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1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构式“最M+H,没有之一” 被引量:8
1
作者 吉益民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25,共11页
"最M+H,没有之一"是一种新兴主观极量构式。该构式通过元语否定得以建构,旨在固化并凸显评价对象与表述对象之间的极性等同关系。其主观极量义是构式框架、待嵌构件和依存语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从结构性质来看,该构式是一种经... "最M+H,没有之一"是一种新兴主观极量构式。该构式通过元语否定得以建构,旨在固化并凸显评价对象与表述对象之间的极性等同关系。其主观极量义是构式框架、待嵌构件和依存语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从结构性质来看,该构式是一种经过语形处理而生成的修辞构式,其修辞特质表现在建构机制、语义表达与具体运用等方面。网络语境、形式意味与文化涵义赋予该类构式以广泛流行的传播优势,能够满足网民的极端情绪化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M+H 没有之一” 建构机制 语义表达 修辞特质 流行动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文论的五个悖论——兼及“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
2
作者 张进 徐滔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6-128,共13页
随着生态危机和人工智能挑战的不断加剧,当代文艺审美活动的悖论性处境日益凸显,将悖论美学、悖论诗学和悖论批评推到了前台,强化了文学理论在“述”与“行”、“硬”与“软”、“质”与“文”、“向心”与“离心”、“域化”与“化域... 随着生态危机和人工智能挑战的不断加剧,当代文艺审美活动的悖论性处境日益凸显,将悖论美学、悖论诗学和悖论批评推到了前台,强化了文学理论在“述”与“行”、“硬”与“软”、“质”与“文”、“向心”与“离心”、“域化”与“化域”之间的“悖论式振摆”。这种局面不仅显示了当代理论的“疑难与困境”,也使悖论本身的美学和诗学价值得到“解蔽”和释放,从而使悖论成为一种文学理论批评的新型样态。“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是近年来有关文学问题的重要命题,其“含混”和“暧昧”不仅将当代文论的悖论性质全面体现出来,而且通过发挥悖论诗学的理论潜能和批判锋芒而对当下文艺文化现象做出了深入的反思和针砭。这是一种“可做的”理论而非一套“可用的”学说,其“洞见”和“盲视”当会在人们“做理论”的批评实践中得到彰显和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 悖论 述行性 离心解释 化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议“凌叔华‘剽窃’事件”中的鲁迅“没有书”悬案
3
作者 刘行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1-70,共10页
20世纪20年代中期,围绕《新青年》建立起来的中国进步知识阶级迎来了它的首次内部分立——“闲话之争”。而本文谈及的“凌叔华‘剽窃’事件”则因牵涉当时受中国文艺界热捧的欧洲19世纪末“颓废主义文艺”代表人物比亚兹莱,且有多家刊... 20世纪20年代中期,围绕《新青年》建立起来的中国进步知识阶级迎来了它的首次内部分立——“闲话之争”。而本文谈及的“凌叔华‘剽窃’事件”则因牵涉当时受中国文艺界热捧的欧洲19世纪末“颓废主义文艺”代表人物比亚兹莱,且有多家刊物、多位颇具影响力之文士参与,最终成为了“闲话之争”这一“明面”战场下的“暗斗”区间。其中,鲁迅不仅被怀疑为“剽窃”的“揭发者”,他在《不是信》一文内有关“没有书”的辩白更引来后世研究者对其言说真实性进行讨论。本文在复盘整个“事件”的基础上,通过对文本的细致分析,以区别于先行研究的视角,重新解读了鲁迅“没有书”言说表达的真正含义。进而为其是否有书的“悬案”,以及固有认知框架下鲁迅的“揭发者”身份提供了一种合乎逻辑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凌叔华 “剽窃”事件 没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新定义未来大学——欧洲大学协会《没有围墙的大学——2030年愿景》解读
4
作者 李凤玮 马在天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29,共8页
欧洲大学协会针对民粹主义和逆全球化倾向,于2021年发布《没有围墙的大学——2030年愿景》。报告以“开放性”为核心主题,概括了2030年未来大学的特征:开放、变革和跨国,可持续、多样化和参与性,效能、自主和负责。报告从教学、研究、... 欧洲大学协会针对民粹主义和逆全球化倾向,于2021年发布《没有围墙的大学——2030年愿景》。报告以“开放性”为核心主题,概括了2030年未来大学的特征:开放、变革和跨国,可持续、多样化和参与性,效能、自主和负责。报告从教学、研究、创新和文化四个维度阐释了欧洲建设未来大学的行动优先事项:全面开放教学、科研资源,合力推进跨域教学,深入开展跨学科研究,积极推动多元文化共生。中国大学已经走过了四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历程,为了参与全球高等教育治理,需要在更高的层次和水平上推动制度型开放,为此应按照《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总体战略,以建设开放性大学为行动目标,确立优先行动项,同时完善大学治理结构,提高治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没有围墙的大学——2030年愿景》 欧洲大学 未来大学 开放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什么是“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作为一个苏格拉底式的学术自辩(Apologia)
5
作者 金惠敏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9-115,共7页
“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这一命题提出于21世纪初年,仅从字面要义看可能显得逻辑不通:“文学理论”若是没有“文学”还能称之为“文学理论”吗?但是倘若对“文学”“文学性”及“文学制度”在中西方20世纪的发生或形成过程有所了解的话,... “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这一命题提出于21世纪初年,仅从字面要义看可能显得逻辑不通:“文学理论”若是没有“文学”还能称之为“文学理论”吗?但是倘若对“文学”“文学性”及“文学制度”在中西方20世纪的发生或形成过程有所了解的话,那么“文学理论”究竟应该包含怎样的“文学”并非不证自明。文学是一个现代性概念,一个被现代化了的概念,而现代性或现代化意味着对于对象世界的“科学”划分。在现代化浪潮中,审美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领域,一个绝缘于整个社会和所有科学的孤岛。但在此内聚型的审美化运动(唯美主义)之同时,实际上也发展着一个外扩型的审美化运动(日常生活审美化),虽然不能认为后者完全取代了前者,但可以说,审美的纯粹性在事实层面已不复存在。这种审美事实的新变化催逼我们重新界定“文学”和“文学性”,重新认识“文学理论”的中心对象,尤其是认识这一对象所具有的发明性质。“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应运而生,它重新界定和声张了文学理论的社会性质,调整了文学文本内部文学性与非文学性的结构性关系,为民族文学之进入世界文学开辟了新的理论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性 非文学性 文学文化学 解释学 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当得利“没有合法根据”要件的证明责任分配 被引量:16
6
作者 张心恬 王文军 陈蔚如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4-111,共8页
在不当得利诉讼中,受益"没有合法根据"这一要件应由哪一方当事人负证明责任,理论和实务界均有不同看法。搜集审判实践中的若干案例进行分析,更见判决观点分歧,矛盾迭出。"没有合法根据"要件应由主张不当得利请求权... 在不当得利诉讼中,受益"没有合法根据"这一要件应由哪一方当事人负证明责任,理论和实务界均有不同看法。搜集审判实践中的若干案例进行分析,更见判决观点分歧,矛盾迭出。"没有合法根据"要件应由主张不当得利请求权之人负证明责任,这符合证明责任分配的一般原则,亦不会造成当事人间的利益失衡。经分析,相反的观点则难成立。对不当得利类型化,按不当得利不同类型分别理解"没有合法根据"要件,有助于深入理解其证明责任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当得利 没有合法根据 证明责任分配 规范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否定词“不”与“没有”的语义特征及其时间意义 被引量:77
7
作者 聂仁发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1-27,共7页
“不”与“没有”是现代汉语中最主要的两个否定词。比较起来 ,“不”比“没有”出现时间早 ,构词能力强 ,使用频率高。它们的语义特征互相对立 ,互相补充 ,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否定系统。“没有”=[+否定 ] [+实现 ] ,“不”=[+否定 ]... “不”与“没有”是现代汉语中最主要的两个否定词。比较起来 ,“不”比“没有”出现时间早 ,构词能力强 ,使用频率高。它们的语义特征互相对立 ,互相补充 ,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否定系统。“没有”=[+否定 ] [+实现 ] ,“不”=[+否定 ] [-实现 ]或 [+否定 ] /[+意愿 ] /[+性状 ]。它们的时间意义体现在“体”而不是“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否定 语义特征 没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个没有变”: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多维视角 被引量:2
8
作者 侯德泉 朱春红 阳桂红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14,134,共6页
作为基本国情论在社会发展阶段、主要矛盾、国际地位三方面的展开,"三个没有变"提供了考察当代中国基本国情内在逻辑的多维视角。"三个没有变"的提出,是在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历史与逻辑的... 作为基本国情论在社会发展阶段、主要矛盾、国际地位三方面的展开,"三个没有变"提供了考察当代中国基本国情内在逻辑的多维视角。"三个没有变"的提出,是在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在变动中把握基本国情"没有变",从时间维度中体现了其辩证发展的逻辑。三位一体的视角定位,以发展阶段论为核心实质,揭示了基本国情的逻辑结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个没有变” 基本国情 社会发展阶段 社会主要矛盾 国际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句的语义偏向及主观程度的差异——“不如”句、“不比”句和“没有(没)”句 被引量:18
9
作者 蒋静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112-117,共6页
比较句“不如”、“不比”和“没有(没)”句是汉语中比较重要的句型,也是留学生学习使用汉语时容易产生偏误的一组句型。本文斌从语义偏向和主观性的角度来分析它们之间的区别。我们发现“不比”句语义偏向趋同,而“不如”句、“没有(没... 比较句“不如”、“不比”和“没有(没)”句是汉语中比较重要的句型,也是留学生学习使用汉语时容易产生偏误的一组句型。本文斌从语义偏向和主观性的角度来分析它们之间的区别。我们发现“不比”句语义偏向趋同,而“不如”句、“没有(没)”句倾向于趋异,并且“不如”句、“不比”句、“没有(没)”句的主观程度依次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句 语义偏向 主观程度 “不如” “不比” 没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正反同义构式的认知研究--以“VP之前”与“没有VP之前”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彭懿 张雪莹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97-203,共7页
构式语法与概念整合理论可用于分析以"VP之前"与"没有VP之前"为例的正反同义构式,包括:①"没有VP之前"构式的形成与构式义;②"没有VP之前"构式的生成机制,也就是"VP之前"与"没... 构式语法与概念整合理论可用于分析以"VP之前"与"没有VP之前"为例的正反同义构式,包括:①"没有VP之前"构式的形成与构式义;②"没有VP之前"构式的生成机制,也就是"VP之前"与"没有VP之前"可以互换的认知理据;③正反同义构式语用动机及互换问题。"没有VP之前"是由语义相似的"没有VP"与"VP之前"两个正反结构进行概念整合而成,因此,"没有VP之前"与"VP之前"能够互换;二者的语义和语用功能差异则导致了各自使用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反同义构式 “VP之前” 没有VP之前” 构式语法 概念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没有N的N”的结构和功能 被引量:2
11
作者 应学凤 王会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14-117,共4页
“没有N的N”可以作主语、宾语、定语,还可以独自成句、做文章的(小)标题,N大多为双音节的抽象名词。“没有N的N”中的“N”是不同层次的,前一个“N”是一个原型范畴,是指典型的“N”。后一个“N”是一个非原型范畴,是边缘成员,表示不... “没有N的N”可以作主语、宾语、定语,还可以独自成句、做文章的(小)标题,N大多为双音节的抽象名词。“没有N的N”中的“N”是不同层次的,前一个“N”是一个原型范畴,是指典型的“N”。后一个“N”是一个非原型范畴,是边缘成员,表示不是典型的“N”。本结构多用于口语,具有较强的陈述性。与“没有N的N”类似的结构还有“不是N的N”、“不X的X”、“毫无N的N”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没有N的N 相似格式 抽象名词 口语 陈述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没有问题的问题——大学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忠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2009年第3期25-29,共5页
问题解决与能力发展关系密切。然而,没有问题成为大学教育中的普遍现象,并由此产生严重后果。大学教育中没有问题,是对书本知识的非理性重视以及现行教学和评价的结果。这些观念与做法严重制约了大学生能力的提高与创造性的培养,从而抑... 问题解决与能力发展关系密切。然而,没有问题成为大学教育中的普遍现象,并由此产生严重后果。大学教育中没有问题,是对书本知识的非理性重视以及现行教学和评价的结果。这些观念与做法严重制约了大学生能力的提高与创造性的培养,从而抑制了大学本身目标的实现,也制约了大学基本功能的发挥。改变这种情况,需要走向以问题解决为导向、以能力发展为主旨的大学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没有问题 大学教育 严重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现和直面“没有语言的生活”——关于东西的片面解读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尧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2-77,共6页
东西的创作,无论是中短篇小说还是长篇小说,都有着明显的“九十年代”色彩。作为整体的“九十年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八十年代”后半期的显影和生长。“轻”与“重”之辨成为九十年代日常生活的一个悖论,然后成为当代中国思想... 东西的创作,无论是中短篇小说还是长篇小说,都有着明显的“九十年代”色彩。作为整体的“九十年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八十年代”后半期的显影和生长。“轻”与“重”之辨成为九十年代日常生活的一个悖论,然后成为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以及小说中几乎是永恒的悖论。作家东西就处在这样的“轻”与“重”之间。东西的“没有语言的生活”是对1990年代以来这个时代最准确和深刻的命名之一。东西的小说在写出“没有语言的生活”时,也在深刻反思他自己的语言、生活,在“没有语言的生活”中,东西创造了有语言的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西 九十年代 没有语言的生活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三个没有变”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被引量:4
14
作者 侯德泉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9,共5页
党的十八大所强调的"三个没有变",将发展阶段论、主要矛盾论、国际地位论这三个方面一并提出,为准确把握现阶段我国基本国情提供了多维视角。立足于不变,图的是建设和发展。"三个没有变"以发展阶段论为核心实质,形... 党的十八大所强调的"三个没有变",将发展阶段论、主要矛盾论、国际地位论这三个方面一并提出,为准确把握现阶段我国基本国情提供了多维视角。立足于不变,图的是建设和发展。"三个没有变"以发展阶段论为核心实质,形成了一个具有逻辑结构和层次的有机整体,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坚实可靠的总依据;坚持"三个没有变",内在地要求全面落实五位一体总布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个没有变"寓于丰富的量变和各具体阶段之中,与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的历史进程相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个没有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总依据 总布局 总任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格否定“鲜有”的语义、功能及演化--兼论与常规否定“没有”的否定纠葛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彧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1-112,共12页
降格否定是指句法上黏着、语义上不全、语用上委婉的否定。"鲜有"作为降格否定,句法上,后接成分为无界名词和名化动词,"鲜有+NP"可以参与构成多种句法成分,其主语也多为无生主语;语义上,"鲜有"具有量的... 降格否定是指句法上黏着、语义上不全、语用上委婉的否定。"鲜有"作为降格否定,句法上,后接成分为无界名词和名化动词,"鲜有+NP"可以参与构成多种句法成分,其主语也多为无生主语;语义上,"鲜有"具有量的否定或部分否定的性质,语义为"少于";由于兼语脱落形成句法空位,"鲜有"在紧邻语境中逐渐副词化,其功能表达体现为:遵守礼貌、维护面子、主观性和交互主观性。"鲜有"与"没有"的差异表现在四个方面:语义辖域不同、否定纠葛产生、预设存在差异、语体和篇章表现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有” 没有 功能表现 副词化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没有+NP”与“缺乏+NP” 被引量:5
16
作者 蒋华 《汉语学报》 CSSCI 2011年第4期90-94,共5页
"没有+NP"重客观性,既能表质的否定,也能表量的否定;而"缺乏+NP"重主观性,能表量的否定,偶尔用于质的否定。对汉语来说,"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抑或"缺乏(严格意义上)形态变化"都可以接... "没有+NP"重客观性,既能表质的否定,也能表量的否定;而"缺乏+NP"重主观性,能表量的否定,偶尔用于质的否定。对汉语来说,"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抑或"缺乏(严格意义上)形态变化"都可以接受,其缘由主要在于人们对形态变化内涵的理解不同,也与人们的观察视角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没有+NP” “缺乏+NP” 质量否定 主客观性 观察视角 形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另一个地方,另一种状态——罗伯特·穆齐尔《没有个性的人》(上) 被引量:2
17
作者 格非 《扬子江(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21,共13页
1.没有生平的作家今天我们开始讲罗伯特·穆齐尔。穆齐尔1880年出生于奥地利,1942年在瑞士去世。他被称为"没有生平的作家"。也就是说,在他的生活经历中,没有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事情。除了不多的几部作品之外,他很少有其... 1.没有生平的作家今天我们开始讲罗伯特·穆齐尔。穆齐尔1880年出生于奥地利,1942年在瑞士去世。他被称为"没有生平的作家"。也就是说,在他的生活经历中,没有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事情。除了不多的几部作品之外,他很少有其它的言论、演讲、文章问世。我们研究穆齐尔所能参考的基本材料,除了他早期的几部作品以及大部头的《没有个性的人》之外,剩下的也许就是他的日记了。这些日记自从被整理出版以来,一直是国际上研究穆齐尔的一个重要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没有个性的人》 罗伯特 状态 生活经历 奥地利 作家 生平 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另一个地方,另一种状态——罗伯特·穆齐尔《没有个性的人》(下) 被引量:2
18
作者 格非 《扬子江(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19,共11页
5.思想随笔关于作品构架的部分,我们差不多就讲到这里。在讨论情节构架和人物关系的时候,我们实际上也附带着讨论了穆齐尔在小说中所呈现的一些思想和观念。按照雅各布森的分类法,诗歌语言是隐喻性的——将意义压缩在一起,而小说的叙事... 5.思想随笔关于作品构架的部分,我们差不多就讲到这里。在讨论情节构架和人物关系的时候,我们实际上也附带着讨论了穆齐尔在小说中所呈现的一些思想和观念。按照雅各布森的分类法,诗歌语言是隐喻性的——将意义压缩在一起,而小说的叙事则是换喻性的——将一个意义移置于另一个意义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没有个性的人》 罗伯特 状态 思想随笔 人物关系 雅各布森 诗歌语言 分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比构式“(X)连YA都没有”探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程亚恒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7-56,共10页
"(X)连YA都没有"式比较句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差比构式。典型的"(X)连YA都没有"构式中,Y常常是说话者主观上认为处于系列比较项中靠近低端的一个元素,构式表达的是一种主观上认为"Y算不上A,但X却连Y也比不上"... "(X)连YA都没有"式比较句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差比构式。典型的"(X)连YA都没有"构式中,Y常常是说话者主观上认为处于系列比较项中靠近低端的一个元素,构式表达的是一种主观上认为"Y算不上A,但X却连Y也比不上"的构式义。非典型的"(X)连YA都没有"构式中,Y是说话者主观上认为处于系列比较项中靠近中间位置的一个元素,构式表达的是一种主观上认为"Y并不很A,但X却连Y也比不上"的构式义。这种差比构式在表达上带有夸张的意味,具有较强的主观性。"(X)连YA都没有"是由原型构式"连NP都没有"引申出来的构式实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连YA都没有 否定 差比构式 夸张 贬谑 反预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不是/没有”的假设表义功能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雪平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4-32,共9页
"X不是/没有"是"如果、要"等假设连词与"不是/没有"连用而形成的连词化词语或词连。由在不同语义假设句中的语用分布得知,"X不是/没有"主要表反事实假设,较少表可能假设,其表义功能与假设连词... "X不是/没有"是"如果、要"等假设连词与"不是/没有"连用而形成的连词化词语或词连。由在不同语义假设句中的语用分布得知,"X不是/没有"主要表反事实假设,较少表可能假设,其表义功能与假设连词大致互补。本文通过语料分析与统计证明:"要不是"是典型反事实假设标记;"假如不是、若不是"是比较典型的反事实假设标记,"若非"、其他"X不是"和"X没有"也倾向表反事实假设。它们标记反事实假设的功能强弱为:要不是>假如不是>若不是>若非>其他"X不是">X没有。否定式假设成分"X不是/没有"的反事实假设表义倾向与反事实假设句的语义内涵、说话人的认知心理等都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不是/没有 假设句 表义功能 反事实假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