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兆瓦级风电偏航轴承沟道结构设计和寿命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李言 朱亮 +1 位作者 肖继明 李淑娟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2-137,143,共7页
根据风电偏航轴承实际承受载荷情况,采用理论设计计算方法,对兆瓦级偏航轴承的沟道结构进行了设计,校核了轴承的静载能力和动态寿命,并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建立了轴承的三维有限元仿真模型,应用典型的联合载荷和倾覆力矩,施加边界条件,... 根据风电偏航轴承实际承受载荷情况,采用理论设计计算方法,对兆瓦级偏航轴承的沟道结构进行了设计,校核了轴承的静载能力和动态寿命,并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建立了轴承的三维有限元仿真模型,应用典型的联合载荷和倾覆力矩,施加边界条件,对轴承模型进行疲劳寿命分析,理论设计计算和有限元仿真的方法都证明,所设计的轴承结构满足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机 偏航轴承 沟道结构 结构设计 仿真 疲劳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合等级与顺序的黄土高原小流域沟道结构理论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王道军 龚建华 +1 位作者 马蔼乃 李文航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4,共4页
沟道等级结构与顺序结构都可看作是沟道拓扑结构,在黄土高原小流域坝系规划研究中,往往需要将Horton-Strahler的沟道分级模型与较长沟道优先的顺序编码模型进行整合。该文提出一个沟道结构假说,即在黄土高原小流域尺度上,存在一个最小... 沟道等级结构与顺序结构都可看作是沟道拓扑结构,在黄土高原小流域坝系规划研究中,往往需要将Horton-Strahler的沟道分级模型与较长沟道优先的顺序编码模型进行整合。该文提出一个沟道结构假说,即在黄土高原小流域尺度上,存在一个最小集水面积与最短沟道长度的适宜取值区间,使得基于DEM提取的沟道网络上任意节点对应的较长沟道作为主沟道,其Horton-Strahler沟道等级不低于汇入支流。搜集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多个副区的一些典型小流域数据有效验证了上述假说,从而为实现整合等级结构与顺序结构的沟道编码模型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道结构假说 拓扑结构 Horton-Strahler等级模型 长度优先顺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毫米波沟道梯型慢波结构行波管的线性理论 被引量:7
3
作者 殷海荣 宫玉彬 +3 位作者 魏彦玉 黄民智 路志刚 王文祥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663-1668,共6页
在电子通道内引入一薄层空心电子注,对沟道梯型慢波结构行波管进行了线性理论研究,推导出了沟道梯型结构行波管的工作色散方程,计算了沟道梯型行波管的小信号增益和工作相速。计算结果表明:沟道梯型结构行波管每周期的增益高,带宽窄;当... 在电子通道内引入一薄层空心电子注,对沟道梯型慢波结构行波管进行了线性理论研究,推导出了沟道梯型结构行波管的工作色散方程,计算了沟道梯型行波管的小信号增益和工作相速。计算结果表明:沟道梯型结构行波管每周期的增益高,带宽窄;当沟宽度由零增加到环内径的2倍时,增益减小量不足1%,这表明沟宽度对增益的影响不大;当脊高度增大10%时,增益增加62%,当环内径增大10%,增益减小57%,因此增益与脊高度正相关,与环内径负相关,且相关性十分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型结构行波管 小信号增益 工作相速 色散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HF无线电波在无分支沟道中的传播特性 被引量:3
4
作者 郑国莘 张耀平 +1 位作者 盛剑桓 张文梅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1期1-5,共5页
用不完全波导理论,分析了UHF无线电波在沟道结构中的传播特性,讨论了沟道的倾斜、侧壁的吸收及表面的粗糙对传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周围介质的吸收引起的衰减与频率的平方成反比;侧壁表面粗糙度引起的衰减与频率成反比;... 用不完全波导理论,分析了UHF无线电波在沟道结构中的传播特性,讨论了沟道的倾斜、侧壁的吸收及表面的粗糙对传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周围介质的吸收引起的衰减与频率的平方成反比;侧壁表面粗糙度引起的衰减与频率成反比;而侧壁倾斜引起的衰减与频率成正比;实际沟道结构的不完全性将引起电磁模式的转换,增加传播损耗。理论结果与实验数据非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HF无线电波 不完全波导理论 沟道结构 电波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OH低k介质中低表面粗糙度沟道的刻蚀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钱侬 叶超 崔进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8-73,共6页
采用60 MHz/2 MHz双频率驱动的容性耦合放电等离子体技术,以C2F6/O2/Ar为刻蚀气体,开展了SiCOH低k介质中刻蚀低表面粗糙度沟道的研究。主要研究了O2/C2F6流量比对与SiCOH低k薄膜之间的刻蚀选择性的影响,以及O2/C2F6流量比、下电极功率... 采用60 MHz/2 MHz双频率驱动的容性耦合放电等离子体技术,以C2F6/O2/Ar为刻蚀气体,开展了SiCOH低k介质中刻蚀低表面粗糙度沟道的研究。主要研究了O2/C2F6流量比对与SiCOH低k薄膜之间的刻蚀选择性的影响,以及O2/C2F6流量比、下电极功率对沟道刻蚀特性的影响。发现在O2/C2F6流量比为0.1以下时,光致抗蚀剂掩膜层与SiCOH低k薄膜之间具有较好的刻蚀选择性。对于沟道刻蚀,在O2/C2F6流量比为0.1时,下电极功率对沟道的表面粗糙度和剖面结构具有明显的影响。在下电极功率为30 W时,刻蚀的沟道底部平坦、沟道壁陡直,槽形完好,沟道底面的平均表面粗糙度降低至3.32 nm,因此,可以在SiCOH低k薄膜中刻蚀剖面结构完整的低表面粗糙度沟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OH低k介质 刻蚀 双频容性耦合等离子体 表面粗糙度 剖面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