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河下游影响荒漠河岸胡杨林蒸腾的冠层与大气耦合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高冠龙 冯起 +1 位作者 张小由 鱼腾飞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34-239,共6页
基于2014年胡杨主要生长季内树形特征、树干液流、环境因子的实际观测数据,利用经验公式,计算了胡杨冠层蒸腾速率、冠层气孔导度与解耦系数的值,分析了其日变化与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从日变化趋势来看,解耦系数在早晨和傍晚时较... 基于2014年胡杨主要生长季内树形特征、树干液流、环境因子的实际观测数据,利用经验公式,计算了胡杨冠层蒸腾速率、冠层气孔导度与解耦系数的值,分析了其日变化与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从日变化趋势来看,解耦系数在早晨和傍晚时较小,中午达到最大值,这主要是由于早晨和傍晚时太阳辐射比较弱、作物气孔开度小,使冠层气孔导度降低造成的;而中午时冠层气孔导度达到全天的最大值,解耦系数值也达到最大。(2)从季节变化趋势来看,解耦系数与冠层气孔导度变化趋势相近,在生长季内均呈先增大后减小,之后略有浮动增大,最后减小的趋势。本研究对影响荒漠河岸胡杨林蒸腾的冠层与下层大气进行相关性推断,认为影响胡杨林蒸腾的冠层与大气耦合度较高。尽管试验地处于极端干旱区,下层大气十分干燥,林冠层叶气界面水分散失很快,但黑河下游河岸林供水良好,林冠层空气动力学条件相近,使得胡杨林蒸腾主要受叶面气孔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河岸胡杨林 冠层与大气耦合 蒸腾 解耦系数Ω 黑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河下游胡杨林土壤碳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
作者 殷一丹 鱼腾飞 +2 位作者 韩拓 谭天逸 陈小玲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4-104,共11页
荒漠河岸林土壤碳的分布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以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为研究区域,通过采集20个胡杨林样地0~100 cm土层土壤样品,研究了土壤有机碳(SOC)、土壤无机碳(SIC)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0~100 cm SOC和SIC均值... 荒漠河岸林土壤碳的分布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以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为研究区域,通过采集20个胡杨林样地0~100 cm土层土壤样品,研究了土壤有机碳(SOC)、土壤无机碳(SIC)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0~100 cm SOC和SIC均值分别为2.90 g·kg^(-1)和10.79 g·kg^(-1),SIC为SOC的3.72倍。(2)垂直方向上SOC和SIC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少,水平方向上从东河上段至下段SOC与SIC虽然均呈现减少趋势,但SIC总量仍大于SOC,说明SIC是干旱区内陆河下游土壤碳的主要赋存形式。(3)土壤理化性质对SOC的解释程度较高,而对SIC的解释程度较低。其中,土壤化学性质(EC、Na^(+)、SO_(4)^(2-)、Cl^(-)、Ca^(2+)、Mg^(2+)、K^(+))对SOC的影响程度最大。综上,黑河流域下游荒漠河岸林土壤碳库是以SIC为主,且在水平和垂直方向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土壤理化性质对SOC和SIC空间分异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碱性阳离子是影响SOC的主要因素,而土壤砂粒含量和容重是影响SIC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岸胡杨林 土壤碳 分布特征 影响因素 黑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孔雀河流域地下水演化及其生态效应 被引量:3
3
作者 龙睿 张俊 +5 位作者 余堃 顾小凡 李瑛 董佳秋 苏潇 朱瑾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1-50,共10页
近50 a,西北干旱内陆河流域经历了历史时期的水土资源过度开发和近期的生态保护修复的不同阶段,对区域地下水和生态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地下水长期演化规律及其生态效应认识尚不清晰。以新疆孔雀河流域为典型研究区,基于最新地下水监... 近50 a,西北干旱内陆河流域经历了历史时期的水土资源过度开发和近期的生态保护修复的不同阶段,对区域地下水和生态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地下水长期演化规律及其生态效应认识尚不清晰。以新疆孔雀河流域为典型研究区,基于最新地下水监测数据与历史数据对比,分析流域地下水流场时空演化规律以及流域地下水对河岸带胡杨林的影响作用,探讨地下水长期演化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1971—2021年,孔雀河流域因过量集中开采地下水引起区域地下水流动系统发生根本性变化,地下水水位整体呈下降趋势,流域内累计降幅大于40 m的面积达204.69 km^(2),累计降幅20~40 m的面积为1735.81 km^(2),累计降幅5~20 m的面积为1018.56 km^(2),并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生态输水前,中下游河道长时间断流,河岸带地下水水位埋深累计降幅超过10 m,导致河岸带胡杨林退化萎缩,2016年实施生态输水工程以后,埋深逐渐上升2~4 m,上升至胡杨林生长临界水位以上,2014—2018年天然胡杨林植被覆盖率增大17%。本研究有助于认识西北干旱内陆河流域地下水和生态环境演化规律,为类似区域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雀河流域 地下水流场 生态输水 河岸胡杨林 地下水水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