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国沿海部分地区半褶织纹螺的毒性及毒素组成分析
被引量:7
- 1
-
-
作者
罗璇
于仁成
王晓杰
周名江
-
机构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
上海海洋大学省部共建水产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出处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27-335,共9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30571426号
+6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
40821004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山东省联合基金项目
U14066403号
U14066403号
国家海洋局公益项目
201305010-1号
-
文摘
为确定中国沿海不同地区织纹螺中的毒素成分,本研究在江苏省、浙江省和福建省设立了多个采样点,对采集的半褶织纹螺样品进行了毒性测试和毒素组成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采集的织纹螺样品毒性范围为2—664MU(mouse unit)/g湿重,其中,采自江苏省连云港地区的织纹螺样品毒性远高于其它地区。应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LC-MS)方法对样品中的毒素成分进行分析,在各地的织纹螺样品中均检测到了河豚毒素(TTX)及trideoxy TTX、4-epi TTX和anhydro TTX等衍生物,但各种毒素成分所占的比例存在差异。自江苏省连云港市和浙江省舟山市采集的织纹螺样品中,Trideoxy TTX是主要的毒素成分,TTX和其它两种毒素成分次之;而自江苏省盐城市、浙江省宁波市及福建省宁德市和莆田市采集的织纹螺样品中,TTX的含量最高。采集自江苏省连云港和浙江省舟山市的大部分织纹螺样品中,肌肉组织的毒素含量最高,其次是消化腺组织,其余组织中的毒素含量最低。高毒性成分TTX的最高值主要出现在肌肉组织或消化腺组织中。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各地的有毒织纹螺中毒素成分基本一致,而各种毒素成分所占的比例有一定的差异,织纹螺的毒性与高毒性成分TTX的含量有关。
-
关键词
织纹螺(Nassarius
spp.)
河豚毒素及其同系物
毒素组成
LC-MS
-
Keywords
Nassarius spp
tetrodotoxin and its derivatives
toxin composition
LC-MS
-
分类号
S917.4
[农业科学—水产科学]
R155.51
[医药卫生—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