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河西部凹陷新生代断裂构造特征与油气成藏 被引量:68
1
作者 李明刚 漆家福 +2 位作者 童亨茂 于福生 王乃军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81-288,共8页
为了揭示辽河坳陷西部凹陷新生代断裂构造与油气关系,运用油区构造解析理论对西部凹陷新生代断裂构造发育及演化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以沙三段中下部大套泥岩为界,西部凹陷形成了上下叠加的2个断裂系统,主要发育长寿型、早衰型... 为了揭示辽河坳陷西部凹陷新生代断裂构造与油气关系,运用油区构造解析理论对西部凹陷新生代断裂构造发育及演化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以沙三段中下部大套泥岩为界,西部凹陷形成了上下叠加的2个断裂系统,主要发育长寿型、早衰型和后生型3种类型断层和张性正断层、走滑断层、走滑正断层和走滑逆断层4类不同性质断层。断裂活动控制了西部凹陷烃源岩的分布与演化、油气的运聚以及圈闭形成:断陷期是主要的烃源岩形成期,持续沉降有利于烃源岩演化;伸展变形阶段形成的下部断裂系统有利于油气的聚集,走滑变形阶段发育的上部断裂系统有利于油气的运移;构造活动强烈期是圈闭主要形成期,在沙四段—沙三段沉积早期及东营组沉积晚期形成两期主体圈闭。根据断裂发育特征和演化过程,指出双西隐伏走滑断层带和台安—大洼断层带的海外河以南部分是有利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西部凹陷 油区构造解析 断裂构造 油气成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新生代结构特征及构造动力学模式 被引量:34
2
作者 李明刚 漆家福 +2 位作者 杨桥 徐田武 陈刚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1-209,共9页
为了揭示黄骅坳陷新生代构造动力学机制,本文运用油区构造解析理论,对黄骅坳陷新生代盆地结构特征做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黄骅坳陷的古近系可视为发育在沧东断层上盘的地堑—地垒构造系统。不同区段的盆地结构特征有显著的差异,南区总... 为了揭示黄骅坳陷新生代构造动力学机制,本文运用油区构造解析理论,对黄骅坳陷新生代盆地结构特征做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黄骅坳陷的古近系可视为发育在沧东断层上盘的地堑—地垒构造系统。不同区段的盆地结构特征有显著的差异,南区总体表现为两个地堑式断陷,断陷结构与基底断裂产状的变化有关;中区南部表现为由3条SE向倾斜的正断层控制的半地堑系,向北变为地堑断陷结构;北区盆地结构主要受NE向和NW向断层控制,表现为半地堑或地堑断陷结构。在黄骅坳陷新生代盆地结构特征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盆地结构演化过程和动力机制之间的关系,提出了黄骅坳陷新生代构造动力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骅坳陷 油区构造解析 结构特征 构造动力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骅拗陷新生代构造样式及其演化 被引量:17
3
作者 李明刚 杨桥 张健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1-77,13,共7页
为了揭示黄骅拗陷新生代盆地原型、恢复盆地构造演化历史,运用油区构造解析理论,对黄骅拗陷新生代盆地构造样式及其演化进行综合分析,认为盆区存在伸展式和走滑式两种基本构造样式。在盆地尺度内,按断层几何学和运动学特点,伸展构造样... 为了揭示黄骅拗陷新生代盆地原型、恢复盆地构造演化历史,运用油区构造解析理论,对黄骅拗陷新生代盆地构造样式及其演化进行综合分析,认为盆区存在伸展式和走滑式两种基本构造样式。在盆地尺度内,按断层几何学和运动学特点,伸展构造样式可进一步分为伸展拗陷、伸展拗断、地堑断陷、多米诺半地堑断陷、滚动半地堑断陷、复式半地堑断陷、跷跷板断陷、伸展断拗8种次级构造样式,并基本遵循伸展拗陷—伸展拗断—伸展断陷—伸展断拗演化序列,这种演化序列与岩石圈的流变学特征和递进伸展变形过程有关。走滑构造样式受深断裂走滑作用控制,可分为雁列式走滑构造和帚状断层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骅拗陷 油区构造解析 构造样式 演化序列 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滑构造变形特征及其形成圈闭分布 被引量:26
4
作者 李明刚 吴克强 +2 位作者 康洪全 贾怀存 程涛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4-47,152-153,共4页
为了揭示走滑构造圈闭的分布规律,指导油气勘探,以油区构造解析理论为指导,在走滑构造变形以及演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总结走滑构造圈闭的成因与分布模式。走滑构造圈闭总体沿着走滑断层带水平位移转换为垂直位移的区段带状分布;不同分... 为了揭示走滑构造圈闭的分布规律,指导油气勘探,以油区构造解析理论为指导,在走滑构造变形以及演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总结走滑构造圈闭的成因与分布模式。走滑构造圈闭总体沿着走滑断层带水平位移转换为垂直位移的区段带状分布;不同分布位置都存在增压收缩和释压拉张2种应力状态。增压收缩区多发育背斜—断背斜类圈闭,圈闭较为整装单一,面积较大;而释压拉张区一般发育断块—断鼻类圈闭,圈闭较为分散,规模相对较小。勘探实践证实,走滑构造圈闭分布规律认识可以较好地指导走滑变形区圈闭的成因分析和构造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区构造解析 走滑构造圈闭 分布规律 成因分析 构造落实 郯庐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托斯盆地盐下裂谷系构造特征及圈闭发育模式 被引量:22
5
作者 李明刚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08-612,共5页
桑托斯盆地是近10年来全球油气勘探的热点地区之一,其深水盐下多个大型、特大型油气田的发现令业界关注。为了揭示盐下裂谷系圈闭目标的分布规律,指导盐下油气勘探,以油区构造解析理论为指导,在区域构造演化特征分析与地震资料解释的基... 桑托斯盆地是近10年来全球油气勘探的热点地区之一,其深水盐下多个大型、特大型油气田的发现令业界关注。为了揭示盐下裂谷系圈闭目标的分布规律,指导盐下油气勘探,以油区构造解析理论为指导,在区域构造演化特征分析与地震资料解释的基础上,结合三维数据的应用分析及已发现的油气圈闭特征,明确了盆地盐下裂谷系圈闭目标的分布规律。盐下圈闭目标主要分布在构造高的地垒发育区,与背型盐丘共生;同时,在局部区域,圈闭目标受具有走滑性质的继承性活动基底断层控制,沿断裂带状断续分布,且主要分布在断层内部弯曲段或断裂带的叠覆区。这种圈闭发育模式的建立,能够很好地克服盐岩屏蔽作用对盐下勘探目标识别带来的障碍,提高对盐下油气藏分布规律的认识,从而降低钻探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谷系 油区构造解析 发育模式 圈闭 桑托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西部孔店组—沙河街组盆地构造特征及形成动力机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明刚 吴景富 +2 位作者 吴克强 刘朋波 杨海峰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81-789,共9页
为了揭示孔店组—沙河街组烃源岩层系的分布特征,指导渤海西部区带评价和目标优选,在整体研究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油区构造解析理论,对渤海西部孔店组—沙河街组沉积时期盆地的构造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形成动力机制作了探讨。研... 为了揭示孔店组—沙河街组烃源岩层系的分布特征,指导渤海西部区带评价和目标优选,在整体研究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油区构造解析理论,对渤海西部孔店组—沙河街组沉积时期盆地的构造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形成动力机制作了探讨。研究认为,盆地结构受基底构造控制,对应不同类型的结晶基底,构造变形东西分区,同时受到NE-NNE向和NW-NWW向两组共轭先存基底断裂作用,西区具有东西分带、南北分块的特点,而东区则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块的特点;孔店组—沙河街组不同沉积时期盆地构造特征差异较大,总体表现出坳断-断陷-断坳(坳陷)的演化序列特征;地幔底辟诱导的与地幔隆起轴向垂直的引张应力场控制了渤海西部孔店组—沙河街组沉积时期的构造变形,其中东区的构造变形主要受近SN向引张应力场控制,西区则总体存在NW-SE向和近SN向两个引张应力场叠加的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区构造解析 构造特征 动力机制 孔店组 沙河街组 渤海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控盆边界正断层活动性评价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康洪全 李明刚 +2 位作者 贾怀存 杨海风 孟金落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07-310,共4页
裂陷区存在大量缺失下盘地层沉积的控盆主边界正断层,这类断层的运动学特征对认识盆地的结构、沉积充填及油气成藏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还没有一种有效的该类断层活动性评价方法,为此,以油区构造解析理论为指导,在已有断层活动性评... 裂陷区存在大量缺失下盘地层沉积的控盆主边界正断层,这类断层的运动学特征对认识盆地的结构、沉积充填及油气成藏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还没有一种有效的该类断层活动性评价方法,为此,以油区构造解析理论为指导,在已有断层活动性评价方法调研基础上,通过断裂活动与沉积充填响应关系的系统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评价方法——地层楔形体法。断层的活动过程是上盘楔形地层超覆体的形成过程,某一地质时期内,因断层活动的阶段性而发育多个地层楔形体,所有地层楔形体的视厚度就代表了地层沉积时期的断层活动产生的垂距。文中将地层楔形体法应用于沙南—埕北地区,对缺失下盘地层沉积控盆边界断层的活动性做了评价,明确了沙三段沉积时期断层活动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边界正断层 评价方法 活动性 油区构造解析理论 沙南-埕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