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西走廊东端天祝县生态植被恢复技术途径探讨
1
作者 王锋 王金莲 +1 位作者 赵平 王惠 《防护林科技》 2013年第10期99-100,共2页
在大气候条件基本不变前提下,植被状况是维持本区域生态功能的主要因子,文章通过查阅天祝县历史文献,调查了目前植被的分布及其生态状况,探索性地提出了该区域恢复植被的技术途径。
关键词 河西走廊东端 生态 植被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边重镇上的古村传奇——甘肃景泰县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
2
作者 史英静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24年第7期34-37,共4页
数字博物馆是历史的再现,也是多元文化的呈现,任何数字化方式均根植于村落本身,以村落看得见的物质文化,以及看不见的非物质文化为挖掘的主要内容,以现代数字化手段为挖掘手段与呈现方式。景泰县位于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东端,地处甘、... 数字博物馆是历史的再现,也是多元文化的呈现,任何数字化方式均根植于村落本身,以村落看得见的物质文化,以及看不见的非物质文化为挖掘的主要内容,以现代数字化手段为挖掘手段与呈现方式。景泰县位于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东端,地处甘、宁、蒙三省(区)交界地带,寄寓“景象繁荣、国泰民安”之意。该县处于黄土高原与腾格里沙漠过渡地带,高山嶙峋,丘陵起伏,川滩交错,沟壑纵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方式 非物质文化 数字博物馆 多元文化 河西走廊东端 传统村落 甘肃省中部 交界地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变新城,武威重离子中心化茧成蝶
3
作者 刘敏 《中国医院院长》 2024年第12期26-29,共4页
武威市位于中国西北地区甘肃省中部,地处河西走廊东端,历史文化悠久。主城区的街道上有醒目的“天马行空自在武威”宣传语;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在这里出土;每一首《凉州词》都是这座古老城市的历史写照和文化记载。
关键词 河西走廊东端 甘肃省中部 重离子 宣传语 马踏飞燕 武威市 天马行空 化茧成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威市日光温室夏秋茬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4
4
作者 魏建荣 陈其兵 《甘肃农业科技》 2014年第12期65-66,共2页
武威市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端,地跨青藏、黄土、蒙新三大高原交汇地带,属典型大陆性气候温带干旱区,具有干燥少雨、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等特点,是全国日光温室蔬菜生产最佳区域之一。2013年武威市日光温室蔬菜生产面积达1.06万hm2,... 武威市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端,地跨青藏、黄土、蒙新三大高原交汇地带,属典型大陆性气候温带干旱区,具有干燥少雨、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等特点,是全国日光温室蔬菜生产最佳区域之一。2013年武威市日光温室蔬菜生产面积达1.06万hm2,其中番茄生产面积约占60%,茬口以秋冬茬、冬春茬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 秋冬茬番茄 河西走廊东端 番茄生产 交汇地带 冬春茬 高产栽培 定植水 缓苗 白天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威汉代医简牍简介 被引量:2
5
作者 林宝成 张作君 《西部中医药》 1990年第2期34-35,共2页
武威,古称凉州,在我省河西走廊东端,自古为丝绸之路重镇。1972年12月在城南约10公里的柏树乡旱滩坡出土的东汉医简牍,是一次惊人的考古发现,也是祖国医学史上的一件大事。武威汉医简牍共92枚,其中简78枚,牍14枚。简系松木和杨木所制,简... 武威,古称凉州,在我省河西走廊东端,自古为丝绸之路重镇。1972年12月在城南约10公里的柏树乡旱滩坡出土的东汉医简牍,是一次惊人的考古发现,也是祖国医学史上的一件大事。武威汉医简牍共92枚,其中简78枚,牍14枚。简系松木和杨木所制,简长一般为23~23.4厘米,简宽为1厘米和0.5厘米两种规格,前者41枚,后者37枚、简文系单行墨书,每行20~40字不等,字体为隶书兼草;牍14枚,均系松木所制,略残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走廊东端 简长 简文 城南 河西地区 医学史 伤寒论序 伤寒杂病论 群经见智录 汉代医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 助力祁连山生态修复——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十八里堡保护站多措并举推进祁连山生态建设纪实 被引量:6
6
作者 张占华 《甘肃林业》 2021年第4期19-21,共3页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十八里堡保护站位于河西走廊东端,古浪县南部,东西长56公里,横跨古浪县南部山区的5个乡镇。保护站林区属祁连山系东端支脉冷龙岭余脉毛毛山-乌鞘岭的延伸部分,地形复杂多样,地势南高北低,海拔在2100~2900米之间。保护...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十八里堡保护站位于河西走廊东端,古浪县南部,东西长56公里,横跨古浪县南部山区的5个乡镇。保护站林区属祁连山系东端支脉冷龙岭余脉毛毛山-乌鞘岭的延伸部分,地形复杂多样,地势南高北低,海拔在2100~2900米之间。保护站总管护面积22.93万亩,森林覆盖率41%。多年来,由于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祁连山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冰川、雪线上升,天然林草植被不断退化,天然林质量持续下降,涵养功能衰退,水库蓄水量减少,导致石羊河流域草地退化严重,土地生产力降低,荒漠化日趋扩大,水土流失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 水库蓄水量 土地生产力 功能衰退 河西走廊东端 生态环境 森林覆盖率 生态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光温室人参果高效栽培技术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春艳 《现代农村科技》 2020年第2期34-34,共1页
武威市地处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东端,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具有发展以日光温室果蔬生产为主的自然生产条件,日光温室栽培人参果能实现周年生产,有较长的供应期以及良好的经济效益,已成为武威市现代农业发展、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 日光温室 周年生产 人参果 供应期 河西走廊东端 高效栽培技术 甘肃省中部 农民脱贫致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威市国有林场改革成效及可持续发展探索 被引量:2
8
作者 赵彦坤 《甘肃林业》 2020年第3期15-17,共3页
一、武威市国有林场基本概况武威市位于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东端,地处黄土、青藏和蒙新三大高原交汇地带,由南向北分南部祁连山区、中部平原绿洲区和北部荒漠区三带,现辖凉州区、民勤县、古浪县和天祝县4个县(区),国土总面积3.23万平... 一、武威市国有林场基本概况武威市位于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东端,地处黄土、青藏和蒙新三大高原交汇地带,由南向北分南部祁连山区、中部平原绿洲区和北部荒漠区三带,现辖凉州区、民勤县、古浪县和天祝县4个县(区),国土总面积3.23万平方公里,境内地质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植被稀少、风大沙多、干旱少雨、生态修复能力弱,是全省典型的生态脆弱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林场改革 可持续发展 气候类型 河西走廊东端 生态脆弱区 甘肃省中部 地质地貌 祁连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在甜糯玉米产业发展最前沿——甘肃黄羊河集团食品有限公司发展纪实
9
作者 张旺财 《中国农垦》 2016年第9期38-39,共2页
上世纪90年代,在腾格里沙漠南缘、祁连山北麓、河西走廊东端的甘肃武威地区,黄羊河集团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近年来,公司秉承鲜食玉米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理念,通过不断完善“公司+基地+家庭农场”的农业产业作模... 上世纪90年代,在腾格里沙漠南缘、祁连山北麓、河西走廊东端的甘肃武威地区,黄羊河集团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近年来,公司秉承鲜食玉米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理念,通过不断完善“公司+基地+家庭农场”的农业产业作模式,种植加工的甜糯玉米及糯玉米糁系列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糯玉米 羊河 鲜食玉米 河西走廊东端 质量信用 家庭农场 农业产业 甘肃武威 水果玉米 玉米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特色发展路 做振兴排头兵
10
作者 张韧 姚媛 《中国农垦》 2023年第12期6-8,共3页
河西走廊东端、腾格里沙漠南缘,1953年,国营黄羊河机械化农场在甘肃省武威市创立,翻开了甘肃农垦创业的第一页。在戈壁、荒滩、盐碱地上,第一代创业者开渠引水、开荒耕田,引导农民走经营集体化、生产科学化、耕作机械化的社会主义大农... 河西走廊东端、腾格里沙漠南缘,1953年,国营黄羊河机械化农场在甘肃省武威市创立,翻开了甘肃农垦创业的第一页。在戈壁、荒滩、盐碱地上,第一代创业者开渠引水、开荒耕田,引导农民走经营集体化、生产科学化、耕作机械化的社会主义大农业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农垦 河西走廊东端 腾格里沙漠南缘 耕作机械化 甘肃省武威市 集体化 创业者 排头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威城市历史地理初步研究
11
作者 王乃昂 程弘毅 《历史地理》 2004年第1期219-246,共28页
武威一名姑臧,又称凉州,位于祁连山北麓、河西走廊东端,国家旅游标志“铜奔马”即出土于此。1986年,武威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今天的武威虽是一座普通的城市,但它在两千年来的中华民族关系、行政建置、经济发展、文化交流... 武威一名姑臧,又称凉州,位于祁连山北麓、河西走廊东端,国家旅游标志“铜奔马”即出土于此。1986年,武威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今天的武威虽是一座普通的城市,但它在两千年来的中华民族关系、行政建置、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和城市建设等方面,无不具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历史地理 姑臧 行政建置 河西走廊东端 铜奔马 文化交流 历史文化名城 祁连山北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子落则满盘活”——景泰县“五个结合”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12
作者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2020年第7期18-19,共2页
景泰县位于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东端,境内荒滩、旱砂地较多,年均降雨量只有200毫米,特别是景电提灌工程未覆盖到的寺滩等乡镇,由于长期干旱缺水,土地利用率低,大量中低产田撂荒问题突出。近年来,景泰县将撂荒地整治、地力提升和发展高... 景泰县位于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东端,境内荒滩、旱砂地较多,年均降雨量只有200毫米,特别是景电提灌工程未覆盖到的寺滩等乡镇,由于长期干旱缺水,土地利用率低,大量中低产田撂荒问题突出。近年来,景泰县将撂荒地整治、地力提升和发展高效节水灌溉作为补齐"三农"领域短板的任务重点,围绕"田、土、水、路、林、电、技、管"八个方面,坚持"五个结合"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一棋落子",激活了全县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的"满盘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率 农业规模化 提灌工程 河西走廊东端 中低产田 高效节水灌溉 甘肃省中部 高标准农田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