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冲积河流平衡的再认识
被引量:
3
1
作者
王俊辉
鲜本忠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11-1031,共21页
河流平衡是指河流在输送沉积物的过程中达到了无净沉积、无净侵蚀、沉积物过路不留的平衡状态。它代表了沉积物加积与侵蚀的临界状态,因此是地貌学、地质学和地层学的基本概念。传统观点认为,在基准面、物源供给等外部条件保持不变的情...
河流平衡是指河流在输送沉积物的过程中达到了无净沉积、无净侵蚀、沉积物过路不留的平衡状态。它代表了沉积物加积与侵蚀的临界状态,因此是地貌学、地质学和地层学的基本概念。传统观点认为,在基准面、物源供给等外部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河流总会自发地向理论平衡剖面去逼近,最终达到平衡状态。这种传统观点适用于河流的局部平衡,并不适用于冲积河流的整体平衡。这是因为传统观点并未充分考虑源汇系统尺度下的冲积河流整体具有自由边界的特性(河流上游与下游端可以自由延长)。如在冲积河流系统的末端,三角洲的进积使得河流剖面延长,这一过程必然伴随着河流的加积。这表明在自由边界条件下,冲积河流实现整体平衡的必要条件是基准面下降,而非稳定。物理与数值模拟实验进一步证明了冲积河流达到系统整体平衡的3种情形:(1)强制平衡。发生于河流末端无法延长的固定边界条件下(如蓄水盆地坡度很陡、水深很大等情形),河流平衡于稳定基准面。(2)自成因平衡。发生于自由边界条件、河流剖面的坡度与河流末端下超面坡度(盆地坡度)相等的条件下,河流平衡于稳定下降的基准面。(3)他成因平衡。发生于自由边界条件、河流剖面的坡度小于河流末端下超面坡度的条件下,河流平衡于以特定方式减速下降的基准面。注重地层叠置过程的成因地层学理论应当充分考虑这3种河流平衡的方式,才能更为准确解释地层叠置的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平衡
基准面
自成因与他成因
层序地层学
成因地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侵蚀基准面变化对河流体系的影响
被引量:
6
2
作者
魏合龙
李广雪
周永青
《海洋地质动态》
1995年第5期4-6,共3页
本文概述了侵蚀基准面变化对河流体系影响的研究现状及主要观点,总结了侵蚀基准面对河流影响的控制因素。指出了不同类型的河流对基准面变化的反映存在巨大差异。
关键词
侵蚀基准面
河流
体系
溯源侵蚀
溯源堆积
河流平衡
剖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川西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前陆盆地可容空间变化特征与油气成藏研究
被引量:
7
3
作者
刘金华
杨少春
+2 位作者
张世奇
毕建福
葛政俊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75-282,共8页
本文利用川西盆地"安县"运动产生的不整合面,对存在多个地层划分分区的川西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地层进行了岩性地层和层序地层的对比和划分。在具体分析了前陆盆地逆冲断层的幕式活动基础上,提出了前陆盆地中可容空间变化的...
本文利用川西盆地"安县"运动产生的不整合面,对存在多个地层划分分区的川西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地层进行了岩性地层和层序地层的对比和划分。在具体分析了前陆盆地逆冲断层的幕式活动基础上,提出了前陆盆地中可容空间变化的不统一性,并且进一步在总结Posamentier(1992)利用盆地中构造沉降速度的分带现象将前陆盆地二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前陆盆地可容空间变化带分为四带:消失带、减小带、增加带、产生带。进而从构造运动、气候变化、物源供给和河流平衡剖面迁移四个方面对影响前陆盆地可容空间变化特征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河流平衡剖面迁移在前陆盆地中起到比断陷湖盆中更为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盆地
前陆盆地
层序地层
可容空间
河流平衡
剖面
四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冲积河流平衡的再认识
被引量:
3
1
作者
王俊辉
鲜本忠
机构
油气资源与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
出处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11-1031,共2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2172108)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科研基金项目(编号:2462020BJRC002,2462020YXZZ020)联合资助。
文摘
河流平衡是指河流在输送沉积物的过程中达到了无净沉积、无净侵蚀、沉积物过路不留的平衡状态。它代表了沉积物加积与侵蚀的临界状态,因此是地貌学、地质学和地层学的基本概念。传统观点认为,在基准面、物源供给等外部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河流总会自发地向理论平衡剖面去逼近,最终达到平衡状态。这种传统观点适用于河流的局部平衡,并不适用于冲积河流的整体平衡。这是因为传统观点并未充分考虑源汇系统尺度下的冲积河流整体具有自由边界的特性(河流上游与下游端可以自由延长)。如在冲积河流系统的末端,三角洲的进积使得河流剖面延长,这一过程必然伴随着河流的加积。这表明在自由边界条件下,冲积河流实现整体平衡的必要条件是基准面下降,而非稳定。物理与数值模拟实验进一步证明了冲积河流达到系统整体平衡的3种情形:(1)强制平衡。发生于河流末端无法延长的固定边界条件下(如蓄水盆地坡度很陡、水深很大等情形),河流平衡于稳定基准面。(2)自成因平衡。发生于自由边界条件、河流剖面的坡度与河流末端下超面坡度(盆地坡度)相等的条件下,河流平衡于稳定下降的基准面。(3)他成因平衡。发生于自由边界条件、河流剖面的坡度小于河流末端下超面坡度的条件下,河流平衡于以特定方式减速下降的基准面。注重地层叠置过程的成因地层学理论应当充分考虑这3种河流平衡的方式,才能更为准确解释地层叠置的成因。
关键词
河流平衡
基准面
自成因与他成因
层序地层学
成因地层学
Keywords
alluvial grade
base level
autogenesis and allogenesis
sequence stratigraphy
genetic stratigraphy
分类号
P532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侵蚀基准面变化对河流体系的影响
被引量:
6
2
作者
魏合龙
李广雪
周永青
出处
《海洋地质动态》
1995年第5期4-6,共3页
基金
山东省青年自然科学基金
文摘
本文概述了侵蚀基准面变化对河流体系影响的研究现状及主要观点,总结了侵蚀基准面对河流影响的控制因素。指出了不同类型的河流对基准面变化的反映存在巨大差异。
关键词
侵蚀基准面
河流
体系
溯源侵蚀
溯源堆积
河流平衡
剖面
分类号
P641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川西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前陆盆地可容空间变化特征与油气成藏研究
被引量:
7
3
作者
刘金华
杨少春
张世奇
毕建福
葛政俊
机构
江苏油田博士后流动工作站
江苏油田地质科学研究院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出处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75-282,共8页
基金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风险创新基金资助项目(编号060511-1-8)
石油大学(华东)博士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编号B2008-3)的成果
文摘
本文利用川西盆地"安县"运动产生的不整合面,对存在多个地层划分分区的川西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地层进行了岩性地层和层序地层的对比和划分。在具体分析了前陆盆地逆冲断层的幕式活动基础上,提出了前陆盆地中可容空间变化的不统一性,并且进一步在总结Posamentier(1992)利用盆地中构造沉降速度的分带现象将前陆盆地二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前陆盆地可容空间变化带分为四带:消失带、减小带、增加带、产生带。进而从构造运动、气候变化、物源供给和河流平衡剖面迁移四个方面对影响前陆盆地可容空间变化特征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河流平衡剖面迁移在前陆盆地中起到比断陷湖盆中更为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川西盆地
前陆盆地
层序地层
可容空间
河流平衡
剖面
四川
Keywords
Western Sichuan basin
foreland basin
sequence stratigraphy
accommodation
fluvial balanced cross section
Sichuan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冲积河流平衡的再认识
王俊辉
鲜本忠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侵蚀基准面变化对河流体系的影响
魏合龙
李广雪
周永青
《海洋地质动态》
1995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川西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前陆盆地可容空间变化特征与油气成藏研究
刘金华
杨少春
张世奇
毕建福
葛政俊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