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二深度空间(5000~10000m)油、气形成与聚集的深层物理与动力学响应 被引量:22
1
作者 滕吉文 杨辉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4164-4188,共25页
在当今全球各国对油、气能源的需求和我国在工业化进程中油气能源十分紧缺的前提下,共享世界油、气能源的同时,必须立足于本土,迅速建立起安全、稳定,且可保证持续供给的油、气能源战略后备基地.油、气田勘探和开采中,尚存在着大... 在当今全球各国对油、气能源的需求和我国在工业化进程中油气能源十分紧缺的前提下,共享世界油、气能源的同时,必须立足于本土,迅速建立起安全、稳定,且可保证持续供给的油、气能源战略后备基地.油、气田勘探和开采中,尚存在着大于或远大于通常所规范的油、气生成稳定温度和深度限定,而向深部勘察油、气的理念又受到传统油、气成因理论的严峻挑战.为此,近些年来,通过对沉积建造、结晶基底,深部油气生成的物理(主指温度、压力)条件、物源和聚集储存空间的研究,提出:①沉积盆地中存在双相(陆相+海相)沉积建造,而基底则分为中、新生代沉积基底和古老的变质岩结晶基底,即双层基底;②地壳深部介质的物理一化学属性和变质岩及存储空间为油、气的生成和聚集提供了物质基础;③厘定了在有机成因主导下,油、气混合成因(有机+无机)的新理念;④第二深度卒间(5000-10000m)的油、气探杏和开发将必是未来深部发现大型和超大型油、气田和深化研究的必然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沉积 结晶基底 深部温、压条件 油、气混合成因 第二深度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混烧燃烧器研制实例——油田伴生气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陈富昌 乔昌军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0-52,共3页
油田开采过程中一般伴生有少量天然气,分布比较零散,收集、输送和存储投资大且技术实现比较困难。废弃能源就地利用是节能降耗的一条有效可行途径,利用这部分伴天然气与原油混合燃烧为油田生产供热可以节约油田生产自用油。目前,国内外... 油田开采过程中一般伴生有少量天然气,分布比较零散,收集、输送和存储投资大且技术实现比较困难。废弃能源就地利用是节能降耗的一条有效可行途径,利用这部分伴天然气与原油混合燃烧为油田生产供热可以节约油田生产自用油。目前,国内外尚无成熟的自动油气混合燃烧技术。探讨了一种利用油田伴生气的油、气混合燃烧技术并总结了其应用实例。通过对燃烧器头部结构设计实现了少量油井伴生气的有效利用。以控制系统作为突破口,解决了油气混烧过程中负荷调节时运行稳定性差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器 油、气混合燃烧 田节能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预燃室射流扰动燃烧系统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3
3
作者 聂靖宇 刘一泽 +2 位作者 王家勇 邬斌扬 苏万华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89-297,共9页
为了实现重型柴油机大负荷工况下的高效清洁燃烧,设计了一种应用于重载柴油机的预燃室射流扰动燃烧系统,旨在利用预燃室产生的射流动量促进柴油机大负荷工况下的油、气混合过程,提高扩散燃烧的速度,增大燃烧等容度,从而提高发动机的指... 为了实现重型柴油机大负荷工况下的高效清洁燃烧,设计了一种应用于重载柴油机的预燃室射流扰动燃烧系统,旨在利用预燃室产生的射流动量促进柴油机大负荷工况下的油、气混合过程,提高扩散燃烧的速度,增大燃烧等容度,从而提高发动机的指示热效率.建立预燃室仿真模型,研究预燃室射流的作用位置、持续时间、动量大小及作用相位对油、气混合与燃烧过程的影响,以缩短发动机燃烧持续期、提高指示热效率为目标,对预燃室的结构进行优化.基于仿真结果,搭建了预燃室射流扰动燃烧系统的试验平台并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没有明显提高排放的前提下,采用预燃室射流扰动燃烧系统可以有效缩短大负荷工况下的燃烧持续期,提高指示热效率.在转速为1200r/min、平均指示有效压力(IMEP)为2.54 MPa、进气压力为0.36 MPa、预燃室喷油量为6 mg且主燃室喷油量为194 mg时,原机指示热效率可从48.18%提升至48.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柴 预燃室 油、气混合 指示热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