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河口滑坡-碎屑流高速远程运移机制探讨 被引量:50
1
作者 孙萍 张永双 +3 位作者 殷跃平 汪发武 吴树仁 石菊松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37-744,共8页
青川东河口滑坡-碎屑流是"5.12"汶川大地震触发的典型高速远程滑坡,滑坡自高程1300m处开始滑动,总滑程约2400m,致使780余人遇难。野外调研结果表明,该滑坡自启动到最终静止,分别经历了滑坡启动阶段、重力加速阶段、圈闭气垫... 青川东河口滑坡-碎屑流是"5.12"汶川大地震触发的典型高速远程滑坡,滑坡自高程1300m处开始滑动,总滑程约2400m,致使780余人遇难。野外调研结果表明,该滑坡自启动到最终静止,分别经历了滑坡启动阶段、重力加速阶段、圈闭气垫效应飞行阶段、撞击折返阶段及长距离滑动堆积阶段5个重要动力过程,最终抵达下寺河左岸的红花地村并形成堰塞湖。文中通过对该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的地质背景及形态特征进行剖析认为,东河口滑坡启动区的断层破碎带、局部凸起地形以及力学性质较差的千枚岩、板岩的存在,对该滑坡的启动均有着显著影响;滑坡体在运行一段距离后是否可以继续保持高速远程滑动,除了有利的地形外,滑体滑动路径上高含水量的溪流堆积物的存在,是促使该滑坡成为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河口滑坡-碎屑流 启动机制 高速远程运移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青川县东河口滑坡岩石的抗剪断性质试验 被引量:10
2
作者 孙萍 殷跃平 +1 位作者 吴树仁 陈立伟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163-1167,共5页
东河口滑坡是5·12汶川大地震触发的典型的高速远程滑坡,致使780余人遇难。该滑坡体主要由震旦系灰岩和寒武系炭质板岩、千枚岩构成。震后在对该滑坡进行详细野外调研的基础上,采集了具有代表性的岩块作为试验样品,利用60t液压式万... 东河口滑坡是5·12汶川大地震触发的典型的高速远程滑坡,致使780余人遇难。该滑坡体主要由震旦系灰岩和寒武系炭质板岩、千枚岩构成。震后在对该滑坡进行详细野外调研的基础上,采集了具有代表性的岩块作为试验样品,利用60t液压式万能材料试验机对该滑坡岩石的抗剪断性质进行了一系列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水对该滑坡岩体的力学性质有重要的影响,干燥状态与饱水状态下岩石的抗剪断强度有很大的差异,岩石中存在的结构面也是影响岩石力学性质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岩质边坡稳定性的一个主要控制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河口滑坡 力学性质 干燥 饱水 结构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空间信息技术建立东河口滑坡风险评估模型 被引量:2
3
作者 张东辉 赵英俊 +2 位作者 薛东剑 谢世文 赵宁博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7-102,共6页
采用遥感数据作为单体滑坡信息的获取源,地理信息系统作为空间数据管理与分析的手段,风险评估危险性、易损性和危害性三级模式作为滑坡灾害风险评估的理论基础,分析了单体滑坡灾害风险评估的原理,在此基础上提取了致灾性和承灾性指标,... 采用遥感数据作为单体滑坡信息的获取源,地理信息系统作为空间数据管理与分析的手段,风险评估危险性、易损性和危害性三级模式作为滑坡灾害风险评估的理论基础,分析了单体滑坡灾害风险评估的原理,在此基础上提取了致灾性和承灾性指标,建立了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聚类检验.得出东河口滑坡的危险度为0.79,易损性度为0.66,危害度为0.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信息 河口滑坡 风险评估 模糊评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河口滑坡高速远程运动特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小琴 富海鹰 +3 位作者 张迎宾 王宝瑞 余鹏程 郑路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6-175,共10页
东河口滑坡是汶川地震触发的典型高速远程滑坡之一,本文利用非连续变形分析(DDA)方法,建立包含整体运动距离、前缘运动距离、整体速度和高速水平4个评价指标的评价体系,对影响东河口滑坡高速远程运动特性的3个重要因素(滑体内摩擦角φT... 东河口滑坡是汶川地震触发的典型高速远程滑坡之一,本文利用非连续变形分析(DDA)方法,建立包含整体运动距离、前缘运动距离、整体速度和高速水平4个评价指标的评价体系,对影响东河口滑坡高速远程运动特性的3个重要因素(滑体内摩擦角φT、滑面内摩擦角φM、滑坡体节理形态)进行定量评价。研究发现,滑面内摩擦角对4个评价指标均有显著影响,滑体内摩擦角对滑坡的整体运动距离、前缘运动距离及整体速度具有明显影响,但对最大速度影响较小,仅为滑面内摩擦角影响下的21.8%,证实了滑体强度对滑坡高速远程运动能力的积极作用;另外,研究结果还表明节理形态对滑坡远程运动能力具有显著影响,在本文3种不同节理形态的算例中,原生块状节理对东河口滑坡总动能峰值分别约为散体结构和原坡体节理45°方向节理条件下的2倍和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滑坡 二维DDA 岩土体性质 运动评价体系 运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碧口水电站库区淤积对右岸河口滑坡稳定性的影响
5
作者 张良喜 贾逸 任光明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1-113,共3页
为研究水库库岸滑坡的稳定性对水库正常蓄水及安全运行的重要性,在分析白龙江碧口水电站河口滑坡所处的环境条件、滑坡变形破坏特征等基础上,采用定性与定量计算方法分析了水库蓄水前后及达到淤排平衡等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变化情况,尤... 为研究水库库岸滑坡的稳定性对水库正常蓄水及安全运行的重要性,在分析白龙江碧口水电站河口滑坡所处的环境条件、滑坡变形破坏特征等基础上,采用定性与定量计算方法分析了水库蓄水前后及达到淤排平衡等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变化情况,尤其水库游积对滑坡稳定性的作用。计算结果与实际相符,说明水库淤积对滑坡稳定性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滑坡 反倾层状岩质斜坡 变形破坏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河口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全程动力特性模拟 被引量:26
6
作者 齐超 邢爱国 +1 位作者 殷跃平 李滨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34-339,共6页
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具有速度快、滑程远、冲击破坏力强等特点,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地质灾害,往往会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汶川地震后,国内学者对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的研究取得了大量前瞻性成果,但由于此类滑坡自身的复杂性,目前为... 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具有速度快、滑程远、冲击破坏力强等特点,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地质灾害,往往会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汶川地震后,国内学者对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的研究取得了大量前瞻性成果,但由于此类滑坡自身的复杂性,目前为止尚未取得公认的研究成果。为了进一步揭示高速远程-碎屑流效应机理,本文以汶川地震触发的青川东河口滑坡-碎屑流为例,通过滑坡动力分析软件DAN-W分别建立了摩擦模型、Voellmy模型和F-V等3种不同的滑坡数值模型,对东河口滑坡-碎屑流的运动距离、不同时刻运动速度特性、堆积物分布规律及滑坡堆积体积进行了模拟,同时对滑坡运动时间进行了估算。模拟结果表明:根据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不同运动阶段选择不同的流变模型分析的结果更加合理。摩擦流变模型对运动距离的模拟结果小于滑坡的实际滑程,适于模拟滑体整体性好的启程和近程运动阶段;Voellmy流变模型对滑体的运动距离模拟效果很好,但对速度的分析结果偏大,适合模拟滑坡远程碎屑流运动阶段;F-V双流变模型对滑坡运动特性模拟效果最佳,并给出了选取东河口滑坡-碎屑流数值模型的最佳流变参数,摩擦角φ=18°,摩擦系数μ=0.1,湍流系数ξ=400m.s-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滑坡-碎屑流 流变模型 DAN-W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破裂带特殊部位大型滑坡及其基于构造地貌发生模型的机制解释:以东河口抛射型滑坡为例 被引量:18
7
作者 袁仁茂 谭锡斌 +1 位作者 陈桂华 徐锡伟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43-253,共11页
汶川地震在龙门山地区激发了大量的次生地质灾害,其中尤以滑坡灾害分布最为广泛和严重。在所有滑坡灾害中,东河口滑坡发生在北川破裂带的北东端点,具有相当的特殊性,并造成了大量的生命财产损失。东河口滑坡是一种抛射型滑坡,具有与其... 汶川地震在龙门山地区激发了大量的次生地质灾害,其中尤以滑坡灾害分布最为广泛和严重。在所有滑坡灾害中,东河口滑坡发生在北川破裂带的北东端点,具有相当的特殊性,并造成了大量的生命财产损失。东河口滑坡是一种抛射型滑坡,具有与其他如重力或者降雨作用导致的滑坡不同的特点,即没有统一连续的滑动面,由上部比较深陡和下部比较浅缓的截然分开的两部分组成,在强地震加速度的作用下,滑坡体被抛射并在与地面发生碰撞之前沿抛物线轨迹运行。文章综合分析了东河口抛射型滑坡发生的地质地貌条件,并解释了该抛射型滑坡发生的动力源机制。结果显示,东河口滑坡区的滑坡带和翼状裂隙带在北川破裂带两侧的规则分布受控于断层的运动方式和滑坡的空间分布位置;此外,除地震动水平加速度和地质地貌条件外,垂直加速度和断层的运动方式对地震滑坡的激发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河口抛射型滑坡 破裂带端点 走滑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层岩质滑坡变形破裂扩展及高速失稳特征研究——以四川省“5·5”三河口顺层滑坡为例 被引量:6
8
作者 张波 吉锋 +2 位作者 王东坡 刘梦亮 李童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18-123,共6页
2018年5月5日,四川乐山市三河口乡发生高速岩质滑坡,方量约23.4万m^3,滑坡自启动至堆积过程影像记录清晰。基于现场勘探和无人机航空摄影,对滑坡发育的形貌特征、结构特征、运动及堆积过程进行了调查,对滑坡的变形破裂扩展、形成机理进... 2018年5月5日,四川乐山市三河口乡发生高速岩质滑坡,方量约23.4万m^3,滑坡自启动至堆积过程影像记录清晰。基于现场勘探和无人机航空摄影,对滑坡发育的形貌特征、结构特征、运动及堆积过程进行了调查,对滑坡的变形破裂扩展、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斜坡侧缘和后缘节理对滑坡启动起到主控作用,滑坡主滑用时16 s,最大水平运动距离约215 m,最大运动速度约24.1 m/s;斜坡在重力作用下沿层面发生蠕变,随着变形累积,周缘节理破裂逐渐贯通、掉块,侧缘的渐进贯通对最终破坏起到控制作用。该滑坡运动和破坏模式较为典型,研究成果对其他类似顺层岩质斜坡失稳机理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层岩质滑坡 高速失稳 无人机航拍 滑坡破坏模式 地质灾害应急调查 河口顺层滑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