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门峡水库原型试验以来渭河下游河床稳定性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1
作者 袁峥 梁林江 刘科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0-74,142,共6页
为探究渭河下游河道形态演变特征及影响机理,基于多年水文观测资料分析渭河下游河床稳定性演变规律,探讨三门峡水库原型试验以来(2003~2020年),来水来沙条件、潼关高程变化、河道边界条件与河床稳定性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原型试验期内... 为探究渭河下游河道形态演变特征及影响机理,基于多年水文观测资料分析渭河下游河床稳定性演变规律,探讨三门峡水库原型试验以来(2003~2020年),来水来沙条件、潼关高程变化、河道边界条件与河床稳定性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原型试验期内,渭河下游河道年均径流量呈缓慢增加趋势,年均含沙量均呈缓慢减小趋势,河段河槽呈扩张趋势,潼关高程呈逐年下降趋势。原型试验期前后,渭河下游河段河床横向、纵向和综合稳定性系数均增加,原型试验期内,河床稳定性呈逐年上升趋势。前期3年平均水流冲刷强度和潼关高程变化是影响渭河下游河床综合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渭河下游河床综合稳定性的经验计算公式,验证了所提经验公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研究成果可为渭河下游及类似河流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门峡水库 渭河下游 河床稳定性 水沙关系 潼关高程 边界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积河流河床稳定性综合指标 被引量:15
2
作者 周宜林 唐洪武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6-20,共5页
冲积河流河床稳定性指标在实践中是判断河流泥沙运动强度、沙丘运动引起的河床变形强度和划分河型的依据。河流动力学研究成果表明,河床纵向稳定性取决于河道纵向水流输沙能力,而纵向水流输沙能力与纵向水流参数成比例。类比于纵向稳定... 冲积河流河床稳定性指标在实践中是判断河流泥沙运动强度、沙丘运动引起的河床变形强度和划分河型的依据。河流动力学研究成果表明,河床纵向稳定性取决于河道纵向水流输沙能力,而纵向水流输沙能力与纵向水流参数成比例。类比于纵向稳定性与纵向水流参数的关系,认为横向稳定性与横向水流参数成比例,以及河床稳定性综合指标取决于纵向稳定性与横向稳定性的对比。经推导,得到了反映水流动力因素、河床几何尺寸和边界特征的河床稳定性综合指标一般表达式。根据天然河道和模型小河的河型资料,确定河床稳定性综合指标。该指标反映了河床综合稳定性且可以用来进行河型判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床稳定性 河型 水流输沙能力 水流参数 冲积河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河口南港采砂对河床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李茂田 程和琴 +2 位作者 周丰年 吴敬文 李伯昌 《海洋测绘》 2011年第1期50-53,共4页
利用多波束测深及数字高程模型技术发现:南港主槽有若干长50-100m,深3-5m的采砂坑;瑞丰沙体南侧存在高0.5-1.2m,长约1800m的两级陡坎,陡坎下有长1850m、宽400m、体积124.5万立方米的滑坡体。近8年来,瑞丰沙冲刷减少3724万立方米。采砂... 利用多波束测深及数字高程模型技术发现:南港主槽有若干长50-100m,深3-5m的采砂坑;瑞丰沙体南侧存在高0.5-1.2m,长约1800m的两级陡坎,陡坎下有长1850m、宽400m、体积124.5万立方米的滑坡体。近8年来,瑞丰沙冲刷减少3724万立方米。采砂坑、陡坎与滑坡体形成的主要受采砂及其引起的瑞丰沙顶部水沙通量调整控制,采砂引起瑞丰沙顶部过水断面增加8240m^2,涨潮从南小泓分流0.96亿立方米,落潮从南港主槽分流1.43亿立方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波束测量 数字高程模型 采砂 河床稳定性 长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江济太工程水源地河床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高菲 崔广柏 +1 位作者 张文胜 吴挺峰 《水资源保护》 CAS 2009年第2期18-22,共5页
引江济太工程水源地位于长江澄通段的福山倒套内,其河床稳定性是影响引江济太工程成败的关键。因此,根据大量实测水下地形资料,对福山倒套的河势演变进行分析,研究倒套河床形态特征对自身水动力结构的影响。同时,结合二维水量模型对福... 引江济太工程水源地位于长江澄通段的福山倒套内,其河床稳定性是影响引江济太工程成败的关键。因此,根据大量实测水下地形资料,对福山倒套的河势演变进行分析,研究倒套河床形态特征对自身水动力结构的影响。同时,结合二维水量模型对福山倒套淤积的形势进行数值模拟和预测。结果表明:①倒套内部水位降低,但变化不明显;②倒套内部流场流速整体下降,尤其是倒套口门处流速值减小较大;③倒套虽然处于淤积阶段,但倒套口门段较为稳定。因此,适时疏浚上部串沟是维持倒套稳定之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地 河床稳定性 水沙特性 岸线变化预测 引江济太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积河流河床综合稳定性指标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罗全胜 史传文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9-20,共2页
根据河床演变理论,利用已有的基本公式,导出了冲积河流河床绝对稳定应满足的水沙床无量纲数(量)条件,由此建立了由水沙床因素构成的实用冲积河流稳定程度函数公式。基于该公式建立了冲积河流河床综合稳定性指标以及对应的河型判别准则,... 根据河床演变理论,利用已有的基本公式,导出了冲积河流河床绝对稳定应满足的水沙床无量纲数(量)条件,由此建立了由水沙床因素构成的实用冲积河流稳定程度函数公式。基于该公式建立了冲积河流河床综合稳定性指标以及对应的河型判别准则,然后利用黄河下游11年资料和渭河部分资料进行了初步验证。计算表明,建立的冲积河流河床综合稳定性指标以及对应的河型判别准则是合理和有效的,可以利用该判别方法预测大型河流因水沙条件改变而导致的河型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型判别准则 稳定程度函数 河床稳定性 冲积河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丹江口水库运行前后坝下游不同河型稳定性对比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姚仕明 黄莉 卢金友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1-45,共5页
通过计算丹江口、三峡水库运用前后坝下游不同河型的河床稳定系数,分析了建库前后坝下游河床稳定性的变化情况及不同河型稳定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坝下游不同河型的综合稳定系数表现为,分汊河型的稳定系数最大,蜿蜒河型次之,游荡河型综合... 通过计算丹江口、三峡水库运用前后坝下游不同河型的河床稳定系数,分析了建库前后坝下游河床稳定性的变化情况及不同河型稳定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坝下游不同河型的综合稳定系数表现为,分汊河型的稳定系数最大,蜿蜒河型次之,游荡河型综合稳定系数最小;同一河型在不同的河流甚至同一河流不同河段上的综合稳定系数存在差异;丹江口、三峡水库运用以后坝下游不同河型的综合稳定系数均呈增大趋势,河道总体呈现渐趋稳定的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床稳定性 河型 三峡水库 丹江口水库 坝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干流黑河市城区段河床演变研究
7
作者 石瑞花 张志崇 张羽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9-64,共6页
黑龙江黑河市城区河段河道受自然及人为因素影响,河床演变复杂。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和双累积曲线法分析了水沙变化趋势。基于实测水文和泥沙资料,对河床稳定性及冲淤变化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河段属于少沙河流,结雅... 黑龙江黑河市城区河段河道受自然及人为因素影响,河床演变复杂。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和双累积曲线法分析了水沙变化趋势。基于实测水文和泥沙资料,对河床稳定性及冲淤变化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河段属于少沙河流,结雅河口以上年径流和输沙量随时间呈减小趋势,结雅河口以下年径流没有明显的趋势性变化,年输沙量呈减小趋势。自然状态下,河段岸线和深泓线位置基本稳定,河床冲淤变化不大,以约10年为一个周期,基本可以达到冲淤平衡。在人类活动及支流汇入影响下,黑河水位站至长发岛段纵向不稳定,预测会引起该段未防护岛屿洲滩的岸线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 水沙变化 MANN-KENDALL检验 双累积曲线法 河床稳定性 冲淤演变 黑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期黄河下游河床调整过程及特点 被引量:31
8
作者 夏军强 吴保生 王艳平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01-308,共8页
利用黄河下游1999-2005年的实测水沙及断面资料,分析了近期下游(铁谢至利津河段)河床调整过程及特点,具体表现为:小浪底水库运行后,黄河下游河道出现持续冲刷。其中,游荡型河段的冲刷量占下游总冲刷量的77%,单位河长的冲刷量在高村以上... 利用黄河下游1999-2005年的实测水沙及断面资料,分析了近期下游(铁谢至利津河段)河床调整过程及特点,具体表现为:小浪底水库运行后,黄河下游河道出现持续冲刷。其中,游荡型河段的冲刷量占下游总冲刷量的77%,单位河长的冲刷量在高村以上河段最大,孙口以下河段次之,高村至孙口河段最小;各河段主槽横断面形态调整均表现为向窄深方向发展;河床在冲刷过程中,主槽纵比降变化不大,其纵剖面形态自1855年以来均为下凹曲线,其凹度值随河床冲刷而略有增大;汛期深泓摆动幅度在游荡段最大,在弯曲段较小;随河床冲刷,下游平滩流量增加,但断面平滩流量与河段平滩流量的增加程度不同;因床沙显著粗化,不同河型河段的河床纵向稳定程度随冲刷均增加,而河床横向稳定程度在游荡段变化不大,在过渡段及弯曲段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浪底水库 黄河下游 河床调整 断面形态 平滩流量 河床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干流蚌埠至浮山河段河床演变预测 被引量:8
9
作者 倪晋 虞邦义 +1 位作者 张辉 王久晟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8-43,共6页
淮河干流蚌埠至浮山河段行洪区调整和建设工程是进一步治淮38项工程之一,治理后的河床稳定性问题是工程成败的关键。以非均匀不平衡输沙理论为基础,运用水沙数学模型,系统分析了工程实施后未来30年的河道冲淤演变及水位变化。研究表明,... 淮河干流蚌埠至浮山河段行洪区调整和建设工程是进一步治淮38项工程之一,治理后的河床稳定性问题是工程成败的关键。以非均匀不平衡输沙理论为基础,运用水沙数学模型,系统分析了工程实施后未来30年的河道冲淤演变及水位变化。研究表明,蚌浮段河道年际间呈冲淤交替变化,一般丰水年多表现为冲刷,枯水年多表现为淤积,冲淤相抵后累计表现为微冲,总冲刷量为128万m^3。随着河床刷深,河道沿程各节点控制水位有所降低,在设计洪水条件下吴家渡站30年后水位降幅为0.18 m。若同时考虑规划中冯铁营引河的影响,蚌浮段河道的冲刷量和水位降低的幅度还会进一步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 河道整治 河床稳定性 冯铁营引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库下游河流再造床过程中的河岸侵蚀 被引量:12
10
作者 张春燕 陈立 +1 位作者 张俊勇 王志国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56-360,共5页
根据实测河道地形资料,分析了水库下游河床演变中的河岸侵蚀现象,包括不同横向边界约束条件、不同床沙组成和不同河型河段的河岸侵蚀的特征及规律。结果表明:①水库下游均会有河岸侵蚀发生,但初期一般以下切为主,后期以展宽为主。②对... 根据实测河道地形资料,分析了水库下游河床演变中的河岸侵蚀现象,包括不同横向边界约束条件、不同床沙组成和不同河型河段的河岸侵蚀的特征及规律。结果表明:①水库下游均会有河岸侵蚀发生,但初期一般以下切为主,后期以展宽为主。②对于横向边界约束较强的河段,河岸侵蚀相对较弱;相反,则河岸坍塌严重,河岸侵蚀强烈;③对不同的河床组成和边滩组成的河段:河床较粗特别是形成抗冲粗化层,且边滩组成较细的河段,河岸侵蚀现象非常剧烈;河床组成较细的河段,如果边滩抗冲性较强,则河岸侵蚀现象相对较弱,如果滩地组成较细、容易坍塌,河岸侵蚀也会较强;④不同的河型有着不同的河岸侵蚀现象。分汊河段以主汊为主;游荡段的游荡特性在初期受到抑制;弯曲河段的撇弯切滩现象较普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造床 河岸侵蚀 冲刷 河床演变 河床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积性河流的河型分类及判别方法研究综述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贝贝 朱立俊 +1 位作者 陈槐 王建中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4-80,共7页
冲积性河流的河型分类及判别是河型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对于河床演变规律的认识及制定河道治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已有研究成果,归纳和分析了国内外河型分类和判别方法。针对河型定量判别方法,总结和分析了现有J-Q判别法、河床稳定... 冲积性河流的河型分类及判别是河型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对于河床演变规律的认识及制定河道治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已有研究成果,归纳和分析了国内外河型分类和判别方法。针对河型定量判别方法,总结和分析了现有J-Q判别法、河床稳定性判别法、来水来沙条件与河床边界条件判别法的思路、判别指标和标准。采用量纲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影响河型的主要因素,对比了不同判别式所用参数的特性,最后指出了现有河型判别方法的不足和有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型分类 河型判别 河型影响因素 河床稳定性指标 量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