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国河口最大浑浊带刍议
被引量:41
- 1
-
-
作者
沈焕庭
贺松林
茅志昌
李九发
-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研究所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
-
出处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3-29,共7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94870 0 5 -0 1)和重点项目 (4973 62 2 0 )
-
文摘
本文根据实测资料和多年来笔者等的研究成果对我国一些河口的最大浑浊带作了综合分析 ,比较了它们形成的环境背景和特点 ,并根据泥沙来源及集聚机制把长江口、珠江口、黄河口、钱塘江口、瓯江口、椒江口等中国河口的最大浑浊带分成陆源—潮致型、陆源—盐致型、陆源—潮盐复合型、海源—潮致型和海源—盐致型等
-
关键词
河口最大浑浊带
细颗粒悬沙
长江口
珠江口
黄河口
钱塘江河口
中国
-
Keywords
turbidity maximum
fine suspended sediment
Chinese estuaries:Yangtze River\,Pearl River\, Yellow River and Qiantang River estuaries
-
分类号
TV148
[水利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
-
题名河口最大浑浊带形成的动力模式和数值试验
被引量:17
- 2
-
-
作者
朱建荣
傅德健
吴辉
戚定满
-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
交通部科学研究院河口海岸科学研究中心
-
出处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6-73,共8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40231017)
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教育和科研奖励基金资助项目
上海市曙光学者计划资助项目(99SG12)
-
文摘
应用改进的ECOM模式,耦合泥沙输运模型,研究理想河口最大浑浊带形成的动力机制。河口最大浑浊带位于滞流点处,上下游余流均向该处输运泥沙,造成该处泥沙汇合,而由流场辐合产生的上升流又使该处的泥沙不易落淤。南岸(河口东向)的泥沙浓度比北岸高,最大浑浊带位于南岸,这是由于盐水入侵带来的高盐水位于北岸的底层,其斜压效应使底层的环流由北向南流动,把底层高浓度的泥沙向南岸平流,聚集于南岸底层。除上游河流泥沙来源外,强大的涨落潮流冲刷床面,使沉降于床面的泥沙再次悬浮,成为余流输运泥沙的来源之一。
-
关键词
理想河口
三维模式
河口最大浑浊带
数值试验
-
Keywords
idealized estuary
3-D model
estuarine maximum turbidity zone
numerical experiments
-
分类号
P731.22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
-
题名径流量和海平面变化对河口最大浑浊带的影响
被引量:8
- 3
-
-
作者
朱建荣
戚定满
肖成猷
吴辉
-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
交通部科学研究院河口海岸科学研究中心
-
出处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2-22,共11页
-
基金
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教育和科研奖励基金资助项目
上海市曙光学者计划资助项目(99SG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40231017).
-
文摘
应用改进的ECOM模式,耦合泥沙输运方程,研究径流量和海平面变化对河口最大浑浊带的影响.河口最大浑浊带位于滞流点处,底层上下游余流均向该处输运泥沙,造成该处泥沙汇合,而由流场辐合产生的上升流又使该处的泥沙不易落淤.由于盐水入侵带来的高盐水位于北岸的底层,其斜压效应使底层的横向环流由北向南流动,把底层高浓度的泥沙向南岸平流,使得最大浑浊带位于南岸.研究河口最大浑浊带现象必须使用三维泥沙输运模式.在径流量增大的情况下,与控制试验相比底层向陆的密度流减弱,滞流点下移,导致最大浑浊带也下移;因上游来沙量增加,在最大浑浊带中心和河口拦门沙处悬浮泥沙浓度趋于增加.在径流量减少的情况下,最大浑浊带的变化趋势与径流量增大情况的结果相反.在海平面上升的情况下,拦门沙区域底层向陆的密度流趋于增强,滞流点上移,最大浑浊带也相应向上游移动;最大浑浊带中心处泥沙浓度趋于增大,但口门拦门沙处泥沙浓度趋于减小.径流量和海平面变化对最大浑浊带影响明显.
-
关键词
理想河口
河口最大浑浊带
径流量
海平面
数值试验
-
Keywords
idealized estuary
estuarine turbidity maximum zone
runoff
sea level
numerical experiments
-
分类号
P731.2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
-
题名河口最大浑浊带浮游植物生态动力过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 4
-
-
作者
黄小平
黄良民
-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527-1533,共7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4 0 1 760 3 4)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资助项目 (KZCX2 -2 0 6)
+1 种基金
广东省重大科技兴海资助项目 (A2 0 0 0 99F0 1 )
广东省科技创新百项工程资助项目 (2 KB0 670 1 S)
-
文摘
通过对近十几年来河口最大浑浊带浮游植物生态动力过程研究的报道进行综述 ,阐明该方面研究的最新进展。研究结果表明 ,河口最大浑浊带的湍流混合过程增大了浮游植物细胞光合作用的机会 ;重力环流致使浮游植物及其光合作用所需的物质能较长时间的停留 ;再悬浮过程使微型底栖藻类对最大浑浊带水体中叶绿素产生明显贡献 ;锋面强烈的辐合聚集作用则可使浮游植物在锋面附近出现高值现象。最后对河口最大浑浊带浮游植物生态动力过程的继续研究提出了几点看法。
-
关键词
河口最大浑浊带
浮游植物
生态动力过程
-
Keywords
estuarine maximum turbidity zone
phytoplankton ecology
dynamical processes
-
分类号
Q178.531
[生物学—水生生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