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不同稻田共作模式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2
- 1
-
-
作者
宋宇
王鹏
韦月平
-
机构
辽东学院
-
出处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6-223,共8页
-
基金
2018年中央财政专项创新团队建设项目(8888-851800501)。
-
文摘
为探讨不同共作模式对稻田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和结构的影响,利用Miseq平台Illumina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河蟹共作稻田(SDHXZ)、龙虾共作稻田(SDLXZ)和稻田单作(SDKBZ)的稻田土壤细菌16S rRNA基因V3-V4区域进行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以及群落结构分析。结果表明,稻田土壤的主要优势菌门是变形菌门、拟杆菌门、绿弯菌门、放线菌门和酸杆菌门。SDHXZ和SDLXZ中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均高于SDKBZ。优势属中硫化菌属的相对丰度在SDHXZ和SDLXZ中均高于SDKBZ。土壤中氨氮含量是主要菌属的第一影响因子。SDHXZ的Ace指数和Shannon指数均高于SDKBZ。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SDHXZ和SDLXZ与SDKBZ土壤细菌群落构成有一定差异。初步揭示了河蟹和龙虾的引入改变稻田土壤细菌群落的结构,尤其是河蟹的引入增加了稻田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丰富了细菌群落组成,进一步扩大了优势菌门和优势菌属的相对丰度。
-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群落
高通量测序
河蟹共作稻田
龙虾共作稻田
-
Keywords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River crab and rice co-cultivation field
Lobster and rice co-cultivation field
-
分类号
S966.5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
-
题名不同稻田栽培模式下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5
- 2
-
-
作者
宋宇
王鹏
韦月平
-
机构
辽东学院
-
出处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63-267,共5页
-
基金
2018年中央财政专项创新团队建设(8888-851800501)。
-
文摘
【目的】本文探讨了不同稻田栽培模式下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变化。【方法】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河蟹共作稻田(SDHXZ)、非洲雁共作稻田(SDFYZ)和单作稻田(SDKBZ)3种栽培模式表层土壤细菌进行高通量测序及分析。【结果】测序共获得240 070个有效序列,3157个OTU,48个门,115个纲,224个目,391个科,721个属和1343个种。Venn图显示3个处理组共有的细菌OTU数是1525个,SDFYZ特有OUT数最多为357个,SDHXZ的ace指数和shannon指数均高于SDFYZ和SDKBZ,说明SDHXZ土壤细菌多样性和丰富度高于其他2个处理。稻田土壤细菌多样性与pH和氨态氮相关性较大,丰富度则与硝态氮呈正相关。3个处理的优势菌门和优势菌属基本相同。PCoA分析图显示3个处理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差异较大。【结论】SDHXZ表层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度最高,具有更好的土壤细菌生态基础。该研究可为合理选择水稻栽培模式提供一定理论支持。
-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
细菌群落多样性
河蟹共作稻田
非洲雁共作稻田
单作稻田
-
Keywords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Bacterial community diversity
Rice-crab paddy field
Rice-African goose paddy field
Monocul-ture paddy field
-
分类号
S154.3
[农业科学—土壤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