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廊固凹陷河西务构造带深部碎屑岩储层特征 被引量:7
1
作者 王永新 赵澄林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9-122,共4页
廊固凹陷河西务构造带深部碎屑岩储层以长石砂岩为主,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中等。深部地层成岩程度较深,已进入晚成岩 A1-A2亚期,受成岩作用的影响,储层总的演化趋势是物性变差。在 3 450~3 550m段普遍因长石和... 廊固凹陷河西务构造带深部碎屑岩储层以长石砂岩为主,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中等。深部地层成岩程度较深,已进入晚成岩 A1-A2亚期,受成岩作用的影响,储层总的演化趋势是物性变差。在 3 450~3 550m段普遍因长石和早、中期碳酸盐胶结物溶解而形成一个次生孔隙发育带,有机酸脱羧而产生的流体溶解是次生孔隙形成的主要机制。次生孔隙以粒内溶孔-粒间溶孔组合为主,孔隙结构以小孔低渗细喉型为主,部分为中孔低渗细喉型和特低孔特低渗微细喉型。碳酸盐含量、沉积相带和成岩作用是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平面上廊坊-韩村-北旺一带孔隙度最高,属三角洲相沉积,是河西务构造带深部储层的主要发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岩 深部储层 孔隙结构 廊固凹陷 河西务构造带 油气藏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廊固凹陷河西务构造带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与勘探方向 被引量:6
2
作者 芦丽菲 李春荣 +3 位作者 祁祺 陈令 王爱丽 佟凤芝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2年第6期64-68,7,共5页
河西务构造带位于廊固凹陷东部,勘探程度较高,但是具有一定的资源潜力和勘探前景。通过三维地震大连片解释,开展了整体构造分析、整体沉积砂体研究、整体油气成藏模拟和整体区带综合评价,精细研究,发现了一系列的目标。研究表明,该区发... 河西务构造带位于廊固凹陷东部,勘探程度较高,但是具有一定的资源潜力和勘探前景。通过三维地震大连片解释,开展了整体构造分析、整体沉积砂体研究、整体油气成藏模拟和整体区带综合评价,精细研究,发现了一系列的目标。研究表明,该区发育3套主力生烃层系,是沉积于较深湖环境中的沙三段、沙四段暗色泥岩及石炭系—二叠系泥岩,有较丰富的油气资源;发育有扇三角洲、三角洲与河流三大沉积体系,为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从潜山到新近系的8套良好的储盖组合;河西务构造带发育有构造、地层、岩性、复合及潜山5类油气藏类型,油气成藏模拟结果表明,河西务构造带油气成藏主要受控于烃源断层的沟通作用、古近系的砂体展布、裂缝性储层的发育程度;综合研究表明下步勘探方向为河西务西部带和潜山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务构造带 油气成藏 主控因素 勘探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务构造带J11断块储层非均质性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杏 祁祺 +6 位作者 彭宇 芦丽菲 田然 吴锐 辛玮江 李博鹏 臧友亮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9-188,共10页
针对渤海湾盆地廊固凹陷河西务构造带J11断块沙四上亚段Ⅰ~Ⅲ砂组储层的非均质性进行了分析,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入手,分析了其主控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非均质性表现为层内非均质性、层间非均质性、平面非均质性和岩石微观非均... 针对渤海湾盆地廊固凹陷河西务构造带J11断块沙四上亚段Ⅰ~Ⅲ砂组储层的非均质性进行了分析,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入手,分析了其主控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非均质性表现为层内非均质性、层间非均质性、平面非均质性和岩石微观非均质性。层内非均质性主要受渗透率韵律类型、夹层分布特征差异影响;层间非均质性主要受隔层分布特征、分层系数、砂岩密度特征影响;平面非均质性主要受砂体连续性影响;微观非均质性主要受岩石结构及孔隙结构影响。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是储层非均质性的主控因素。通过对上述影响因素的分析,对研究区主力小层进行了储层评价,预测有利储层分布在研究区的东南部和西南部地区,为下一步勘探开发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非均质性 孔隙结构 沉积微相 非均质性系数 河西务构造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