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颅眶沟通性肿瘤的CT诊断与临床及病理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赵建农 郭大静 +2 位作者 罗银灯 余聪 曾燕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4期325-327,共3页
目的 分析、探讨这类肿瘤的CT表现及临床、病理特点 ,以提高对这类肿瘤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 采用头部横断加冠状、平扫加增强的CT扫描检查。结果 颅眶沟通瘤 15例 ,其中原发于眼眶向颅内生长者 7例 ,原发于颅内向眼眶生长者 8例... 目的 分析、探讨这类肿瘤的CT表现及临床、病理特点 ,以提高对这类肿瘤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 采用头部横断加冠状、平扫加增强的CT扫描检查。结果 颅眶沟通瘤 15例 ,其中原发于眼眶向颅内生长者 7例 ,原发于颅内向眼眶生长者 8例。结论 CT扫描的高密度分辨率 ,使这类肿瘤得以显示 ,提高了对这类肿瘤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为临床正确处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眶 沟通性肿瘤 CT 诊断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例前颅底区沟通性肿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4
2
作者 吴宇平 王闽 +4 位作者 刘劲松 马杰科 吕扬成 王光辉 张虹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613-616,共4页
目的:探讨前颅底区沟通性肿瘤的外科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6年12月60例前颅底区沟通性肿瘤患者的资料,均行外科治疗,经病理证实良性肿瘤21例,恶性肿瘤39例。手术入路的选择为颅面联合入路44例,眶内容物剜除术5... 目的:探讨前颅底区沟通性肿瘤的外科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6年12月60例前颅底区沟通性肿瘤患者的资料,均行外科治疗,经病理证实良性肿瘤21例,恶性肿瘤39例。手术入路的选择为颅面联合入路44例,眶内容物剜除术5例,鼻侧切开术3例,前额硬膜外入路5例,眶外侧入路3例。结果:肿瘤全切51例,次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5例。肿瘤切除后前颅底区组织缺损的修复采用带蒂额肌帽状腱膜颅骨裂层瓣修复27例。术后45例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手术死亡病例。并发症主要为颅神经损伤5例,伤口感染4例,其中局部加强换药愈合2例,清创缝合愈合2例,暂时性的脑脊液漏2例。术后放射治疗23例,剂量为45Gy~65Gy,术前或术后化疗15例,主要方案为DDP(顺铂)、5-FU(5-氟脲嘧啶)、平阳霉素。经信访或门诊随访1年~9年,死亡11例,失访2例。结论:前颅底区沟通性肿瘤以外科治疗为主,手术治疗是有效的,颅面联合入路是主要的手术方式,肿瘤切除后前颅底区组织缺损的修复采用带蒂额肌帽状腱膜颅骨裂层瓣修复是可靠和安全的。此区肿瘤的手术治疗难以达到肿瘤切除的"安全界",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是主要的死亡原因,需有计划地进行综合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颅底区 沟通性肿瘤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学科协作治疗颅底沟通性肿瘤患者围术期护理与并发症观察 被引量:6
3
作者 李英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6-87,共2页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耳鼻喉科与颌面外科协作处理颅底沟通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为临床治疗与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45例颅底沟通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5例患者经术前及术后的精心护理,无脑脊液漏、颅内感染或颅...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耳鼻喉科与颌面外科协作处理颅底沟通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为临床治疗与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45例颅底沟通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5例患者经术前及术后的精心护理,无脑脊液漏、颅内感染或颅神经受损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加强颅底沟通性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多学科密切协作能提高颅底沟通肿瘤的手术质量及治疗效果,有效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 颅底沟通性肿瘤 并发症 观察与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眶沟通性肿瘤的MRI诊断(附18例报告)
4
作者 钟心 王宏 +1 位作者 董玉茹 董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690-1692,共3页
目的探讨颅眶沟通性肿瘤的MRI表现特征与诊断依据。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眶沟通性肿瘤18例,行MRI横轴位、矢状位、冠状位与增强扫描。结果脑膜瘤10例,T1WI等信号或略低信号,T2WI等信号或略低信号,肿块明显均匀强化,常合并蝶骨增生。... 目的探讨颅眶沟通性肿瘤的MRI表现特征与诊断依据。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眶沟通性肿瘤18例,行MRI横轴位、矢状位、冠状位与增强扫描。结果脑膜瘤10例,T1WI等信号或略低信号,T2WI等信号或略低信号,肿块明显均匀强化,常合并蝶骨增生。视神经鞘脑膜瘤3例,视神经不规则管状或梭形增粗,T1WI等信号,T2WI为等或略低信号,增强后呈“双轨征”。视神经胶质瘤1例,眶内见纺锤形肿块,T1WI等信号,T2WI高信号,肿块明显强化呈“哑铃征”。炎性假瘤3例,T1WI低信号,T2WI低信号,肿块明显强化,眼外肌及眼睑常明显强化。黄色肉芽肿1例,T1WI等信号,T2WI低信号,眼外肌明显增粗,小脑幕对称性等T1短T2信号,病灶明显均匀强化。结论MRI在诊断颅眶沟通性肿瘤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提高颅眶沟通性肿瘤的诊断水平,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眶沟通性肿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泪腺腺样囊性癌致颅眶沟通性肿瘤1例
5
作者 施红旗 刘庆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759-759,共1页
关键词 泪腺腺样囊 颅眶沟通性肿瘤 颅底重建术 肿瘤清除术 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联合入路处理颈静脉孔区沟通性肿瘤的应用解剖比较 被引量:3
6
作者 徐领领 王玉海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61-366,共6页
目的通过比较远外侧髁旁联合部分经髁入路与迷路下联合枕下乙状窦后入路,为颈静脉孔区沟通性肿瘤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用16具成人尸头镜下模拟两种联合入路,比较两种联合入路对颈静脉孔区的暴露范围及相关解剖学标志,同时观... 目的通过比较远外侧髁旁联合部分经髁入路与迷路下联合枕下乙状窦后入路,为颈静脉孔区沟通性肿瘤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用16具成人尸头镜下模拟两种联合入路,比较两种联合入路对颈静脉孔区的暴露范围及相关解剖学标志,同时观察寰椎横突磨除后对颈静脉孔区颅外段的暴露情况。结果两种联合入路均可显露颈静脉孔区颅内段及有限的颅外段,但远外侧髁旁联合部分经髁入路有利于暴露颈静脉孔后内侧区域,而迷路下联合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更利于暴露颈静脉孔后外侧区域。枕髁和颈静脉突为前者的解剖标志,茎乳孔和颈静脉突为后者的解剖标志。寰椎横突的切除可增加颈静脉孔区颅外段茎突后间隙的显露。结论远外侧髁旁联合部分经髁入路结合寰椎横突的磨除,适宜处理肿瘤主体偏于孔内侧的颈静脉孔区沟通性肿瘤,而迷路下联合枕下乙状窦后入路结合寰椎横突的磨除,更适宜处理肿瘤主体偏于颈静脉孔外侧的沟通性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静脉孔区 沟通性肿瘤 联合入路 寰椎横突 颈静脉突 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头皮沟通性肿瘤根治切除及Ⅰ期修复2例
7
作者 李俏丽 李超 +8 位作者 蔡永聪 周雨秋 吕杨成 孙荣昊 王薇 税春燕 黄璐 涂静 王科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1217-1218,共2页
病例1,患者女性,43岁。因发现左侧顶部头皮肿物伴疼痛3个月于2016年5月就诊于四川省肿瘤医院,入院前3个月患者梳头刺破头皮,伴出血、疼痛,未经任何治疗。后患者皮损区域逐渐增大,伴有恶臭及流脓,自行服抗生素和止痛药有所缓解。后就诊... 病例1,患者女性,43岁。因发现左侧顶部头皮肿物伴疼痛3个月于2016年5月就诊于四川省肿瘤医院,入院前3个月患者梳头刺破头皮,伴出血、疼痛,未经任何治疗。后患者皮损区域逐渐增大,伴有恶臭及流脓,自行服抗生素和止痛药有所缓解。后就诊于当地三甲医院,活检病理示:鳞状细胞癌。颅脑增强MRI示:左侧顶部软组织不规则增厚,邻近颅骨骨质破坏,病变累及左侧顶叶,大小约为6.6 cm×3.0 cm,左侧顶、枕部脑膜增厚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皮沟通性肿瘤 游离皮瓣 修复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眉弓入路切除颅眶沟通性肿瘤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8
作者 马红岩 赵洋 张泽彦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16期52-53,共2页
对28例颅眶沟通性肿瘤患者采用眉弓入路切除术治疗,总结其护理方法,认为术前做好健康教育及手术准备,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注重病情监护、并发症的观察,是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颅眶沟通性肿瘤 眉弓入路切除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眶沟通性脑膜瘤的CT、MRI诊断 被引量:7
9
作者 蒋光仲 宾精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2644-2645,共2页
颅眶沟通性脑膜瘤临床上少见,是指肿瘤同时侵犯颅内和眶内的脑膜瘤,与颅内脑膜瘤鉴别困难,是脑膜瘤的一类分型。发病率低于同期脑膜瘤的1%,约占同期颅眶沟通性肿瘤的29%。由于肿瘤位置深在,解剖关系复杂.影像学表现差异较大,... 颅眶沟通性脑膜瘤临床上少见,是指肿瘤同时侵犯颅内和眶内的脑膜瘤,与颅内脑膜瘤鉴别困难,是脑膜瘤的一类分型。发病率低于同期脑膜瘤的1%,约占同期颅眶沟通性肿瘤的29%。由于肿瘤位置深在,解剖关系复杂.影像学表现差异较大,诊断较为困难。笔者对2008年2月至2010年12月收集的9例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完整的颅眶沟通性脑膜瘤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眶沟通性肿瘤 颅内脑膜瘤 MRI诊断 CT 影像学表现 影像学资料 肿瘤位置 发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眶颅沟通泪腺恶性混合瘤伴硬脑膜浸润一例
10
作者 梁丰丽 马雪英 +2 位作者 麻少辉 杨玲 张明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7年第3期228-229,共2页
患者男,54岁,以左眼睑下垂8年,加重伴眼眶内异物感1年之主诉入院。体检:左眶外上壁可扪及一肿块,质韧,活动度差。CT:左侧眶外侧、眼球外上缘不规则软组织肿块,边界欠清,其内密度不均,可见斑点状钙化,肿块下缘与上直肌分界不清(图1A... 患者男,54岁,以左眼睑下垂8年,加重伴眼眶内异物感1年之主诉入院。体检:左眶外上壁可扪及一肿块,质韧,活动度差。CT:左侧眶外侧、眼球外上缘不规则软组织肿块,边界欠清,其内密度不均,可见斑点状钙化,肿块下缘与上直肌分界不清(图1A)。肿块突破眶内上壁向颅内生长,眶外侧壁、内上壁骨质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眶颅沟通性肿瘤 混合瘤 泪器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眶部经颅手术入路显微解剖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韩晓勇 杨学军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170-174,共5页
单纯眼眶内肿瘤。眼科医师主要通过前路入眶和外侧开眶切除肿瘤。但是对于眶内后侧、肌锥、眶尖、视神经管和颅眶沟通性肿瘤。常规入路则显露效果欠佳。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学和颅底显微外科的发展。经颅入路处理眶深部病灶趋向广泛。... 单纯眼眶内肿瘤。眼科医师主要通过前路入眶和外侧开眶切除肿瘤。但是对于眶内后侧、肌锥、眶尖、视神经管和颅眶沟通性肿瘤。常规入路则显露效果欠佳。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学和颅底显微外科的发展。经颅入路处理眶深部病灶趋向广泛。经颅手术为部分眶内肿瘤和颅眶交通性肿瘤患者提供了合适的治疗方法。根据肿瘤大小、占据眶内的部位以及是否存在颅内侵犯等。精确设计开颅方案和开眶骨瓣,可使肿瘤得到最佳显露。而熟悉眶内解剖并熟练运用显微外科技术则是提高手术全切除率、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解剖学 手术人路 颅眶沟通性肿瘤 眼眶内肿瘤 显微外科技术 眶部 显露效果 经颅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眼眶绿色瘤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雪梅 冯慧萍 +1 位作者 冉敏 张蕾 《护理学杂志》 2005年第9期68-69,共2页
对1例确诊绿色瘤患者行2 个疗程的化疗,提出护理时注意全身病情变化,加强眼睛保护,预防化疗后并发症对提高化疗期生活质量极为重要。
关键词 绿色瘤 眼眶 颅内沟通性肿瘤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