲酮(MBP)、对二甲氨基苯甲酸乙酯(EDAB)、N,N-二甲氨基苯甲酸异辛酯(EHDAB)和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Irgacure 184)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方法。样品以乙... 建立了食品接触材料表面印刷油墨中光引发剂(PIs)二苯甲酮(BP)、4-甲基二苯甲酮(MBP)、对二甲氨基苯甲酸乙酯(EDAB)、N,N-二甲氨基苯甲酸异辛酯(EHDAB)和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Irgacure 184)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方法。样品以乙酸乙酯为萃取溶剂进行索氏提取,萃取溶液经净化分离和富集以后,以5%苯基-95%甲基聚硅氧烷为固定相(DB-5MS),采用选择离子扫描(SIM)方式对上述5种PIs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5种PIs在5.0~200.0μg/L范围内的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5),在2种浓度的添加水平下,回收率为66.7%~89.4%,相对标准偏差<10%。方法的定量限为0.0017~0.0036 mg/dm2。该方法的样品前处理过程简单,易操作,适用于常规进出口食品接触材料表面印刷油墨中PIs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 光引发剂 印刷油墨 食品接触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于高分子絮凝剂用于印刷油墨废水处理 被引量:17
5
作者 高华星 陆兴章 赵德仁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9-12,共4页
聚二甲二烯丙基氯化铵(P_(DMAAO))用于印刷油墨废水的处理,对共聚物中阳离子含量的选择、最佳投药剂量以及处理体系中温度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着重研究了絮凝剂的分子量和阳离子度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认为P_(DMDAAO... 聚二甲二烯丙基氯化铵(P_(DMAAO))用于印刷油墨废水的处理,对共聚物中阳离子含量的选择、最佳投药剂量以及处理体系中温度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着重研究了絮凝剂的分子量和阳离子度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认为P_(DMDAAO)适用于印刷油墨废水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处理 印刷油墨废水 阳离子 高分子絮凝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油基印刷油墨连结料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宋晓燕 何国庆 +1 位作者 毕艳兰 朱伟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1-75,共5页
与传统的石油基油墨比较,大豆油基印刷油墨是一种环保型油墨,且具有良好的印刷适性,日益得到社会的承认.本文以我国资源丰富的大豆油为原料,以蒽醌为催化剂,对影响热聚合反应的因素:温度、时间和催化剂加入量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生产... 与传统的石油基油墨比较,大豆油基印刷油墨是一种环保型油墨,且具有良好的印刷适性,日益得到社会的承认.本文以我国资源丰富的大豆油为原料,以蒽醌为催化剂,对影响热聚合反应的因素:温度、时间和催化剂加入量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生产大豆油基印刷油墨连结料的较好工艺条件是:热聚合温度为290~310℃,时间为1~3h,蒽醌加入量为底物质量的3%~7%,在此条件下可以制备出黏度范围较宽的热聚合油,满足印报用油墨连结料的黏度要求;蒽醌作为共轭化催化剂,毒性小,对产品酸价和色泽影响也较小,并且回收率在87.5%左右,可以重复利用数次,基本不影响使用效果.该研究为植物油基印刷油墨连结料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油 热聚合反应 蒽醌 印刷油墨 连结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油基印刷油墨研究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肖志红 胡静波 +1 位作者 张玉军 陈杰瑢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57-60,共4页
回顾了油墨的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介绍了印刷油墨的分类、用途 ,并对植物油基油墨的制备工艺 ,所用原料、特点及优越性进行了简单地叙述。得出应积极研究开发对环境友好的植物油基油墨 ,减少或消除有害物质的使用与生产 ,着手解决植物... 回顾了油墨的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介绍了印刷油墨的分类、用途 ,并对植物油基油墨的制备工艺 ,所用原料、特点及优越性进行了简单地叙述。得出应积极研究开发对环境友好的植物油基油墨 ,减少或消除有害物质的使用与生产 ,着手解决植物油基油墨发展中存在的价格、干燥速度慢、应用范围窄的现实问题 ,以引导绿色的、可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刷油墨 植物油 干燥速度 原料 使用 有害物质 消除 油基 环境友好 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刷油墨的化学组成对脱墨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成世杰 石淑兰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5-47,共3页
介绍了胶印油墨的化学组成中颜料、连结料和附加料对废纸脱墨浆质量的影响及其相应关系。
关键词 印刷油墨 化学组成 脱墨浆 废纸胶墨 造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乙烯基醚的光固化丝网印刷油墨的研制 被引量:2
9
作者 周亮 杨卓如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9,24,共3页
对含乙烯基醚的光固化丝网印刷油墨的配方进行了研制,配方中包括双酚A型环氧丙烯酸酯(40%-50%),酚醛型环氧丙烯酸酯(30%-35%)以及多官能团的活性单体(15%-25%),光引发剂(10%-15%)等。实验结果表明,乙烯基醚作为活... 对含乙烯基醚的光固化丝网印刷油墨的配方进行了研制,配方中包括双酚A型环氧丙烯酸酯(40%-50%),酚醛型环氧丙烯酸酯(30%-35%)以及多官能团的活性单体(15%-25%),光引发剂(10%-15%)等。实验结果表明,乙烯基醚作为活性单体用在环氧丙烯酸酯光固化体系中是可行的。按国家标准对涂膜进行了多项物理性能测试,结果达到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基醚 感光树脂 紫外光固化 丝网印刷油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装印刷油墨机械抗摩性能影响因素分析(一) 被引量:5
10
作者 朱慧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24-26,共3页
从微观角度 ,通过研究颜料分散、润湿过程、颜料分散稳定化机理 ,分析了影响包装印迹油墨机械抗摩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 ,从而为解决油墨印迹不牢这一实际问题 ,提供良好理论依据。
关键词 分散 稳定化 抗摩性能 包装印刷油墨机械 颜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刷油墨的物理干燥过程与机理 被引量:1
11
作者 施向东 程常现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6-38,共3页
论述了渗透干燥、挥发干燥等物理干燥过程及其机理,并对几种干燥方式的影响因素、适用范围进行了分析论证,希望能对生产实践的补益。
关键词 印刷油墨 物理干燥 干燥过程 干燥机理 渗透干燥 挥发干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用于PET和BOPP薄膜的醇酯溶聚氨酯凹版印刷油墨的研制 被引量:5
12
作者 农兰平 陆耀权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3-47,共5页
以醇酯溶聚氨酯及带羟基的三元氯醋树脂为油墨用连结料,通过添加分散剂、有机颜料、附着力促进剂、溶剂等助剂,进行通用于PET薄膜和BOPP薄膜的凹版印刷红色油墨的制备实验,并对醇酯溶聚氨酯印刷油墨的附着牢度、粘度、遮盖力、着色力、... 以醇酯溶聚氨酯及带羟基的三元氯醋树脂为油墨用连结料,通过添加分散剂、有机颜料、附着力促进剂、溶剂等助剂,进行通用于PET薄膜和BOPP薄膜的凹版印刷红色油墨的制备实验,并对醇酯溶聚氨酯印刷油墨的附着牢度、粘度、遮盖力、着色力、细度等性能指标进行了分析。经过比较试验,确定了醇酯溶聚胺酯凹版印刷红色油墨的最佳配方。该油墨提高了产品的综合性能和环保性能,达到了精简产品种类,提高产品竞争力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醇酯溶印刷油墨 醇酯溶聚氨酯 PET薄膜 BOPP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M理论的荧光油墨实地印刷品颜色预测模型 被引量:2
13
作者 董娜 程鹏飞 +1 位作者 孟凡净 姜楠楠 《数字印刷》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6-81,共6页
本研究基于荧光油墨吸收紫外光、出射可见光的特性,对Kubelka-Munk模型进行荧光特性扩展。并综合考虑光在油墨首层表面反射和内部多重反射,对扩展模型进行Saunderson校正,得到荧光油墨实地印刷品的颜色预测修正模型。最后,通过实验验证... 本研究基于荧光油墨吸收紫外光、出射可见光的特性,对Kubelka-Munk模型进行荧光特性扩展。并综合考虑光在油墨首层表面反射和内部多重反射,对扩展模型进行Saunderson校正,得到荧光油墨实地印刷品的颜色预测修正模型。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模型颜色预测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新模型的软件数值模拟和实际测量数据的光谱反射率曲线相似,荧光橙色、黄色油墨印刷品的颜色预测结果较经典模型色差小,模型先进且合理。通过此模型,可大大提高荧光油墨印刷品的颜色预测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M理论 荧光油墨印刷 颜色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油基印刷油墨连结料的制备研究
14
作者 宋晓燕 毕艳兰 朱伟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2-56,共5页
热聚合反应是制备植物油基印刷油墨连结料的关键步骤之一,为了研究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对热聚合反应的影响,本文以我国资源丰富的大豆油、葵花油和菜籽油为原料,研究了反应温度为330℃时3种油脂的热聚合反应速率及热聚合过程中酸价、色泽... 热聚合反应是制备植物油基印刷油墨连结料的关键步骤之一,为了研究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对热聚合反应的影响,本文以我国资源丰富的大豆油、葵花油和菜籽油为原料,研究了反应温度为330℃时3种油脂的热聚合反应速率及热聚合过程中酸价、色泽、碘价、折光指数等的变化。结果表明,3种油脂的热聚合反应速率分别为:K大豆油=7.2×10-3>K葵花油=6.8×10-3>K菜籽油=2.3×10-3;随热聚合反应时间的延长,3种热聚合油的酸价、色泽和折光指数均增加,碘价均减小。该研究为植物油基印刷油墨连结料的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油脂 热聚合反应 印刷油墨 连结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刷油墨的化学干燥过程与机理
15
作者 程常现 施向东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8-39,45,共3页
论述了氧化干燥、UV干燥及电子束干燥等化学干燥过程及其机理 ,分析了几种干燥方式的影响因素、适用范围以及它们的优劣 ,希望对生产实践以补益。
关键词 印刷油墨 干燥过程 干燥机理 化学干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刷油墨粘性的理论分析与测量 被引量:3
16
作者 袁野 丁凡 范毓润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812-1816,共5页
印刷油墨的粘性对提高印刷质量和效率有重要影响,本文阐述了雷德式油墨粘性测量系统的结构与组成,采用高精度力传感器有效解决了粘性测量问题,精度可达到0.01N,分析了油墨流变学特性与粘性测量系统的动力学过程,得到了油墨粘性值的实用... 印刷油墨的粘性对提高印刷质量和效率有重要影响,本文阐述了雷德式油墨粘性测量系统的结构与组成,采用高精度力传感器有效解决了粘性测量问题,精度可达到0.01N,分析了油墨流变学特性与粘性测量系统的动力学过程,得到了油墨粘性值的实用估算公式并通过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油墨粘性值与转速成线性,与温度成指数关系。研究结果为油墨的生产和使用提供了理论与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刷油墨 粘性理论 力传感器 油墨粘性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食品塑料复合软包装用印刷油墨的安全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黎明 杨金爽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13-15,共3页
介绍我国食品塑料复合软包装用印刷油墨行业概况,从该类油墨在安全方面的突出问题、产生原因等进行分析,提出了我国食品塑料复合软包装用印刷油墨质量安全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食品塑料复合软包装 印刷油墨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纸质食品接触材料印刷紫外固化油墨中18种光引发剂的迁移量 被引量:8
18
作者 袁琳嫣 韩陈 李洁君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45-754,共10页
选取4%(体积分数,下同)乙酸溶液、50%(体积分数,下同)乙醇溶液、95%乙醇溶液和橄榄油作为食品模拟物,模拟了食品接触材料在与不同类型食物接触下的迁移行为。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纸质食品接触材料印刷紫外固化油墨中18种光引发... 选取4%(体积分数,下同)乙酸溶液、50%(体积分数,下同)乙醇溶液、95%乙醇溶液和橄榄油作为食品模拟物,模拟了食品接触材料在与不同类型食物接触下的迁移行为。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纸质食品接触材料印刷紫外固化油墨中18种光引发剂的迁移量。迁移试验得到的水基食品模拟液,经过滤后直接进样测定;油基食品模拟液需要经乙腈提取后进行测定。以C18色谱柱为分离柱,以不同体积比的0.1%(体积分数)甲酸溶液和0.1%(体积分数)甲酸乙腈溶液的混合液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质谱分析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对18种光引发剂的定量离子和定性离子进行监测。18种光引发剂的质量浓度均在3.0~37.5μg·L-1内或质量分数均在0.010~0.125mg·kg-1内与其对应的峰面积呈线性关系,在4%乙酸溶液、50%乙醇溶液、95%乙醇溶液及橄榄油食品模拟物中的测定下限(10S/N)分别为0.03~2.97μg·L-1,0.02~2.91μg·L-1,0.03~2.88μg·L-1和0.06~9.00ng·g-1。以空白样品为基体进行加标回收试验,所得回收率为86.0%~114%,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不大于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光引发剂 纸质食品接触材料 印刷紫外固化油墨 迁移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凝胶渗透色谱-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的食品包装印刷油墨中光引发剂的测定 被引量:12
19
作者 张居舟 李静 +3 位作者 何俊 丁磊 程坚 蒋俊树 《中国印刷与包装研究》 CAS 2014年第6期118-123,共6页
本实验建立了同时测定食品包装印刷油墨中二苯甲酮(BP)、4-甲基二苯甲酮(MBP)、2-苯甲酰苯甲酸甲酯(OMBB)、4-二甲氨基苯甲酸乙酯(EDAB)、2-异丙基硫杂蒽酮(ITX)、4-二甲氨基苯甲酸-2-乙基己酯(EHA)、2,4-二乙基硫杂蒽酮(DETX)和4-氯二... 本实验建立了同时测定食品包装印刷油墨中二苯甲酮(BP)、4-甲基二苯甲酮(MBP)、2-苯甲酰苯甲酸甲酯(OMBB)、4-二甲氨基苯甲酸乙酯(EDAB)、2-异丙基硫杂蒽酮(ITX)、4-二甲氨基苯甲酸-2-乙基己酯(EHA)、2,4-二乙基硫杂蒽酮(DETX)和4-氯二苯甲酮(CBP)等8种光引发剂(PIs)含量的凝胶渗透色谱(GPC)-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方法。样品用环己烷-乙酸乙酯混合溶剂超声提取,提取溶液经GPC净化分离和富集以后,以50%苯基-50%甲基聚硅氧烷为固定相(Rtx-17MS),采用多反应监测(SRM)方式对上述8种光引发剂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8种光引发剂在0.2~100.0μg/L范围内的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79;在3种浓度的添加水平下,回收率范围为80%~105%,相对标准偏差为2%~10%;方法的定量限为0.01~0.05mg/Kg。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样品前处理过程较简单,灵敏度高,准确度和精密度好,适用于食品料包装印刷油墨中8种光引发剂的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胶渗透色谱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 印刷油墨 光引发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香在涂料、印刷油墨及胶粘剂中的应用(一)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玉田 《林业科技开发》 1990年第1期52-55,共4页
(Ⅰ)松香衍生物的制造方法(1)松香脂甘油酯的制造方法:将250g 脂松香(酸价170,软化点80℃)置入500ml 的装有搅拌器、温度计、二氧化碳导入管、冷凝器的四口烧瓶中。边通入 CO<sub>2</sub>,边用电热装置加热,当温度上... (Ⅰ)松香衍生物的制造方法(1)松香脂甘油酯的制造方法:将250g 脂松香(酸价170,软化点80℃)置入500ml 的装有搅拌器、温度计、二氧化碳导入管、冷凝器的四口烧瓶中。边通入 CO<sub>2</sub>,边用电热装置加热,当温度上升到200℃时,在搅拌的状态下加入硝化甘油30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香 涂料 印刷油墨 胶粘剂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