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页岩中固体沥青的识别、演化路径及地质意义——以松辽盆地白垩系青山口组一段为例
被引量:
5
1
作者
柳波
王柳
+4 位作者
付晓飞
霍秋立
白龙辉
吕建才
王博洋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73-1184,共12页
在梳理国内外页岩固体沥青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松辽盆地白垩系青山口组一段富有机质页岩为例,对固体沥青的定义、分类、赋存形式和演化路径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固体沥青对成熟度的指示意义及其对储集空间发育的影响。研究表明:①原生显微...
在梳理国内外页岩固体沥青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松辽盆地白垩系青山口组一段富有机质页岩为例,对固体沥青的定义、分类、赋存形式和演化路径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固体沥青对成熟度的指示意义及其对储集空间发育的影响。研究表明:①原生显微组分类型差异是造成固体沥青演化路径不同的主要原因,油前沥青多为原位固体沥青,而油后沥青和焦沥青则多为迁移固体沥青;②在未成熟—生油阶段早期,沥青质体、镜质体、惰质体可通过光学特性观察与固体沥青进行区分,藻类体可通过荧光特征与固体沥青进行区分;③扫描电镜下可有效识别原位和迁移固体沥青,受脂族结构减少、芳构化增强的影响,固体沥青反射率随着镜质体反射率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④生油窗内的固体沥青主要发育残留孔、脱气裂缝和气泡孔3种次生孔隙类型,高成熟阶段的焦沥青发育海绵状孔隙;⑤扫描电镜结合激光拉曼光谱等原位分析技术的应用,可以反映不同类型固体沥青的结构信息,用于有机质迁移路径、动力等微尺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固体
沥青
反射率
原生显微组分差异
固体
沥青演化
路径
储集空间
松辽盆地
白垩系青山口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黔北坳陷小草坝古油藏储层沥青成因及演化
被引量:
3
2
作者
张润合
斯春松
+5 位作者
黄羚
包建平
马立桥
王鹏万
鲁慧丽
蒋兴超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9-105,共7页
黔北坳陷小草坝泥盆系古油藏储层沥青充填于生物碎屑白云岩的溶蚀孔洞、晶间孔及裂缝中,储层沥青为固态,沥青等效镜质体反射率在4.08%~4.14%之间,在有机溶剂中基本不溶解。沥青正构烷烃轻重比较高,一般介于1.5~9.0之间,前峰优势显著;多...
黔北坳陷小草坝泥盆系古油藏储层沥青充填于生物碎屑白云岩的溶蚀孔洞、晶间孔及裂缝中,储层沥青为固态,沥青等效镜质体反射率在4.08%~4.14%之间,在有机溶剂中基本不溶解。沥青正构烷烃轻重比较高,一般介于1.5~9.0之间,前峰优势显著;多数沥青样品的萜烷中三环萜丰度相对于霍烷具有明显优势,这些样品甾烷中C_(21)孕甾烷和C_(22)升孕甾烷丰度相对于C_(27)-C_(29)甾烷同样具有明显优势。沥青及沥青包裹体不发荧光,红外光谱中无脂族基团和含氧基团吸收峰。沥青的物理、光学性质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经历了高温热演化,为热裂解成因。沥青的甾萜烷参数和碳同位素组成与筇竹寺组、龙马溪组烃源岩区别明显,而沥青碳同位素与上古生界烃源岩有很好的可比性,表明沥青的油源来自上古生界烃源岩。成藏史恢复表明,古油藏于三叠纪中晚期形成,白垩纪早期深埋裂解形成固体沥青,燕山-喜马拉雅期抬升暴露至地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
成因
沥青演化
储层
沥青
古油藏
泥盆系
黔北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四川广元天井山古油藏剖析
被引量:
13
3
作者
刘光祥
王守德
+1 位作者
潘文蕾
吕俊祥
《海相油气地质》
2003年第1期103-107,共5页
根据赋存方式,天井山古油藏的沥青主要可分为:(1)下泥盆统平驿铺组石英砂岩中的孔隙型沥青;(2)下寒武统杂砂岩中的孔隙型沥青;(3)下寒武统杂砂岩中顺层分布的"扁豆状"沥青;(4)下寒武统脉沥青。这几组沥青的反射率分别为:1.07%...
根据赋存方式,天井山古油藏的沥青主要可分为:(1)下泥盆统平驿铺组石英砂岩中的孔隙型沥青;(2)下寒武统杂砂岩中的孔隙型沥青;(3)下寒武统杂砂岩中顺层分布的"扁豆状"沥青;(4)下寒武统脉沥青。这几组沥青的反射率分别为:1.07%(一期),0.23%(二期);3.99%;0.98%(一期),0.23%(二期);0.37%~0.42%。氯仿沥青"A"的含量较高,其中下泥盆统沥青可达4244.1×10^(-6),反映沥青的演化程度较低。低反射率的沥青不是源自下古生界自身,而是源自较新的地层;有机地球化学资料显示其源于二叠系和下三叠统。两组低反射率的沥青还反映了区内存在两期油气成藏与演化。下泥盆统石英砂岩沥青含量分布自下而上表现为高—较高—低—较高—低(以至无)的变化现象,其间并无隔层,这可能是由天然气的幕式充注及气洗作用和构造抬升后处于开启环境的水洗氧化、生物降解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广元
天井山
古油藏
沥青
分布
沥青演化
有机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页岩中固体沥青的识别、演化路径及地质意义——以松辽盆地白垩系青山口组一段为例
被引量:
5
1
作者
柳波
王柳
付晓飞
霍秋立
白龙辉
吕建才
王博洋
机构
东北石油大学陆相页岩油气成藏及高效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73-1184,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多场耦合作用下的古龙页岩油富集规律研究”(U22A201550)。
文摘
在梳理国内外页岩固体沥青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松辽盆地白垩系青山口组一段富有机质页岩为例,对固体沥青的定义、分类、赋存形式和演化路径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固体沥青对成熟度的指示意义及其对储集空间发育的影响。研究表明:①原生显微组分类型差异是造成固体沥青演化路径不同的主要原因,油前沥青多为原位固体沥青,而油后沥青和焦沥青则多为迁移固体沥青;②在未成熟—生油阶段早期,沥青质体、镜质体、惰质体可通过光学特性观察与固体沥青进行区分,藻类体可通过荧光特征与固体沥青进行区分;③扫描电镜下可有效识别原位和迁移固体沥青,受脂族结构减少、芳构化增强的影响,固体沥青反射率随着镜质体反射率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④生油窗内的固体沥青主要发育残留孔、脱气裂缝和气泡孔3种次生孔隙类型,高成熟阶段的焦沥青发育海绵状孔隙;⑤扫描电镜结合激光拉曼光谱等原位分析技术的应用,可以反映不同类型固体沥青的结构信息,用于有机质迁移路径、动力等微尺度研究。
关键词
页岩
固体
沥青
反射率
原生显微组分差异
固体
沥青演化
路径
储集空间
松辽盆地
白垩系青山口组
Keywords
shale
solid bitumen reflectance
primary maceral difference
bitumen evolution path
reservoir space
Songliao Basin
Cretaceous Qingshankou Formation
分类号
TE1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黔北坳陷小草坝古油藏储层沥青成因及演化
被引量:
3
2
作者
张润合
斯春松
黄羚
包建平
马立桥
王鹏万
鲁慧丽
蒋兴超
机构
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
长江大学
出处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9-105,共7页
基金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项目(2012B-0504)资助
文摘
黔北坳陷小草坝泥盆系古油藏储层沥青充填于生物碎屑白云岩的溶蚀孔洞、晶间孔及裂缝中,储层沥青为固态,沥青等效镜质体反射率在4.08%~4.14%之间,在有机溶剂中基本不溶解。沥青正构烷烃轻重比较高,一般介于1.5~9.0之间,前峰优势显著;多数沥青样品的萜烷中三环萜丰度相对于霍烷具有明显优势,这些样品甾烷中C_(21)孕甾烷和C_(22)升孕甾烷丰度相对于C_(27)-C_(29)甾烷同样具有明显优势。沥青及沥青包裹体不发荧光,红外光谱中无脂族基团和含氧基团吸收峰。沥青的物理、光学性质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经历了高温热演化,为热裂解成因。沥青的甾萜烷参数和碳同位素组成与筇竹寺组、龙马溪组烃源岩区别明显,而沥青碳同位素与上古生界烃源岩有很好的可比性,表明沥青的油源来自上古生界烃源岩。成藏史恢复表明,古油藏于三叠纪中晚期形成,白垩纪早期深埋裂解形成固体沥青,燕山-喜马拉雅期抬升暴露至地表。
关键词
沥青
成因
沥青演化
储层
沥青
古油藏
泥盆系
黔北坳陷
Keywords
bitumen origin
bitumen evolution
reservoir bitumen
ancient oil reservoir
Devonian
Qianbei Depression
分类号
TE122.116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四川广元天井山古油藏剖析
被引量:
13
3
作者
刘光祥
王守德
潘文蕾
吕俊祥
机构
中国石化集团无锡实验地质研究所
出处
《海相油气地质》
2003年第1期103-107,共5页
基金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重点科技攻关项目(P00040)的部分研究成果
文摘
根据赋存方式,天井山古油藏的沥青主要可分为:(1)下泥盆统平驿铺组石英砂岩中的孔隙型沥青;(2)下寒武统杂砂岩中的孔隙型沥青;(3)下寒武统杂砂岩中顺层分布的"扁豆状"沥青;(4)下寒武统脉沥青。这几组沥青的反射率分别为:1.07%(一期),0.23%(二期);3.99%;0.98%(一期),0.23%(二期);0.37%~0.42%。氯仿沥青"A"的含量较高,其中下泥盆统沥青可达4244.1×10^(-6),反映沥青的演化程度较低。低反射率的沥青不是源自下古生界自身,而是源自较新的地层;有机地球化学资料显示其源于二叠系和下三叠统。两组低反射率的沥青还反映了区内存在两期油气成藏与演化。下泥盆统石英砂岩沥青含量分布自下而上表现为高—较高—低—较高—低(以至无)的变化现象,其间并无隔层,这可能是由天然气的幕式充注及气洗作用和构造抬升后处于开启环境的水洗氧化、生物降解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四川广元
天井山
古油藏
沥青
分布
沥青演化
有机地球化学
Keywords
Canbrian
Devonian
Destroyed oil reservoir
Bitumen distribution
Bitumen evolution
Organic geochemistry
Tianjingshan
Sichuan
分类号
P618.130.2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页岩中固体沥青的识别、演化路径及地质意义——以松辽盆地白垩系青山口组一段为例
柳波
王柳
付晓飞
霍秋立
白龙辉
吕建才
王博洋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黔北坳陷小草坝古油藏储层沥青成因及演化
张润合
斯春松
黄羚
包建平
马立桥
王鹏万
鲁慧丽
蒋兴超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四川广元天井山古油藏剖析
刘光祥
王守德
潘文蕾
吕俊祥
《海相油气地质》
2003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