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相氧化处理对沥青基球状活性炭表面化学及吸附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刘朝军 梁晓怿 +6 位作者 滕娜 刘小军 龙东辉 詹亮 张睿 杨俊和 凌立成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60-464,共5页
利用气相氧化处理对沥青基球状活性炭(PSAC)进行氧化改性,考察了氧化改性气氛中氧含量、氧化时间和氧化温度对PSAC表面化学性能的影响。用氮气吸附法表征了PSAC的孔结构,并研究了改性前后PSAC对苯酚吸附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改性前... 利用气相氧化处理对沥青基球状活性炭(PSAC)进行氧化改性,考察了氧化改性气氛中氧含量、氧化时间和氧化温度对PSAC表面化学性能的影响。用氮气吸附法表征了PSAC的孔结构,并研究了改性前后PSAC对苯酚吸附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改性前后PSAC的孔结构变化不明显;当氧化改性气氛中氧含量为20%,氧化时间为5h以及氧化温度分别为400℃和450℃时,沥青基球状活性炭的表面酸性官能团由0.11m eq/g分别增加到1.22m eq/g、1.60m eq/g,碱性官能团由0.52m eq/g分别减少到0.03m eq/g、0.02m eq/g;随着表面酸性官能团数量的逐渐增加,PSAC亲水性能逐渐增强,使得溶剂水对吸附位产生强烈的竞争吸附,最终导致PSAC对苯酚的吸附等温线由L型向S型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球状活性炭(psac) 空气氧化 孔结构 吸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基球状活性炭的医用性能评价 被引量:28
2
作者 吕春祥 李开喜 +5 位作者 吕永根 梁晓怿 宋燕 凌立成 王占仁 国建琴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1-14,共4页
表征了沥青基球状活性炭的基本结构参数 (如比表面积、孔容量、球形度、强度、重金属含量等 ) ,测定了其对血液中典型中、小毒性分子的吸附性能 (肌酐和VB1 2 )和溶血反应率 ,分析了以沥青基球状活性炭为吸附剂的人工炭肾的微粒释放量... 表征了沥青基球状活性炭的基本结构参数 (如比表面积、孔容量、球形度、强度、重金属含量等 ) ,测定了其对血液中典型中、小毒性分子的吸附性能 (肌酐和VB1 2 )和溶血反应率 ,分析了以沥青基球状活性炭为吸附剂的人工炭肾的微粒释放量、热源和细菌含量 ,并进行临床试验。结果表明 :沥青基球状活性炭球形度好 ,强度高 ,具有良好的广谱吸附性能 ,对血液中典型的中、小毒性分子吸附能力强 ,重金属含量低 ,溶血率低 ,微粒释放量少 ,无热源、无菌 ,血液灌流临床试验效果满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球状活性炭 医用性能 评价 吸附 溶血反应 VB12 肌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基球状活性炭对胆红素吸附性能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刘植昌 凌立成 +3 位作者 吕春祥 乔文明 樊彦贞 刘朗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1999年第2期44-48,共5页
研究了三种具有不同孔径结构的沥青基球状活性炭对胆红素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三种沥青基球状活性炭对胆红素均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平衡吸附率达90%以上。随沥青基球状活性炭中中孔含量的增加,其对胆红素吸附速度加快,达到吸附平... 研究了三种具有不同孔径结构的沥青基球状活性炭对胆红素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三种沥青基球状活性炭对胆红素均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平衡吸附率达90%以上。随沥青基球状活性炭中中孔含量的增加,其对胆红素吸附速度加快,达到吸附平衡的时间缩短;且对结合态胆红素的吸附量及吸附速度都较游离态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球状活性炭 胆红素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基球状活性炭对肌酐及维生素B_(12)吸附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宋燕 凌立成 +1 位作者 乔文明 刘朗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1998年第4期19-22,共4页
研究了具有不同比表面积及孔结构特征的沥青基球状活性炭对水溶液中肌酐及维生素B12(简称VB12)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随沥青基球状活性炭比表面积的增大,沥青基球状活性炭对肌酐及VB12的吸附能力均有增大的趋势;但在具... 研究了具有不同比表面积及孔结构特征的沥青基球状活性炭对水溶液中肌酐及维生素B12(简称VB12)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随沥青基球状活性炭比表面积的增大,沥青基球状活性炭对肌酐及VB12的吸附能力均有增大的趋势;但在具有相近比表面积的沥青基球状活性炭中,微孔含量高者对肌酐吸附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 球状 活性炭 肌酐 吸附 维生素B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基球状活性炭对几种生理分子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15
5
作者 滕娜 梁晓怿 +4 位作者 刘朝军 刘小军 张睿 乔文明 凌立成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26-330,共5页
考察了具有不同BET比表面积及不同孔结构的沥青基球状活性炭(PSAC)对溶液中尿毒症分子肌酐、有益分子α-淀粉酶和脂肪酶的吸附行为,测定了PSAC对肌酐的吸附等温线及吸附速度曲线,并根据Freundlich等温线方程对肌酐吸附等温线数据进行处... 考察了具有不同BET比表面积及不同孔结构的沥青基球状活性炭(PSAC)对溶液中尿毒症分子肌酐、有益分子α-淀粉酶和脂肪酶的吸附行为,测定了PSAC对肌酐的吸附等温线及吸附速度曲线,并根据Freundlich等温线方程对肌酐吸附等温线数据进行处理,检验了实验数据与方程的吻合度,确定了方程参数。结果表明PSAC对α-淀粉酶及脂肪酶吸附选择性差,对肌酐的吸附选择性好。PSAC对肌酐分子的吸附平衡容量取决于溶液浓度、孔径和比表面积;吸附速率随孔径增大而增加。PSAC对α-淀粉酶及脂肪酶的吸附选择性取决于PSAC的孔结构,孔越大吸附选择性越好。因此,评价PSAC吸附性能时需要考虑比表面积、孔结构及吸附质分子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球状活性炭 吸附性能 肌酐 Α-淀粉酶 脂肪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不同孔结构的沥青基球状活性炭对肌酐及维生素B_(12)吸附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刘植昌 凌立成 +3 位作者 吕春祥 乔文明 樊彦贞 刘朗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23-324,共2页
主要研究了 3种具有不同孔结构的沥青基球状活性炭对肌酐及VB12 的吸附性能 ,并与BET比表面积及孔结构进行了关联。结果表明 ,具有微孔结构的沥青基球状活性炭对小分子肌酐的吸附性能较好 ;具有中孔结构的沥青基球状活性炭对中分子物质V... 主要研究了 3种具有不同孔结构的沥青基球状活性炭对肌酐及VB12 的吸附性能 ,并与BET比表面积及孔结构进行了关联。结果表明 ,具有微孔结构的沥青基球状活性炭对小分子肌酐的吸附性能较好 ;具有中孔结构的沥青基球状活性炭对中分子物质VB12 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 ;而中孔与微孔并存的沥青基球状活性炭对肌酐及VB12 都有较好的吸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肌酐 VB12 孔结构 沥青球状活性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热处理对中孔较发达的沥青基球状活性炭孔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刘植昌 凌立成 +2 位作者 乔文明 吴东 刘朗 《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1999年第3期78-81,共4页
本文研究了前热处理和后热处理对中孔较为发达的沥青基球状活性炭孔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可以使沥青基球状活性炭的孔容及比表面积缩小,特别是前热处理还可以使沥青基球状活性炭的孔径分布及微孔与中孔的比例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
关键词 热处理 沥青 球状 活性炭 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基球状活性炭浸渍碳酸钠脱硫剂脱除H_2S的性能与表征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庆军 徐生盼 +2 位作者 王志 梁晓怿 凌立成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7-173,共7页
将沥青基球状活性炭(PSAC)浸渍一定浓度的Na2CO3,制备了一种高性能脱硫剂(PSAC-I)。利用N2吸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重、元素分析等手段对脱硫前后的PSAC-I进行了表征,研究了PSAC-I的脱硫产物和失活原因,考察了温度和相对湿... 将沥青基球状活性炭(PSAC)浸渍一定浓度的Na2CO3,制备了一种高性能脱硫剂(PSAC-I)。利用N2吸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重、元素分析等手段对脱硫前后的PSAC-I进行了表征,研究了PSAC-I的脱硫产物和失活原因,考察了温度和相对湿度对脱硫的影响。结果表明:PSAC-I的脱硫效果远好于普通煤质柱状活性炭和商用活性炭脱硫剂;PSAC-I的脱硫产物主要为单质硫和少量的硫酸,当PSAC-I的孔隙被脱硫产物充满或者孔口全部被堵塞后即失活;PSAC-I脱硫最佳温度为30℃,温度过高或者过低均不利于H2S的脱除;提高原料气相对湿度有利于提高硫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球状活性炭 浸渍 H2S 脱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基球形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应用进展 被引量:15
9
作者 张永刚 王成扬 闫裴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2年第2期46-48,共3页
沥青基球形活性炭是一种物理性能和吸附性能优异的新型炭材料。概述了沥青基球形活性炭的制备工艺,重点介绍并比较了沥青球的几种制备方法及球形活性炭的应用进展。
关键词 孔径 控制 吸附材料 沥青 psac 应用 制备 沥青球形活性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剂处理对沥青球氧化稳定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常玲 吕春祥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209-211,共3页
通过使用不同种类、不同比例溶剂浸渍沥青球 ,然后进行氧化稳定化、炭化处理。结果表明 ,在室温下用烃类溶剂浸泡球状活性炭可以有效地除去沥青球中的致孔剂和轻组分 ,从而打通氧气向内扩散的通道 ,加速沥青球的氧化稳定化过程。
关键词 沥青球状活性炭 氧化稳定化 溶剂处理 珠状石油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