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论构式“最M+H,没有之一” |
吉益民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8
|
|
|
2
|
当代文论的五个悖论——兼及“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 |
张进
徐滔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3
|
再议“凌叔华‘剽窃’事件”中的鲁迅“没有书”悬案 |
刘行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4
|
重新定义未来大学——欧洲大学协会《没有围墙的大学——2030年愿景》解读 |
李凤玮
马在天
|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5
|
什么是“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作为一个苏格拉底式的学术自辩(Apologia) |
金惠敏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6
|
不当得利“没有合法根据”要件的证明责任分配 |
张心恬
王文军
陈蔚如
|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6
|
|
|
7
|
否定词“不”与“没有”的语义特征及其时间意义 |
聂仁发
|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
2001 |
77
|
|
|
8
|
“三个没有变”: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多维视角 |
侯德泉
朱春红
阳桂红
|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
9
|
比较句的语义偏向及主观程度的差异——“不如”句、“不比”句和“没有(没)”句 |
蒋静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 |
18
|
|
|
10
|
汉语正反同义构式的认知研究--以“VP之前”与“没有VP之前”为例 |
彭懿
张雪莹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3
|
|
|
11
|
试论“没有N的N”的结构和功能 |
应学凤
王会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6 |
2
|
|
|
12
|
没有问题的问题——大学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
李忠
|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
2009 |
8
|
|
|
13
|
发现和直面“没有语言的生活”——关于东西的片面解读 |
王尧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4
|
|
|
14
|
论“三个没有变”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侯德泉
|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4
|
|
|
15
|
降格否定“鲜有”的语义、功能及演化--兼论与常规否定“没有”的否定纠葛 |
赵彧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3
|
|
|
16
|
“没有+NP”与“缺乏+NP” |
蒋华
|
《汉语学报》
CSSCI
|
2011 |
5
|
|
|
17
|
另一个地方,另一种状态——罗伯特·穆齐尔《没有个性的人》(上) |
格非
|
《扬子江(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2
|
|
|
18
|
另一个地方,另一种状态——罗伯特·穆齐尔《没有个性的人》(下) |
格非
|
《扬子江(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2
|
|
|
19
|
差比构式“(X)连YA都没有”探析 |
程亚恒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
20
|
“X不是/没有”的假设表义功能 |
张雪平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