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剖面法的“瓢形”沟谷渣堆稳定性分析
1
作者 于妍妍 赵毅 +4 位作者 方熠 陆敏凤 祝洁雯 唐朝晖 柴波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2-201,共10页
由于三面环山的基础优势,废弃矿渣大多选择堆积在周围高、中间低的“瓢形”场地。通过对“瓢形”沟谷区域地形及渣堆形态的分析认为,渣堆前缘存在应力集中现象,采用常规方法计算得到的渣堆稳定性可能存在稳定性系数偏高的问题,因此有必... 由于三面环山的基础优势,废弃矿渣大多选择堆积在周围高、中间低的“瓢形”场地。通过对“瓢形”沟谷区域地形及渣堆形态的分析认为,渣堆前缘存在应力集中现象,采用常规方法计算得到的渣堆稳定性可能存在稳定性系数偏高的问题,因此有必要针对“瓢形”堆渣场地提出一种改进的稳定性计算方法。考虑到“瓢形”场地“大肚子,小收口”的地形特点,基于剩余推力法提出改进的多剖面剩余推力法,并利用煤矸石材料进行不同长宽比和不同谷坡坡度的物理模型堆渣试验,以验证计算方法的合理性。试验结果表明,当沟谷长宽比在1~2之间且谷坡坡度大于材料的内摩擦角时,渣堆前缘出现应力集中现象,并且渣堆前缘的应力大小随谷坡坡度的增大而增大。分别采用传统剩余推力法(单剖面法)和多剖面法计算模型渣堆的稳定性系数,多剖面法的计算结果要小于单剖面法的计算结果,且多剖面法计算所得主剖面上剩余下滑力与监测数据基本一致,误差在5%以内。因此,多剖面剩余推力法在计算“瓢形”场地渣堆边坡稳定性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能够为“瓢形”弃渣场的风险防控和防灾减灾工程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和方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体介质颗粒 沟谷区渣堆稳定性 应力集中 多剖面计算理论 剩余推力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沟谷发育及其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13
2
作者 何雨 贾铁飞 李容全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64-70,共7页
本研究选择黄土高原北部丘陵区无定河两个支流米脂河、金鸡河,在对其流域系统河道级数、冲沟和坳沟发育时期进行划分与判断的基础上,计算了各级沟谷及坳沟的“宽深比”(W/D值),并对其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黄土沟谷发育中冲... 本研究选择黄土高原北部丘陵区无定河两个支流米脂河、金鸡河,在对其流域系统河道级数、冲沟和坳沟发育时期进行划分与判断的基础上,计算了各级沟谷及坳沟的“宽深比”(W/D值),并对其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黄土沟谷发育中冲沟发育阶段是沟谷稳定性最差的阶段,而坳沟阶段是沟谷发育的稳定阶段,稳定性的差异可由沟谷W/D值来定量化,据此可预测黄土丘陵区尚有数十万年的沟谷不稳定时期,即强水土流失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沟谷 沟谷宽深比 沟谷稳定性 沟谷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