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位体系域海相三角洲源—汇特征及沉积模式——以琼东南盆地宝岛凹陷北部渐新统陵水组三段为例
1
作者 林璐 李珊珊 +5 位作者 夏磊 罗威 李科亮 李凤霞 吴仕玖 呙诗阳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1-83,96,共14页
以琼东南盆地宝岛凹陷北部渐新统陵水组三段为例,恢复沉积期古地貌格局,划分流域单元,分析构造转换带断裂陡坡和转换斜坡特点,识别物源注入口位置,进行沟谷量化分析,综合地震相、测井相、岩心相和单井相数据,研究沉积相类型及砂体时空... 以琼东南盆地宝岛凹陷北部渐新统陵水组三段为例,恢复沉积期古地貌格局,划分流域单元,分析构造转换带断裂陡坡和转换斜坡特点,识别物源注入口位置,进行沟谷量化分析,综合地震相、测井相、岩心相和单井相数据,研究沉积相类型及砂体时空分布规律,明确宝岛21区陵水组三段高位体系域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源—汇耦合模式。结果表明:流域单元B—⑤沟谷—三角洲朵叶体⑤具有长距离搬运的特点,入海后储集体成分和结构成熟度高、粒度细、砂泥岩互层发育;流域单元A—②沟谷—三角洲朵叶体②具有冲积扇直接入水,三角洲朵叶体表现为横向变化小、纵向叠置好、粒度粗和单层厚度大的特点,源—渠—汇配置关系好,为宝岛21区最优储集相类型。该结果为研究区储集体预测、气田开发和井位部署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体系 海相 三角洲 源—汇特征 沉积模式 琼东南盆地 宝岛凹陷 渐新统 陵水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黄河水下三角洲对尾闾改道事件的沉积响应——以1855、1976、1996年三期改道为例
2
作者 孔淼淼 刘夙睿 +6 位作者 王厚杰 毕乃双 胡利民 闫天浩 任晰熙 刘彦昊 吴晓 《海洋地质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8-77,共10页
三角洲尾闾河道摆动会引起入海口位置变迁,进而导致三角洲物源供应与动力过程发生快速调整,引起三角洲沉积演化格局发生重大转变。黄河三角洲因其巨量的入海泥沙供应和频繁的尾闾河道摆动成为研究河流改道影响下三角洲沉积演化的理想区... 三角洲尾闾河道摆动会引起入海口位置变迁,进而导致三角洲物源供应与动力过程发生快速调整,引起三角洲沉积演化格局发生重大转变。黄河三角洲因其巨量的入海泥沙供应和频繁的尾闾河道摆动成为研究河流改道影响下三角洲沉积演化的理想区域。本研究通过系统收集前人发表的22根沉积物柱状样的测年数据与粒度资料,结合尾闾改道信息,重点探讨了1855、1976和1996年3期黄河尾闾改道事件对黄河水下三角洲沉积演化的控制机制,对比揭示了水下三角洲不同区域对同一改道事件的空间差异性响应。研究表明,1855年黄河北上重新注入渤海引起黄河水下三角洲物源的快速变化,导致黄河水下三角洲不同区域均表现出沉积物粒度细化,砂含量降低,粒度频率分布曲线由双峰转为单峰为主的特征。1976年黄河由刁口流路改道至清水沟流路,废弃刁口三角洲叶瓣粒度明显粗化,砂含量增加,沉积速率降低,海源有机质对该区有机碳埋藏的影响增加;莱州湾区域和现行河口区域由于黄河细粒泥沙的直接供给,粒度细化,砂含量减少,沉积速率增加。1996年至今黄河行水清8汊流路,刁口区域持续缺少沉积物供应,粒度继续呈现粗化趋势;莱州湾区域主要物源转为沿岸再悬浮物质,粒度粗化;现行河口区域水下三角洲受黄河泥沙直接供给,但由于输运过程中的动力分选及黄河入海泥沙的变化,浅水区及其东北部深水区呈粗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改道 黄河水下三角洲 三角洲演化 沉积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型分支河流体系朵体构型及沉积特征:水槽沉积模拟实验研究
3
作者 夏雨 王俊辉 +4 位作者 向显鹏 马福康 叶慧如 何一鸣 张伟 《古地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41-659,共19页
干旱型分支河流体系规模较大、砂体发育,可形成大规模油气储集层,是国内外学者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领域。文中以干旱型分支河流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水槽沉积模拟实验研究了其动态演化过程、沉积特征及内部构型样式。研究表明:在干旱型分支... 干旱型分支河流体系规模较大、砂体发育,可形成大规模油气储集层,是国内外学者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领域。文中以干旱型分支河流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水槽沉积模拟实验研究了其动态演化过程、沉积特征及内部构型样式。研究表明:在干旱型分支河流体系中,朵体是基本的沉积单元,其沉积演化在整个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中占据核心地位。根据形成过程,可以将朵体划分为侧积型、摆动型、加积型3种类型,其构型特征在剖面上分别呈侧向、无序和垂向堆叠,朵体的发育位置、规模与形态也具有明显差别。其中,侧积型朵体主要发育于扇体侧缘,其面积、长度、宽度均较大,长宽比和宽厚比也较大,形态偏扇形;摆动型朵体主要发育于扇体前缘,其面积、长度、宽度及其长宽比和宽厚比同样较大,平面上呈扇形;加积型朵体主要发育于扇根两侧,其面积与长度、宽度均相对较小,长宽比及宽厚比也相对较小,呈舌型。干旱型分支河流体系演化过程中存在“水道下切→朵体前积→朵体侧向迁移→朵体溯源迁移→水道再次下切”的自旋回过程,该过程在分支河流体系演化的不同阶段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和周期性。研究结果对分析干旱型分支河流体系的沉积过程、沉积特征、内部构型等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型分支河流体系 水槽实验 沉积演化 朵体类型 沉积构型 自旋回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雅克拉断凸及周缘亚格列木组扇三角洲群沉积特征及影响因素
4
作者 孟璐莹 张莉 +2 位作者 刘洪平 毕小龙 杨沁超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5767-5779,共13页
近年塔里木盆地雅克拉断凸及周缘地区下白垩统亚格列木组岩性圈闭勘探取得重要进展,为了明确该区亚格列木组碎屑岩储层沉积相展布规律,促进碎屑岩储层的高效勘探开发。通过利用岩心、测井、三维地震等资料的方法,研究了塔里木盆地雅克... 近年塔里木盆地雅克拉断凸及周缘地区下白垩统亚格列木组岩性圈闭勘探取得重要进展,为了明确该区亚格列木组碎屑岩储层沉积相展布规律,促进碎屑岩储层的高效勘探开发。通过利用岩心、测井、三维地震等资料的方法,研究了塔里木盆地雅克拉断凸及周缘地区白垩系亚格列木组沉积相类型及空间展布特征,以源汇理论为指导分析物源区特征对扇三角洲的发育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雅克拉断凸及周缘地区亚格列木组发育扇三角洲群沉积。在亚格列木组沉积时期,雅克拉断凸地区的古隆起具有明显的分段性,呈北东东向的条带状隆起,呈现东、西两个凸起,中部地势低的特征。基于源-汇体系分析,明确扇三角洲群沉积物源来自古隆起风化剥蚀区域,多支古沟谷为扇三角洲群沉积提供了沉积物输送通道。可见古地貌、沟谷发育特征等控制着雅克拉断凸及周缘地区亚格列木组源-汇体系,形成多物源供给的沉积格局,古隆起西段主要表现为高隆起、沟谷面积较大;东段主要表现为低隆起、沟谷面积较小。物源区沟谷的发育规模控制了古隆起周缘三角洲沉积展布规模。古隆起以南发育缓坡型扇三角洲沉积体系,以北发育陡坡型和缓坡型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源-汇体系分析降低了亚格列木组沉积相研究的不确定性,可以为油气勘探提供更多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三角洲 源-汇体系分析 亚格列木组 雅克拉断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精度层序约束下三角洲-滩坝沉积体系精细刻画与岩性圈闭分布规律——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南坡东段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为例 被引量:5
5
作者 刘成龙 王艳忠 +7 位作者 杨怀宇 操应长 王淑萍 郭超凡 郭豪 陈兆祥 宋林坤 黄歆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21-1141,共21页
为研究断陷盆地斜坡带低位体系域岩性圈闭发育,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南坡东段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沙四上亚段)低位体系域为研究对象,利用岩心、测录井资料,开展了高精度层序划分对比、层序动态演化和沉积微相平面精细刻画研究... 为研究断陷盆地斜坡带低位体系域岩性圈闭发育,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南坡东段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沙四上亚段)低位体系域为研究对象,利用岩心、测录井资料,开展了高精度层序划分对比、层序动态演化和沉积微相平面精细刻画研究。研究表明:沙四上亚段低位体系域划分为3个准层序组、9个准层序,发育6种准层序、4种准层序组以及5种体系域地层叠加样式,经历9次准层序级别相对湖平面升降,在相对湖平面下降期物源供给充足,平面上由盆缘进积为主型向盆内进积型过渡分布。主要发育三角洲-滩坝沉积体系,包括扇三角洲、三角洲和滩坝3种沉积相以及7种沉积微相类型。东营凹陷南坡东段沙四上亚段低位体系域内部以坝主体和滩脊微相尖灭砂体为储集体,以准层序和准层序组底部湖侵泥岩为局部盖层、水进体系域泥岩为区域盖层,形成岩性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圈闭 三角洲-滩坝沉积体系 准层序 低位体系 断陷盆地斜坡带 东营凹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大型的古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论苏皖中—上三叠统黄马青组沉积环境 被引量:8
6
作者 岳文浙 业治铮 毕仲其 《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09-317,共9页
通过对苏皖地区黄马青组的沉积学研究,确认其为发育于前陆盆地内的大型海退河流- 三角洲沉积体系。根据岩石成因类型划分了8 个微相,并对其所反映的沉积环境进行了分析。整个层序自下而上可分为前三角洲、三角洲前缘及三角洲平原3... 通过对苏皖地区黄马青组的沉积学研究,确认其为发育于前陆盆地内的大型海退河流- 三角洲沉积体系。根据岩石成因类型划分了8 个微相,并对其所反映的沉积环境进行了分析。整个层序自下而上可分为前三角洲、三角洲前缘及三角洲平原3 个亚环境,并对亚环境内的微环境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 三角洲沉积 黄马青组 沉积环境 河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支河流体系沉积学工作框架与流程 被引量:5
7
作者 张昌民 张祥辉 +4 位作者 王庆 冯文杰 李少华 易雪斐 Adrian JHARTLEY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共13页
基于现有的研究成果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分支河流体系(DFS)研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工作流程。研究结果表明:①DFS研究中最关键的3个科学问题是明确河网结构和河型演变规律、构建沉积标志和沉积模式、分析其形... 基于现有的研究成果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分支河流体系(DFS)研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工作流程。研究结果表明:①DFS研究中最关键的3个科学问题是明确河网结构和河型演变规律、构建沉积标志和沉积模式、分析其形成和分布的控制因素。②DFS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建设形态沉积学数据库、现代沉积机理研究、分类研究、建立沉积模式、储层建模与储层预测等5个方面。③DFS研究中的关键技术包括基于遥感图像的形态数据采集、形成机理的水槽和模拟实验、河网重构、顶点位置预测与河道分汊点自动生成方法、储层建模知识库平台等。④DFS研究的基本工作流程是先建立形态沉积学数据库,搭建数据库软件平台,在此基础上选择具有代表性的DFS进行现代沉积解剖,然后综合现代沉积调查、露头解剖和模拟实验成果,形成分类体系,总结各类DFS的识别标志和沉积模式,分层次建立储层预测模型,形成沉积结构储层预测模型的建模软件平台,从而预测沉积体系中有利储层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支河流体系 河网重构 储层建模 水槽沉积模拟 数据采集 DFS形态沉积学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及其与油气聚集关系 被引量:56
8
作者 焦养泉 周海民 +3 位作者 庄新国 刘少峰 杨生科 马美媛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70-75,共6页
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是断陷盆地中极为发育的一种沉积体系,主要由扇三角洲平原组合、扇三角洲前缘组合和前三角洲沉积构成,可识别出9种成因相。受沉积物供给速率、可容空间增长速率及盆缘断裂产状等因素控制可划分出退积型、加积型、前... 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是断陷盆地中极为发育的一种沉积体系,主要由扇三角洲平原组合、扇三角洲前缘组合和前三角洲沉积构成,可识别出9种成因相。受沉积物供给速率、可容空间增长速率及盆缘断裂产状等因素控制可划分出退积型、加积型、前积型、陡坡型和缓坡型5种扇三角洲类型。位于扇三角洲平原的辫状分流河道砂体及其位于扇三角洲前缘的与之有成因联系的水下分流河口坝、洪水型重力流砂体等物性好,可以构成优质储层。含油性勘探成果亦证实各主力油层段平面上主要分布于扇三角洲前缘及分流间湾区,小部分位于扇三角洲平原区。受埋藏深度和成岩场的影响,不同地区、不同层位主力油层段的物性与岩性相关性各异。因此,应用沉积体系分布与油气聚集规律挖掘剩余油层及进行远景区预测是有效的与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洲 沉积体系 油气聚集 沉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邮凹陷古近系戴南组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及其沉积相模式 被引量:47
9
作者 纪友亮 李清山 +1 位作者 王勇 胡斌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9-19,共11页
扇三角洲是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戴南组较为发育的一种沉积类型,集中分布在凹陷南部陡坡带一侧,是该区一个重要的勘探领域。根据岩芯、测井、地震、粒度等资料,对高邮凹陷古近系戴南组扇三角洲的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建立了高邮凹陷戴南组的... 扇三角洲是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戴南组较为发育的一种沉积类型,集中分布在凹陷南部陡坡带一侧,是该区一个重要的勘探领域。根据岩芯、测井、地震、粒度等资料,对高邮凹陷古近系戴南组扇三角洲的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建立了高邮凹陷戴南组的沉积相模式。根据单井沉积相、连井沉积相分析以及地震剖面反射特征和砂地比图综合分析,确定了戴南组各亚段沉积相的平面展布,编制了戴南组各亚段沉积相分布图。结果表明:高邮凹陷南部陡坡带地形陡,存在扇三角洲发育的条件,也存在反映浅水环境的岩性特点,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低反映了近物源的条件,还发现反映牵引流和重力流共存的沉积构造特点;从地震反射特征上看,反射结构不稳定,并发现向盆地边缘加厚的楔形地震相。在此基础上,重点对戴南组扇三角洲相各微相进行了分析,共划分出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和前扇三角洲亚相,并进一步划分出水上分流河道、漫滩沼泽、水下分流河道、分流河道间和席状砂等微相,最后详细阐述了各微相的沉积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体系 沉积 模式 三角洲 戴南组 古近系 高邮凹陷 苏北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前陆盆地侏罗系三角洲沉积体系与沉积模式 被引量:40
10
作者 胡晓强 陈洪德 +1 位作者 纪相田 张闻林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6-231,237,共7页
川西前陆盆地侏罗系为陆相碎屑岩沉积,其中的三角洲沉积体系包括湖泊扇三角洲体系和湖泊三角洲体系2类。湖泊扇三角洲体系主要见于上侏罗统遂宁组、莲花口组地层之中,由扇三角洲平原亚相、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前扇三角洲亚相构成。湖泊... 川西前陆盆地侏罗系为陆相碎屑岩沉积,其中的三角洲沉积体系包括湖泊扇三角洲体系和湖泊三角洲体系2类。湖泊扇三角洲体系主要见于上侏罗统遂宁组、莲花口组地层之中,由扇三角洲平原亚相、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前扇三角洲亚相构成。湖泊三角洲体系主要分布于上侏罗统蓬莱镇组等地层中,有长轴三角洲和短轴三角洲2种类型,包含的亚相有三角洲平原亚相、三角洲前缘亚相、前三角洲亚相。川西前陆盆地侏罗系的沉积模式有2种,即冲积扇—河流(冲积平原)—三角洲—湖泊—湖底扇模式及冲积扇—扇三角洲—湖泊—湖底扇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侏罗系 三角洲 沉积体系 沉积模式 川西前陆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河流沉积物中的壬基酚 被引量:13
11
作者 陈兵 麦碧娴 +3 位作者 陈社军 杨清书 盛国英 傅家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84-486,共3页
对珠江三角洲河流表层沉积物中的壬基酚(NP)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NP在所有样品中均有检出,其含量范围在110~7808ng/g之间. 其中,珠江广州河段污染水平最高,狮子洋水道明显低于上游珠江广州河段,东江位居其后,西江最低.沉积物中总有机碳... 对珠江三角洲河流表层沉积物中的壬基酚(NP)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NP在所有样品中均有检出,其含量范围在110~7808ng/g之间. 其中,珠江广州河段污染水平最高,狮子洋水道明显低于上游珠江广州河段,东江位居其后,西江最低.沉积物中总有机碳(TOC)的分布特征与NP相似,相关分析显示TOC与NP之间显著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壬基酚 有机碳 沉积 河流 珠江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泉头组—嫩江组河流与湖泊——三角洲相地震沉积学特征 被引量:9
12
作者 魏巍 张顺 +1 位作者 张晨晨 吴朝东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53-1161,共9页
通过在三维地震数据采集、处理及解释过程中应用和改善了多项技术来提高分辨率和成像效果,对松辽盆地北部泉头组—嫩江组大型河流及大型湖泊—三角洲相沉积砂体的空间形态、内部结构及相带展布进行了地震沉积学的研究,从而避免了传统研... 通过在三维地震数据采集、处理及解释过程中应用和改善了多项技术来提高分辨率和成像效果,对松辽盆地北部泉头组—嫩江组大型河流及大型湖泊—三角洲相沉积砂体的空间形态、内部结构及相带展布进行了地震沉积学的研究,从而避免了传统研究手段所导致的地质体空间形态及相带展布主观臆断的不足。研究发现储集层主要是大型曲流河点坝砂体、进积型及退积型三角洲砂体及湖相区内的重力流砂体,认识到进积型三角洲具有典型的高角度朵状及鸟足状河控型特点,前缘相带窄小、平原相带宽阔、水下分流河道不发育,退积型三角洲具有低角度垂柳状湖控型特点,前缘相带宽阔、平原相带窄小、水下分流河道发育。同时在青山口组及嫩江组二、三段水退旋回发现了大规模滑塌扇、浊积扇,在姚家组及嫩江组一段水进旋回发现了大规模浊积水道,这不仅为松辽盆地北部油气勘探开辟了新领域,同时为非常规储层研究及寻找资源潜力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洲体系 重力流体系 河流体系 地震沉积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黔西晚二叠世早期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及其聚煤特征 被引量:34
13
作者 邵龙义 张鹏飞 +1 位作者 陈代钊 罗忠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32-139,共8页
滇东黔西上二叠统底部发育着一套玄武岩质砾岩,本文针对云南富源和贵州盘县一带的底砾岩进行综合研究,认为这套砾岩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并进一步识别出砾质辫状河道、砂质辫状河道、砾质河口坝、砂质河口坝等沉积类型。文中还对该辫... 滇东黔西上二叠统底部发育着一套玄武岩质砾岩,本文针对云南富源和贵州盘县一带的底砾岩进行综合研究,认为这套砾岩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并进一步识别出砾质辫状河道、砂质辫状河道、砾质河口坝、砂质河口坝等沉积类型。文中还对该辫状河三角洲的沉积序列、发育背景以及与聚煤作用关系等问题做了一定分析,认为三角洲朵体之间地区以及在衰退的三角洲朵体之上成煤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 聚煤 三角洲 沉积体系 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扇三角洲沉积体系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研究 被引量:20
14
作者 赵俊青 纪友亮 +2 位作者 夏斌 张善文 刘宝明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02-309,共8页
以东营凹陷胜北断层下降盘坨 76块沙四上亚段扇三角洲沉积体为例 ,对扇三角洲沉积体系下的高精度层序地层学进行了研究。经过分析认为 ,在扇三角洲沉积体系中的高精度层序地层单元划分为准层序组、准层序、层组、层四级 ,并对准层序和... 以东营凹陷胜北断层下降盘坨 76块沙四上亚段扇三角洲沉积体为例 ,对扇三角洲沉积体系下的高精度层序地层学进行了研究。经过分析认为 ,在扇三角洲沉积体系中的高精度层序地层单元划分为准层序组、准层序、层组、层四级 ,并对准层序和层组的类型和对比方法进行了总结。将扇三角洲沉积体系中的层组类型划分为Fu、Cu和Cu -Fu三大类 ,准层序类型划分为Fu -Fu、Cu -Fu、Cu -Cu三大类 ,同时总结出了沿物源方向的相序递变和垂直物源方向的侵蚀切割对比 2种准层序和层组对比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洲 沉积体系 层序地层学 层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三角洲沉积体系平面展布特征 被引量:101
15
作者 付锁堂 田景春 +7 位作者 陈洪德 侯中健 张锦泉 刘文均 杨华 付金华 范正平 石晓英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6-241,共6页
利用钻井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三角洲沉积体系进行详细研究 ,结果表明 :研究区晚古生代沉积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晚石炭世本溪期 -早二叠世太原期 ,系海相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时期 ;第二阶段为早二叠世山西期 -晚二叠世... 利用钻井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三角洲沉积体系进行详细研究 ,结果表明 :研究区晚古生代沉积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晚石炭世本溪期 -早二叠世太原期 ,系海相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时期 ;第二阶段为早二叠世山西期 -晚二叠世石千峰期 ,系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广泛发育时期。两类不同的三角洲沉积体系在发育的背景、相带构成、砂体类型等方面均有差异。在上述基础上系统讨论了研究区晚古生代三角洲沉积体系平面展布特征 ,为该区下一步的油气勘探提供更为准确的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晚古生代 三角洲沉积体系 平面展布特征 相带构成 砂体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白家海地区侏罗系三角洲沉积体系 被引量:20
16
作者 刘海涛 蒲秀刚 +2 位作者 张光亚 袁选俊 卫延召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7-41,52,共6页
为认识三角洲成因机制、分类描述及其与油气生成聚集的关系,以准噶尔盆地白家海地区侏罗系地层为例,在中期基准面旋回框架内采用岩心观察描述、测井相分析方法,以沉积体系域为成图单元,从古地理背景、构造背景、形态特征、沉积构造发育... 为认识三角洲成因机制、分类描述及其与油气生成聚集的关系,以准噶尔盆地白家海地区侏罗系地层为例,在中期基准面旋回框架内采用岩心观察描述、测井相分析方法,以沉积体系域为成图单元,从古地理背景、构造背景、形态特征、沉积构造发育特征、岩性及相组合等方面对侏罗系时期发育的不同类型三角洲沉积体系进行分类描述与成因机制研究.结果表明:3种类型三角洲沉积体系具有很大差异性,并决定其发育砂体类型与分布的各自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白家海 侏罗系 三角洲 沉积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东部凹陷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12
17
作者 樊爱萍 杨仁超 +2 位作者 韩作振 蔡国刚 李春华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9年第4期33-36,共4页
为查明辽河坳陷东部凹陷古近系有利储集相带类型和分布规律,以钻井剖面、测井曲线分析、岩心观察和粒度分析为基础,对东部凹陷古近系沉积体系进行了全面研究。确定东部凹陷西部斜坡带具备辫状河三角洲的形成条件,并确定了辫状河三角洲... 为查明辽河坳陷东部凹陷古近系有利储集相带类型和分布规律,以钻井剖面、测井曲线分析、岩心观察和粒度分析为基础,对东部凹陷古近系沉积体系进行了全面研究。确定东部凹陷西部斜坡带具备辫状河三角洲的形成条件,并确定了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范围和层位,识别了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亚相及微相。研究认为,东部凹陷古近系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与构造活动具有很好的耦合性,河流入口常位于构造传递带内,断层带常为沉积(亚)相分界,构造坡折带为碎屑沉积物有利堆积场所,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为最有利的储集相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坳陷 东部凹陷 古近系 辫状河三角洲 沉积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流—三角洲沉积储层大孔道形成机理及DLS测井曲线识别方法 被引量:20
18
作者 洪金秀 胥伟 涂国萍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1-53,共3页
以岩心分析资料和测井曲线资料为依据,研究了河流—三角洲沉积储层大孔道的形成机理和DLS测井曲线识别定量计算方法,为控制低效或无效注水的循环场,指导油田开发探索出一种新的途径。
关键词 河流-三角洲沉积 储层 大孔道 机理 识别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两条主要河流沉积物中的典型内分泌干扰物污染状况 被引量:18
19
作者 龚剑 冉勇 +1 位作者 陈迪云 杨余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11-1116,共6页
为了调查珠江三角洲河流沉积物中典型内分泌干扰物的污染状况,采用超声提取-衍生化-GC/MS法研究了双酚A(BPA)、雌酮(E1)、雌二醇(E2)、己烯雌酚(DES)、17α-乙炔雌二醇(EE2)、雌三醇(E3)等典型内分泌干扰物在珠江广州河段和东江东莞河... 为了调查珠江三角洲河流沉积物中典型内分泌干扰物的污染状况,采用超声提取-衍生化-GC/MS法研究了双酚A(BPA)、雌酮(E1)、雌二醇(E2)、己烯雌酚(DES)、17α-乙炔雌二醇(EE2)、雌三醇(E3)等典型内分泌干扰物在珠江广州河段和东江东莞河段表层沉积物中的质量分数水平、分布特征,并对其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BPA在所有样品中均有检出,E1和E2的检出率分别为72%和61%,其质量分数(以干质量计)分别在14.3~429.5 ng.g-1之间(中值为79.5 ng.g-1)、<1.3~10.9ng.g-1之间(中值为3.4 ng.g-1)和<0.9~2.6 ng.g-1之间(中值为1.6 ng.g-1);其余几种雌激素均未被检出。东江东莞河段沉积物中BPA的污染水平整体高于珠江广州河段,而天然雌激素的污染状况则是珠江广州河段更为严重。3种化合物的质量分数总体呈现出沿河口方向降低的分布特征,这可能与沿岸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不规则排放以及水动力条件有关。BPA、E1、E2的质量分数均与沉积物总有机碳(TOC)质量分数呈正相关,表明有机质是控制沉积物中内分泌干扰物分布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分泌干扰物 沉积 珠江三角洲 河流 双酚A 雌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上三叠统延长组物源方向分析与三角洲沉积体系 被引量:243
20
作者 宋凯 吕剑文 +1 位作者 杜金良 王宏科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59-66,共8页
利用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 ,分析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上三叠统延长组母岩类型和物源方向。研究表明盆地中部延长组砂岩和泥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REE分配模式及微量元素蜘蛛图解相同 ,表现为轻稀土富集 ,重稀土亏损 ,铕、铈元素亏损 ;RE... 利用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 ,分析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上三叠统延长组母岩类型和物源方向。研究表明盆地中部延长组砂岩和泥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REE分配模式及微量元素蜘蛛图解相同 ,表现为轻稀土富集 ,重稀土亏损 ,铕、铈元素亏损 ;REE分配模式均呈“右倾斜、LREE富集、HREE平坦”型 ;微量元素蜘蛛图解具“四峰三谷一平坦”型 ,曲线呈阶梯状分布 ;砂岩和泥岩的地球化学特征、REE分配模式及微量元素蜘蛛图解与盆地东北缘的太古代、元古代变质岩相一致 ,而与火成岩的重稀土富集、轻稀土亏损、“V”字型REE分配模式和“三峰两谷”型、曲线呈“W”字型分布的蜘蛛图解的特征有显著的差别。说明延长组母岩是盆地东北缘的太古代、元古代变质岩 ,主要物源方向为北东向。依据物源方向、沉积环境、砂岩岩石学特征、砂岩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的特征 ,将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上三叠统延长组沉积划分为两大三角洲沉积体系 ,即北东向的安塞三角洲沉积体系、志靖三角洲沉积体系、安边三角洲沉积体系和北西向的盐定三角洲沉积体系。在三角洲沉积体系划分的基础上 ,详细阐述了不同三角洲沉积体系的岩石学特征、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的特征及延长组长 6—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上三叠统 稀土元素 微量元素 物源方向 三角洲沉积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