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河流型QWASI逸度模型在重庆主城区流域的应用
1
作者 蔡文良 谢艳云 《农村科学实验》 2020年第8期29-31,共3页
以重庆主城区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河流型QAWSI逸度模型分析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在空气-水-底泥之间的浓度的分布与物质的迁移转化规律.通过对模型的验证,模拟值实测值最大残差为0.26个对数单位,符合多介质模拟精度的要求.模拟计算表... 以重庆主城区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河流型QAWSI逸度模型分析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在空气-水-底泥之间的浓度的分布与物质的迁移转化规律.通过对模型的验证,模拟值实测值最大残差为0.26个对数单位,符合多介质模拟精度的要求.模拟计算表明:底泥是DBP最大的汇,约占模拟区域总量的84.7%,水中悬浮颗粒物与水中的DBP各占11.3%与3.96%,空气仅占0.004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BP 河流型qwasi模型 迁移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流型水库垂向二维水沙数学模型 被引量:7
2
作者 吴挺峰 罗潋葱 +3 位作者 崔广柏 秦伯强 虞左明 姚志明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5-221,共7页
在垂向二维水动力模型的基础上,叠加了泥沙模型,建立了垂向二维泥沙模型,该模型的主要特点是水动力模型采用斜压模式,可以模拟由于水库水温度分布时空变化对其水动力结构及泥沙沉降速度的影响;泥沙模型采用分步法求解,简化了计算;独立... 在垂向二维水动力模型的基础上,叠加了泥沙模型,建立了垂向二维泥沙模型,该模型的主要特点是水动力模型采用斜压模式,可以模拟由于水库水温度分布时空变化对其水动力结构及泥沙沉降速度的影响;泥沙模型采用分步法求解,简化了计算;独立求解粘性泥沙及非粘性泥沙的沉降速度及水土界面交换通量;运用经验公式估算泥沙及水动力模型参数,弥补了资料不足的缺点。最后运用实测资料对所建泥沙模型进行了有效性验证,结果表明:悬沙模拟值与实测值相对误差较小,时空分布特征相似;同时,模型能较为准确反映由于水库出入流引起的库首与库尾水温及泥沙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水库 垂向二维模型 粘性沙 水沙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栅格型新安江模型的中小河流精细化洪水预报 被引量:29
3
作者 姚成 李致家 +6 位作者 张珂 朱跃龙 刘志雨 黄迎春 龚珺夫 张锦堂 童冰星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25,共7页
为提高中小河流洪水预报的精细化水平,以栅格型新安江模型(GXM)为基础,考虑沿程水流再分配、库塘坝蓄泄及河道特征对产汇流过程的影响,采用针对性的定量化模拟方法,并基于模型参数与下垫面特征的定量关系,对模型参数空间分布进行推衍。... 为提高中小河流洪水预报的精细化水平,以栅格型新安江模型(GXM)为基础,考虑沿程水流再分配、库塘坝蓄泄及河道特征对产汇流过程的影响,采用针对性的定量化模拟方法,并基于模型参数与下垫面特征的定量关系,对模型参数空间分布进行推衍。以安徽横江为例,对GXM的精细预报能力进行验证。结果表明:GXM不仅可以实现对屯溪出口断面洪水过程的高精度预报,也可以不经重新率定,实现对流域内部嵌套断面洪水过程的高精度预报;GXM能够预报流量、土壤含水量、流速等不同水文要素的时空分布,可为中小河流洪水防控提供丰富的预报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栅格新安江模型 精细化洪水预报 定量化模拟 参数空间分布 水文要素 中小河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水文模型中河流水深及其与地下水相互作用的耦合模拟 被引量:3
4
作者 邵敏 张奇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18,共6页
大尺度流域水文模型一般只模拟河道径流,对河流水深和流速并不关注。在进行河流-地下水相互作用模拟时,河流水深(水位)是一个重要因素,其时空变化及其对河流-地下水水量交换的影响应加以考虑。本文就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中河流水深的时... 大尺度流域水文模型一般只模拟河道径流,对河流水深和流速并不关注。在进行河流-地下水相互作用模拟时,河流水深(水位)是一个重要因素,其时空变化及其对河流-地下水水量交换的影响应加以考虑。本文就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中河流水深的时空变化计算及其与地下水的实时耦合模拟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相应的计算方法,改进了大尺度水文模型WATLAC,并通过V-型流域考题进行了检验。模拟结果显示,模型有效地模拟了V-型流域的河流水深、地下水水位沿河道的时空变化以及河流与地下水的水交换量,揭示了河流-地下水相互作用关系在降雨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主控因子。此外就河床糙率对河流水深及河流与地下水间水交换量的影响做了模拟分析,发现河床糙率的改变将影响河流水深,从而进一步影响河流与地下水的水交换量。本文提出的算法较为真实地模拟了河流洪水演进过程及其对河流-地下水相互作用的影响,模型适用于河流-地下水相互作用明显的区域,可作为评估地表-地下水相互影响的有效计算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水文模型 河道水深 河流与地下水相互作用 V-流域考题 WATLA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型及河流时空自塑模型研究
5
作者 张杨 江恩惠 +1 位作者 李军华 韩立茹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6-38,共3页
介绍了国内外在河型成因及相互转化判别指标方面的研究现状、常见的研究手段以及河流时空自塑模型试验研究方法的设计思路和特点,然后分析了河流时空自塑模型模拟河流自然发育的效果。结果表明:河流时空自塑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冲积平原... 介绍了国内外在河型成因及相互转化判别指标方面的研究现状、常见的研究手段以及河流时空自塑模型试验研究方法的设计思路和特点,然后分析了河流时空自塑模型模拟河流自然发育的效果。结果表明:河流时空自塑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冲积平原形成过程中河型的自然发展规律;在不同的水沙条件下,河流自然发育情况及周期性调整规律基本相同;河流时空自塑模型结合了河流自然模型以及微尺度模型的优势,通过模型试验不仅可以进一步深化认识黄河下游冲积性平原的形成与发展,而且可为未来水沙条件大幅变化后黄河下游不同河段河型可能发生的调整趋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自塑模型 转化指标 成因 河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农业区河流型水库流域地下水硝酸盐来源解析及健康风险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何可馨 徐芬 +5 位作者 周亚倩 覃杰 邬丽姗 何小霞 汪宏 杨睿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44-1151,I0019,I0020,共10页
地下水硝酸盐(NO_(3)^(-))污染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尤其在农业区普遍存在。地下水中NO_(3)^(-)可以通过交互作用进入地表水中,是地表水NO_(3)^(-)的潜在来源。研究地下水中NO_(3)^(-)的来源及其贡献率对防治周边地表水NO_(3)^(-)污... 地下水硝酸盐(NO_(3)^(-))污染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尤其在农业区普遍存在。地下水中NO_(3)^(-)可以通过交互作用进入地表水中,是地表水NO_(3)^(-)的潜在来源。研究地下水中NO_(3)^(-)的来源及其贡献率对防治周边地表水NO_(3)^(-)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四川盆地农业区河流型水库周边地下水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水文地球化学、多种稳定同位素(δD-H_(2)O和δ^(18) O-H_(2)O,δ^(15) N-NO_(3)^(-)和δ^(18)O-NO_(3)^(-))、贝叶斯同位素混合模型(SIAR)和人类健康风险评价(HHRA)解析地下水中NO_(3)^(-)的来源与转化过程、不同NO_(3)^(-)来源的贡献率及潜在的人类健康风险。结果表明:丰、枯水期地下水中NO_(3)^(-)-N浓度分别为1.24~42.91和0~42.96 mg/L,61%和40%的地下水样品超过了饮用水限值(10 mg/L)。δ^(15) N-NO_(3)^(-)和δ^(18)O-NO_(3)^(-)表明,研究区地下水中NO_(3)^(-)的主要来源为粪肥/生活污水。硝化作用可能是研究区地下水中重要的氮循环过程,存在加剧地下水NO_(3)^(-)污染的风险。SIAR模型得出丰、枯水期地下水中NO_(3)^(-)的主要来源为粪肥/生活污水,贡献率分别为50%和38%。HHRA表明长期饮用研究区NO_(3)^(-)浓度较高的地下水对人类健康具有潜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河流水库 地下水 硝酸盐 氮氧同位素 贝叶斯同位素混合模型(SIAR) 健康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ASP模型的山区型河流水污染控制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赵子豪 姚建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38-41,共4页
为解决山区型河流水环境质量日益恶化的问题,利用WASP8.0模型模拟了山区型河流古蔺河水质情况,并以污染物-水质响应关系为思路,制定了各排污口污染物控制方案。计算结果表明:(1)模拟结果与实际值相吻合,从而验证了所建立的WASP水质模型... 为解决山区型河流水环境质量日益恶化的问题,利用WASP8.0模型模拟了山区型河流古蔺河水质情况,并以污染物-水质响应关系为思路,制定了各排污口污染物控制方案。计算结果表明:(1)模拟结果与实际值相吻合,从而验证了所建立的WASP水质模型的准确性;(2)古蔺河COD不需要削减,氨氮在1,2号控制断面内需要削减,总削减量为98.97 kg/d,其中G5排污口削减量最大为70.94 kg/d。研究结果对古蔺河水生态环境保护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污染控制 水环境质量 山区河流 WASP8.0模型 古蔺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型转化机理及其数值模拟——Ⅰ.模型建立 被引量:10
8
作者 周刚 王虹 +2 位作者 邵学军 假冬冬 胡德超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5-152,共8页
为研究河型转化过程机理,建立了考虑弯道二次流影响与边岸崩塌过程的平面二维河流数学模型,包括水流模型、泥沙模型和边岸崩塌模型。通过在水流动量守恒方程中增加弥散应力项以考虑弯道二次流的影响,并采用室内水槽实验结果对水流模型... 为研究河型转化过程机理,建立了考虑弯道二次流影响与边岸崩塌过程的平面二维河流数学模型,包括水流模型、泥沙模型和边岸崩塌模型。通过在水流动量守恒方程中增加弥散应力项以考虑弯道二次流的影响,并采用室内水槽实验结果对水流模型进行了验证;利用上荆江沙市至石首天然长河段的水沙过程和河道演变资料,对泥沙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本模型数值计算量合适,有较好的适应范围。模型中提出了边岸崩塌过程的模拟技术,相对于传统平面二维水沙模型而言,可以更好地模拟天然河道的横向摆动以及洲滩消长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 河流数学模型 二次流 崩岸过程 悬移质 推移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荡型河流转化控制因素的二维数值模拟 被引量:2
9
作者 肖毅 杜梦 邵学军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45-850,共6页
改进已有平面二维水沙模型,进一步考虑弯道二次流及河床结构对泥沙输运的影响以及河岸植被影响;并提出新的非黏性土崩岸模拟方法,使其能模拟边滩的形成.利用改进后模型模拟游荡小河的形成,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模拟流量、边岸植被、来沙量... 改进已有平面二维水沙模型,进一步考虑弯道二次流及河床结构对泥沙输运的影响以及河岸植被影响;并提出新的非黏性土崩岸模拟方法,使其能模拟边滩的形成.利用改进后模型模拟游荡小河的形成,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模拟流量、边岸植被、来沙量等控制因素变化后游荡小河的平面形态发展过程;分析讨论其对游荡河型转化的影响,并将结论与现有河型转化理论对比,说明改进后的数值模型能反映游荡河流的形成与转化,为深入研究其转化及成因机理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荡河流 平面二维模型 转化 水沙条件 植被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箱养鱼对河流型水库水质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曹碧波 戴乙 +3 位作者 朱龙基 李川 刘艳 王玉秋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6年第1期75-81,共7页
针对网箱养鱼所造成的水污染问题,运用水质模型对网箱养鱼污染进行模拟和预测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提出将网箱养鱼污染概化为面源负荷,采用校准后的QUAL2Kw模型对潘家口水库网箱养鱼污染和网箱撤消后两个方案进行水质模拟和预测,并采用... 针对网箱养鱼所造成的水污染问题,运用水质模型对网箱养鱼污染进行模拟和预测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提出将网箱养鱼污染概化为面源负荷,采用校准后的QUAL2Kw模型对潘家口水库网箱养鱼污染和网箱撤消后两个方案进行水质模拟和预测,并采用均方根误差法对模型适用性进行评价。同时提出具有绝对负荷量百分比和贡献比例计算模块的QUAL2Kw模型,对不同污染源对出库水质的影响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QUAL2Kw模型在潘家口水库的适用性较好;网箱养鱼全部撤消后,潘家口水库的水质状况整体改善的程度不高;为有效改善潘家口水库出库水质,应优先削减潘家口(S6)-潘坝前(S7)的污染物入库负荷量。本文所提出的模型方法及针对出口断面的污染物贡献比例分析可为进一步研究潘家口水库的水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箱养鱼 水库水质模拟 河流水库 QUAL2Kw模型 潘家口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精细模拟的河流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焦军丽 马巍 +2 位作者 裴倩楠 班静雅 杨克君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33-36,共4页
合理划定保护区范围是确保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的重要保障,同时也应与地方的经济发展相适应。为此,以四川省宜宾市中心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为例,构建了宜宾市岷江一维水动力与水质模型和水源保护区河段精细的二维水动力... 合理划定保护区范围是确保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的重要保障,同时也应与地方的经济发展相适应。为此,以四川省宜宾市中心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为例,构建了宜宾市岷江一维水动力与水质模型和水源保护区河段精细的二维水动力与水质模型,依据水源保护区划分相关技术规范,综合MIKE11模型与经验类比法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长度范围,同时利用MIKE 21FM模型对拟划定河段的敏感指标在最不利情形下的浓度分布进行精密模拟。结果表明,一级保护区长度以取水口为基点上溯1 000 m和下溯100m,二级保护区长度从一级水域保护区上游边界上溯2 000m,下游边界下溯200m;官桥溪处箱涵的建设是菜坝镇取水口成立的前提条件;取水口所在的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具备单侧划分水源地保护区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 饮用水水源 保护区 水质模型 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建成区雨源型河流水环境治理方案定量评估 被引量:2
12
作者 魏劲 陈垚 +2 位作者 甘春娟 李迪 袁绍春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3-57,共5页
为定量评估控源截污、生态补水、微地形营造等治理方案对高密度建成区雨源型河流水环境容量的提升效果,以重庆市城区盘溪河渝北段为例,利用MIKE21软件构建了一维水动力—水质模型,并以水环境容量为评价指标模拟研究了各治理方案。结果表... 为定量评估控源截污、生态补水、微地形营造等治理方案对高密度建成区雨源型河流水环境容量的提升效果,以重庆市城区盘溪河渝北段为例,利用MIKE21软件构建了一维水动力—水质模型,并以水环境容量为评价指标模拟研究了各治理方案。结果表明,单一治理方案对盘溪河氮磷环境容量的提升效果分别为生态补水>控源截污>微地形营造,而控源截污对COD环境容量的提升效果最大;通过3种整治措施的组合治理后,盘溪河的水环境容量可得到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维水动力-水质模型 雨源河流 水环境容量 治理方案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河流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罗铭 丁锐 +1 位作者 黄尔 范念念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7-142,共6页
受洪水涨落的水位流量关系呈现明显的绳套曲线,目前的研究大都基于平原河流,由于山区河流比降大、河床组成物质较粗,水流特性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故有些假设与实际河流情况不符,导致水位流量推求不太精确。因此本文考虑山区河流与平... 受洪水涨落的水位流量关系呈现明显的绳套曲线,目前的研究大都基于平原河流,由于山区河流比降大、河床组成物质较粗,水流特性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故有些假设与实际河流情况不符,导致水位流量推求不太精确。因此本文考虑山区河流与平面河流的河床形态、泥沙粒径等方面的差异,引入了河道级别和泥沙粒径以区别山区河流与平原河流,结合简化后的圣维南方程组重新推导水位流量关系。通过山区河流和平原河流水文站的实测资料验证表明:该方法能较好地拟合相应河流横断面实测水位流量;在进行配线时,只需根据变化情况对参数做一些简单更正,具有实用性好、精度高以及适应性强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河流 水位流量关系 绳套曲线 扩散波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若尔盖高原泥炭型弯曲河道崩岸过程模拟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志威 郭楠 +2 位作者 胡旭跃 王晓娟 李艳富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9-36,共8页
崩岸在河床演变和河型转化中发挥重要作用,促使河岸横向移动和河道蜿蜒。2011—2016年黄河源若尔盖高原的弯曲河流野外调查表明,泥炭型弯曲河流的崩岸是河岸上部泥炭层在自重作用下发生的悬臂式崩岸。针对泥炭型河岸的悬臂式崩岸,采用BS... 崩岸在河床演变和河型转化中发挥重要作用,促使河岸横向移动和河道蜿蜒。2011—2016年黄河源若尔盖高原的弯曲河流野外调查表明,泥炭型弯曲河流的崩岸是河岸上部泥炭层在自重作用下发生的悬臂式崩岸。针对泥炭型河岸的悬臂式崩岸,采用BSTEM模型分析其岸坡稳定性,并模拟河岸侵蚀和崩塌过程。泥炭层的含水率是河岸稳定的关键因子,泥炭层含水率的增加,既增强河岸崩塌的驱动力,也减弱抵抗河岸崩塌的抗剪力,对河岸稳定不利。河岸二元物质组成的厚度对河岸稳定性有较大影响,其泥炭层厚度的增加,可提高河岸稳定性,但是河岸下部粉沙层厚度的增加,则会降低河岸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炭弯曲河流 崩岸 河岸稳定性 BSTEM模型 若尔盖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电出版社新近出版《河流泥沙动力学》《河床演变及整治》《河流模拟》
15
作者 熊治平 《中国大学教学》 1989年第5期43-43,共1页
为了适应河流力学及治河工程专业的发展和教学要求,新编《河流泥沙动力学》、《河床演变及整治》和《河流模拟》三部教材将于1989年由水利电力出版社编辑出版。
关键词 河床演变 河流泥沙 水利电力出版社 游荡河段 谢鉴 治河 出版发行 河工模型试验 平面二维 悬移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