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改进河网密度法确定最佳集水阈值——以金沙江流域为例
1
作者 关昊哲 冶运涛 +3 位作者 顾晶晶 黄建雄 曹引 蒋云钟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25年第9期50-57,共8页
集水阈值是影响基于DEM提取数字河网的关键要素,理论上存在一最佳集水阈值对应最佳数字河网,为提升确定最佳集水阈值的准确性,提取更精确的河网,基于河网密度法原理提出改进河网密度法,以金沙江流域、大清河流域、沂沭泗流域为研究区域,... 集水阈值是影响基于DEM提取数字河网的关键要素,理论上存在一最佳集水阈值对应最佳数字河网,为提升确定最佳集水阈值的准确性,提取更精确的河网,基于河网密度法原理提出改进河网密度法,以金沙江流域、大清河流域、沂沭泗流域为研究区域,ASTER GDEMV3(30 m)、SRTM DEM(90 m)与GEBCODEM(450 m)为研究数据源,对方法的普适性、改良效果以及集水阈值对河网提取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集水阈值与河网密度成幂函数反比关系,集水阈值越大,河网密度越小;(2)相同集水阈值下,不同分辨率DEM数据提取河网结果不同,且随着集水阈值的增大,河网差异越大;(3)DEM数据分辨率会对河网提取结果造成影响,分辨率越低,所得最佳集水阈值越大、河网提取精度越低;当DEM数据精度过低时,平原流域、丘陵流域河网提取结果失真严重,无法提取较为真实的河网数据;(4)当改进河网密度法参数B=0时,其在不同地形流域条件、不同分辨率数据下提取效果均最优;(5)河网密度法所得最佳阈值往往偏大,改进河网密度法在不同地形流域条件、不同分辨率数据下提取河网结果均优于河网密度法;且改进河网密度法对山区流域、低分辨率DEM数据的改良效果最好。本研究可为流域数字河网的高效提取和水利数字化建设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数据 河网提取 河网密度法 改进河网密度法 集水阈值 金沙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DEM分辨率下山西省数字河网阈值分析
2
作者 王莹 杨玫 +1 位作者 庞海熔 原世帆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1-84,共14页
【目的】为了探讨不同分辨率DEM数据下河网提取的最佳集水面积阈值,以及阈值对流域水文信息的影响,【方法】以山西省为研究区域,基于四种分辨率(12.5、30.0、90.0、1000.0 m)的DEM数据,利用Arc GIS提取河网并划分流域,采用河网密度法及... 【目的】为了探讨不同分辨率DEM数据下河网提取的最佳集水面积阈值,以及阈值对流域水文信息的影响,【方法】以山西省为研究区域,基于四种分辨率(12.5、30.0、90.0、1000.0 m)的DEM数据,利用Arc GIS提取河网并划分流域,采用河网密度法及与实际河网叠加分析,确定最佳阈值,并探讨阈值对流域水文信息的影响。【结果】结果显示:(1)12.5 m DEM下,当阈值大于10.000 km^(2)时,河网级别、河道数、各级河道长均趋于稳定,河网分为6级,与实际河网分级相同,当阈值为18.750 km^(2)时,河道总长约29024 km,接近实际河网。(2)四种分辨率最终确定的最佳阈值分别为18.750 km^(2)、22.500 km^(2)、28.350 km^(2)、40.000 km^(2),提取河网与实际河网最为接近。【结论】结果表明:(1)随着阈值增大,河网变稀疏,河源数、河道数、河道总长呈现不同程度的减少,阈值过大会导致主要河道缺失,河网长度缩短,无法准确地呈现出河网情况。(2)河网提取受DEM分辨率的影响较小,而受阈值影响较为明显。(3)与90.0 m和1000.0 m分辨率的DEM相比,12.5 m和30.0 m分辨率的DEM在最佳阈值范围内提取的河网与实际河网吻合度更高,因此更准确的河网信息需要较高分辨率DEM提供。(4)阈值对流域划分有较大影响,随着阈值的增大,子流域数量减少,子流域面积增大,子流域边界变得更为简单,总流域面积反而减少。因此,在选择最佳阈值时,需根据实际应用目的进行确定,并进行对比修正。不同分辨率的DEM数据需要采用相应的最佳阈值来提取河网,以保证提取结果与实际情况最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分辨率 GIS 数字河网 集水面积阈值 河网密度法 山西省 径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水面积阈值确定方法在嘉陵江流域的比较应用 被引量:9
3
作者 程中阳 张行南 方园皓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25-29,共5页
为探讨集水面积阈值确定方法用于不同流域面积、不同地形地貌特征流域的差异性和适用性,将河网密度法、适度指数法和分形维数法3种常用的集水面积阈值确定方法应用于嘉陵江流域。结果表明:河网密度法方法简单,对下垫面分布均匀、地形起... 为探讨集水面积阈值确定方法用于不同流域面积、不同地形地貌特征流域的差异性和适用性,将河网密度法、适度指数法和分形维数法3种常用的集水面积阈值确定方法应用于嘉陵江流域。结果表明:河网密度法方法简单,对下垫面分布均匀、地形起伏度较大的地区模拟效果更好;适度指数法对地形起伏度较大的区域模拟效果较好,计算结果受缓冲半径的影响;分形维数法模拟效果不稳定,不适用于面积和地形起伏度较大且河道多弯曲的流域。研究结果可为嘉陵江流域水系提取时阈值的选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水面积阈值 河网密度法 适度指数 分形维数 嘉陵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c Hydro Tools的祁连山国家公园小流域划分 被引量:3
4
作者 高翔 党倩文 +3 位作者 孙小霞 常舒杭 李杰 闫安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00-505,511,共7页
以祁连山国家公园为研究区,基于30 m分辨率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利用Arc Hydro Tools水文数据模型与河网密度法,在确定最佳集水面积阈值的基础上提取河网并划分小流域,统计小流域的部分特征参数.结果表明,集水面积阈值与河网密度呈幂函数关... 以祁连山国家公园为研究区,基于30 m分辨率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利用Arc Hydro Tools水文数据模型与河网密度法,在确定最佳集水面积阈值的基础上提取河网并划分小流域,统计小流域的部分特征参数.结果表明,集水面积阈值与河网密度呈幂函数关系,祁连山国家公园最佳集水面积阈值为6000栅格数;河网提取结果与全国1∶250000三级水系流域数据集的河网套合差为2.62%,叠加至遥感图像对比,发现提取结果相较于全国1∶250000三级水系流域数据集更接近真实水系;共划分祁连山国家公园小流域5717个,约80%的小流域面积在3~50 km2.从提取效率和结果精度来看,Arc Hydro Tools模型与河网密度法相结合可较准确提取山地区域河网及小流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 Hydro Tools 河网密度法 河网提取 小流域划分 祁连山国家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水文过程模拟的DEM子流域划分优化方法
5
作者 朱旭 周玉良 +3 位作者 周平 吴成国 崔毅 张宇亮 《湖泊科学》 2025年第5期1759-1770,共12页
为解决直接利用原始DEM提取的模拟河网与实际水系存在偏差、影响子流域划分的问题,论文基于区域实际影像中的河流位置,提取研究流域的主河道;依据主河道栅格高程与垂直主河道方向的洼地栅格高程之差的最大值,降低主河道所在DEM栅格的高... 为解决直接利用原始DEM提取的模拟河网与实际水系存在偏差、影响子流域划分的问题,论文基于区域实际影像中的河流位置,提取研究流域的主河道;依据主河道栅格高程与垂直主河道方向的洼地栅格高程之差的最大值,降低主河道所在DEM栅格的高程值,并采用河网密度法确定河源的最佳集水面积阈值。结合我国一级小流域面积范围标准(50~300 km^(2)),以及每个子流域出口位于河网干流上的准则,确定合适的子流域划分数量及面积,并对不同的子流域划分方案下分布式新安江模型的日模和次模结果进行比较。桃溪流域应用结果表明:将实际水系主河道所在DEM栅格的高程降低40 m,基于河网密度法确定河源的最佳集水面积阈值为0.81 km^(2)后,所提取的模拟河网更加符合实际。子流域最佳集水面积阈值为108 km^(2),划分的子流域数量为7个,子流域的平均面积为213.2 km^(2)。对主河道所在DEM栅格的高程降低处理后划分的7和11个子流域分别记为方案A和B,未对主河道所在DEM栅格的高程降低处理划分的7个子流域记为方案C。利用桃溪流域1982—2022年水文气象资料对日径流过程进行模拟(1982—2012年为训练样本,其余为验证样本),方案A、B、C在训练期的确定性系数分别为0.87、0.87、0.86,验证期分别为0.90、0.91、0.90,模拟精度基本一致。选取20场洪水进行次洪模拟,以洪峰、洪量和峰现时间误差为精度评定指标,方案A、B、C下的合格场次分别为19、19、16场;以确定性系数为精度评定指标,方案A、B、C下的平均确定性系数分别为0.93、0.94、0.93。方案A和B的洪水模拟合格率高于方案C,而划分为7个子流域的方案A相较于11个子流域的方案B在精度上无明显差异。可见对主河道所在DEM栅格进行高程降低处理,以子流域面积处于我国一级小流域面积范围标准(50~300 km^(2))内、子流域出口位于干流上的准则进行子流域划分是合理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划分 河网提取 河网密度法 集水面积阈值 DEM 实际水系 桃溪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c Hydro模型的最优集水面积阈值分析
6
作者 吴鹏 王伟 +1 位作者 王媛 贾智乐 《中国水土保持》 2023年第2期20-23,I0007,共5页
为提高河南省水土保持小流域划分工作的准确性与高效性,以河南省卢氏县、宜阳县和太康县分别作为山区、丘陵区和平原区的代表,基于分辨率12.5 m的DEM数据,利用Arc Hydro模型提取研究区河网信息,采用河网密度法研究集水面积阈值和河网密... 为提高河南省水土保持小流域划分工作的准确性与高效性,以河南省卢氏县、宜阳县和太康县分别作为山区、丘陵区和平原区的代表,基于分辨率12.5 m的DEM数据,利用Arc Hydro模型提取研究区河网信息,采用河网密度法研究集水面积阈值和河网密度、河网密度二阶导数的关系曲线,选取最优的集水面积阈值。结果表明:河网密度法可以避免传统方法在选取阈值时的盲目性与主观性,更加科学合理;不同地形的区域阈值选取也大不相同,卢氏县、宜阳县和太康县的最优阈值分别是50000、35000和30000,这说明在河南省小流域划分工作中应考虑到不同地形在河网提取时的影响,以保证小流域划分工作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 Hydro模型 河网密度法 集水面积 阈值 小流域划分 地形地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